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左宗棠,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一生經歷了洋務運動、收復新疆、開發西北等重要歷史事件。其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的壯舉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作者集多年的研究心得,運用大量的史料和近年發現的新成果,以通俗的文筆和嚴謹的學術觀點,著成了本書。同時為了閱讀方便,讓內容更形象直觀,加配了一些插圖,使本書成為了一本具有一定時代感的歷史人物傳記。
楊東梁 ·歷史人物 ·20.9萬字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唐宋以后逐漸被帝王和民眾神化,由歷史上一個忠勇的將領,變成一個萬人景仰、古今同拜的神靈。本書兼取歷史上的關羽和被神化了的關公,以其一生的經歷為線索,在考證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軍事路線圖和人生軌跡圖解讀關羽,揭秘關羽走上神壇之路。
馬寶記 ·歷史人物 ·9萬字
威廉·馬歇爾是中世紀英格蘭的一位無與倫比的戰士和騎士精神的典范。他在5歲時被判處死刑并被送上絞架,然而這個沒有土地繼承的次子在與死神擦肩而過后幸存了下來,并接受了中世紀的騎士訓練。在為5位英格蘭君主效勞的過程中他一路升遷,成了一位著名的騎馬比武冠軍、貴族、政治家,并最終成為王國的攝政。他與那個時代的大人物過從甚密,并參與協商了《大憲章》——歷史上第一份“權利法案”——的條款。然而,在他70多歲的時候,他仍然在前線作戰,努力從1217年法國的入侵中拯救王國。在本書中,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同時代史料,包括13世紀時的一部威廉·馬歇爾傳記,對他的生平和時代進行了引人入勝地描述了他的生平和時代。我們跟隨著馬歇爾的腳步,從英格蘭的鄉村來到法國的戰場,從圣地的沙漠城堡來到愛爾蘭郁郁蔥蔥的海岸,一同見證了一個非凡人物的故事、騎士階層的誕生,以及英吉利民族的形成。
(英)托馬斯·阿斯布里奇 ·歷史人物 ·25.1萬字
《花甲錄》作為一部重要漢學著作,不僅是內山完造的個人史——自出生到從上海回國的六十年回憶,從中也折射了從十九世紀末至“二戰”結束的日本現代史、社會世相史和中日關系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戰云密布,扼守公共租界戰略要津的內山書店,吸引了中日兩國各界視線,其影響力遠遠溢出文化圈。書店“往來無白丁”,陳望道、歐陽予倩、田漢、郁達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蕭軍、蕭紅……
(日)內山完造 ·歷史人物 ·26萬字
詳盡、完整、可信的常書鴻傳記,大量一手資料,講述從張大千到常書鴻再到段文杰、樊錦詩的百年敦煌。央視十套《讀書》欄目推薦。常書鴻的一生,是極不平凡的一生,是為敦煌獻身的一生。1936年,常書鴻毅然放棄了安定的生活和創作環境,回到面臨抗日戰爭嚴峻局勢的祖國。1943年,常書鴻幾經轉折抵達敦煌莫高窟,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極其匱乏的物質條件下,籌備建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并擔任首任所長。有此開始了對莫高窟有組織、有系統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個世紀的風雨人生中,他雖然承受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種種磨難與打擊,卻仍以苦行僧般的堅忍與執著,為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和傳播做出了無以替代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常書鴻決定了今天敦煌的這般模樣。
葉文玲 ·歷史人物 ·23.3萬字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號太炎。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余杭區)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學者。按照魯迅的說法,章太炎是“有學問的革命家”。他之所以有學問,是因為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接受過良好的學術訓練,更重要的是,由于機緣巧合,章太炎是同時代讀書人中真正自覺不在科舉道路上奔跑過、用功過的少數人,真正將學問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去看待,因而能夠獲得真學問,成為一代宗師。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客觀敘述了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的發展軌跡、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動,以及章太炎的思想、活動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
馬勇 ·歷史人物 ·15.6萬字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曾就讀于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天才的蘇曼殊一生只有短短的35年,但他留下的文字、傳奇卻被后世不斷書寫。白落梅用唯美的筆法,結合蘇曼殊的生平與創作,為他畫出了一幅別具一格的精神肖像。
白落梅 ·歷史人物 ·8.5萬字
從歷史的投影里打撈智慧,還原民國以來文化史上的諸多公案真相!本書力圖避開主流認知和敘述模式,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礎上,以隔代人的視角,對中國近現代史上若干人物或重大事件重新闡釋和反思。無論是陶希圣眼中的胡適,朋友記憶里的殷海光,還是蘇雪林筆下的魯迅;無論是李敖與蕭孟能之間的恩怨糾葛,名門之媛陶琴薰五十七年佳人薄命,還是“高陶事件”主角之一隱微復雜的從政生涯,抑或那場沸反盈天的“中西文化論戰”,以及“雷案”背后的驚人故事,展現的多為世人有所不知的一面。立足今天對歷史作事后之明或許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當事人飽含的那份了解之同情。
范泓 ·歷史人物 ·19.6萬字
李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詩仙”,人人都會背他的“床前明月光”。他的詩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他的一生步履不停,浪跡在廟堂與江湖之間,至今依然是無數人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他不是“成功學”的典范,但他的失敗與偉大卻幫助一代又一代人,尋回精神上的明月與故鄉。本書是著名文學史家、“清華四劍客”之一李長之先生創作的李白傳記,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李白》以開闊的視野勾畫出李白浪漫的一生,下篇《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以細膩的筆觸描摹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入淺出,帶你走近一個可愛、可敬又可親的李白。
