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翻譯成俄語和土耳其語,如今又為中文版重新修訂,堪稱科塔薩爾“傳記的完美形態”。
(西)米格爾·埃賴斯 ·文學家 ·19.7萬字
《李太白別傳》是著名學者安旗先生撰寫的一本關于李白的學術性傳記。其所以取名“別傳”,是為了與兩《唐書·李白傳》及《唐才子傳》,以及作者另一本文學性《李白傳》區分開。全書十三章內容,按年代先后分為十三章,每一章介紹李白生平之一段,涉及的時間長短不一,每章之下分數小節,每節或介紹生平二三事,或介紹作品若干首,或兼而有之。重要代表作特以專節介紹,文章考證辨析,串講評論,力圖解決李白生平經歷和作品中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本書包涵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如幽州之行、三入長安、李杜重逢、“從璘”冤案等,作者都有獨到見解。
安旗 ·歷史人物 ·19.1萬字
何天炯(1877—1925),廣東人,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先驅。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革命二十年,先后任同盟會本部會計兼廣東支部長、中華革命黨廣東支部長及廣州軍政府秘書、顧問、參議等職,主要協助孫中山辦理對日本事務及籌款等工作,為辛亥革命、反袁運動及護法運動作出貢獻。本書為何天炯存世著作文字、書信及相關資料的匯編,對于了解何天炯及孫中山革命事業具有價值。
李長莉 (日)久保田文次 (日)宮崎黃石編 ·歷史人物 ·19萬字
該書以移民菲律賓的南安戴天惜家族為研究對象,以閩南鄉村的一個家族變遷為視點,沿尋家族成員的生活軌跡,跨越國家和地區的空間領域,把該家族的活動和行為置于國家、地區的視野下,通過一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建國來60多年閩南鄉村、鄉民在求生存、謀發展過程中,國家政策對個人、家族所產生的影響,并通過歷史的縱向(條)與橫向的專題(塊)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來探討海外華人賴以生存的經貿網絡及當代中國家族移民菲律賓所產生的各種社會變遷問題。
潘淑貞 ·家族研究 ·18.5萬字
陳夢家(1911-1966年)是現代著名詩人、古文字家和考古學家。該書以陳夢家的生平經歷為線索,對其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進行概括評析。內容包括陳夢家在南京和上海的青少年生活,他在中央大學、青島大學、燕京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的學習、創作和教書生涯,他奔赴前線,到國外訪學、打撈青銅器,籌建清華文物陳列室,在中科院考古所進行學術研究等。該書為陳夢家的第一本評傳。在力求客觀、嚴謹和全面評析陳夢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陳改玲 牟利鋒 ·文字學家 ·17.8萬字
《孫開華評傳》的傳主是晚清時期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縣的湘軍將領孫開華(1840—1893),他16歲投入湘軍勁旅“霆字營”,一生經歷無數戰斗,屢立軍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874年日本人籍口“瑯嶠事件”(又稱“牡丹社事件”)企圖長期占領臺灣,孫開華率領“擢勝營”駐守廈門,策應沈葆楨處理“瑯嶠事件”,最后迫使日軍撤離臺灣;1884年,法國人為取得越南宗主國地位挑起戰事,并相繼取得馬尾海戰勝利,并占領臺灣基隆。孫開華奉令駐守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他面對法軍的船堅炮利揚長避短、隨機應變,指揮官兵以“麻雀戰”多次擊敗法國侵略軍,取得了“滬尾大捷”,成為晚清不可多得的軍事勝利,為清朝政府與法蘭西政府的談判增添了籌碼。關于孫開華的研究,以往史學界涉及較少,本研究以孫開華的孫氏家族為入手,概述了他在“霆字營”的軍事活動,濃墨重彩地介紹了他在處理“瑯嶠事件”和指揮“滬尾大捷”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地位與作用,輔以《孫開華列傳》等歷史文獻,形成了《孫開華評傳》。
周星林 孫培厚 ·歷史人物 ·17.7萬字
商景蘭生活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際。在明亡之前,作為官宦夫人,其生活平靜而快樂,與其夫祁彪佳度過了二十五年琴瑟和鳴的婚姻生活。在國破夫亡之后,商景蘭以女性族長的姿態,引領女性家人吟詩作賦,形成了越中地區著名的女性文學創作團體,她本人也成為越中地區的女性作家領袖,被譽為“賢媛之冠”。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在對商景蘭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為其寫作傳記,旨在對其人生經歷中具有典型意義和重大影響的事件進行深入發掘和嚴密考證;下編是對商景蘭文學成就的評介,探討其對女性詩詞創作的繼承與開拓,并探索其婚姻觀念、才德觀念和遺民意識,借以了解處在歷史變革時期的知識女性的探索與追求。
珊丹 ·女性人物 ·17.3萬字
祖籍安徽太平的蘇雪林,一方面,因故里嶺下村緊鄰徽州,“一直是把自己作為徽州人看的”;另一方面,又因其祖父蘇錦霞清末長期充任浙地知縣而生長于浙十余年,故又自稱“半個浙江人”。本書對蘇雪林清末浙地縣署上房生活(1897-1911)的考探,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在對徽浙深厚淵源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其祖父清末徙任浙地的情況作了考訂;二是對有著濃重徽州文化色彩的縣署上房女眷的悲劇命運予以了關注;三是對近代女學的勃興和江南才女文化的余緒在縣署上房的震蕩與回響加以了揭示;四是對蘇氏人家信鬼崇祀、熱衷“古聽”等日常進行了探究。蘇雪林“半個浙江人”與“徽州女兒家”的成長語境,由此而凸顯。
