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文學的視角,描述了1937年南京淪陷后遭受南京大屠殺浩劫的人與社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段殘酷歷史中的家國記憶。南京大屠殺浩劫過去已80余年,親歷者也相繼離世,但那段歷史不容忘卻,本書正是出于這一出發點,對于銘記歷史、維護和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胡春毅 ·中國史 ·32萬字
故宮,有著輝煌的建筑、精美的文物,也有著無數曾經生活在這里的人和故事,但只有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建筑、文物中真正融入人的生活,才會更深刻地體會紫禁城的光彩,更真切地感受她的溫度。本書現在就以20至30個宮廷生活的側面,從故宮談起,一處景物帶入一段歷史的話題,以歷史的角度來了解故宮,以故宮實地為線索閱讀歷史。
楊原 ·中國史 ·10萬字
中國長期維持著大一統體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史研究的根本問題之一。本書考察水西、烏撒兩大彝族君長國自宋代至清中葉逐漸整合進王朝大一統秩序的歷史過程,進而從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與話語中提煉出“異域”—“羈縻”—“新疆”—“舊疆”的分析模型,用以理解王朝中國在南方地區的展開過程,并從中發掘出非漢人群的主體性,以揭示被“王朝中心觀”的宏大敘事所遮蔽的復雜歷史面相。
溫春來 ·中國史 ·21.1萬字
公元840年,稱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鶻汗國破滅。回鶻部眾西遷至天山南北兩麓,以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西州回鶻王朝。原屬游牧文明的回鶻人吸收漢人及當地族群的文化,發展出獨特的西州回鶻文明,深刻改變了中亞東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們在9至13世紀控制著絲綢之路天山南北兩道,是唐元之間中原與西方交流的紐帶。本書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幅歷史圖景,是絲綢之路經濟繁榮的寫照。
付馬 ·中國史 ·15.9萬字
《杭州學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發布、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主要探討杭州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跟蹤城市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前沿,特別關注在杭州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法律、文化等發展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亦關注杭州都市圈發展與合作。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中國史 ·19.9萬字
本書重點圍繞1931年中國政局的演變,考察國民黨改組后,黨內高層蔣、汪、胡三派勢力在黨內斗爭中的權力消長,特別是通過蔣介石的下野與再起,探尋三人間分合的復雜過程與蔣介石最終獲得黨內“最高領袖”地位的緣由。借以解釋此前國民黨內矛盾的發展脈絡。
金以林 ·中國史 ·25.5萬字
《北大中國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性學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討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力圖促進中國文化、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對話與融通,推動中國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本輯為第4輯,所收論文作者多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李宗桂、豐子義、傅有德、孫熙國、李翔海、田克勒、宋志明、謝曉娟、成中英。
孫熙國 李翔海 ·中國史 ·26萬字
《中國民俗學集刊》由青海省民俗學會主持編撰,著眼于民俗文化在國家民族以及地方文化建設戰略中的價值,凸顯西部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在國際國內民俗學的大語境中觀照地方民俗學的建設,為中國民俗學學術事業的發展繁榮盡綿薄之力。本輯以昆侖文化為主題,對昆侖文化進行了多方位的解讀。
趙宗福 ·中國史 ·9.7萬字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該民族有語言無文字,具有豐富的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從遠古的兄妹成婚衍人類、漢代的哀牢人到今天的布朗人,從靠山吃山、狩獵采集、制茶織布到今天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傳統的“彈琴說愛”“擊鼓傳情”到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朗族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本書用深入淺出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這一古老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及獨特多彩的民族風情。
郗春嬡 ·中國史 ·7.9萬字
朝鮮族是由朝鮮半島移居而來的“跨界”民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明末清初,其先民越過鴨綠江、圖們江,開始落根于我國東北地區。該民族樂天淳樸,能歌善舞,重視文化教育,具有獨特的民風民俗。此外,朝鮮族還是我國北方最早的“稻作民族”。《阿里郎》《道拉吉》傳唱四方,農樂舞、長鼓舞飄逸奔放……充分展示了朝鮮族人民的活力及勇于進取的精神。本書用深入淺出的筆調,向讀者娓娓道出了這個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及獨特的民族風情。
鄭信哲 李文昕 ·中國史 ·8.4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中國史 ·20.4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2輯)的“抗日戰爭”“經濟與社會”“民國政治”“專論”“學科探索”“書評”“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8.3萬字
以史為鑒是中國史學的歸宿,也是其延綿千年的生命力所在。得可資,失亦可資。本書亦旨在于此,以歷史與史學發展史雙線并行為視角,對歷代正史“經營西域人物事跡”撰述做了一個較全面的梳理與探討。具而言之,就是通過四個時期的個案研究與最后的總體考察,著重從微觀具體層面所反映的內在經營理念和策略,考察了各代經營西域人物活動的經驗與教訓。這些在今天治理邊疆、協調國內外民族關系等方面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與啟示意義。
馬曉娟 ·中國史 ·15.4萬字
《四庫學》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連續性出版物。本書系第二輯,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四庫學探析、《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與整理,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學的開展機制、四部分類法在近代的流變、《四庫全書》的戲曲記憶、《四庫全書》及其申遺的可能性、《四庫全書總目》的經世取向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 ·中國史 ·15.2萬字
《清史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是一本面向海內外的清史研究學術論文集刊,創辦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書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歷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學術史論的研究文章;既收錄有關清代傳統文化的博學鴻詞科研究,也收錄對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中國史 ·21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中國史 ·21.2萬字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共有民族史研究、民族關系研究、路學研究、邊疆學研究、非物質文化研究、宗教人類學研究、公共衛生與醫學人類學研究、生態與環境人類學、學術評價九個欄目,內容涉及西南古代民族人類學研究、西部民族親屬關系、滇藏怒江通道周邊歷史演變、中國邊疆縣治理、西北“花兒”非遺的傳承、納西族深化與儀式、洱海周邊農村的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何明主編 ·中國史 ·28.3萬字
五指山是海南島的中心腹地,擁有綿長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其建制沿革復雜多變、經濟發展獨具特色、少數民族與漢族交流頻繁。該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是海南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五指山歷史、文化以及民族關系的探索有助于豐富和推動海南整體的歷史文化研究。
常如瑜 岳芬 ·中國史 ·16.9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3輯)的“民國政治”“日本侵華研究”“教育史研究”“經濟與社會”“學術綜述”“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9.7萬字
張海鵬是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影響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本書是為慶賀張海鵬先生八秩初度而出版的論文專集,共收錄張海鵬先生的學生論文25篇,涉及清史、中國近代史、當代中國史、中外關系史、史學史、臺灣史等多個領域,反映了張海鵬先生宏闊的學術視野。本書還收錄了張海鵬先生的學術人生自述、訪談錄和自訂年譜簡編,均有助于了解張海鵬先生80年的生活狀況、治學精神與理想追求。
李細珠 趙慶云主編 ·中國史 ·4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