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抗戰時期是艾蕪創作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其作品豐產而高質。編著者沉潛于圖書館,涵泳于數據庫,爬羅剔抉,多有發現與收獲。全書按內容大致分為五輯:“作品集及有關評論”“集外文拾補”“人物與事件”“書信繹讀”“他人筆下的艾蕪”,收文31篇。書中所錄文字,俱從原始資料得來,信實可征。本書的出版,對于《艾蕪全集》,無疑會具有一定的補佚作用,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艾蕪研究的文獻基礎。
熊飛宇 ·文學家 ·26.2萬字
《魯迅傳》是許壽裳回憶摯友魯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錄了《亡友魯迅印象記》和《我所認識的魯迅》兩部分內容。作為魯迅精神當之無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許壽裳以事實為根據,將傳主的經歷、行狀、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從多角度進行觀照,力圖描述一個真實的魯迅。
許壽裳 ·文學家 ·10.9萬字
一代大家馮至人生傳記。馮至逝世30周年紀念。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一部歷史,苦樂悲喜回眼望去別有滋味。馮至夫人、女兒撰寫,近200張珍貴家藏照片,記錄一代大家馮至生活與奮斗的一生。更真實、更生動、更飽滿。
姚可崑 馮姚平 ·文學家 ·14.1萬字
作者分11個階段回顧了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包括苦難是人生的重要財富、革命的自修大學、建立劇場藝術、地下工作點滴、回解放區、建立中央戲劇學院、高年級教學、大躍進中的教學、赴蘇留學、教學在風浪中航行、發揮余熱的晚年等。對了解和研究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和資料保存價值。
冉杰 ·文學家 ·15.8萬字
本書是一位資深文學組織者、評論家自敘人生故事的紀實力作。作者多側面、全方位地回望、勾勒了自己90個春秋走過的平凡而獨特、多彩又多味的人生路、文學路。全書分為“我與作家協會”、“我與兒童文學”、“我的良師益友”、“我的筆耕生涯”、“我的家風親情”、“我的夕陽時光”六輯。試圖通過它反映大時代里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作者以真摯的感情、樸實的文筆真實生動地記敘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這是一本給讀者以人生啟迪和審美愉悅的人物自述,也是一個兼具賞讀價值和史料意義的優秀文本。本書大部分文章是已發表、出版的,也有若干篇章是新加進去的,估計總共有25萬字。
束沛德 ·文學家 ·26.3萬字
陳銓,具有強烈民族情懷的知識分子,也是一個深具浪漫氣質的小說家、戲劇家,同時又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學者和業務精湛的大學教授。本書以“新材料,新發現,新問題”為基本原則,成果中大量使用了新發現的史料,即大量家書、日記、手稿等一手資料;以傳為經,以評為緯,力求史、傳、評有機結合,全面的對陳銓的生平、業績、行跡等展開了信實可靠的考述與評估,對于構成傳主一生重要事跡,如他對中德文化所作的堪稱篳路藍縷的比較研究,他的對尼采等德國哲學、文學的介紹,他與“戰國派”的關系及其主張,他的戲劇創作與實踐、特別是抗戰時期引起轟動也引發批評非議的《野玫瑰》風波,他作為清華畢業、留學歐美的一代學術精英在時代中的奮發與浮沉等等,都做了有益的、具體深入的學術探究。同時也對傳主所處的時代、所接觸的人物,如吳宓、林同濟、聞一多、沈從文等,做了有價值的、真切細致的體現與反映。本書部分章節已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過。
孔劉輝 ·文學家 ·24.2萬字
“詩在布衣”“文章歸于匹夫”是清代文學的標志性現象。清代布衣詩人自創一派,自成一途,呈現出獨特的創作面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討論“布衣”的相關問題,重點考察“布衣”的含義、清代布衣詩人的精神特質、清代布衣詩人在清代文壇的推動作用,并探討布衣詩人的謀生方式對其創作的影響。下編聚焦清代乾嘉時期的嶺南詩壇,主要研究嶺南詩歌的發展軌跡、嶺南詩人的社會交游及其詩歌創作主題,同時對羅天尺、黎簡進行個案研究。本書填補了清代布衣詩人研究尤其是嶺南詩壇研究的空白,頗有獨到之處。
張瓊 ·文學家 ·23.6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6萬字
吳伯簫,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在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教學和出版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許多被的中學課本,影響了大批的青年學子。本書以吳伯簫先生的創作活動為主要線索,運用書信、報紙、期刊、政府文件以及時人回憶錄等史料,詳細地記述,并考證了吳先生獻身文學創作和教育出版的歷程。再現了他與老舍、王統照、洪深、臧克家、王亞平等一批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的真實交往情況。
