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政治的角度解剖平成時代三十年的大起大落。學識淵博的研究者和資深記者,邀請了解日本政治精髓的3位理論家展開真正的政治討論:回顧平成這個時代的時候,應該如何看待日本的政治。長期進行政治采訪的記者邀請了三位理論家與讀者一起進行思考,對日本政治或進行批判、或進行展望,并有官僚大臣的軼事穿插其中,為大家呈現一部生動的日本政治小史。未來日本的政治將何去何從,安倍會繼續掌權嗎?未來日本的政治家們又有誰?
(日)御廚貴 芹川洋一編著 ·世界史 ·12.4萬字
作者用獨特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西方國家自公元1500年以來的征伐博弈史,其中涵蓋了經濟、金融、軍事、文化等眾多方面,能夠讓你一覽西方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數百年來,西方在征伐和發展的過程中,對不同的文明進行殘酷的壓制甚至消滅。一方面,在文明的外衣下,西方對其他文明進行敲骨吸髓式的侵略和剝削;另一方面,西方又極大地促進了技術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制度的創新……相對于其他文明,西方文明優勢盡顯。然而,發展至今,西方文明出現了種種問題:財富過度的集中、過度的福利化、脫實向虛……時至今日,在世界大變局的進程中,西方依然采用以往的手段,與其他文明進行博弈。本書從全新的視角,讓你知曉西方過去到底發生了什么,帶你預見西方未來究竟會發生什么!
九邊 ·世界史 ·13.3萬字
人們對荷馬于《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講述的海倫與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已著迷了幾個世紀,無數學術文章和書籍、廣泛的考古發掘、史詩電影、電視紀錄片、舞臺劇和藝術品都由此而生。本書根據史詩、古典文學和近現代考古成果調查了兩個主要問題:特洛伊戰爭確實發生過嗎?如果發生過,它發生在哪里?書中最終證明,特洛伊附近的一場或多場戰爭可能確實在青銅時代晚期以某種方式或形式發生,從而形成了故事的核心,并借由荷馬的史詩流傳至今。然而,克萊因認為,雖然特洛伊戰爭可能確實發生過,但其原因并不是傳說中的海倫被綁架;在三千多年前,這些沖突有著更令人信服的經濟和政治動機。
(美)埃里克·H.克萊因 ·世界史 ·6.3萬字
在《美國的故事》中,作者以其淵博的學識,簡潔、流暢的筆觸敘述了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至20世紀30年代在北美大陸上的風云變幻。對美利堅合眾國的形成、誕生和發展敘述頗詳。對歷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發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美國的政治生活都有祥盡的闡述,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涉及范圍廣泛、知識量大,非一般美國歷史書籍所能及。本書文筆生動、活潑,寫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妙語,讀來饒有趣味。
房龍 ·世界史 ·19.2萬字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09)》本書跳出文明、國別、地區的局限,通過東印度公司的興亡,再現全球兩百年的激變。這些17世紀初期成立的“公司”,在世界一體化之初耀眼登場,用船只和貿易連接全世界,并在一體化完成時黯然退場。它們在亞洲之海賺取利潤、掠奪權力、掌控土地,勢力儼然如帝國一般。香料、茶葉、紡織品,則將這片被當地統治者視為邊陲的海洋變成世界中心。作者以海洋為中心,打破歐洲中心論和東亞疆土觀念,勾畫出獨特而饒有趣味的歷史新圖景。
(日)羽田正 ·世界史 ·17.2萬字
重掌朝政的明治天皇,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決心使日本走上富強之路。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從經濟制度、國家工業、國民教育等方面進行諸多改革,這些改革被統稱為明治維新。但和所有改革一樣,明治維新從一開始便是阻力重重,因為廢藩置縣、兵制、廢刀令等改革措施,原武士階層出現了強烈的不滿情緒,各地造反不斷。1877年,西鄉隆盛帶領的薩摩藩反了,這場被稱為西南戰爭的戰事持續了半年之久,也是日本史上的最后一場內戰。隨著西南戰爭中薩摩軍的失敗,由天皇操縱、主導政權的封建軍國主義國家建立,標志著日本資本主義革命的結束。平定西南后,日本按照西洋列強的模式搞起了國會,修訂了憲法,并與西方各國開展外交。
櫻雪丸 ·世界史 ·17.2萬字