李長之 ·歷史人物 ·10.3萬字
《曾國藩傳》經典權威版,為曾國藩逝世后第一部較為系統講述曾國藩一生經歷、思想言行的專門性著作,近距離“樹碑立傳”是為寫出真實的曾國藩,《曾國藩傳》經典權威版,材料彌足珍貴,立論客觀。
蔣星德 ·歷史人物 ·10.4萬字
本書為劉禹錫研究專輯,書中收錄劉禹錫研究論文37篇。內容包括劉禹錫詩歌研究,劉禹錫文、賦研究,史實考述,劉禹錫文集研究,劉禹錫域外研究,劉禹錫學術史研究。研究劉禹錫詩歌的論文涉及劉詩的方方面面,比如詩歌藝術和風格,劉詩與劉白、元白詩歌流派,與佛典、文藝思潮等之間的關系,詩歌選釋,貶謫詩等。文、賦研究論文主要討論劉禹錫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原因,劉氏所作序文,如詩序、文集序,以及劉賦的價值和接受等。史實考述論文其范圍包括劉禹錫的人際維度、劉書《崔迢墓志》、宋人對劉的評價、劉咸允府試等史事。劉集研究集中于日藏朝鮮刊《劉賓客詩集》、劉集宋刻本,以及《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校勘等問題。該書對于研究劉禹錫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
戴偉華主編 吳夏平 張巍副主編 ·歷史人物 ·32.7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張仲景的傳記,以史實為骨,輔以合理的想象,將大量的傳統醫學知識、地方掌故、民俗民風和歷史事件熔為一爐,追求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創作風格。本書塑造了一位“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醫圣形象,同時也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生機,體現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
程韜光 ·歷史人物 ·23.3萬字
本套書含《朱元璋傳》、《蘇東坡傳》、《王安石傳》、《李鴻章傳》、《張居正大傳》共五冊。
吳晗 林語堂 梁啟超 朱東潤 ·歷史人物 ·104萬字
《孟子傳》是一部關于孟子的歷史傳記作品。作者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關孟子生平事跡的相關著述,以傳記體的形式系統書寫了孟子的一生,力圖讓這位中國儒家學派“亞圣”的形象更清晰、更鮮活,并從孟子的言行中領悟其一直堅持和致力推行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從而為儒家文化為基礎的政治社會提供更多的思考。同時,本書兼有學術文本和通俗文本的雙重特點,全景式呈現了孟子一生的行跡,以及孟子一生繼承孔子仁學并發展儒家思想的歷程。
畢寶魁 尹博 ·歷史人物 ·15.3萬字
本書講述了美國華人民權運動家王清福為同胞爭取平等權利而不懈奮斗的精彩一生。19世紀末,美國經濟下滑,失業率高企,部分美國人將此歸咎于華人勞工,排華勢力逐漸抬頭,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排華法案》。王清福為了捍衛華人權益,在美國各大報刊發表文章,四處演講,同反華人士公開辯論,積極推介中國傳統文化,糾正美國社會對華人的偏見。他是美國華人平權運動的先驅,被譽為“華人的馬丁·路德·金”。
(美)蘇思綱 ·歷史人物 ·23.1萬字
《尋找徐傳賢:從上海到北京》是一本關于中國郵政人徐傳賢的傳記作品。作者十年砍柴將徐傳賢的人生放置在時代背景和人際交際網絡中去觀察、分析、呈現,以徐傳賢先生從上海到北京的活動為主線,以徐傳賢先生之父徐熙春先生(中國紅十字會青浦分會創始人)的活動為副線,真實、豐富而深刻地呈現了20世紀中國一代知識人傳奇、精彩卻又苦痛的一生,見證了中國郵權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折射了一代知識人的人生軌跡和時代命運。
十年砍柴 ·歷史人物 ·19.4萬字
中國詩詞大會極力推崇的唐詩的典范,周國平、六神磊磊傾情推薦。入選“60年中國影響力圖書”。讀李白的詩使人感覺著:當他醉了的時候,是他清醒的時候;當他沒有醉的時候,是他糊涂的時候。杜甫是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總想一鳴驚人,一舉而鵬程九萬里。但這種希望,他一輩子也沒有達到。而每當李杜被同時提及,人們似乎都會發出這樣的喟嘆:李白從未老過,而杜甫卻從未年輕過。
郭沫若 ·歷史人物 ·15.2萬字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出身孤寒,自畫荻識字起,便與文字結緣,又因杰出的文學才華而步入仕途,在政壇中跌宕起伏,最后成為令人仰慕的文壇領袖和朝廷重臣。他作為北宋文學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1057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等人,成就了北宋文化最為輝煌的一代。在政壇上,他立朝蹇諤,不以個人得失而放棄原則和理想,在波詭云譎的朝堂紛爭,他既收獲了贊譽,也蒙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羞辱;他既贏得朋友,也失去過友誼,甚至結下仇怨。這本傳記從他一生的主要經歷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為經,詩文作品為緯,以詩詞文入傳,不僅全面展現他起起落落的一生,展現了一代文宗的高貴品格和精神。
王水照 崔銘 ·歷史人物 ·25.8萬字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滿洲正黃旗,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曾主持編纂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有詞作集《側帽集》《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白落梅以唯美的筆觸,書寫了納蘭容若短短三十年的人生與創作,展現他才華橫溢又充滿傳奇的一生。
白落梅 ·歷史人物 ·9.1萬字
岳飛起自寒微,無背景、無靠山,參軍不到十年,便憑其抗金報國之志與不世出的軍事才華,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叱咤風云、所向披靡的軍事統帥和抗金名將。周公子在收集、精讀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別出心裁地打破讀者對岳飛單一的印象,將其不足四十年卻忠烈千秋、爭光日月的一生,還原于那段多事之秋的歷史舞臺上。岳飛所具之正直、勇敢、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將代代傳承,激勵無數后人走上超越自我之路。
周公子 ·歷史人物 ·1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