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鐵凝從出生至今的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作為作協主席的重要文學活動進行了詳細梳理,重在揭示歷史背景對其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的深層影響,以及她對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發展所付出的種種努力。本書一方面對鐵凝重要的文學作品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評介,客觀呈現其文學成就,另一方面也通過她在國際、國內的一系列文學舉措,顯示其作為中國作協主席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對研究鐵凝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沈紅芳 ·年譜 ·21.2萬字
《普朗克傳:正直者的困境》是被譽為“量子理論之父”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傳記,他的工作被愛因斯坦盛贊為“20世紀一切物理學的基礎”。普朗克出身于一個牧師、學者和法學博士的家族,家族的熏陶使他形成了尊重法律、恪守職責、絕對坦誠的性格,成長為一個謙遜的、令人敬重的人,而這種性格也延續到了他對物理學的研究中,他秉承著“探索在數學的嚴格性和自然規律的多樣性之間起支配作用的和諧”來做物理學研究,深化熱力學原理,于是“普朗克公式”應運而成,也為之后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的作者海耳布朗,一位很有造詣的物理學史專家,并未像一般傳記那樣面面俱到地講述普朗克的一生,而只是很有選擇地涉及若干作者認為重要的方面和問題,呈現了普朗克作為科學的管理組織者,處于兩難困境的狀態,呈現了他在科學、哲學、宗教、社會和人生等方面的諸多深刻見地。而作者在豐富的文獻基礎上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敘述,相信會讓讀者有所啟發,并從中獲益。
(美)J.L.海耳布朗 ·科學家 ·14.7萬字
孫犁是一位人們熟知的作家。提起他,人們就會想起他那種“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荷花淀”風格,想起文學史家稱道的“荷花淀派”。由于傳記作者對孫犁的生活和創作經歷的深刻了解,對其作品的獨到研究與藝術把握,以及作者明麗流暢的敘述筆調,這部傳記給我們生動描寫了孫犁的生活和創作道路,再現了這位作家在現代文壇上的獨具風采,揭示了他的富于啟迪、意蘊豐厚的人生奧秘。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孫犁傳記作品中的佼佼者。
郭志剛 章無忌 ·文學家 ·30.9萬字
《李太白別傳》是著名學者安旗先生撰寫的一本關于李白的學術性傳記。其所以取名“別傳”,是為了與兩《唐書·李白傳》及《唐才子傳》,以及作者另一本文學性《李白傳》區分開。全書十三章內容,按年代先后分為十三章,每一章介紹李白生平之一段,涉及的時間長短不一,每章之下分數小節,每節或介紹生平二三事,或介紹作品若干首,或兼而有之。重要代表作特以專節介紹,文章考證辨析,串講評論,力圖解決李白生平經歷和作品中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本書包涵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如幽州之行、三入長安、李杜重逢、“從璘”冤案等,作者都有獨到見解。
安旗 ·歷史人物 ·19.1萬字
本書分為四類來總結弘一大師的一生,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來概括和總結弘一大師的作品。弘一大師為佛教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集也是主要作品之一。他的詩歌以簡潔明快、意境深遠而著稱,表達了對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和思考。此外,他的散文集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他的散文語言簡練、思想深刻,充滿了哲理和智慧。他的畫作以山水畫為主,意境深遠、色彩明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他還創作了許多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送別》。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感人,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李叔同 ·自傳 ·13.6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明太祖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名貧窮放牛娃,經過自身努力奮斗,最終創立明朝,成為明太祖的傳奇一生。之后參加義軍,一路成為明朝開國皇帝,作為封建統治者中的“異類”,他的生平勾起后世人無數的好奇心。他采翔實的史料,用生動的語言,勾勒出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并展現了一個既勤政又殘暴,既有胸懷又重猜忌的復雜矛盾的“人”的封建帝王形象。在作者筆下,一個歷經艱難,乞討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氣度恢弘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躍然紙上,是明史及帝王傳記的不朽名著。他在鑒別史料方面,態度很謹嚴。對許多文獻和傳說,都不輕易置信,要加以考訂。尤其是遇到有矛盾的地方,總是去細心尋求解決的線索,鑒別真偽,以求得到客觀史實的本來面目……
