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爆驚世建榮功:王方定傳
會員

王方定(1928—),祖籍四川自貢,放射化學家。1928年12月21日,他出生于遼寧沈陽的。父母均出自名門望族。1953年8月畢業(yè)于四川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3—1955年,為從國產(chǎn)鈾礦中提出的鈾的凈化做了基礎性研究工作。1958—1978年,王方定被調(diào)至正在組建的二機部九院,負責研制核武器的放射化學工作。1960—1963年,作為組長,完成點火中子源的研制,被多次用作核彈的核點火部件。在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獎“原子彈的突破及武器化”項目中,王方定因是本部件的主要參加者,被名列入該獎的光榮冊。與本項目有關的研究工作獲兩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964—1978年,開展核武器試驗中的放射化學診斷工作包括裂變當量、中子、聚變當量、引爆氫彈用原子彈爆炸當量、氫彈中總裂變當量、用氣體裂變產(chǎn)物測定核爆炸的裂變當量以及爆炸取樣回收系數(shù)的測定。先后用于十余次核爆炸試驗的診斷中,為完成這些測定需要對約60種核素進行分析測量。王方定作為發(fā)明人,“快速測定裂變?nèi)己牡臍怏w裂片法”1987年獲國家發(fā)明三等獎;“裂變?nèi)己姆派浠瘜W診斷方法”1989年獲國家發(fā)明二等獎。1979—1989年,王方定被調(diào)回原子能院,主要開展了裂變產(chǎn)物的化學行為研究、裂變產(chǎn)物的化學狀態(tài)與生成方式間的關系、自發(fā)裂變電荷分布研究等科研工作。王方定還進行了核化學的學科方向性的調(diào)研工作,結合聚變核燃料及聚變過程中高能中子、帶電粒子核反應,在國內(nèi)首先提出了聚變化學的研究方向。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本書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對傳主一生的學術成長、學術成就、學術貢獻進行了全方位的采集整理,對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史的研究、近現(xiàn)代科技史的研究和國家科技政策及科技戰(zhàn)略均有較大的參考研究價值。

時春麗 ·科學家 ·11.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鄂托克旗| 青田县| 竹北市| 武强县| 弋阳县| 梧州市| 留坝县| 靖远县| 珲春市| 荣成市| 万安县| 长沙市| 郑州市| 芜湖市| 原平市| 青神县| 湖南省| 南安市| 搜索| 迁安市| 娱乐| 襄城县| 乌兰浩特市| 贵德县| 平舆县| 兴安盟| 达孜县| 忻州市| 确山县| 东丽区| 新密市| 榆中县| 秦皇岛市| 耒阳市| 曲沃县| 乌兰察布市| 砚山县| 庆安县| 朝阳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