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學論衡》系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學術集刊,旨在為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學術研究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的理解和詮釋;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國學與世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以理性考量塑造未來中國文化和學術思考。本刊現為采取匿名評審制度的年刊,登載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札記、學界動態等文稿。
王曉興主編 ·中國史 ·23.2萬字
會館是明清以來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鄉土為紐帶而自發設置的一種社會組織,是對家族組織的超越和對社會變遷的適應與創造,具有整合流動人口的功能。它既傳承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內涵上亦不乏創新,彰顯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的智慧,至今仍具借鑒意義。本書通過廣泛搜求海內外現存的會館志、征信錄、筆記手札、地方志書、檔案等資料,對會館進行了全方位地描述,具有歷史深度和可讀性。
王日根 ·中國史 ·10.8萬字
對于紀錄片,十年就是一個變遷。本書獻給所有在這個無可名狀的時代里被理想裹挾的人。紀錄片是拍給懂他的人看的,世界真實的面貌也是用心去看。只有體會了他人的艱辛,才不會無病呻吟。
清影工作室 萬墨軒圖書策劃編輯 ·中國史 ·1.2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著。本書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每件史事詳記其始末,并自擬標題,記述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開創了“以事為綱”的本末體史書先例。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49.9萬字
唐代衰落、滅亡的時候,原來臣服在天可汗周邊的諸多民族政權紛紛開始了自我野心的膨脹。漢代中原政權分裂為五代十國,雖經宋實現局部統一,但是也難以恢復盛唐的政治版圖。中原之外,草原、西域、遼東地區的政權各爭雄長,甚至顛倒過來對中原君主加封。此環境一直延續到蒙古族入住中原,重新收服四方,確立了以漢代為中心的大帝國格局。本書分為八章。從蒙古族的起源講起,粗略介紹了當時天下的政治環境、蒙古族的發展、壯大。重點講了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蒙古帝國和忽必烈的元帝國的創建、發展與穩固。
班布爾汗 ·中國史 ·16.3萬字
要塞,歷來是軍事上的防御重地。16世紀以來,帶有殖民性質的海洋文明國家逐漸將侵略的觸覺伸向中國。歷代中國政府為了確保國土安全和沿海貿易利益,建設并完善了海防要塞工程。到了19世紀,我國的國防前線重點已經從長城內外轉移到了沿海地帶。本書由南及北,由沿海到內地,主要講述了我國華南、華東、華北、東北分布的重要海防要塞、關口要塞及地下要塞,描寫了中華兒女面對外敵侵略,以血肉之軀進行英勇抵抗,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7.2萬字
本書從君主支配、道學的政治理論與實踐兩個議題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態的特點。上篇先從史料中提煉了“樞機”與“委托”兩種中國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進而用“雙重委托”概念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將道學政治理論分為“明明德”“新民”兩截,分別探討其對南宋政治實踐的影響。
方誠峰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情況回顧,寶鋼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用好國內石油資源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等。通過這些歷史事件的回顧,提出了許多極富見地的真知灼見。該書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對于宣傳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有重要意義。
陳錦華 ·中國史 ·20.4萬字
創始于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頭一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周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極快速度,再現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它們大多是現場的目擊報道,屬于一手的原始資料;它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這就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其中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也是許多其他中西文歷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沈弘編譯 ·中國史 ·37.2萬字
獨立紀錄片在中國是怎樣?這本書會告訴你。扉頁有一句話,是小川紳介說的:要是你覺得你的紀錄片做得不夠好,肯定是你貼得還不夠近。"對于某些可以歸入當代藝術范疇的紀錄片而言,有一種功能是可以讓所有觀眾共同把握的,這就是:提出問題。發問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真誠,是一個22歲的青年必然具有的稟賦,卻是那些老邁無能的社會主流永遠失落的記憶。”
清影工作室 萬墨軒圖書策劃編輯 ·中國史 ·9827字
本書主要探討以宋代花卉種植與消費、節日市場與官府消費舉措、紙幣發行等幾方面為主的經濟狀況;以節日、紙張、花卉消費,節日文化特點,房產構成及其狀況為主的宋代社會生活,以及宋代環境與災害狀況,力圖從生產、流通、貨幣、消費、環境等方面展現宋代所產生的變化。
