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觀和他的不朽作品,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本書以時空為序,立足秦觀的人生軌跡,結(jié)合詩詞文賦等作品的解讀,記述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既表現(xiàn)秦觀作為婉約詞宗的杰出才情和不凡成就,肯定他在文學史上的杰出貢獻;又表現(xiàn)秦觀慷慨豪雋,希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的熱血男兒形象,肯定他經(jīng)邦濟世的國士情懷和杰出才華。
許偉忠 ·文學家 ·18.9萬字
蘇軾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時尚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在文學藝術(shù)上的造詣高深,其文位列“唐代八大家”,詩詞開一代風氣,書法位列“宋四家”,繪畫也造詣頗深。作為文人,蘇軾確實占盡風流,得意千秋;作為官員,蘇軾雖然也有風光無限的時候,更多的是顛沛流離,落拓江湖。本書參照史料,選取蘇軾成長、仕宦、交游、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小故事,為讀者展示這位中國文化史上天才人物的一生及其成就。
司聃 ·文學家 ·4.7萬字
《余光中傳:永遠的鄉(xiāng)愁》是臺灣文學研究專家古遠清為余光中作的傳記。作品緊緊圍繞讀書和寫作的主題,對余光中從童年到晚年的詩書人生進行了回顧,著重論述了余光中博取東西方文學眾長的文學淵源。書齋之外,還有組建詩社以文會友,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攜妻旅行覽山涉水,教養(yǎng)子女家睦人和,一個幽默博識、熱愛生活、堅守自我的余光中的形象就這樣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品寓評于傳,寓詩文賞析于生活描寫,文筆精煉優(yōu)美,既是一部耐讀的傳記文學作品,又是一本專業(yè)的詩文鑒賞筆記。
古遠清 ·文學家 ·18.2萬字
與一般傳記不同,茨威格不拘泥于羅蘭的生平梳理,而是通過解讀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名人對羅蘭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刻畫羅蘭的個性氣質(zhì)、人格形成、命運走向,分析其執(zhí)著的人生信念與人格魅力,彰顯羅蘭思想和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奧)茨威格 ·文學家 ·7.6萬字
本書以史料為基礎(chǔ),大量參考宋人筆記、宋代人物專著,以及近當代研究成果,系統(tǒng)總結(jié)、整理蘇東坡生平,是一部深入淺出、內(nèi)容翔實的傳記作品。作者幾易其稿,總結(jié)出與蘇東坡有關(guān)的27個關(guān)鍵詞,如故鄉(xiāng)、教育、科考、政敵、杭州等,獨立成章,客觀分析,展現(xiàn)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同時結(jié)合蘇東坡宦海沉浮和感情發(fā)展,對其人生關(guān)鍵時期的主要詞作進行解讀,帶領(lǐng)讀者一起走近蘇東坡的傳奇人生。書中選入蘇東坡的傳世書畫作品《前赤壁賦》《渡海帖》《歸去來兮辭》《瀟湘竹石圖》《一夜帖》《寒食帖》《新歲展慶帖》等,全彩印刷,圖文并茂,以饗讀者。
由興波 ·文學家 ·11.3萬字
荊有麟1923年結(jié)識魯迅,1925年魯迅推薦荊有麟去京報館當校對,并參與《莽原》周刊的編輯工作,常至魯迅家取送校樣。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fā),魯迅遭通緝,不得不離家避難,暫住德國醫(yī)院時,荊有麟常來為魯迅送食物。當年他經(jīng)常出入魯迅家門,魯迅南下后,他仍去魯迅京寓有所關(guān)照,與魯迅保持密切的通信聯(lián)系。他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荊有麟 ·文學家 ·4.8萬字
本書為周作人在數(shù)年時間里陸續(xù)寫下的回憶魯迅的文字的合集。因文章撰寫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前后文章中偶有一些內(nèi)容重復(fù)之處,但并無互相矛盾之處,也因此可見這些回憶的真實性。書中實際涉及的魯迅生平,包括了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雖然后來兄弟不和,但是對于魯迅的青少年時代,了解得比周作人更詳細的,應(yīng)無二三。
周作人 ·文學家 ·7.1萬字
本書收錄馮文炳撰寫關(guān)于魯迅及其作品的十余篇文章,內(nèi)容包括魯迅生平及所處時代的回顧、部分小說和雜文的分析,論述了魯迅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藝術(shù)上的偉大成就,說明了如何研究魯迅以及向魯迅學習等問題,為青年介紹了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偉大成就。
馮文炳 ·文學家 ·5.8萬字
本書收錄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的十余篇短文。孫伏園為魯迅在紹興初級師范學堂任堂長時的學生,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時曾得到魯迅的支持,后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與魯迅同事,因此與前期的魯迅來往不少;因此在書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孫伏園 ·文學家 ·5.8萬字
許廣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作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與助手,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無疑她對魯迅是非常了解的。這本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在北京時期的讀書生活,魯迅的講演與講課,魯迅與內(nèi)山完造的來往,魯迅在廈門與廣州等,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許廣平 ·文學家 ·8.6萬字
本書為魯迅摯友許壽裳應(yīng)許廣平請求,于1947年撰寫的。全書共二十五小節(jié),記述了自少年求學時期開始直到魯迅逝世,許壽裳與魯迅日常的交往等回憶。二十五小節(jié)題名如下:剪辮,屈原和魯迅,雜談名人,浙江潮撰文,仙臺學醫(yī),辦雜志譯小說,從章先生學,西片町住屋,歸國在杭州教書,入京和北上,提倡美術(shù),整理古籍和古碑,看佛經(jīng),筆名魯迅,雜談著作,雜談翻譯,西三條胡同住屋,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廣州同住,上海生活——前五年,上海生活——后五年,和我的交誼,日常生活,病死。文后附有許廣平的讀后記。