《中世紀的王國與王朝》梳理了中世紀中期的變革和歐洲王國的變遷,包括歐洲的外邊界如何確定,君主制的鞏固和封建貴族權力受限,王朝國家的起源和各王國杰出君主的不斷涌現(如法蘭西的腓力·奧古斯都和圣路易,英格蘭的亨利二世和“獅心王”理查,以及卡斯蒂利亞的阿方索八世和費爾南多三世),涉及綜合性大學的建立與羅馬式藝術風格的盛行、城市生活和行會的發展等,詳細、清晰地呈現了中世紀文化對歐洲王國發展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 ·世界史 ·10.8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作者追隨史詩英雄的腳步,在歐洲大陸旅行探險的故事。在歐洲歷史中,英雄史詩有著特殊的地位,它在民族國家的認同、歷史與現實的聯結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書中,作者探尋了五部偉大的史詩,分別是:《奧德賽》《羅蘭之歌》《尼伯龍根之歌》《貝奧武甫》和《尼亞爾薩迦》。這些史詩是關于人性的經典故事,也是我們透視歐洲歷史文化的窗口。作者從溫暖的希臘海島出發,一路行至寒冷的冰島,足跡遍布整個歐洲大陸。他深入史詩故事的發生地,深刻感受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時代如何塑造史詩,史詩又如何影響時代的。
(英)尼古拉斯·朱伯 ·世界史 ·19.4萬字
1922年11月4日,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底比斯帝王谷發現了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國王圖坦卡蒙的墳墓。該墓葬以出土文物之豐富、精美和墳墓保存之完整震驚了世界,成為上了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圖坦卡蒙墳墓發現不久,該考古發掘的贊助者卡納馮伯爵意外死亡,這似乎驗證了“法老的詛咒”的存在,由此引起了整個埃及考古界的恐慌,圖坦卡蒙墳墓也因此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為了解開這個流傳甚廣且神秘莫測的“法老的詛咒”之謎,本書將以科學的態度,運用大量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以埃及人的來世觀為切入口,進而揭示出“法老的詛咒”背后的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喪葬習俗和墳墓建筑樣式及其作用。以期達到向讀者普及古代埃及文明相關知識的目的。
郭丹彤 馬曉敏 ·世界史 ·11.4萬字
白村江戰役后,日本元氣大傷退守本土。而在日本國內,天智天皇死后,爆發了壬申之亂,天武天皇繼位。天武上臺后大權獨攬,將大化改新繼續向前推進,直到文武天皇和元明天皇先后制定了《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全面確立了大化改新的成果。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奈良城,開啟了奈良時代;794年,恒武天皇又遷都平安京,開啟了平安時代。奈良和平安時代都是由天皇掌權。877年,藤原基經逼迫清和天皇退位,9歲的陽成天皇繼位,他以舅舅的身份攝政。887年,宇多天皇繼位,宣布事無巨細應先“關白”藤原基經,由此開始了著名的“攝關政治”。1086年,白河天皇為與藤原氏抗衡,設立“院廳”,史稱“院政時代”。1179年,平清盛帶兵進入京都囚禁后白河法皇,實行獨裁。1185年,源賴朝起兵消滅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權,后被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在鐮倉建立了幕府,自此時起,貴族和天皇不再是日本政權的中心,手握鋼刀的武士成為了新的歷史主宰者。
櫻雪丸 ·世界史 ·13.1萬字
本書講述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波瀾壯闊的戰斗人生。成為國王后,他把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南征北戰中,他參與了包含十字軍東征之內的許多戰爭。歷次戰爭中,他指揮藝術均表現不凡,建立了赫赫戰功,很后他在進攻法蘭西時駕崩。終身為戰,死得其所。
(美)雅各布·阿伯特 ·世界史 ·5.1萬字
90個世界貨幣史上扣人心弦的驚心動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世界歷史變動的基礎其實是“貨幣”和“經濟”。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變社會現狀的“貨幣”,及其系統的變化來解讀歷史的話,就能迅速兒真實地看到“現在發生了什么”“今后會發生什么”。本書從貨幣的出現開始,講述了貨幣是如何影響人類,對人類社會的前進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動力和阻礙。讓我們從貝殼,銅錢,銀幣,金幣,再到紙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等,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真實歷史。也許,它和我們所見所聞的完全不同!
