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的背景與經過,以及中國軍民奮起抗爭的的英勇事跡,包括國共合作、宋哲元備戰、盧溝橋設防、日軍演習及進攻、王冷齋入城談判等內容,集中描述了佟麟閣、趙登禹、金振中、張自忠等將領的事跡。
孟超 ·中國史 ·9.9萬字
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廷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歷史可以訓示后世,人物可以范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主丑,于時之種種心術動靜,皆能體現國家浮動、社會危困之際,世人如何涌現良心與自性。陳教授著作的特色,一向能夠以翔實材料為基礎,以通達語文為工具,以嚴肅態度為力量,深入淺出,化出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向贊賞他的作品,認為是學術與文藝結合之榜樣,可供大專專家、中學師生,以至業余人士細心閱覽、精究或參考。——王晉光[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甲申之變”的歷史悲劇,崇禎殉國,國家淪喪,天崩地裂,遍地烽煙,震撼了充滿歷史意識的詩人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在忍辱含垢之余,他惟有賦詩書寫社稷傾覆之始末,以盡史官與詩人之責任。其作品,誠如沈德潛(確士,1673-1769)所言:“故國之思,時時流露。”在吳梅村全方位的詩史書寫之下,“甲申之變”翻天覆地的動蕩變革,猶如悲壯的畫卷,慢慢展開,悲恨相續,可歌可泣。——陳岸峰
陳岸峰 ·中國史 ·17.6萬字
第一部始于《史記》作者司馬遷。從司馬遷的宮刑原由到李陵的家族“傳說”,引出了自隋至唐的王朝易代戰爭,以及隱藏于歷史背后的“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糾纏數百年的恩怨興替。本部以唐玄宗的安史之亂結尾。
唐島漁夫 ·中國史 ·7.9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35.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徐州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4-5,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侵華日軍企圖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線,使南北日軍聯成一氣,窺視中原。于是繼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地區幾個戰役之后,在蘇北、魯南、皖北、豫東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民族自衛戰——徐州會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徐州會戰的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5.4萬字
開新聞體說史先河,2800年來最讓人服氣、最具前瞻性的春秋史,最尖銳的時評稿,最好看的歷史書。春秋時代,社會動蕩,風云變幻,《春秋歷史新聞聯播》從寫壯烈的事,荒誕的事,智慧的事,來講述春秋的歷史。這些事情對后人都具有教育意義和啟發性。壯烈的事是告訴讀者什么叫春秋大義;荒唐的事,是告訴讀者制度缺陷必然導致荒唐事情的發生;智慧的事,是告訴讀者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心力和腦力的結晶。力圖從正反兩面來寫歷史和歷的那些人。
朱乙丑 ·中國史 ·16.3萬字
“鏟史官”全新作品,超400幅知識漫畫,帶你了解帝王背后的權利游戲。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天下,卻經營不好自己的家;漢光武帝·劉秀:執金吾,娶麗華,天子預言傳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奪皇位,貞觀之治開盛世;后晉高祖·石敬瑭:精通謀略得戰功,為奪皇位留罵名。嚴謹的語言,幽默的漫畫,詳解12位古代帝王的正面與側面,讓歷史脈絡更清晰。
鏟史官 ·中國史 ·3.1萬字
古都開封,歷史悠久,遺跡豐富,文化燦爛,尤其是北宋時期的開封城(東京),經過九帝168年的經營,“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評論:“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北宋開封城史話》通過對北宋開封城的布局、商業和手工業、宗教建筑、園林、節日習俗以及文化藝術等的描述,展現北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劉春迎 劉慶柱 ·中國史 ·9.1萬字
魏晉士人的獨特風姿及其精神面貌,史家稱之為“魏晉風度”。從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按照自成體系的理論框架(”兩次變革”說,四種模式說等),對”魏晉風度”進行了一番正本清源的總結和闡釋,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崩潰篇》,下編為《重建篇》。
馬良懷 ·中國史 ·11.2萬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乃至整個近代中國歷史上都有著獨特的意義。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壯舉,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輝業績,是新中國的光榮和驕傲,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它與日月同輝,永久地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該書以生動的筆墨、詳實的史料極其詳盡地記錄了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前五次戰役的全過程,既客觀地反映了志愿軍的各種困難,更謳歌了廣大志愿軍指戰員奮不顧身的精神、大智大勇的事跡,為讀者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激烈程度和我軍為取得勝利所作的犧牲,提供了更直接、更具有沖擊力的資料。
