登錄???|???注冊
一直以來,倪光南院士都在為核心技術國產化奔走呼號,從80年代初開始,到現在已經接近40年時間,一直在為此目標而努力。在此期間,他經歷了很多的挫折、誤解和白眼,但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始終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從中興、華為被美國封鎖以來,中國逐漸意識到核心技術國產化的重要性,開始重點關注,并將芯片、操作系統等技術國產化提上了日程,倪光南院士奔走半生的事業終于出現了曙光。這本書主要書寫的是倪光南院士為核心技術國產化奔走半生的心路歷程。
陳玉新 ·科學家 ·8.5萬字
“半部古建史,一家樣式雷”。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避暑山莊……這些聞名遐邇的古建筑,全都出自我國古建史上如雷貫耳的“樣式雷”。本書擷取了“雷發達進京”“雷聲澂接續樣式雷”“雷聲澂巧設乾隆花園”“樣式雷的中興”“雷思起重修圓明園”“雷廷昌整修頤和園”等故事,展現了樣式雷勤奮上進的家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馬志亮 ·科學家 ·4.4萬字
伽利略作為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開創者,被愛因斯坦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甚至是整個現代科學之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也說,他是“現代科學最偉大的奠基人”。伽利略的杰出科學成就之一,莫過于將觀測天體、繪制星圖的古老藝術,革新為一項探索宇宙奧秘、定位人與地球位置的科學事業,他也因為發展并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到當時宗教裁判所的質疑、審判和軟禁,成為科學史上為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而戰的標桿。馬里奧·利維奧作為一名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少有的以科學家的視角來講述伽利略的生平故事,評價他的科學成就與科學精神遺產。圖像、發現、戲劇性、獨創性、勇氣、長壽與傳播——作者以此描摹了這位現代科學奠基人的常青形象。今日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證明了伽利略在四百年前對月球、木星、太陽黑子觀察的精妙之處;而今天科學理論和觀念依舊遭到否認和質疑的現象,也說明了伽利略為真理而抗爭的科學精神仍有無限啟迪。
(以)馬里奧·利維奧 ·科學家 ·14.7萬字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WIN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貝格爾”號艦進行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俄)阿·德·涅克拉索夫 ·科學家 ·19.2萬字
本書非一般人物傳記,而是從教育者的視角,精彩地描述了袁隆平院士培育雜交水稻的科研之路。全書以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為主線,介紹了袁隆平從挑戰傳統理論到提出雜交水稻培育方略。
席德強編著 ·科學家 ·9.2萬字
鉤沉歷史,鑒往知來,啟迪中國科技工作者建功立業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一批又一批海外學子學成歸國,用自己的知識為民族復興奮斗終身,錢學森是海歸科學家群體中的典范。本書以大歷史觀視角和微觀史學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運用大量原始檔案文獻史料,選取錢學森1911年出生至1955年歸國的早年求知歲月作為敘述對象,從日常生活視角還原錢學森真實可感和充滿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書是一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圖書,對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中國夢的建設偉業具有重要啟迪價值。
呂成冬 ·科學家 ·16.6萬字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當中,科學家們用自己的天賦和汗水不斷推動著世界進步。他們勇于創新和甘于奉獻的精神深深地吸引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本書精選古今中外一百個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的故事:從書寫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到“用腳步丈量山河”的徐霞客;從“為國隱姓埋名”的“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到“夢想在稻穗底下乘涼”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成功試飛“飛行者一號”改變人類交通、軍事史的萊特兄弟,到確立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基本原理、被稱為“西方物理學之父”的阿基米德。
吳宇博編著 ·科學家 ·13.1萬字
本書以博考原始材料為基礎,以傳記文學的表現手法,聚焦講述錢學森為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而奮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教育等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錘煉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歷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過程中堅守知行合一的治學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斷繪制個人思想坐標和構建個人思想體系而結出的理論果實。這些故事深深地內嵌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創業的偉大征程之中,因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執政理念的中國共產黨。本書敘事簡潔,描寫生動形象,每位讀者或許都能從錢學森的故事里受到啟發、獲得感悟,激勵自己前行。
呂成冬 ·科學家 ·12.3萬字
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將人類引向了科學和未來。科學很枯燥?科學家很高深?在《漫畫諾貝爾科學家:物理學獎》中,作者精選了16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以原創的二次元漫畫和輕松的語言相結合,展示了諾貝爾科學獎項是怎么評選的,一群絕頂聰明的天才是怎樣影響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是否也充滿競爭、矛盾和沖突等。同時,你也能看到這些世界頂級天才和你我一樣,諸如現實版“鋼鐵俠”諾貝爾、“跨界藝術家”普朗克、“足壇學神”玻爾、“毒舌大王”泡利、“科學頑童”費曼……有優點有缺點,有朋友有敵人。這些有趣、有料的內容,將打破你對諾貝爾獎和科學家的認知壁壘。
胖樂胖樂 ·科學家 ·3萬字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的這句話恰好可以概括哈基姆·奧魯塞伊博士這本回憶錄的內容。奧魯塞伊出生于美國新奧爾良市一個極端貧窮和混亂的街區,年少時就要邊上學邊打零工掙錢,麥當勞是生日才能吃到的奢侈品。由于自小父母離異,而母親從無穩定工作、朝不保夕,他不得不過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七年間換了十所學校,被輪流寄養在十一個家庭里。生活的起點對奧魯塞伊來說,是一個看似無法掙脫的巨大泥潭,但他憑借自己驚人的才智、堅強的意志、對物理學的由衷熱愛,以及師友的慷慨幫助,成為了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博士,成為獲獎無數的天體物理學家。他擺脫了詛咒般的家族命運(在他之前,他的家族中從未出過大學生,直系親屬中甚至連高中畢業生都未有過,代代貧窮),得以登上學術的高峰,觸摸到天體物理學的璀璨星辰。