吳晗 ·歷代帝王 ·13.3萬字
本書蒐集20世紀以往柳宗元年譜,以長編方式整理研究。開列譜主祖籍及柳氏家族宗親世系,其一生之事跡行狀,包括官職、仕歷、交游、作品系年及歷代評論,分時事述要,文壇紀事,子厚蹤跡,詩文系年四大類,逐年編纂。盛衰之變是中唐的時代特征。永州十年是其思想活躍、文學創作高峰。研究譜主人生遭際與時代變局交融,勾勒出不同的歷史畫面。結合史料考辨,把握文學作品即時性與文學發展歷時性關系,詩文創作系年更接近實際。
翟滿桂 ·年譜 ·23.2萬字
該書以大量未公開的《福田筆記》、日記材料為素材,對追求“和平外交”、帶領日本走向繁榮安定的福田赳夫的一生進行了全面評價。福田赳夫1976年12月就任日本首相。在其主導下,日本政府于1978年8月與中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并促成鄧小平同年10月訪日換文,條約由此生效,中日關系步入嶄新發展階段。該書中文版的出版填補了國內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不足,值此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亦具有特殊意義。首部展現政治家福田赳夫真實形象的評傳。以“和平大國”“福田主義”為旗幟,取得外交的成功,同時兩次將日本經濟從瀕危中解救出來的福田,是否可謂“失利于黨內派閥斗爭卻贏得了政策的勝利”?本書基于眾多未公開資料寫作而成,是一部顛覆日本戰后政治史概念的力作。
(日)五百旗頭真主編 (日)井上正也 (日)上西朗夫 (日)長瀨要石著 ·政治人物 ·43.2萬字
錫良是一位晚清重臣,他由基層小吏官至一方總督,任職從山西開始,經山東、湖南、河南、熱河,再到四川、云貴、東三省,前后任職三十余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加強對錫良的整體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年譜以錫良的奏稿、函電及雜檔為主,并結合所搜集到的報紙雜志、實錄等史料,對錫良一生進行展現。對錫良的相關史料進行系統研究,無疑會豐富和加深我們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晚清史的理解與把握,拓寬近代歷史研究的視野和領域。
丁健編著 ·年譜 ·59.7萬字
《孫開華評傳》的傳主是晚清時期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縣的湘軍將領孫開華(1840—1893),他16歲投入湘軍勁旅“霆字營”,一生經歷無數戰斗,屢立軍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874年日本人籍口“瑯嶠事件”(又稱“牡丹社事件”)企圖長期占領臺灣,孫開華率領“擢勝營”駐守廈門,策應沈葆楨處理“瑯嶠事件”,最后迫使日軍撤離臺灣;1884年,法國人為取得越南宗主國地位挑起戰事,并相繼取得馬尾海戰勝利,并占領臺灣基隆。孫開華奉令駐守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他面對法軍的船堅炮利揚長避短、隨機應變,指揮官兵以“麻雀戰”多次擊敗法國侵略軍,取得了“滬尾大捷”,成為晚清不可多得的軍事勝利,為清朝政府與法蘭西政府的談判增添了籌碼。關于孫開華的研究,以往史學界涉及較少,本研究以孫開華的孫氏家族為入手,概述了他在“霆字營”的軍事活動,濃墨重彩地介紹了他在處理“瑯嶠事件”和指揮“滬尾大捷”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地位與作用,輔以《孫開華列傳》等歷史文獻,形成了《孫開華評傳》。
周星林 孫培厚 ·歷史人物 ·17.7萬字
何天炯(1877—1925),廣東人,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先驅。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革命二十年,先后任同盟會本部會計兼廣東支部長、中華革命黨廣東支部長及廣州軍政府秘書、顧問、參議等職,主要協助孫中山辦理對日本事務及籌款等工作,為辛亥革命、反袁運動及護法運動作出貢獻。本書為何天炯存世著作文字、書信及相關資料的匯編,對于了解何天炯及孫中山革命事業具有價值。
李長莉 (日)久保田文次 (日)宮崎黃石編 ·歷史人物 ·19萬字
樂安孫氏家族興起于春秋戰國時期,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至唐代達到興盛。整個中古時期,樂安孫氏家族達官顯宦輩出,以文學資望而知名的文人雅士代不乏人。本書以唐代為中心,在探析族源先世、家族門風轉變的基礎上,對中古樂安孫氏家族的科舉仕宦、為政品行、姻親家世、家學家風、文化成就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全面展現其歷史文化風貌。
郭學信 ·家族研究 ·21.9萬字
本書對商鞅變法改革和《商君書》思想進行綜合性研究。商鞅是戰國中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他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國兩次變法,力主“耕戰”“富國強兵”,使秦國迅速崛起,為后來的“秦王掃六合”奠定了基礎??梢哉f,商鞅是“為秦開帝業的改革家”,其改革對后世影響深遠。而現傳《商君書》是商鞅及其后學撰寫的著作,可視為商鞅學派的思想總集。商鞅學派雖不必為秦朝速亡直接負責,但他們專制、狹隘的功利主義文化政策和對精神文明、倫理道德的忽視,亦是秦亡的原因之一。本書結合商鞅變法史實與典籍思想,不僅細致勾勒出商鞅學派的思想內容,深刻指出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同時徹底反思了商鞅學派與秦二世而亡的關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李存山 ·歷史人物 ·13萬字
