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借鑒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第一次全面而深入探究陳柱的家學淵源、師承、學術交游、晚年境遇、墨學研究、陳柱與無錫國專、陳柱創辦與主編《學術世界》、陳柱對國學教育探索與實踐、陳柱的大學教育觀等,并第一次勾畫了陳柱家系、陳柱簡譜及其著作編目,將專題研究與年譜著目相結合,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詳略得當,并附有十余幅珍稀圖片,圖文并茂,對高校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文史哲藝愛好者、圖書館等個人和單位具有研究、閱讀和收藏價值。
劉小云 ·學者 ·21.3萬字
本書以中國歷史學術名師的訪談為重心,就其求學經歷、治學心得、理論和方法的探討、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著作“生成史”等進行訪談,旨在追尋大師們求學問道的足跡。這批成就卓然的第一流學人與第一線學人的學術履痕,凸顯出20世紀以降中國史學界頂尖學者因應主客觀環境之變化,為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傳統之賡續與發揚,為推進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獨特性所做出的努力,并為之提供了重要論據。透過學術名師的夫子自道,或能砥礪并啟迪后學,追求純真而超凡的學術。
刁培俊 ·綜合 ·39.3萬字
自傳三部曲從作者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一直寫到1963年,旅居歐洲七年后回到新西蘭。作者通過一種渾然天成的敘述語調,敘述了其成長及創作的全部生活,包括遭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的經歷。她獨一無二的天賦,在于揭示自我脆弱性時的坦誠態度與觸及的深度,無論書寫傷痛、屈辱還是成功,都能泰然處之、波瀾不驚。在第一部《到實島去》中,作者講述了她高中之前的生活,“混合了事實、真相和對真相的記憶”。她其貌不揚,一頭紅發、滿臉雀斑的小女孩,不受大家注意。在她的筆下母親記性好、健談,哥哥患有癲癇癥,對家庭氛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吸引同學注意,她偷了她爸爸的錢買口香糖而被老師發現,被罰站。第二部《我桌旁的天使》講述了在達尼丁師范學院上學,以及她隨后的崩潰及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經歷。她在大學里很孤獨,越來越退縮到自己的文學世界里。在一年的見習教學結束時,她在學校督察訪問期間走出房間并消失了。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后,她被送往精神病院。她從未想過竟然存在這樣一個世界。在她的描述下,是精神錯亂恐怖的高強度療程。她接受了兩百多次電擊治療,并被安排進行腦白質切斷手術,只因小說集獲得了享有盛譽的獎項而取消。在出院前獲準外住期間,在知名作家薩吉森的小屋里居住寫作。散文和詩集被接受出版后,她獲得資助而出國旅行。第三部《鏡之城的信使》,講述了她在英國、西班牙旅居寫作的經歷。鏡之城是支撐她的拯救世界。她繼續寫作,后得知她一直背負的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是誤診。憑借一些生活經驗和明智的心理治療,她終于寫下她在精神病院的生活經歷。因為父親去世,七年后終于決定重新回到新西蘭。
(新西蘭)珍妮特·弗雷姆 ·自傳 ·36.2萬字
該書以大量未公開的《福田筆記》、日記材料為素材,對追求“和平外交”、帶領日本走向繁榮安定的福田赳夫的一生進行了全面評價。福田赳夫1976年12月就任日本首相。在其主導下,日本政府于1978年8月與中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并促成鄧小平同年10月訪日換文,條約由此生效,中日關系步入嶄新發展階段。該書中文版的出版填補了國內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不足,值此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亦具有特殊意義。首部展現政治家福田赳夫真實形象的評傳。以“和平大國”“福田主義”為旗幟,取得外交的成功,同時兩次將日本經濟從瀕危中解救出來的福田,是否可謂“失利于黨內派閥斗爭卻贏得了政策的勝利”?本書基于眾多未公開資料寫作而成,是一部顛覆日本戰后政治史概念的力作。
(日)五百旗頭真主編 (日)井上正也 (日)上西朗夫 (日)長瀨要石著 ·政治人物 ·43.2萬字
李樂民在20世紀率先提出采用雙邊橫向濾波、判斷反饋濾波等多種結構抑制干擾的方法,解決了當時抗窄帶干擾的核心問題,主持研制出了我國臺“載波話路用9600bit/s高速數傳機”,解決了高精度自適應均衡問題,研制出“數據轉接終端機”,解決了高可靠數字傳輸問題,在“抗毀光纖以太局域網”和“電視與數據綜合光纖傳輸網”的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助力解決我國通信產業發展的被國外技術“卡脖子”問題。他在21世紀帶領團隊再攀光通信網絡研究高峰,全力助推未來網絡研究,他至今在通信理論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廣闊領域不斷探索。