侯曉蒙主編 ·中國史 ·15.7萬字
樊樹志 ·中國史 ·29.7萬字
程步用新的視角看歷史、寫歷史,寫出的“求真”系列受到專家的關注,也受到讀者的好評。
程步 ·中國史 ·98.9萬字
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共產黨及其紅軍對張楊及其軍隊開展統戰工作,以達成局部停戰抗日來促成全國統一抗戰局面的形成。西安事變前,張學良身旁有一批中國共產黨人,其中劉鼎、宋黎、王以哲、高福源、黎天才、潘冬舟六人對張學良的影響極其巨大。作者特列這六人的真實事跡,旨在從不同側面完整展現張學良在中國共產黨影響下的思想轉變軌跡,并以《西安事變記事(1935年9月至1937年2月)》詳細敘述西安事變的前因后果及其過程。
張友坤 ·中國史 ·39萬字
漢唐宋明四大盛世王朝,是如何逐步衰落乃至滅亡?南大教授通俗說史力作,波瀾起伏的帝國黃昏!《黨錮敗局》漢朝是我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王朝之一。然而,外戚宦官專權、氏族崛起等王朝的頑疾共同摧毀了這個強大帝國。《日落九世紀》大唐帝國經歷“安史之亂”重創后又存活了144年。但亂局過后,它卻迅速地衰落。真正從內部被瓦解的大唐帝國,直接影響了后世的朝政制度。《兩宋黨爭》從宋朝的最后一段日子描繪宋人無奈、無能、無所事事的心態軌跡,挖掘大宋帝國衰亡的內在病因。《崇禎的王朝》崇禎比起他的先祖,可以算是兢兢業業的明君。可為什么崇禎一朝,君臣關系一壞再壞以致決裂?來看看大明帝國帝王與文官集團之間殘酷的拉鋸戰。
徐興無 夏維中 趙益 ·中國史 ·93萬字
本書為五部分,緒論梳理了近二十年的吳越國和吳越錢氏家族研究的現狀;軍事編論述了五代吳越國時期湖州、蘇州、福州對于吳越國陸疆的重要性,以及吳越國對三州的防務策略;文獻編分別對吳越國武肅王錢镠的詩文進行系年,對吳越國、兩宋時期的吳越錢氏家族忠遜王支的著述情況進行梳理,對吳越國、兩宋時期傳世與出土的吳越錢氏家族碑志予以考察;人物編先就可靠史料中吳越國、兩宋時期吳越錢氏家族的世系進行串聯,再對吳越錢氏后裔、北宋樞密使錢惟演的生平史料進行編年;最后附有百年來吳越國與吳越錢氏研究的論著目錄。
胡耀飛 ·中國史 ·29.2萬字
清代幫會來源于“異姓結拜弟兄”組織,后發展為“結會樹黨”的“會黨”。乾隆年間天地會出現后,各種名目的會黨大量涌現。咸同治年間,四川啯嚕發展哥為老會,亦稱袍哥或紅幫。漕運改行海路后,糧船水手行幫同青皮、光蛋、風客等走私團伙融合為青幫。于是,會黨擴展為幫會。幫會的存在和發展對清政權構成重大威脅,清朝當局除對之實行武力打擊外,還制定了懲處幫會的律和例,并不斷增刪修改,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幫會的發展,維護了清王朝的政權穩定與意識形態安全,對當今如何治理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秦寶琦 ·中國史 ·19.4萬字
本書正文分上、下兩編,由與寧志新教授關系密切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寧志新教授的門人弟子的37篇論文匯編而成。時間跨度上自先秦,下至明清,但以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為主,主題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宗教、民族、中外交流、歷史文獻等諸多方面。既有對習見史料、傳統論題的重新闡釋、解讀,也有對新出史料的刊布以及新的研究問題的發掘,還有數篇文章專門討論寧志新教授的治學特點、人格風范等,集中反映了近些年來中國古代史,特別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喬鳳岐 馮金忠主編 ·中國史 ·37.1萬字
甲午120年,回顧歷史,總是令人感慨萬千。故在這個特別的時候,有從制度、戰略、信仰、國運四個角度反思甲午的,有從戰備的詳細軍事資料角度梳理戰爭現場的,歷史無疑在這些古今之間,史料之間變得立體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則為讀者提供了另一層甲午的空間——就是西方媒體的觀察。本書為“萬國報館”興趣小組成員歷時幾年奔赴世界各地,尋找英、法、德、美、俄等國120年前的老報刊對當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真實報道,將塵封的歷史事實“挖”出來;書中許多圖片與報道文字的翻譯對審視那段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萬國報館編著 ·中國史 ·7萬字
吳晗是明史研究的著名專家,他寫過兩部明史,一是《明史》,二是《明史簡述》,本書均收入,分為上下兩編,堪稱吳晗所著明史的完全本。《明史》寫于20世紀40年代,原為四章,即收入本書上編《明史》的第一、三、五章,缺《軍與兵》一章。此次出版增補了《朱元璋的統治術》《明初的恐怖政治》《明代的軍兵》《明代的新仕宦階級》《明代的社會經濟》等五章,與前三章基本可構成一部完整的明史。下編《明史簡述》是1962年吳晗在中央高級黨校講課時的記錄稿,簡明扼要地講述了明太祖建國、明成祖遷都北京、北虜南倭、東林黨爭、建州女真、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等明史中幾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
吳晗 ·中國史 ·35.6萬字
會館是明清以來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鄉土為紐帶而自發設置的一種社會組織,是對家族組織的超越和對社會變遷的適應與創造,具有整合流動人口的功能。它既傳承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內涵上亦不乏創新,彰顯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的智慧,至今仍具借鑒意義。本書通過廣泛搜求海內外現存的會館志、征信錄、筆記手札、地方志書、檔案等資料,對會館進行了全方位地描述,具有歷史深度和可讀性。
王日根 ·中國史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