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區國別史研究》(第1輯)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科的集體成果之一。在國別史方面,有德國史、俄國史;在區域史方面,有地中海文明史;在跨區域方面,又有全球史作為聯系的紐帶和新的視角方法。在本輯中,新整合而成的地中海文明圈圍繞著地中海周邊的古代和中世紀歷史展開,德國史和俄國史是有著深厚傳統和學術脈絡的兩個研究領域。本輯也是華東師大世界史對歐洲史進行整合的成果,意圖在回顧和整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時,探索進一步的突破和發展。
朱明 ·史料典籍 ·24.9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
張伯偉 ·史料典籍 ·35.7萬字
本書是僑批文物館收藏的清代僑批專集,收錄了批信95件,并附錄批封5枚、相片1幀。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等編著 ·史料典籍 ·8.5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兩部分。部分譯自Eighty-FiveYearsoftheShanghaiVolunteerCorps(《萬國商團85周年》),記述了萬國商團自1853年至1938年的長期嬗變,文獻價值頗高,欲了解萬國商團者大多會從此書入手。
徐濤編譯 ·史料典籍 ·28萬字
本書主要反映了民國銀行家對于國家與民族命運、中國經濟發展、工商業實業統籌發展、農村金融、戰時金融、金融消費觀等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銀行家從事銀行經營管理的思想基礎和出發點。
劉平編著 ·史料典籍 ·16.3萬字
1937年,日寇戰火蔓延中國,為保存文瀾閣《四庫全書》及浙江省圖書館館藏各善本古籍,時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的陳訓慈,奔走于因避戰火而南遷永康的浙江省府與遷至方巖的各省廳之間。《運書日記》記載其自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2月28日兩個月間為搬運保存館藏善本圖書的所作所為和所遇所感,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對家國命運的關切和對民族文化的珍愛,讀來令人動容?!赌z海逭暑日記》乃陳訓慈于1936年7、8月間北上青島,出席中華圖書館協會年會并避暑膠海的日記。日記記錄其此行前后一個月間的行程和日常生活,頗多記錄其與業師柳詒徵及其他赴會的文化圖書界同仁的相遇及交談內容,從學界雜聞、文化界時議到軍政界時局討論,不僅展現了陳訓慈的交游、見聞和所思所悟,更是體現了一個文化人在戰火硝煙中對待民族文化和國民教育的關切之心,和他個人在國務、公職、家事間的一系列態度看法。
陳訓慈著 周振鶴 周旸谷整理 ·史料典籍 ·9.6萬字
小莽蒼蒼齋是曾任毛澤東秘書的田家英的藏書齋,藏有大量清人文獻,我社曾出版《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書札》,雙效良好。本書是這一選題的延續性深度開發。以專題形式匯輯小莽蒼蒼齋所藏《紅樓夢》相關文獻,包括曹寅及交往圈文人的書法信札;《紅樓夢》傳播相關學者書法、信札(如周春信札)。并由紅學專家撰寫解析論文、文獻釋文等。所匯輯文獻均配以高清原圖??梢詾椴苎┣奂沂姥芯俊ⅰ都t樓夢》傳播研究提供實證性較強的文獻材料。
雷廣平主編 ·史料典籍 ·13.7萬字
本書是國家圖書館王菡研究館員的論文集,“魏榆”是作者籍貫山西榆次的古稱。全書收錄近六十篇文章,涉及宋元西夏史、目錄學、人物事跡、手稿書信、文獻碑刻、書評、游記等方面,是一部涉及廣泛、內容豐富的論文集。
王菡 ·史料典籍 ·30.1萬字
《SourcesontheHistoryoftheHephthalites》是一本全英文論著。它匯集了關于嚈噠的九種語言(漢文、希臘-拉丁文、亞美尼亞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藏文)70種史料,是國內外學者首次對嚈噠史料所進行的最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
余太山 ·史料典籍 ·15.6萬字
本書是對唐代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全面系統研究。綜合運用歷史學、考據學、辨僞學、年表學、??睂W等方法,搜集資料,查勘比對,辨別推理,去僞存真。以年表形式,清晰呈現出歷年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任免情況或仕歷軌跡,爲唐代文學社會、人物互動及職官研究提供便利。編纂年表的同時,發現文史資料中的一些錯誤,爲典籍??碧峁┝丝煽康囊罁?。
李振中 ·史料典籍 ·23.4萬字
本書為“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之一種,主要收集了6種楊寬先生在不同時期任教時為學生講授相關課程的講義,即先秦史講義、《尚書》講義、春秋史講義、史學研究法講義、中國古器物學講義、歷史教學法綱目講義。六種講義揭示了楊寬先生的學術廣度,在講義中不少地方甚至能夠展現楊寬先生其獨特但具有極強解釋力的學術觀點。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些講稿無疑是對楊寬先生為世所知的《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代陵寢制度史》等成果的補充,是極具學術價值、研究價值的。組成本書的六種講義原來都深藏各大圖書館中,因此長久以來并不為人所知。而此六種講義是手稿,原稿上有楊寬先生親手批改涂乙的痕跡,也展現了楊寬先生不同時期的學術演變進程。
楊寬著 賈鵬濤整理 ·史料典籍 ·32萬字
