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WIN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貝格爾”號艦進行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俄)阿·德·涅克拉索夫 ·科學家 ·19.2萬字
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去證明和猜想。世紀怪才愛多士的傳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經典譯本!本書是著名數學家保羅·愛多士的傳記。愛多士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無疑也是最古怪獨特的數學家之一。愛多士出生于數學人才輩出的匈牙利,科學精英薈萃的猶太家庭,從小就有神童之稱,17歲發表數學論文,一生中與四百五十多人合作,發表了1500篇著作論文,愛多士一生命運多舛,身為猶太人,遭納粹迫害,不得不亡命國外,50年代因與華羅庚通信而被懷疑通共親華,被美國麥卡錫主義者趕出美國,從此終生漂泊浪跡天涯。愛多士把一身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與數學界同行探討數學難題,愛多士的大腦里整天裝滿了數學問題、定理、猜想、證明。本書也介紹了愛多士關注的一些世界著名難題。如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以及數學史上的許多軼文趣事。愛多士是個有正義感的科學家,他愛祖國愛母親愛孩子。對他來說,數學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有一個開放的大腦,一個豐富多采的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王元教授親自參加并組織了本書的翻譯。這是老一輩科學家送給廣大青少年數學愛好者的一份厚禮。
(美)布魯斯·謝克特 ·科學家 ·13.2萬字
本書為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傳主吳浩青,1914年出生,江蘇宜興人。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被譽為鋰離子電池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本書從吳浩青的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兩大方面,詳細敘述了吳浩青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陳熙 ·科學家 ·11.9萬字
何澤慧先生是我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本書以科學史專業研究的視角和嚴謹態度,通過大量人物訪談、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實物采集和史學考證,深入挖掘了何澤慧先生不同時期的豐富史料,正本清源,揭示了她在我國核科學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在此基礎上,本書同時展現了她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和直率求真的鮮明個性。
劉曉 ·科學家 ·19.7萬字
這是一個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他用電氣改變了整個世界,他用勇氣帶給我們光明,他用創造帶給我們新生活,他就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同時也是預言家、UFO科學研究鼻祖,他被譽為“交流電之父”“無線電之父”,他一生的發明不勝枚舉,獲得專利超過1000項。世界上很少有第二個科學家可以同時涉獵這么多的研究領域,而且還能在這些領域取得超越時代百年的成就。他是具有藝術天賦的科學家,他的發明影響著那個時代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但他一生卻多次被人誤解,其發明被人盜用,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在他去世32年后的1975年,他被正式引入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史迪夫 (塞爾)維里米爾·阿拉莫維奇編著 ·科學家 ·14.8萬字
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將人類引向了科學和未來。科學很枯燥?科學家很高深?在《漫畫諾貝爾科學家:物理學獎》中,作者精選了16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以原創的二次元漫畫和輕松的語言相結合,展示了諾貝爾科學獎項是怎么評選的,一群絕頂聰明的天才是怎樣影響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是否也充滿競爭、矛盾和沖突等。同時,你也能看到這些世界頂級天才和你我一樣,諸如現實版“鋼鐵俠”諾貝爾、“跨界藝術家”普朗克、“足壇學神”玻爾、“毒舌大王”泡利、“科學頑童”費曼……有優點有缺點,有朋友有敵人。這些有趣、有料的內容,將打破你對諾貝爾獎和科學家的認知壁壘。
胖樂胖樂 ·科學家 ·3萬字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當中,科學家們用自己的天賦和汗水不斷推動著世界進步。他們勇于創新和甘于奉獻的精神深深地吸引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本書精選古今中外一百個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的故事:從書寫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到“用腳步丈量山河”的徐霞客;從“為國隱姓埋名”的“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到“夢想在稻穗底下乘涼”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成功試飛“飛行者一號”改變人類交通、軍事史的萊特兄弟,到確立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基本原理、被稱為“西方物理學之父”的阿基米德。
吳宇博編著 ·科學家 ·13.1萬字
“走,去追風暴!”想象一名氣象學家一腳剎車,漂移著急停在你面前,從這輛追風暴的定制“裝甲車”的車窗戶里喊出這句話。風在呼嘯,他在歡呼,一切都很混亂——然而,你清晰地看到他那咧嘴大笑的臉龐,腎上腺素前所未有地飆升!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令人驚嘆的追逐風暴之旅、哈佛大學的求學歲月,以及相關的氣象學基礎知識。美國佛羅里達州、越南河內、摩洛哥的菲斯和白雪皚皚的北極等,都有他的身影。他說,歸根到底,想過一種抬頭仰望的生活,想要追逐新的地平線。只要有合適的同伴和無畏的態度,每天都可以是一場冒險。有時,開啟冒險只需要抬頭仰望。
(美)馬修·卡普奇 ·科學家 ·17.2萬字
李冰是戰國晚期秦國人,他在主政蜀郡時期,為消除水患,造福于民,開始了以都江堰工程為核心的治水工作。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修建成了都江堰這一大型綜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本書生動介紹了李冰從入川勘測,到籌劃布置,最終治水成功的全過程,塑造出了這一睿智勇敢、心懷百姓、勇于擔當的人物形象。
楊學敏 ·科學家 ·4萬字
本書是第八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李慶忠,石油勘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工作于中國海洋大學。提出兩步法偏移技術,研制了"繞射波掃描疊加偏移"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作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陸相沉積地震地層學的若干問題"的研究成果是對現代地震地層學的一個重要補充。研究的"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方法"、"用剔除擬合法求取縱波正波入射剖面"技術獲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剖面。
馮文波等 ·科學家 ·14.3萬字