(美)哈基姆·奧魯塞伊 約書亞·霍維茨 ·科學家 ·17.1萬字
何澤慧先生是我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本書以科學史專業研究的視角和嚴謹態度,通過大量人物訪談、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實物采集和史學考證,深入挖掘了何澤慧先生不同時期的豐富史料,正本清源,揭示了她在我國核科學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在此基礎上,本書同時展現了她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和直率求真的鮮明個性。
劉曉 ·科學家 ·19.7萬字
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去證明和猜想。世紀怪才愛多士的傳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經典譯本!本書是著名數學家保羅·愛多士的傳記。愛多士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無疑也是最古怪獨特的數學家之一。愛多士出生于數學人才輩出的匈牙利,科學精英薈萃的猶太家庭,從小就有神童之稱,17歲發表數學論文,一生中與四百五十多人合作,發表了1500篇著作論文,愛多士一生命運多舛,身為猶太人,遭納粹迫害,不得不亡命國外,50年代因與華羅庚通信而被懷疑通共親華,被美國麥卡錫主義者趕出美國,從此終生漂泊浪跡天涯。愛多士把一身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與數學界同行探討數學難題,愛多士的大腦里整天裝滿了數學問題、定理、猜想、證明。本書也介紹了愛多士關注的一些世界著名難題。如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以及數學史上的許多軼文趣事。愛多士是個有正義感的科學家,他愛祖國愛母親愛孩子。對他來說,數學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有一個開放的大腦,一個豐富多采的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王元教授親自參加并組織了本書的翻譯。這是老一輩科學家送給廣大青少年數學愛好者的一份厚禮。
(美)布魯斯·謝克特 ·科學家 ·13.2萬字
這是一個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他用電氣改變了整個世界,他用勇氣帶給我們光明,他用創造帶給我們新生活,他就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同時也是預言家、UFO科學研究鼻祖,他被譽為“交流電之父”“無線電之父”,他一生的發明不勝枚舉,獲得專利超過1000項。世界上很少有第二個科學家可以同時涉獵這么多的研究領域,而且還能在這些領域取得超越時代百年的成就。他是具有藝術天賦的科學家,他的發明影響著那個時代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但他一生卻多次被人誤解,其發明被人盜用,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在他去世32年后的1975年,他被正式引入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史迪夫 (塞爾)維里米爾·阿拉莫維奇編著 ·科學家 ·14.8萬字
賈思勰生活在北魏末年。當時政局動蕩,戰亂不斷,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為造福百姓,賈思勰結合生產生活實際,撰寫了大型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為完成《齊民要術》,賈思勰廣泛收集資料,研究前人著作,并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使《齊民要術》的內容嚴謹而扎實,堪稱后世農書的典范。
陳沐 ·科學家 ·4.2萬字
李冰是戰國晚期秦國人,他在主政蜀郡時期,為消除水患,造福于民,開始了以都江堰工程為核心的治水工作。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修建成了都江堰這一大型綜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本書生動介紹了李冰從入川勘測,到籌劃布置,最終治水成功的全過程,塑造出了這一睿智勇敢、心懷百姓、勇于擔當的人物形象。
楊學敏 ·科學家 ·4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瑞典自然科學家卡爾林奈的精彩傳記,林奈為世界上所有的植物學家編寫了一門通用的語言,并且成功將生物界進行了分門別類。林奈直接將自己看成了上帝贈送給人類的禮物,他來自遙遠北方的一個小村莊,卻在三百多年前獨自完成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今天,對所有的科學家來說,林奈的科學成果仍不可或缺,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林奈是怎樣一個人。為方便讀者了解林奈,這部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大家由此可以接近一個兼有普通人和科學家特質的林奈。
(瑞典)卡特里娜·馬爾默 ·科學家 ·4.7萬字
本書為“百年中國記憶﹒實業巨子”叢書之一種。范旭東(1883—1945),原名源讓,字明俊,后改名銳,字旭東,祖籍湖南湘陰,生于長沙,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本書收錄的文章均來自與范旭東本人的文稿和親人朋友的回憶文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為中國重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劉未鳴 詹紅旗 ·科學家 ·15.4萬字
作者在20世紀80-90年代,在袁隆平院士手下擔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分管科研和外事的副主任時,收藏了袁老寫給他的一些信件,有中文也有英文寫的。由于當時交通不便,山區也難通電話,更沒有互聯網這樣的渠道,水稻培育技術純粹靠書信往來進行交流。這些信件牽涉的內容繁雜,大多與工作有關,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原件,從未出版,在內容上和時間節點上均堪稱絕品。信件見證了從1970年代中期,雜交水稻在中國取得成功,引起國際關注開始,到如今雜交水稻畝產一千多公斤的輝煌歷程,不但是我國當代科技史也是世界科技史的極為寶貴的文獻。
毛昌祥 ·科學家 ·2萬字
本書為中國放射化學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承宗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楊承宗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劉培 張志輝 ·科學家 ·16.2萬字
本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培肅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夏培肅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韓承德 ·科學家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