商景蘭生活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際。在明亡之前,作為官宦夫人,其生活平靜而快樂,與其夫祁彪佳度過了二十五年琴瑟和鳴的婚姻生活。在國破夫亡之后,商景蘭以女性族長的姿態,引領女性家人吟詩作賦,形成了越中地區著名的女性文學創作團體,她本人也成為越中地區的女性作家領袖,被譽為“賢媛之冠”。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在對商景蘭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為其寫作傳記,旨在對其人生經歷中具有典型意義和重大影響的事件進行深入發掘和嚴密考證;下編是對商景蘭文學成就的評介,探討其對女性詩詞創作的繼承與開拓,并探索其婚姻觀念、才德觀念和遺民意識,借以了解處在歷史變革時期的知識女性的探索與追求。
珊丹 ·女性人物 ·17.3萬字
祖籍安徽太平的蘇雪林,一方面,因故里嶺下村緊鄰徽州,“一直是把自己作為徽州人看的”;另一方面,又因其祖父蘇錦霞清末長期充任浙地知縣而生長于浙十余年,故又自稱“半個浙江人”。本書對蘇雪林清末浙地縣署上房生活(1897-1911)的考探,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在對徽浙深厚淵源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其祖父清末徙任浙地的情況作了考訂;二是對有著濃重徽州文化色彩的縣署上房女眷的悲劇命運予以了關注;三是對近代女學的勃興和江南才女文化的余緒在縣署上房的震蕩與回響加以了揭示;四是對蘇氏人家信鬼崇祀、熱衷“古聽”等日常進行了探究。蘇雪林“半個浙江人”與“徽州女兒家”的成長語境,由此而凸顯。
何玲華 ·歷史人物 ·15.5萬字
本書以宋元明清時期甘青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唃廝啰家族為研究個案,通過考察唃廝啰家族九百多年間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嬗變,重新解讀整個西北地區社會歷史的發展嬗變,并通過橫向和縱向兩種對比分別概括出唃廝啰家族發展道路的個性及整個西北少數民族家族發展的共性。同時為歷史上西北地區的民族融合提供了一個典型個案,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認識與理解,且可為相關部門更好地制定民族宗教政策提供歷史借鑒與參考。
齊德舜 ·家族研究 ·23.2萬字
陳衡哲是民國時期富有傳奇色彩的學者型女作家,享有多個“一”的美譽:中國首批清華留美女生、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中國第一位女西洋史學者、中國現代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篤學尚行、勇于“造命”,在劇烈的社會動蕩和危流之爭中,順勢而上,成為開一代風氣之先的探索者。對于這樣一位在文學界、史學界和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卓越女性,她注定終將被寫入歷史,為后人所銘記。全書以陳衡哲一生的學術研究、文學創作、社會活動為邏輯線索,按歷史與邏輯、思想與美學相統一的原則,追蹤陳衡哲一生活動軌跡,從中探尋陳衡哲對中國傳統文化、西洋歷史、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等命題的認識、理解與反思,以期管窺這位學者型女作家的思想境界、精神內質和文化心靈。
李火秀 ·女性人物 ·25.5萬字
陳夢家(1911-1966年)是現代著名詩人、古文字家和考古學家。該書以陳夢家的生平經歷為線索,對其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進行概括評析。內容包括陳夢家在南京和上海的青少年生活,他在中央大學、青島大學、燕京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的學習、創作和教書生涯,他奔赴前線,到國外訪學、打撈青銅器,籌建清華文物陳列室,在中科院考古所進行學術研究等。該書為陳夢家的第一本評傳。在力求客觀、嚴謹和全面評析陳夢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陳改玲 牟利鋒 ·文字學家 ·17.8萬字
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古代作家傳記史料的專書,內容包括四部分:一有關各種史料書的概況和重要書籍的選介;二、介紹各種傳記史料所收傳記的特色及其價值;三、有關傳記史料的考訂,包括姓名、籍貫、生卒年、事跡諸方面;四、作家傳記史料的索引。這四部分內容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書也是從事古典文學學習和研究的參考書,可為廣大的文化工作者査檢作家傳記史料之用。
祝鼎民編著 ·傳記研究 ·38萬字
本書探討了漢代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和弘農郡等地文學家族的形成機制、特點及文學成就與影響。前八章分別介紹了杜陵杜氏、長安劉氏、夏陽司馬氏、茂陵馬氏、平陵竇氏、平陵韋氏、安陵班氏和弘農楊氏等文學家族的演變與發展、文學作品特點及成就與影響。后四章重點分析了漢代文學家族形成的歷史與現實基礎,以及漢代關中文學家族形成的規律、特點等,認為儒質化是關中各宗族成為文化士族進而成為文學家族或文學世家的必經階段,關中是漢代文學家族產生的搖籃,漢代移民諸陵的政策對關中文學家族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秦漢士人地位的變遷、漢代宗族的形成是漢代文學家族興起的歷史基礎;而漢代的文化政策、儒學教育、文學發展等則是其形成的文化基礎。
劉向斌 ·家族研究 ·3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