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呂思勉編著的《兩晉南北朝史》一共四冊,集中闡述了兩晉的政治形勢、南北朝朝代的更迭以及這一時期的社會組織、人民生活、文化、學術和宗教。呂公以嚴謹之精神、專業之筆觸、高尚之情懷將兩晉南北朝史娓娓道來,旁征博引,一氣呵成。個中滋味,令人掩卷深思。稱其為斷代史中的之作、精品之作絕不為過。
呂思勉 ·中國史 ·29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29.3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24.6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32.6萬字
敘述歷代的盛衰,即向來所謂政治史。本書依據時代,敘述從上古至民國歷代政治變革得失。自先秦諸子時期,改革社會的思想就出現了,但起起伏伏,改革力度一直不大,及至西漢末年才終于引發了王莽的改革。而王莽改革的失敗卻導致“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成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一時間,變革的根本之計再無人提及。
呂思勉 ·中國史 ·12.1萬字
本書取自張蔭麟、呂思勉兩位先生的作品。由于張先生的著作《中國史綱》沒有完成,因此本書選擇了張蔭麟先生所寫的秦朝至西漢史,并以呂思勉先生所寫的東漢史為補充。兩位史學大師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秦漢時期的中國史實做了嚴格的選擇和取舍,不做繁冗的考據,不做深奧的論述,只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秦漢時王朝的更迭、社會的變遷、思想的碰撞及歷史進程中若干重大人物的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運用簡潔活潑,思想表述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張蔭麟 呂思勉 ·中國史 ·7.4萬字
本書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存亡與其官僚、軍隊的興廢之間的聯系。在明朝歷史上,流氓兼強盜的朱元璋,依靠強大的軍隊建立皇朝以后,史書上記為太祖高皇帝,而失敗了的李自成便成了盜、賊、匪、寇,盡管他也作過皇帝,但舊史家是勢利的。然而,武力可用以奪取政權,卻不能用以治國,治國必需建立一個得心應手,御用的官僚機構,而官僚必用文人。士大夫的利害和皇權是一致的,他們為皇權服務,幫助皇帝治理國家,一旦這個機構徹底腐化,帝國必然隕落。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以公正嚴謹的態度、真實有趣的史料,從官僚、軍隊這兩個最主要的角度為我們揭開大明帝國興衰背后的歷史邏輯。
吳晗 ·中國史 ·13.8萬字
本書從政治、軍事、地理、經濟、文化多個維度講述春秋三百多年的亂世,其中推翻了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解釋,重新詮釋了歷史真相。下卷講述了春秋后段的故事,時間跨度從591年楚莊王死后,到453年三家分晉截止。楚莊王死后,春秋五霸的故事落下帷幕。由于封建制的荼毒,各諸侯國內的大夫勢力崛起,多位能力超群的大夫成為國家實際主宰者。“禮樂征伐大夫出”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烽武野 ·中國史 ·20.5萬字
本書從政治、軍事、地理、經濟、文化多個維度講述春秋三百多年的亂世,其中推翻了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解釋,重新詮釋了歷史真相。上卷講述了春秋前段的故事,故事線索以春秋五霸為主,時間跨度從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鎬京開始,到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截止。
烽武野 ·中國史 ·20.1萬字
《中國經濟立法史》探究中國經濟立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全書結合中國古代和近代經濟法制變革的歷史背景,剖析了中國歷代經濟立法活動的歷史脈絡,融政治、社會、經濟、法制于一體,客觀評價中國經濟立法在中國法制史上的作用及影響。作為法制史的一門重要專題史和法學的分支學科,中國經濟立法史著重于研究經濟法律制度的制訂、主要內容、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執行情況,并盡可能總結歷史經驗,探討其成敗得失。
郭建 ·中國史 ·27.2萬字
1911年,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管理思想與研究成果,引起了當時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泰勒所倡導的科學管理制度被稱為“泰勒制”,激起了當時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管理方法的熱情,許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隨者并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很好的貢獻。在漫長的管理理論發展史中,這本書被認可為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管理時代的來臨,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勵和啟示了無數的管理者。時至今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被奉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經典。
(美)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中國史 ·5.5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前漢演義》為其中的前漢史部分風靡海內外的一套通俗歷史巨著,史學大家蔡東藩正史為經,逸聞為緯。嘔心瀝血十載,真情演義上下五千年,章回體結構,通俗的文筆,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演進波瀾壯闊的進程。描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朝代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參透疆場血戰、宮廷陰謀,千古興亡中的生存智慧。
蔡東藩 ·中國史 ·29.3萬字
有漢一代,史家分為兩撅,號為前、后漢,亦稱東西漢,這因為漢朝四百年來,中經王莽篡國,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漢,王莽以后,叫作后漢。且前漢建都陜西,故云西漢,后漢建都洛陽,故云東漢。《前漢演義》百回,自秦始皇起頭至王莽篡國為止,此編從前編接入,始自王莽,結局三國。《前漢演義》附秦朝,《后漢演義》附三國首尾相對卻也是一個無獨有偶的創格。若要論及后漢的興亡,比前漢還要復雜:王莽篡國,禍由元后。外戚為害,至于此,光武中興懲前毖后,親攬大權,力防外威預政;明帝尤有父風,章帝初政可觀;和帝以后,國事日非,外戚,宦官爭斗,終至同歸于盡,國家大權歸入州牧掌握,群雄爭霸,弱肉強食,遂有三國。總計自光武至章帝,是君王專政的時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權的時代;若獻帝一朝,變端百出,初為亂黨交訌時代,繼為方鎮紛爭時代,終為三國角逐時代……《后漢演義》由蔡東藩編著。
蔡東藩 ·中國史 ·30.3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南北史演義》為其中南北史的部分。
蔡東藩 ·中國史 ·30.2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南北史演義》為其中的南北史部分。
蔡東藩 ·中國史 ·31.1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宋史演義》為其中的宋史部分。《宋史演義》由蔡東藩編著。
蔡東藩 ·中國史 ·26.4萬字
蔡東藩編著的《唐史演義》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之一,《唐史演義》敘述了唐朝290年間由盛轉衰,經歷女禍、閹禍、藩鎮禍等史實,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
蔡東藩 ·中國史 ·31.8萬字
蔡東藩 ·中國史 ·30.5萬字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上迄秦漢,下至民國,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秉承“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的理念,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本書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的《清史演義(下)》。本書講述從“第五十一回林制軍慷慨視師琦中堂昏庸誤國”到“第一百回舉總統孫文就職遜帝位清祚告終”的歷史。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又開始走向下坡路。西洋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國內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直至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蔡東藩 ·中國史 ·30.7萬字
蔡東藩 ·中國史 ·2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