本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培肅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夏培肅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韓承德 ·科學家 ·14.1萬字
《普朗克傳:正直者的困境》是被譽為“量子理論之父”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傳記,他的工作被愛因斯坦盛贊為“20世紀一切物理學的基礎”。普朗克出身于一個牧師、學者和法學博士的家族,家族的熏陶使他形成了尊重法律、恪守職責、絕對坦誠的性格,成長為一個謙遜的、令人敬重的人,而這種性格也延續到了他對物理學的研究中,他秉承著“探索在數學的嚴格性和自然規律的多樣性之間起支配作用的和諧”來做物理學研究,深化熱力學原理,于是“普朗克公式”應運而成,也為之后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的作者海耳布朗,一位很有造詣的物理學史專家,并未像一般傳記那樣面面俱到地講述普朗克的一生,而只是很有選擇地涉及若干作者認為重要的方面和問題,呈現了普朗克作為科學的管理組織者,處于兩難困境的狀態,呈現了他在科學、哲學、宗教、社會和人生等方面的諸多深刻見地。而作者在豐富的文獻基礎上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敘述,相信會讓讀者有所啟發,并從中獲益。
(美)J.L.海耳布朗 ·科學家 ·14.7萬字
孫家棟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50余年的發展歷程,他見證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孫家棟時代開創中國衛星事業新篇章、開啟空間事業新紀元,至今傳奇仍在繼續,88歲高齡的孫家棟,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養的第一線。孫家棟的人生歷程,是航天人發揚偉大航天精神的縮影。本書以孫家棟的人生歷程為線索,重點描寫了從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各類應用衛星太空遨游,中國航天走入國際市場,“嫦娥”探測衛星奔月之旅,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群星普照的輝煌成就。
王建蒙 ·科學家 ·13.5萬字
葉叔華,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六十余年的學術生涯中,葉叔華主持建立和發展了我國綜合世界時系統并長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她負責建立了我國甚長基線干涉儀(VLBI)網,這個觀測網無論是在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方面,還是在90年代末開始的“探月工程”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葉叔華是我國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國家攀登計劃“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動力學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在她不懈的努力和推動下,亞太空間地球動力學(APSG)國際合作計劃得以施行。1997年,我國發現了第3241號小行星,國際天文組織將其命名為“葉叔華星”。本書以時間為主線,講述葉叔華院士從出生、求學、工作,到取得重要學術成就,獲得一系列榮譽。文后附有葉叔華年表和主要著作目錄。本書講述了葉叔華對我國天文學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并提煉出她學術成長和學術成就的發展特點與特色。
寧曉玉 ·科學家 ·15.5萬字
賈思勰生活在北魏末年。當時政局動蕩,戰亂不斷,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為造福百姓,賈思勰結合生產生活實際,撰寫了大型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為完成《齊民要術》,賈思勰廣泛收集資料,研究前人著作,并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使《齊民要術》的內容嚴謹而扎實,堪稱后世農書的典范。
陳沐 ·科學家 ·4.2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我國海岸海洋地貌與沉積學家王穎院士的生平傳記,通過全面收集反映王穎院士家庭背景、求學歷程、師承關系等與學術成長經歷有關的資料,展現了王穎院士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求學時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體現了王穎院士在學術和政治上的影響力,豐富了王穎院士的個人形象,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憑證價值。
古婉瑩 吳建華主編 ·科學家 ·13.9萬字
本書為中國放射化學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承宗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楊承宗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劉培 張志輝 ·科學家 ·16.2萬字
本書以博考原始材料為基礎,以傳記文學的表現手法,聚焦講述錢學森為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而奮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教育等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錘煉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歷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過程中堅守知行合一的治學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斷繪制個人思想坐標和構建個人思想體系而結出的理論果實。這些故事深深地內嵌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創業的偉大征程之中,因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執政理念的中國共產黨。本書敘事簡潔,描寫生動形象,每位讀者或許都能從錢學森的故事里受到啟發、獲得感悟,激勵自己前行。
呂成冬 ·科學家 ·12.3萬字
本書為中國生物力學著名科學家康振黃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康振黃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張雪永 雷斌 韓鋒 ·科學家 ·12.9萬字
她不僅有美麗的外貌,還有機智幽默的談吐,優雅迷人的氣質;她是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一個入木三分的評論家,也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建筑學家;她是一個讓人神魂顛倒的情人,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朋友,也是一個可以患難與共的妻子;她對任何美的景、美的入、美的事都會興奮;她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顏色,溫婉清逸,遺世獨立……她,就是中國近百年的文化“才貌雙全”的,集佳話、傳奇、才藝、品學、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從北總布胡同的“太太客廳”,到西南聯大與丈夫梁思成一起脫坯和泥筑建的屋宅,再到患病時煎熬五年困苦閉封卻依舊未曾懈怠建筑研究片刻的李莊生涯。林徽因,一步一步,走得鏗鏘、熱烈,又哀艷、篤定,寸寸皆是莊嚴并令人欽佩。姜雯漪著的《不離不棄且行且珍惜(林徽因傳)》用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翔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姜雯漪 ·科學家 ·1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