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大儒:揚雄傳
揚雄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大儒,是漢代思想文化轉型期的關鍵人物,對后世影響深遠。但今天來看,揚雄,無疑是被人忽略的大家。歷經(jīng)西漢末政治動蕩,王莽篡漢后轉向哲學研究,于長安“玄亭”完成《太玄》《法言》兩部巨著。《太玄》構建以“玄”為本體的宇宙論體系,《法言》確立儒家道統(tǒng)思想,提出“人性善惡混”的獨特觀點。晚年因受牽連投閣自盡未遂,歸隱著述而終。作為漢賦四大家之一,其《甘泉賦》等作品開創(chuàng)諷喻賦風;《方言》是中國首部方言學著作;《解嘲》文體影響后世。雖生前寂寞,但歷史評價愈顯崇高:班固贊其“用心于內(nèi)”,韓愈列其入儒家道統(tǒng),司馬光稱“自孟子以來未有及者”。其人“白首著《太玄》”的學術堅守,在讖緯盛行的時代尤顯理性光芒,成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精神標桿。今成都郫都區(qū)存揚雄墓、子云亭等遺跡,見證這位思想巨匠的不朽價值。
·1.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