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何學習研究世界史》以作者長期從事世界史教學科研之心得,對初涉世界史研究的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展開論述,既細致入微,又提綱挈領;既現身說法,又視野開闊;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例說明……旨在加強學生資料搜集、問題分析、獨立思考和理性研究的能力,進而掌握獨立研究所需的能力及撰寫學術論文應掌握的基本方法,為進一步成為史學研究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是學習研究世界史的學生們必備的一本書。
朱孝遠 ·史料典籍 ·19.6萬字
禮學近年來逐漸成為古文獻學界的研究熱點,學者除關注三禮研究外,越來越重視承載禮學思想、禮學精神的其他先秦兩漢典籍的研究。本書以記述春秋時期史事的文獻為基礎,就傳統文化核心之“禮”的內容及其影響作了討論和評述,主要是對禮的價值原則及其運行規律的梳理研究,對于了解禮學思想的發展,認識傳統禮學具有重要價值。
管正平 ·史料典籍 ·13.8萬字
本書從年譜角度展示大晟樂府機構沿革、工作性質、職官任免、大晟樂制作、推廣情況、樂書編撰、樂詞創作、詞人活動等相關史實,并揭示宋代詞史重要現象和個案深層的音樂、政治背景,在文化史大參照系中闡釋大晟樂府及文學發展的過程形態和“文學—文化”關系。
張春義 ·史料典籍 ·34.9萬字
本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司馬光 ·史料典籍 ·11.2萬字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
(宋)孟元老著 李秀萍注釋 ·史料典籍 ·11.9萬字
北朝包括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結束了我國從八王之亂起將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戰的局面。后世的隋唐兩朝都是繼承了北朝,他們的開國皇帝們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貴,并且又從軍事和政治制度等各個領域都沿襲北朝并加以更好的發展和創新。本書圍繞北朝政治與社會做了深入討論,頗具學術價值。
李憑 ·史料典籍 ·18.9萬字
法幣是國民黨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發行的貨幣。1948年8月18日,因惡性通貨膨脹,法幣急劇貶值,國民政府又下令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金圓券于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是金融史上最短命的貨幣。與此同時,還前后發生過兩次黃金風潮案:第一次是1945年3月發生于重慶,第二次是1947年2月發生于上海,致使蔣政府內部引發了一場政潮,加速了蔣家王朝的徹底崩潰。本書所收均為當時的金融行業代表、銀行總經理、財政廳廳長、金融管理局局長及法院檢察官等根據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撰寫的回憶性文章,詳盡地記述了有關法幣、金圓券與黃金風潮的相關事件、背景及前因后果,對研究中國近代貨幣史、金融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1萬字
本書搜集了韓復榘的幕僚、親屬及了解韓復榘的當事者回憶40多篇文章,從親歷、親見、親聞的各個角度,真實、生動地記敘了韓復榘投身軍旅后的生涯,包括他扶搖直上、叛馮投蔣、主魯治魯以及抗戰后被蔣介石槍斃等主要經歷和活動。本書向讀者提供了血肉之軀的封建軍閥——韓復榘的原型。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7.3萬字
本書通過主人公胡西園創辦“中國亞浦耳燈泡廠”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和危機,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保存民族工業的一點血脈,胡西園伴隨著“中國亞浦耳燈泡廠”撤離上海孤島,南下湘西,西進四川,期間幾進幾出,企業損失巨大,幾近破產邊緣,卻始終站在“倡導國貨”的立場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生存與發展奔走呼號,殫精竭力,最終成為中國近代工商界屈指可數的翹楚標桿。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20.3萬字
姜椿芳先生是我國當代文化界的前輩,本書收錄了姜椿芳先的朋友、學生、家人數十人的回憶文章,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看到姜椿芳先生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責任和良知。他歷經磨難而又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學養宏富而又虛懷若谷的治學精神,誨人不倦而又謙謙君子的儒家風范,至今受人敬仰,為人緬懷。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一個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既然如此,一個人就應該在這短暫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對別人有益也無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我認為,姜椿芳同志是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的,他真正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2.9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組織的紀念朱蘊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上的紀念文章二十余篇,朱蘊山文章和詩詞若干篇,以此緬懷朱蘊山對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的貢獻,學習他不斷追求進步的愛國主義精神。此次加入我社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重新包裝、修訂再版,是對朱蘊山同志的又一次致敬。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0.3萬字