許壽裳 ·文學家 ·5萬字
本書由郁達夫和蕭紅兩位作者各自回憶魯迅先生的小書合輯而成。郁達夫和魯迅為文壇密友,1928年兩人合編《奔流》和《大眾文藝》。蕭紅和魯迅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gòu)筑成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兩人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郁達夫 蕭紅 ·文學家 ·3.8萬字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xié)和揚州市政協(xié)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長河》《邊城》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文學史和文物研究界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書輯錄了季羨林、巴金、汪曾祺、梁實秋、施蟄存等人的35篇回憶沈從文的文章,內(nèi)容豐富,從多個角度真實地再現(xiàn)了沈從文從一個“鄉(xiāng)下人”到文壇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成就。
季羨林等 ·文學家 ·18.2萬字
本書是研究魯迅的重要資料之一,將作者有關(guān)魯迅的重要著述,除《亡友魯迅印象記》已單冊印行外,都輯入本書。內(nèi)容包括作者與魯迅交往的回憶,對魯迅作品、思想、性格的分析,以及對魯迅各階段生活,以及魯迅年表的整理。是閱讀和理解魯迅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許壽裳 ·文學家 ·5.5萬字
本書為關(guān)于老舍的資料匯編,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可以了解老舍一生的大致經(jīng)歷,可以了解到他的童年時期是何種狀態(tài),他的青年時期又是何種狀態(tài),在風雨縹緲的戰(zhàn)爭時期他怎樣堅持創(chuàng)作,在新中國成立后他怎樣主動改造自己的思想;通過本書還可以了解到老舍是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對文學持有何種看法。總之,本書是一本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老舍的佳作。
羅常培等 ·文學家 ·13.2萬字
這不是一本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書,而是近三百則魯迅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魯迅的近三百個人生片段,它們連綴起來成了一種故事文體的魯迅傳記。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肉身之魯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態(tài),它們雖不能完全概括魯迅一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但故事的細節(jié)會讓讀者更貼近魯迅的人生、也折射出魯迅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的影響。
蕭振鳴 ·文學家 ·18.8萬字
顧炎武說:“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許壽裳回憶魯迅的文字就是“明道”之文。從1936年到1948年,許壽裳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下回憶魯迅先生的這些文字,寫作跨度達12年之久,各篇自成一體,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許壽裳講述魯迅的生平,其文言簡意賅,有點有面,有虛有實,氣象恢廓,不落俗套,字里行間跳躍著一個“鮮活的魯迅”;許壽裳追憶魯迅生平的文字,是從魯迅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下手,描述魯迅的為人和為文,記錄魯迅早期歲月的遺痕,再現(xiàn)了魯迅早年的音容笑貌,讓人們讀到一個“純真的魯迅”;許壽裳對魯迅作品的述評,是以一個學者的眼光,來解讀來剖析魯迅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神,從而展現(xiàn)出魯迅大慈大悲、憂國憂民的情懷,再現(xiàn)一個“思想的魯迅”。
許壽裳 ·文學家 ·15.7萬字
杜甫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被稱為“詩中之圣”,而在近年的流行娛樂中卻成了網(wǎng)絡(luò)青年各種調(diào)侃的對象。我們真的了解杜甫嗎?作者憑著多年閱讀、講授杜甫詩歌的感受和經(jīng)驗,鉤沉了杜甫從前代詩人,尤其是六朝詩人如謝靈運、鮑照、庾信那里繼承了哪些傳統(tǒng),又在其一生的不同階段,開出怎樣的新面貌,進而又分析了杜甫所開創(chuàng)的詩風對后世,如韓愈、白居易等截然不同的詩人的影響,使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杜甫詩歌藝術(shù)的特質(zhì)及其偉大之所在。書后附錄“杜甫詩”課程提綱及講授篇目,是一份簡明的綱目,可為有意概覽杜甫生平和作品的讀者提供指南。
呂正惠 ·文學家 ·13.7萬字
18—19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傳記《簡·奧斯汀傳》初次出版于1870年,作者是她的侄子——長兄之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他在兩個姐妹和其他親友的協(xié)助下完成此書。這是簡·奧斯汀面世的第一本傳記,在她去世52年后出版。本書中對簡·奧斯汀生平隱晦最多的,就是關(guān)于她的羅曼史了。對于本書在這方面的缺陷,譯本中盡量提供了詳盡的批注將本書作者掩蓋或者缺失的事實加以澄清。公允地說,這本書所帶來的引申閱讀空間,要遠遠大于它本身所提供的內(nèi)容。本書為后世研究者所提供的線索,奠定了20世紀奧斯汀研究的基礎(chǔ),它的特殊價值便在于此。
(英)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 ·文學家 ·14.4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shè)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lǐng)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luò)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wù)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