張娜 王曉剛 ·科學家 ·20.3萬字
邢侗是晚明與董其昌并稱“北邢南董”的著名書家。該書以豐富的資料和細致的分析,對邢侗的生平、思想和創作作了介紹,填補了書法史上的不足,并通過個案研究,將書學與文學、哲學聯系起來,以地域多元化理論分析邢侗書法的特色與地位,以社會階層論討論明末知識階層流動、互動等晚明書壇現象及書壇變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孟慶星 ·藝術家 ·25.8萬字
葉嘉瑩生前親自審訂并認可深入、系統解讀葉先生的百年心路和學術歷程。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弱德之美”在隱曲存在的同時,以一種更為強大、持久、堅韌的力量來承受、抵抗外界之勢力……葉嘉瑩之所以成長為一位優秀詩人,關鍵不在于她與前人的相似性,而在于她廣泛汲取了前輩詩人的精華,在詩歌中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她不同于李商隱的哀感凄艷,而是堅強明朗;她既有杜甫的深厚情懷,又有陶淵明的人生智慧;她把陶淵明的小我圓融升華為杜甫的大我,又將杜甫的大我情懷以陶淵明的固執態度運用到詩詞事業中,最終完成了自我的生命與詩歌,這是她的獨特之處。
李云 ·文學家 ·25.8萬字
本書是首次對朱家驊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做出系統評述的論著。作者查閱了朱家驊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國史館”等數處檔案,參考各種已出版的相關文集、書信、日記、傳記、回憶錄、年譜和研究著作,搜集材料之豐富,幾乎窮盡了海峽兩岸相關的原始檔案材料和相關研究文獻。書中以時為序,特別著重朱家驊在中研院制度化及國家學院體制化等方面,層層遞進,自成邏輯,充分發掘、利用大量第一手檔案文獻資料,從而保證了其論證的可靠性。
黃麗安 ·歷史人物 ·31.9萬字
《陳君葆全集·書信集》收集了香港著名學者、愛國教育家、文學家陳君葆先生自二十世紀二十至八十年代的往來書信,分為兩部分,即家書和非家書。家書是給妻子、子女、兒孫的信,非家書則有公務的書札,主要與陳君葆擔任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時的圖書保存事宜有關,其余更多的是與朋友輩文牘敘情、詩文唱酬的書札。書信集不僅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秀美,還為歷史留下珍貴的研究資料。
謝榮滾 ·教育家 ·30.8萬字
本書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和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共同主辦的“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慶賀楊國楨教授80華誕的論文集。書中“大會演講”收錄37位學者在大會上的現場發言;“‘海洋與中國研究’新書首發式”收錄三位學者對楊國楨教授新近主編的“海洋與中國研究叢書”特點的總結與推介;“學術述評”收錄楊國楨教授的博士生撰寫的2019年海洋與中國研究述評;“活動紀事”收錄25位作者關于本次大會從籌備到閉幕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學術憶往”收錄了16位學者回憶與楊國楨教授數十年來的交往歷程。
陳春聲 鄭振滿主編 ·綜合 ·23.8萬字
沈家本一生艱難坎坷、跌宕起伏,他遇到險惡之危時,從未退卻,而是默默堅守。他對自己的評價:“駑鈍”。也只有像他這樣駑鈍的人,才能在那么險惡的局面中堅持修律,而不致拂袖而去。因為駑鈍,他的研究,他的學問,所下的都是笨功夫,收獲全在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他認為,法學之衰也,可決其政之必衰。也就是說,法學盛衰即使不能必然導致政治興衰,也能對政治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我法之不善者,當去之。當去而不去,是之為悖。彼法之善者,當取之。當取而不取,是之為愚。”他在立法中主張,參考古今,博稽中外。
沈小蘭 蔡小雪 ·哲學家 ·39.7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名家傳略”簡要講述著名粵劇劇作家林榆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成就;“眾說名家”通過專訪、劇評兩大部分,再現林榆數十年來從事粵劇編、導工作的心路歷程;“名家作品”收入《倫文敘傳奇》《花蕊夫人》《紅玫瑰》等7部林榆創作的代表性劇本,并對林榆導演的代表性劇目如《關漢卿》《山鄉風云》《搜書院》等進行選介,并配以“藝痕”“藝論”“人物紀念文選”等林榆所寫文章。書末附“林榆藝術年表簡編”及“林榆導演、創作劇目年表”。
林榆 林西平編著 ·藝術家 ·22.1萬字