余心清(1898—1966)是一位從民主革命時期就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愛國民主戰士,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做了許多有益于革命和人民的工作,后因策動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起義,被捕入獄,堅貞不屈。書中真實感人地記述了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動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兩地的獄中經歷。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4.2萬字
西安事變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件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從1961年起開始征集了一批有關西安事變親身經歷的回憶錄資料,挑選了其中一部分輯成《回憶西安事變》一書,以為紀念,并作為歷史研究的參考。此書是對2006年出版的《揭秘西安事變》的再版,2006年已作為重大選題申報并同意出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37.6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記述了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和東北軍所經歷的重要事件。書中所收文章的作者多為東北元老,張學良的友好,東北軍的主要將領,負責外交,財經的重要官員,以及和東北軍有關的共產黨人如溥杰、何柱國、王家楨、劉翼飛、閻寶航、魏益三等。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20.5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爆發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揭開中國歷史新的一頁。本書記述了五四運動從醞釀、爆發到各地風起云涌的經過詳情,書中所收文章的作者梁實秋、許德珩、羅家倫、屈武、朱蘊山等均為五四運動的親歷者。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21.8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孔祥熙是國民黨統治時期官僚資本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長期掌握財政金融大權,觸及面非常廣泛,對中國近代財經史有一定的影響。本書記述了孔祥熙的生平軌跡,對宋靄齡及其子女與孔氏關系密切之史亦一并敘述。書中所收文章的作者范紹增、陳賡雅、宋子昂、章元善等均為局中人或與孔祥熙關系比較密切的知情人士。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21.6萬字
中國“老牌理想主義者”的歷史現場。一群“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中國知識分子,本性并不熱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興國、文化傳承、鄉村改造、扶助弱民為安心立命之地。無奈國運艱危,民生離亂,烽火連天,沒有安放書桌的地方。他們走出書齋,抱團成勢,組建“統一建國同志會”,繼而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不靠武裝、不圖政權、不占地盤,只憑文化和思想力量參與中國政治,活躍在國共兩黨之間,形成可圈可點的政治風景。《從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漸漸聚攏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呈現這一中國知識分子集團政治主張全貌的形成過程。精彩、淵博、厚重、親切的先生們,排成了星漢燦爛的人物長廊。
張冠生 ·史料典籍 ·22.3萬字
1954年,中國政府開始對關押在撫順、太原兩地的1109名侵華日軍戰犯進行偵查、起訴工作,并于1956年對罪行較重的45名日本戰犯進行公開審判,由此獲取了數量龐大的口供與筆供。本書從中精選出精彩、可讀性最強的部分,單獨編輯成冊,分專題披露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推行侵略政策,進行特務間諜活動,制造細菌武器,施放毒氣,屠殺、抓捕、奴役和毒化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
張林 程軍川 ·史料典籍 ·24.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記述先秦兩漢時期的史書、記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書、記述隋唐五代時期的史書、記述宋遼金元明清時期的史書等。
金開誠 ·史料典籍 ·3.6萬字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過:“懷舊能使人心靈凈化。”報紙和雜志越是年代久遠,存世量越少,就越顯珍貴,報刊的創刊號更可謂是鳳毛麟角的珍品,它是報刊收藏的一個重要類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記錄當時歷史背景的實物。那么,跟著創刊號一起揚名成金的創刊詞,更顯得彌足珍貴。創刊號是價值連城,往往以創刊詞出自誰之手筆而彰顯。我們讀著他們的創刊詞,好象在聽斯人斯世的宣言,在這些宣言中,有是雖是公式化的、標語化的,但更多的是熔藝術與思想與一爐。其中既有豪放而又婉約的回聲,好似聆聽來自“秦淮河上的槳聲”;有是令人回腸蕩氣,產生一種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殘陽如血”之沉郁壯美的意境。與此同時,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每一個不同年代便有不同凡響的空谷足音,如果說“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那么本書所仰重的創刊詞便是來自那種已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作者。
古敏編著 ·史料典籍 ·2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