(日)宮崎正勝 ·世界史 ·6.5萬字
《論革命》重讀人們習以為常的歷史事件,深入剖析和對比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背后不為人知的邏輯。阿倫特為暴力、革命、戰爭、自由等概念注入新的內涵,她對政治性質的分析體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性和洞察力,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哲學家像她那樣給予政治生活的現象學如此多的關注。“我們將會逝去,不留下一抹煙痕,因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錯過了以自由立國的時刻。”這是羅伯斯庇爾最后留下的預言;而大西洋的彼岸,美國革命卻已經實現了自由的理想。《論革命》從政治生活的現象學方法和指導兩場革命的不同理論入手,深度剖析了兩場革命的差異,表達了作者“以自由立國”的共和主義思想。內容圍繞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的不同展開:阿倫特不斷地比較二者,指出了法國大革命目標的偏移,即從“以自由立國”轉向了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而美國立國者們思慮的著眼點一開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構建,它能確保引進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體現更多人或群體的聲音和利益。盡管美國革命深深地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結果卻有云泥之別。
(美)漢娜·阿倫特 ·世界史 ·18.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原始雕塑、歐亞石器時代的雕塑、美洲和大洋洲原始雕塑、古代雕塑、古代埃及雕塑、古代希臘雕塑、古代羅馬雕塑、早期印度河文明的雕像、早期王朝的雕塑、貴霜王朝的雕塑、印度中世紀雕塑、歐洲中世紀雕塑、早期基督教雕塑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9.3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連續性出版物。本輯分政治外交、歷史文化、社會經濟三部分,論題涉及俞吉浚國民觀與國民啟蒙教育思想、朱子人心道心分判、儒家倫理對中韓女性的影響、美國對韓國輸油管產業“特殊市場狀況”的認定及其對中國的影響、韓國政務社交媒體發展經驗、韓國青年的擇業觀和創業認知、“中朝韓經濟圈”建設、韓國經濟模式解讀、韓國歐亞戰略、新世紀以來俄韓關系、韓國地方政府的對華外交等。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 ·世界史 ·19.7萬字
奧斯曼帝國是近代中國人認知世界與反觀自我過程中的一個特殊“他者”。本書在系統梳理近代國人奧斯曼帝國認知的歷史背景與文獻來源基礎上,從“奧斯曼帝國的知識記述與流播”“奧斯曼帝國形象與國人的自我認知”“奧斯曼帝國發展之史的借鑒與思考”三個層面加以把握,認為奧斯曼帝國知識的引入給近代中國帶來了諸多新的變化,也折射出中國社會發展的諸多特點。近代中國人的奧斯曼—土耳其認知史,實際上也是中國人的自我認知史,是近代中國人思考救國之途和發展之路的獨特的探索史。
陳鵬 ·世界史 ·19.9萬字
本書是歐洲學界普遍認可的權威著作,講述了16世紀歐洲上半期復雜多變的歷史,以哈布斯堡和瓦盧瓦兩個王室爭奪意大利、角逐歐洲霸權為主線,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之間血雨腥風的戰爭、縱橫捭闔的外交斗爭為落腳點,夾雜著宗教改革、發現新大陸等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深刻解讀了國家權力與國際權力、君權與教權紛繁復雜、此消彼長的關系,非常值得一讀。
(英)阿瑟·亨利·約翰遜 ·世界史 ·18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捷克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界史 ·2.8萬字
本書作者用豐富的史料、生動的筆觸講述了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黑暗歷史故事。故事始于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該島并進行殖民拓居,止于21世紀的詹妮爾·巴頓兇殺案。要包括四個部分:1)大英帝國在諾福克島建立流放殖民地的歷史;2)“邦蒂號”叛亂和叛亂者后代在皮特凱恩島的拓居及遷居諾福克島;3)英國國教美拉尼西亞布道團的建立及以在諾福克島為總部的福音傳布及其他荒誕行為;4)2002年詹妮爾·巴頓兇殺案引起世人矚目并揭開了諾福克島獨特的社會、歷史環境。通過上述四個故事,麥克林以大量史實、日記、檔案揭露了一段被掩蓋的黑暗、血腥、殘忍的殖民歷史及其所帶來的罪惡和混亂,把那些原本散布在浩如煙海的史料、檔案、書信、日記中的碎片拼接成一個完整而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
(澳)羅伯特·麥克林 ·世界史 ·18.7萬字
《金色國度》一書客觀公正地審視了澳大利亞1901年建國前后二百多年的歷史,抨擊澳大利亞一以貫之的種族歧視,特別是揭示了華人移民在“白澳政策”下受到的迫害。本書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和例證闡釋了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移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正義與和平作出的犧牲以及一百多年來為澳大利亞的建設與發展作出的貢獻,熱情地贊頌了多元文化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巨大變化。作者以客觀公正的視角講述了歷史,同時提出擁抱亞洲,建設一個多種族的社會,才是澳大利亞繁榮昌盛的必經之路。
(澳)蒂姆·瓦茨 ·世界史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