沈敦和(1866~1920),字仲禮,浙江寧波人,中國近代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早年曾肄業于英國劍橋大學法政科。歷任南洋大臣翻譯官、金陵同文館教習、魚雷學堂提調、江南水師學堂提調等職。后從事實業和慈善業多年,任滬寧鐵路總辦、中國通商銀行總董。著有《俄羅斯國志略》《英吉利國志略》《法蘭西國志略》《德意志國志略》,均被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補編,光緒年間有排印本。1906年在《寰球中國學報》上發表了《統一方言說略》。本書以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創始人沈敦和為中心,全面梳理與其相關的報刊、函電、書籍、檔案等各類史料,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其言行、思想、生平事跡及相關史事,努力還原歷史的真相。
孫善根編著 ·史料典籍 ·32.4萬字
本書以作家書信、日記為中心,對有關新文化運動發生的史料進行了深入的挖掘,通過作家在其書信、日記中展示的心理細節來探究獨立的作家個體對于新文化運動發生的歷史意義。著作有較強的學理性,立場正確,史論結合,著力還原歷史現場。
吳辰 ·史料典籍 ·21.5萬字
《魯迅研究月刊東北流亡文學史料研究匯編》是王霞近年來主編的有關東北流亡文學的史料匯編,也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史料卷中的一部。因篇幅所限,編者精選了從1988年至2019年在《魯迅研究月刊》上刊發的相關研究資料。全書約21萬字,包括蕭紅的《逝者已矣》、陳漱渝的《“白云原自一身輕”》、蕭耘的《我與魯迅先生的一段交往》、蕭軍的《蕭軍日記·散步集》以及穆立立的《左聯時期的穆木天、彭慧》等。因本書收入的文章都曾在雜志上發表,書稿整體質量較高,對研究東北流亡文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
王霞 ·史料典籍 ·13萬字
《學理與學誼——榮新江序跋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系為他人著作所寫前言后記,下編為自己著作的序跋,內容涉及敦煌吐蕃學、隋唐史、中外關系史、西域史等領域的內容。序跋多總結該學科的發展歷程,分析發展方向,表現與著述者的友誼,并對著作的貢獻做出評價,凝聚了作者對相關研究領域的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榮新江 ·史料典籍 ·9.5萬字
2017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與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在杭州舉辦了以“地方文獻、區域社會與國家治理”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書為會議論文集結而成,分“學術回顧”“地方治理與區域社會…‘新觀念與社會演變”“傳統社會與革命新生”四個專題,在延續“區域社會”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對“國家治理”這一新概念的討論。
周東華 趙曉陽主編 ·史料典籍 ·28.8萬字
1920年4月25日,黃厚生在《小說月報》第十一卷第四期上發表《讀〈小說新潮欄宣言〉的感想》一文,是為茅盾研究的第一篇論文;1931年12月,上海現代書局出版了第一部茅盾研究專著——由伏志英編著的《茅盾評傳》,收入十年間茅盾研究的重要論文20余篇,使茅盾研究得到了明顯的深化和拓展,并開始走向獨立。截至2020年,茅盾研究已走過百年歷程,出版的研究專著、論文集、傳記、資料匯編等超過百部,發表的論文數以千計,成為學術研究中的一門顯學?;诖耍菊n題全面匯集整理了1920—2020年間,關于茅盾研究的論文、論著和部分碩博士論文的要目,還側重對互聯網尚未普及的1990年代以前的論文論著做了內容摘要。力圖從茅盾研究的實際出發,為學術界提供一部較為系統、完整和詳實的研究資料。
藺春華編著 ·史料典籍 ·21.2萬字
本書系統地收集整理了散見于各種檔案、日記、年譜、文集、報刊等文獻中有關袁世凱與各方的函電,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與研究。如實展示了袁世凱在辛壬鼎革之際的政治、軍事謀劃及其與各方的聯系,客觀展示了辛亥革命期間政治力量的分化組合、個人的榮辱浮沉。充分梳理了袁世凱政治威望的重塑、非袁莫屬環境的形成,其南北議和、清帝退位、“五族共和”等重大歷史問題上的抉擇,民國初建的戮力和用心等。入情入理地探討了各個政治派系在政治風云變幻中態度變化的脈絡,客觀真實地再現了辛亥革命期間個人、家國與社會互動的真實場景。
丁健 ·史料典籍 ·30.5萬字
《浙一路·流光溢彩》以時間軸為主線,通過層林盡染、百舸爭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四個篇章,追述護理歷史、介紹護理重點學科史、回顧重大社會事件、展望護理未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浙一護理發展歷程,內容涵蓋護理管理、臨床工作、護理教育、科研創新、文化建設、社會擔當等,力求真實、全面和深刻。本書解開了時光的封印,記錄了浙一護理發展中鮮明生動的人物與溫暖翔實的故事,從多視角展現了浙一護理人在臨床、教育、科研、管理及社會擔當等方面的付出與成長;是所有浙一人的共同回憶,具有較高的史料及人文價值,每一個護理人都可以從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足跡與身影、情感與價值,從而激起我們更大的職業熱情與能量。
王華芬主編 ·史料典籍 ·18.5萬字
為進一步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回顧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光輝歷程,為事業的發展保存一份豐富而有價值的史料和資料,中國殘聯黨組、理事會決定進行文獻資料征集并編輯出版《春風吹來的時候》系列叢書。中國殘聯黨組、理事會對征集出版工作高度重視,要求系列叢書的編輯要體現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的歷史傳承和發展軌跡,體現改革開放中殘疾人及其組織順應潮流、融入大局、不斷創新嬗變的時代烙印。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史料典籍 ·2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