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10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書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由大連市著名作家高滿堂創作。書稿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以時間為線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詳細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經歷。“慧眼識珠”收錄的是其他作家、評論家對作者的創作歷程和創作成就的評論。“春華秋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簡介。
滕貞甫 ·文學家 ·7.3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14.6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學者、著名作家孫郁為張中行先生所作的傳記。他從自己與張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發,以飽含情感的筆觸勾勒出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豐富一生。其間既有時間脈絡,也有生命體驗的線索,不僅敘其事,更畫其魂。它的別致之處也在于,作者和傳主的心靈之交,讓這部傳記在嚴謹客觀之余,更多了以情動人的力量,對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張中行的讀者有很大幫助。
孫郁 ·文學家 ·19.1萬字
蘭波(ArthurRimbaud)曾是少年天才、劃時代的詩人、探險家。但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眼里,他永遠是一個謎。蘭波是誰?他的詩歌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可能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可以為一整個文學體裁帶來一場革命,卻又在21歲時掉臂而去,過著與開始時截然不同的生活?每一代人都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解答這些問題,每一代人都想出了答案,而每一代人都是錯的,至少并非完全正確。英國牛津大學法語語言與文學教授、19世紀法國文學與詩歌研究專家塞思·惠登在本書中深入剖析蘭波詩藝的顛覆意義,冷靜還原他那飛揚的青春、疾風驟雨般的感情世界,跟隨他游歷天涯的腳步,奉上了自己的答案。
(英)塞思·惠登 ·文學家 ·8.6萬字
納蘭容若,清初詞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畫,善騎射。康熙朝進士,官一等侍衛。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有《側帽集》、《飲水詞》、《通志堂集》傳世。納蘭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武芳芳 ·文學家 ·11.9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6萬字
本書以史料為基礎,大量參考宋人筆記、宋代人物專著,以及近當代研究成果,系統總結、整理蘇東坡生平,是一部深入淺出、內容翔實的傳記作品。作者幾易其稿,總結出與蘇東坡有關的27個關鍵詞,如故鄉、教育、科考、政敵、杭州等,獨立成章,客觀分析,展現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同時結合蘇東坡宦海沉浮和感情發展,對其人生關鍵時期的主要詞作進行解讀,帶領讀者一起走近蘇東坡的傳奇人生。書中選入蘇東坡的傳世書畫作品《前赤壁賦》《渡海帖》《歸去來兮辭》《瀟湘竹石圖》《一夜帖》《寒食帖》《新歲展慶帖》等,全彩印刷,圖文并茂,以饗讀者。
由興波 ·文學家 ·11.3萬字
這是作者施議對先生在《文史知識》2009年第4期至2011年第6期上連載的有關民國四大詞人的學術與人生的成果結集。作者對民初四大詞人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的生平、治學以及詞學主張與貢獻等都做了很好的梳理與鉤沉、總結。全文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讀者心中容易產生的疑問擇出,以一個學人、晚輩、學生與研究者的身份,對有關問題如學詞、詞學、為人、人生遭際等都有闡述、介紹,對于了解民初詞人群體及他們的詞學創作與研究,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
施議對 ·文學家 ·18.2萬字
本書收錄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的十余篇短文。孫伏園為魯迅在紹興初級師范學堂任堂長時的學生,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時曾得到魯迅的支持,后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與魯迅同事,因此與前期的魯迅來往不少;因此在書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孫伏園 ·文學家 ·5.8萬字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共十五章,依次選取了歸有光人生旅程中的幾個重要片段。除介紹他的生平家世外,重點展現了他作為一代散文大家的文學創作歷程,以及作為老師、士子、官員在教育、水利、抗擊倭寇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兼及歸有光與同時代名宿的交往,生動描繪了一幅明代社會生活畫卷。
陳益 ·文學家 ·14.8萬字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開創了田園詩的體系,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寄意田園、恬靜淡泊的人生哲學,給無數中國人心靈上的慰藉。這本傳記以陶淵明的人生軌跡為經,以陶淵明的詩歌為緯,完整展現了陶淵明的心靈世界及他在文學史上的獨特藝術風貌。這也是李長之繼《孔子的故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之后又一部關于古代文人的重要傳記,書中品纖塵不染詩文,悟安身立命智慧,寫盡了陶淵明輝映古今的崇高品德與傳世詩情。
李長之 ·文學家 ·9.4萬字
昆德拉人生拼圖版,首次全面披露昆德拉人生足跡。米蘭·昆德拉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個成功隱身的作家。三十七年以來,由于一直拒絕在媒體上露面,他從公共視野中消失了。泳池邊阿涅絲的手勢,卡列寧的微笑……他筆下的人物讓讀者難以忘懷,而他本人卻成了一個幽靈作家。他為自己的生活以及與他的經歷有牽連的百年歷史貼上了封條。本書作者阿麗亞娜·舍曼從二十歲起,就渴望能與《玩笑》的作者昆德拉相遇。為了追尋昆德拉的足跡,她一直走在尋找米蘭·昆德拉的道路上,從東歐到西歐、從布拉格到雷恩、從科西嘉到美麗島往返穿行。她結識了昆德拉的夫人薇拉,與她一起追憶作家的往昔歲月。她采訪過知名出版商、電影人、電視主播,憑吊過遇害的作曲家和鋼琴家,接觸過年邁的持不同政見者和金盆洗手的間諜特工,也聆聽過德斯諾斯和阿波利奈爾的詩篇……她通過作品閱讀昆德拉的人生,又通過小說家的人生去解讀他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和人生,經過幾許翻譯迷失,從此分裂在兩個祖國之間。