本書作者,曾陪同金庸回鄉,以及為《鹿鼎記》尋根,作者和金庸與夫人,在那秋天最美好的行走中,甚或可以說,是一種輕松愉快、同吃同住的那些日子里,達到切近觀察,回憶聊談,互相問答,詰問歷史與人生,于如此近距離接觸中,得到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從而追溯金庸家族、金庸近百年的人生歷程,分析金庸的作品,為讀者解讀了金庸,那非常人所能闡明的一生,決非一個“俠”字,可涵括他復雜多變、波瀾壯闊的人生,也非一個“儒”字,能賡續他祖輩留下的儒家志業。全書以1949年為分界線,將金庸一生分上下兩篇來敘述,將金庸的個人命運軌跡置于時代巨變,又緣于一種機緣和命運,為我們留下了永遠讀不盡讀不完的篇章?!敖鹩埂眱勺?,讓我們讀出:一部個人傳記,一個時代的“史記”。
張建智 ·文學家 ·24.9萬字
本書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李文海同志紀念文集,共征集收錄紀念文章54篇。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李文海同志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特別是其對中國人民大學發展所做的貢獻,文章作者主要是李文海同志任學校主要負責人期間的領導班子成員和后任學校主要領導;第二部分重點回顧李文海同志的學術研究和成就貢獻,文章作者主要是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和其他教授;第三部分主要展現李文海同志教書育人、社會工作、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及其體現的高尚情操、高貴品質,文章作者主要是與李文海同志生前聯系較多的學界同仁及其教育培養的學生或進行過學術指導的后輩。
《李文海紀念文集》編委會 ·教育家 ·24萬字
梁漱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國學大師,有著“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他終生致力于中國文化的復興,投身于鄉村建設運動和中國教育事業,并親歷國共和和談、為建設新中國作參謀。無論時代更迭,他始終追尋兩個問題:一是人生問題,即人活著為什么;二是中國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在近代中國知識人中,梁漱溟一直擁有很高的聲望,其原因顯然與其1950年代敢于犯顏有關,這是時勢使然。被批評者或許蒙受了當時的短暫羞辱,但在歷史上的聲名差不多也就因此注定。任何一種表達方式都不可能將梁漱溟的所有故事和活動放在一個故事框架里,在筆者已有研究基礎上,嘗試著對梁漱溟的思想進行新的闡釋,嘗試著接近其思想本質。
馬勇 ·國學大師 ·23萬字
文廷式是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詩人、詞家、學者。本書通過對文廷式一生之行旅做出了翔實可信的描述,展示了文廷式生活時代的歷史背景,為晚清歷史、文學等相關問題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材料。
陸有富 ·文學家 ·36.4萬字
王士禛是清初杰出的詩人、文學家。本書以新聞式表達的線性行文結構,書寫了傳主的人生與經歷,祥實密厚,信息量大,輻射力寬廣,涉及人物眾多,富有歷史延革,權力更替,文化轉變,命運繁復等豐富內容。對王士禛個人在明清交替后的彷徨,進取,入世為官,癡詩,悟道,平衡處事等曲折經歷有體系式追述與考查分析,用很多事件與詩作呈現了他為官仁厚,為詩追求真誠并繼而創立“神韻”詩論的主張等豐盈思想文化內容。
李長征 ·歷史人物 ·24.4萬字
本書為《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叢書之一。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吳松營傳略”詳實介紹吳松營生平事跡及新聞工作經歷;第二部分“眾說吳松營”收入以往對吳松營的訪談及評論為主,并針對本項目增補新的訪談內容;第三部分“吳松營作品”精選吳松營新聞思想和新聞工作代表性作品。
胡志民 耿偉編著 ·人文 ·27.9萬字
本書是紀念托克維爾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專輯。托克維爾(1805~1859),法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本輯匯集了中國學界新秀關于托克維爾和美國民主的論文,以及國外學者的重要文章。
劉小楓 陳少明 ·綜合 ·23.9萬字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余年,聲名塞天”;作為理念先驅,他強調“仁義”,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人”,他為人正直,敢于直言進諫,不畏權貴。他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本書以豐沛的詩性和飽滿的激情描寫了中唐一代文學大家、被后人譽為“百代文宗”韓愈的傳奇人生。通過對韓愈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的描述以及與作者穿越時空的對話和思想交融,展示了傳主韓愈的鮮明性格和生命華章,充分勾畫了那一時期的社會生態與文壇面貌。
邢軍紀 ·歷史人物 ·3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