子張 ·文學家 ·22.8萬字
“魯迅,是多面的、鮮活的,也是詩意的”。魯迅先生作為時代的經典人物,存在于他的著作中,也存在于別人對他的紀念文字中。而他一生中留下的一百多幀照片,卻是他人生軌跡的直觀見證。通過影像資料,我們得以認識不同年代的魯迅先生,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活動交誼,進而體會那個特殊時代的風云激蕩。--魯迅一生留下的照片一百多幀,記錄他的人生軌跡和人際交往,展現個人風貌,凸顯品格特行。而后人對這些照片的運用,也反映了魯迅的影響、時代的變遷及意識形態的演進。本書按時間順序和魯迅一生游歷所至地域分為五個部分,把照片放在突出的位置,文字緊密貼合照片,對照片的拍攝緣起、時間、地點、其中人物的經歷及其與魯迅的關系等做詳細解讀,使照片的背景更為清晰,讓過去一些不太被人們注意的事件、人物呈現出來,更加立體、多彩地介紹魯迅的人際關系,并且對以往文獻中有關魯迅照片的訛誤、任意剪輯修補導致的形象失真、年代錯誤、人物張冠李戴等現象做了說明。
黃喬生 ·文學家 ·19.1萬字
《沈從文的最后40年》是著名沈從文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文學院院長李揚教授20年研究心得,講述了沈從文后半生細密復雜的生命之路和心路歷程,呈現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在時代的劇變中,在生命的至暗時刻,一代文學大家沈從文遭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他經歷過自殺、絕望、屈辱、被下放……但那一顆赤誠的心從未冷過。“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折不從,亦慈亦讓。”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一種不因外界變化而妥協的獨立精神,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堅忍與豁達,勤奮與執著。當你覺得人生無望,前途渺茫時,不妨看看這位偉大作家,在歷史激流中如何不懼命運的風暴,找到生命的意義。
李揚 ·文學家 ·19.1萬字
《元好問傳論》是安徽師范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中國詩學研究??眳矔环N,圍繞宋金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的生平和作品,對其進行多角度的述評、考論,展現出被特殊的歷史時代裹挾的這位大文豪的人生際遇與歷史貢獻。上篇以元好問身世、生平、家庭為中心,結合其作品的解讀,系統梳理其生平的疑難問題,并兼及其民族、政治、軍事、文學等方面思想,述中帶論。下篇以十個專題的形式,以問題為中心,考論結合,深入探討詩、詞、文中的薄弱環節,以及他在史學、醫學、書法等方面的成就。
胡傳志 ·文學家 ·23.7萬字
《魯迅的故事》是以故事形式講述魯迅的一生及其時代的簡傳。從他的出生、上學、成長到祖父犯科舉案、父親的病與死,到南京接受新學、日本留學、不幸婚姻、在北京教育部任職,一直到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寫出《狂人日記》,登上現代文壇,再到發表《阿Q正傳》等小說、雜文,出版《吶喊》《彷徨》《野草》,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大師,與許廣平南下,在上海成為左翼盟主,晚年進入更深層的思考,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被萬人追悼,蒙上“民族魂”旗幟下葬,寫了魯迅一生的主要經歷。
張夢陽 ·文學家 ·18.4萬字
這不是一本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書,而是近三百則魯迅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魯迅的近三百個人生片段,它們連綴起來成了一種故事文體的魯迅傳記。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肉身之魯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態,它們雖不能完全概括魯迅一生的每一個細節、但故事的細節會讓讀者更貼近魯迅的人生、也折射出魯迅對中國文化產生的影響。
蕭振鳴 ·文學家 ·18.8萬字
現代學術大師顧隨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實的通家,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吳小如等,或承其衣缽,或受其影響,成就卓越,名滿天下。他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講授藝術,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探尋、學習和借鑒。從1929年初登大學講堂到50年代初,是顧隨先生教學生涯的一個重要時期。本書述及的顧隨先生的幾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從師受教,顧隨先生思想之精華,在與這幾位高足的教學、交往中有較為充分的體現。本書既展現了前輩學人真摯的師生情誼,又為讀者深入了解顧隨先生的生平事跡、德業文章提供了更多資料。