何玲華 ·歷史人物 ·15.5萬字
《普朗克傳:正直者的困境》是被譽為“量子理論之父”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傳記,他的工作被愛因斯坦盛贊為“20世紀一切物理學的基礎”。普朗克出身于一個牧師、學者和法學博士的家族,家族的熏陶使他形成了尊重法律、恪守職責、絕對坦誠的性格,成長為一個謙遜的、令人敬重的人,而這種性格也延續到了他對物理學的研究中,他秉承著“探索在數學的嚴格性和自然規律的多樣性之間起支配作用的和諧”來做物理學研究,深化熱力學原理,于是“普朗克公式”應運而成,也為之后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的作者海耳布朗,一位很有造詣的物理學史專家,并未像一般傳記那樣面面俱到地講述普朗克的一生,而只是很有選擇地涉及若干作者認為重要的方面和問題,呈現了普朗克作為科學的管理組織者,處于兩難困境的狀態,呈現了他在科學、哲學、宗教、社會和人生等方面的諸多深刻見地。而作者在豐富的文獻基礎上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敘述,相信會讓讀者有所啟發,并從中獲益。
(美)J.L.海耳布朗 ·科學家 ·14.7萬字
本書分為四類來總結弘一大師的一生,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來概括和總結弘一大師的作品。弘一大師為佛教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集也是主要作品之一。他的詩歌以簡潔明快、意境深遠而著稱,表達了對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和思考。此外,他的散文集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他的散文語言簡練、思想深刻,充滿了哲理和智慧。他的畫作以山水畫為主,意境深遠、色彩明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他還創作了許多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送別》。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感人,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李叔同 ·自傳 ·13.6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明太祖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名貧窮放牛娃,經過自身努力奮斗,最終創立明朝,成為明太祖的傳奇一生。之后參加義軍,一路成為明朝開國皇帝,作為封建統治者中的“異類”,他的生平勾起后世人無數的好奇心。他采翔實的史料,用生動的語言,勾勒出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并展現了一個既勤政又殘暴,既有胸懷又重猜忌的復雜矛盾的“人”的封建帝王形象。在作者筆下,一個歷經艱難,乞討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氣度恢弘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躍然紙上,是明史及帝王傳記的不朽名著。他在鑒別史料方面,態度很謹嚴。對許多文獻和傳說,都不輕易置信,要加以考訂。尤其是遇到有矛盾的地方,總是去細心尋求解決的線索,鑒別真偽,以求得到客觀史實的本來面目……
吳晗 ·歷代帝王 ·13.3萬字
本書對商鞅變法改革和《商君書》思想進行綜合性研究。商鞅是戰國中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他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國兩次變法,力主“耕戰”“富國強兵”,使秦國迅速崛起,為后來的“秦王掃六合”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商鞅是“為秦開帝業的改革家”,其改革對后世影響深遠。而現傳《商君書》是商鞅及其后學撰寫的著作,可視為商鞅學派的思想總集。商鞅學派雖不必為秦朝速亡直接負責,但他們專制、狹隘的功利主義文化政策和對精神文明、倫理道德的忽視,亦是秦亡的原因之一。本書結合商鞅變法史實與典籍思想,不僅細致勾勒出商鞅學派的思想內容,深刻指出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同時徹底反思了商鞅學派與秦二世而亡的關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李存山 ·歷史人物 ·13萬字
本書完整勾勒了戴戡這位邊陲精武英雄的崛起和隕落過程,結合清末民初以來貴州、西南和全國舞臺上的一系列變化,對其生平和時代展開深入細致的探討。本書還分析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地方精英、地方政治和國家重建之間的細微關系,揭示了這場大變革的一些獨特面相,從而達到“知人論世”的效果。
李恭忠 茍晨曦 ·政治人物 ·12.3萬字
由于有關孫先生最早期的革命思想及嘗試策進革命運動的直接資料匱乏,因此一直不為人所熟知。霍啟昌著的《孫中山在澳門(檔案中的孫中山先生澳門經歷)》集中分析討論有關這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即澳門政府檔案報刊、當時澳門出版的中葡文資料等,以便進一步了解孫先生為什么要去澳門行醫,其原因是否真的是寓革命于行醫,他到澳門及離開的正確時間,他在留澳時段認識了哪些人士,以及這些人士是否對他嘗試開拓革命運動有重要影響。
霍啟昌 ·政治人物 ·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