(法)阿麗亞娜·舍曼 ·文學家 ·3.9萬字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6.7萬字
《究竟是青春:魯迅的留日七年(1902—1909)》呈現了魯迅在奔赴東洋、修習日語、紹介科學、棄醫從文、編輯書刊、從事翻譯等各學習階段或歷經重大歷史事件中的生動形象。本書從文學傳記、學術論文、策展筆記三個不同的文體來考量魯迅的留日七年,分別注重文學性、學術性、視覺性。不同文體共同編織歷史的好處是可以互鑒,避開寫作規則的局限,狀寫一次生命經驗,探討一個學術問題,呈現一種視覺效果,多維表達或可使作為留日生的魯迅形象有浮雕的立體效果。
姜異新 ·文學家 ·7.8萬字
書稿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以時間為線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詳細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經歷。“慧眼識珠”收錄的是其他作家、評論家對作者的創作歷程和創作成就的評論。“春華秋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簡介。此種體例對讀者了解作家的創作全貌、深入理解作者及其作品,大有裨益。鄧剛以中篇小說《迷人的海》一舉成名,為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海風。一系列帶著“海腥味”的作品,讓鄧剛相繼登上了全國優秀中篇和短篇小說獎的領獎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獨特地位,鄧剛也因此被讀者和評論界譽為“中國的海明威”“寫海第一人”。
滕貞甫 ·文學家 ·7萬字
本書糾正了魯迅的妻子許廣平、弟弟周作人等人對魯迅的不實回憶,曾以《魯迅回憶錄正誤》為書名出版,是魯研界的名著,是作者在魯迅的學生、朋友,被許廣平稱為魯迅研究“通人”的馮雪峰的指導和幫助下寫成的。1979年出版后,為學術界所矚目,書中的一些結論被魯迅的傳記作者們普遍接受。胡喬木認為此書可以作為編輯學教材的參考書。2006年曾經作為我社“貓頭鷹學術文叢書”之一出版,并據2005年版《魯迅全集》校改了全部引文,出處也改注新版頁碼,以便利讀者。本版根據幾種新資料,新寫了《為齊壽山一辯》等,并且對《的作者是誰?》《關于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幾件事》和《關于1936年的那次訪蘇邀請》《關于王敬軒》作了增補。
朱正 ·文學家 ·19.9萬字
這不是一本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書,而是近三百則魯迅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魯迅的近三百個人生片段,它們連綴起來成了一種故事文體的魯迅傳記。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肉身之魯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態,它們雖不能完全概括魯迅一生的每一個細節、但故事的細節會讓讀者更貼近魯迅的人生、也折射出魯迅對中國文化產生的影響。
蕭振鳴 ·文學家 ·18.8萬字
王統照(1897年—1957年),我國文學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作家和詩人。本書由葉圣陶、老舍、鄭振鐸、劉白羽、臧克家等根據親歷親見親聞所撰寫的回憶文章集納而成,生動地憶述了王統照先生的一生,使這馳名中外的中國文壇作家、詩人的精神風貌、高尚品質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躍然紙上,是研究王統照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文學家 ·18.3萬字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祖父——中共老黨員、白區地下工作者、劇作家、左翼文化運動領導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長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先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來領導的白區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對左翼文化人的宣傳、統戰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對這位有著輝煌革命歷史、也有被批判關押多年慘痛經歷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親情外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觀察到的大量細節,呈現出了一位有原則、有才華、有個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專業范圍和興趣,她接觸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例如所謂“二流堂”的藝術家們,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動而傳神。本書所述雖然是一個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種種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見所聞仍然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沈蕓 ·文學家 ·17.8萬字
《魯迅傳》是復旦大學中文系魯迅研究專家吳中杰五十多年研究魯迅的心血之作,凝聚一生從事魯迅研究工作的心得感悟,書寫一個可信、可親、可敬、可愛的凡人魯迅。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吳中杰研究魯迅已延續半個多世紀,作為學院派研究專家,吳中杰用力尤勤,成果豐碩。吳中杰挖掘現有的全部史料,將所有引文根據權威版本核實一遍,以事實為根據,不堆砌、不臆想輕盈客觀地書寫魯迅出生紹興、留學日本后,在北京、廈門、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經歷,把經歷、行狀、思想和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思潮中進行考察,在風雨如磐的宏大背景中展示了一個熱切而孤獨的靈魂。全書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將二百余幅黑白民國照片上色修復,全行業首次還原百年前的顏色并投入印刷,只為讀者體驗身臨其境、觸摸歷史之感,看清魯迅的微笑與細紋,讓讀者們耳熟能詳的場景也有近在咫尺的落淚感動。“寫完《魯迅傳》,我的魯迅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了。”——吳中杰
吳中杰 ·文學家 ·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