魏華仙 ·中國史 ·26.9萬字
擺脫條約束縛,是近代中國外交主要目標之一。中國擺脫條約束縛的敘述典范是“廢除不平等條約”,臺海兩岸均以“廢約”歷程為主軸詮釋外交史,而“修約”則長期被“廢約”遮蔽,否定修約歷程與成果后,“廢約史”顯得貧瘠單調。本書以“修約”為中心,探討北洋修約之歷程及其意義,一方面依據檔案,重建北洋修約案例,探索其外交政策與交涉策略之發展;另一方面將外交史實證研究與革命史觀對話,希望能更豐富多元地理解民國外交史。
唐啟華 ·中國史 ·52.7萬字
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中國有過長期統一,也出現過連續數百年的分裂。隋與盛唐二百年的統一與強盛就出現在魏晉的長期分裂之后。分裂時代有過許多想重收金甌的英雄,為什么最后的成功卻落在了略輸風騷的隋文帝與唐太宗身上?隋唐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萬花筒,隋唐的文明也像萬花筒一樣絢麗多彩,達到了中華歷史的巔峰。隋與盛唐是統一開放的時代,也是浪漫的傳奇時代,隋唐文化繼承華夏精華,也海納百川。然而盛唐繁華的背后,終究隱藏著危機,走上了巔峰之后,自然就要走下坡的路……
劉善齡 ·中國史 ·9.1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為總第36輯,共19篇文章,分政治、經濟、文化、人物與成果述評五個欄目。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22.2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奮斗的經過,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的轉變,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黨在華北、西北的戰略部署,紅軍改編及八路軍平型關伏擊戰等內容。
朱衛 ·中國史 ·9萬字
本書取自張蔭麟、呂思勉兩位先生的作品。由于張先生的著作《中國史綱》沒有完成,因此本書選擇了張蔭麟先生所寫的秦朝至西漢史,并以呂思勉先生所寫的東漢史為補充。兩位史學大師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秦漢時期的中國史實做了嚴格的選擇和取舍,不做繁冗的考據,不做深奧的論述,只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秦漢時王朝的更迭、社會的變遷、思想的碰撞及歷史進程中若干重大人物的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運用簡潔活潑,思想表述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張蔭麟 呂思勉 ·中國史 ·7.4萬字
明朝(1368-1644),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明代經歷了我國封建社會的集權高峰,感受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曇花一現,見證了風起云涌的改革,風雨欲來的飄搖與震蕩,走過了強盛與衰落,品嘗了易代的艱難歷程,以及西學的震撼;有帝王將相的功德與聲色,也有市井小民的風情與愉悅;有勝利者的驕矜,也有英雄的末路;有盛世的高歌,也有衰世的無奈與振作,最后是內憂與外患擊垮了這個遙遙領先西方的王朝。本書分為崛起與鞏固、輝煌與落寞、軍政外交3大主題,通過對每一主題下關鍵性人物的深度分析,來還原明朝治亂興衰的根源。陳曉華,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客座教授(2013.8.22—2014.1.22),西南大學盧作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屈原學會四庫文化研究分會會長。曾在維也納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訪學。主要從事四庫學、明清史、中西文化交流教學科研工作。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等多項課題,專著四部,發表論文80多篇。主編《四庫學》集刊,擔任《中國四庫學》集刊編委,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
陳曉華 ·中國史 ·10.2萬字
鄭天挺先生是我國20世紀卓越的歷史學家、清史專家,本講義是根據鄭天挺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在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講授清史時所積累的教學卡片及講義整理而成,集中反映了鄭天挺對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物以及邊疆史地、民族關系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體現了鄭天挺對歷史教學的深入思考,內容十分豐富,兼具資料性與可讀性,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作品。本書主要整理者為南開大學歷史系常建華教授,除對書稿進行識讀、錄入外,還細致分類,重新編排,對原稿所引文獻進行了詳細的核對,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系統性。全書共三冊,按內容分為二十三個專題,其余札記、大綱、摘錄等作為附錄。
鄭天挺著 常建華等整理 ·中國史 ·78.5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是實行中央集權Z徹底的朝代之一。丞相之位被廢除,權分六部,由皇帝統一管制,發展錦衣衛,又任用司禮太監,后設立東西廠,終致緹騎四出,天下騷然……明代皇帝為何對特務深信不疑?錦衣緹騎手握多少權力?司禮監為何被稱為“真宰相”?宮墻之內,四野之外,大小特務如何上下其手?特務與特務、特務與皇帝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糾葛?在朱明王朝的覆滅中,這些特務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書匯聚滴信史,全方位呈現明代特務挾勢弄權、翻云覆雨之情狀,帶你探究以帝王為首的統治階級對人民行政治壓迫的全貌,從細節處追溯明朝覆滅的真相。
丁易 ·中國史 ·3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