趙林濤 ·文學家 ·7.9萬字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祖父——中共老黨員、白區地下工作者、劇作家、左翼文化運動領導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長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先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來領導的白區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對左翼文化人的宣傳、統戰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對這位有著輝煌革命歷史、也有被批判關押多年慘痛經歷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親情外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觀察到的大量細節,呈現出了一位有原則、有才華、有個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專業范圍和興趣,她接觸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例如所謂“二流堂”的藝術家們,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動而傳神。本書所述雖然是一個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種種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見所聞仍然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沈蕓 ·文學家 ·17.8萬字
普魯斯特的煌煌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是那種誰都覺得自己應該去讀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又確屬望而生畏的書。但在德波頓的這本結合了文學傳記和實用、勵志手冊的書里,作者以他嚴正詳實的專業學識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筆向我們娓娓道出《追憶》的真正妙處,描繪出普魯斯特真實而又生動的精神肖像;同時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間,從巨著和大師身上尋覓到改變我們每個普通人谷世人生的妙招法門,指點我們如何珍惜時光、體驗人生的真諦、學會調整人生的輕生緩急。
(英)阿蘭·德波頓 ·文學家 ·9.3萬字
魯迅的傳記多為后人據歷史資料編寫而成。本書則廣搜魯迅先生身邊親友關于他的回憶性文字,從中精選了11位作者總共115篇詳實可信、文采亦佳的文章,整理編輯而成。從魯迅的故家百草園開始,一直講到魯迅最后的一天,涵蓋了魯迅的家世和一生的經歷。所有作者均為各個時期和魯迅交往緊密的親人、友人或學生,所憶所寫均為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先生。
許廣平 許壽裳 周作人 夏丏尊 孫伏園 郁達夫 蕭紅 ·文學家 ·18.2萬字
《彼得·漢德克:在路上,向著第九王國的方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的傳記。本書史料翔實,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傳主的生平和思想創作之路,探討了斯洛文尼亞的歷史、文化、政治對彼得·漢德克思想發展的影響,從不同角度為讀者提供了打開漢德克作品迷宮的鑰匙。書中著重分析了斯洛文尼亞語對彼得·漢德克的思想和創作的影響。彼得·漢德克在德語、法語、希臘語、斯洛文尼亞語這幾種歐洲語言之間轉換,即從事寫作,也從事翻譯,在他覺得自己身處異鄉時,語言是他的故鄉,尤其是斯洛文尼亞語。作者對彼得·漢德克的文本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豐富的例證詮釋了其思想進程。
(奧)法布延·哈夫納 ·文學家 ·19.7萬字
破碎的愿望梗塞我的呼吸,傷禽似的震悸著他的羽翼;白骨放射著赤色的火焰——卻燒不盡生前的戀與怨。1922年前后,對于日后在詩壇上負有盛名的徐志摩來說,是一個痛苦的年代。其時,他正被“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處于種不可解脫的感情纏繞中。他是于1918年8月離開北京大學,轉而到國外留學的。
石地 ·文學家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