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土爾扈特部東歸祖國》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2萬字
全書分兩編,第一編總論明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明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歷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南明之顛沛七部分,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評述。全書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考證翔實,具有極高的學術深度,在明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為現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孟森 ·中國史 ·24.2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共赴國難的長城抗戰、一二九運動、洛川會議、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游擊戰、華北地道戰、華北地雷戰、雁翎隊白洋淀戰斗等抗戰事跡。
張海鵬 鄧紅洲 ·中國史 ·8萬字
《中國考古學(夏商卷)》重點介紹了1928年以來的殷墟發掘與研究,二里岡商文化與鄭州商城的發現與研究,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師商城、安陽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遺址和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夏商時期周邊考古學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書中以“偃師商城之始建為夏、商王朝交替界標”說為基點,論證了夏、商文化關系和難解的夏、商文化界定問題;進而追溯了二里頭文化之前的早期夏文化和先夏文化;還討論了夏、商文化與周邊地區文化的關系及其歷史意義。作為系統論述夏商時期考古學的著作,《中國考古學(夏商卷)》闡述了關于夏商考古研究的任務、特點與方法以及相關的思考,展望了夏商考古學發展的前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中國史 ·61.2萬字
本書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畢業論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學術著作。清代中國的主要“大門”是廣州,“陌生人”即外國人。顧名思義,《大門口的陌生人》是與外國人闖入廣州(中國大門)的歷史有關,是關于鴉片戰爭外國入侵中國的。但這本書主要不以此研究為主,而是以英國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為線索,研究這一歷史時期廣州和廣東省的社會動態,如官府、紳士、團練、農民等對外國的態度;各自的活動、相互間的關系以及變化,從而揭示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階段的某些動向。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3萬字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風云人物,無數令人稱嘆的歷史事件。為了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中國歷史的進程,豐富知識儲備,宛華等精心編撰了這部《中華上下五千年》。全書分為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州一統、離析與交融、乾坤變幻、王朝更迭等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講述了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展歷程,為讀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歷史知識。
宛華主編 ·中國史 ·45.8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宋朝”一卷。全書漸次展開的十章,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開端的四章,依照歷史的時序,概述了公元9世紀末到13世紀政治史的基本歷程。繼而進入本書最為核心的內容,以三章的篇幅,討論這一時段中“思想與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別從思想和宗教的變遷、士大夫群體和社會精神、科學和技術革新等角度闡釋了“奔流”的意涵。接下來的兩章,介紹兩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通過延伸性的觀察,讓人們體味到“思想與宗教”養育蘊蓄的氛圍環境與承載體。第十章則是宋代歷史的結束,也是全書概觀式的收束。本書內容涉及到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學術史、藝術史等紛紜豐富的議題。
(日)小島毅 ·中國史 ·17.7萬字
權力斗爭只是表面,制度更迭才是破解歷史走向的關鍵!帝王將相的故事之下,隱藏著無數制度的創設、變遷,實踐與崩潰。這些制度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又指引著中國歷史的前進方向。制度貫徹了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就連看似不受拘束的游俠與流民,也沒法徹底脫離制度的約束。梁山好漢也好,太平天國也罷,都是對既有制度的模仿。讀懂制度,才能讀懂中國歷史的運行邏輯。
施展 ·中國史 ·11.4萬字
《史鑒錄》叢書共五冊,從夏朝到清朝近四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揀選了數百則經典歷史故事和與之相應的上千位歷史風云人物,嘗試幫助讀者豐富自己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認知層面。這套叢書嚴格尊重歷史事實,文字中正平和而不失趣味性,是老少皆宜的歷史普及讀物。本書是《史鑒錄》歷史故事叢書的第五本,從明朝一直講到清朝,前后五百多年,涉及朱元璋、朱棣、于謙、張居正、徐光啟、于成龍、愛新覺羅·玄燁、年羹堯、和珅等諸多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篇章的歷史人物。
《史鑒錄》編寫組編著 ·中國史 ·9.4萬字
紫禁城,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享譽中外的珍貴文物,它是一個王朝興衰更替的見證。清朝,就如同一個龍鐘老人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后,蹣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也給今人留下的是撲朔迷離的景象和揮之不去的惆悵。改朝換代的戰爭、雄才大略的帝王、空前絕后的疆域、思想文化的鉗制、貪官污吏的丑態、西方列強的侵略、開明人士的自救、異域文化的東漸、維新改良的嘗試、推翻帝制的革命。本書就是把大清三百年嬗變所沉淀的老底,深挖出采,淘洗一番,而這一切,都在本書中有所呈現,一句話,全面講解大清王朝,講述充滿疑團的大清王朝三百年。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9.1萬字
爆笑賽雷新作!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入門級讀物!青少年黨史學習讀本!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指導審訂,以《中國共產黨簡史》為藍本,科普漫畫團隊“賽雷三分鐘”,精心繪制全彩漫畫中國共產黨歷史!電影式全場景,全彩漫畫還原中國共產黨歷史!超立體,超生動,超漲知識!青少年喜歡的黨史類書!普通讀者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入門級讀物!科普漫畫團隊“賽雷三分鐘”在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的指導下,精心繪制了這本《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共產黨歷史》。這本全彩漫畫黨史圖書以中國共產黨歷史為脈絡,以黨史學習教育推薦教材《中國共產黨簡史》為參考依據,用趣味漫畫的形式全面生動地展現了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輝煌歷程。相信《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會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喜歡閱讀的黨史類書,也定是普通讀者了解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本入門讀物。
賽雷 ·中國史 ·2萬字
全書以時間為經,以人物故事為緯,在廣博的史料基礎上,從細節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晚清群星璀璨歷史中的諸多誤讀,再次展現譚伯牛對歷史的精通和對人性的了然,精細打磨一個與你印象中不一樣的晚清軍政界。這里的事,知者或鮮,值得一記;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萬分。這里既有愛吐槽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氣的李鴻章;也有靠個人力挽狂瀾的名將鮑超,有著高明的權術、卻看不清時勢走向的“海翁”錢阿穆……在譚伯牛筆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莊或諧,或悲或喜,盡顯鮮活人性。
譚伯牛 ·中國史 ·14.5萬字
隨著“14世紀危機”的爆發,由蒙古帝國構建的歐亞世界體系解體,東方和西方走向分離,逐漸演變為影響至今的近代世界新秩序。推翻蒙古統治的明朝建立起新的東亞體系,在“17世紀危機”到來、明朝終結之后,這一體系又被清朝所繼承。夾在“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兩大危機之間的明代(1368—1644)是什么樣的面貌?除了殘酷、血腥、互相傾軋的政治,這一時期還有哪些看點?明太祖制定的祖制禁錮,其后出現哪些乖離?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又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本書綜合多種最新研究成果,讓看似“一成不變”的明代變得鮮活、“有趣”了起來。
(日)岡本隆司 ·中國史 ·14萬字
近代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的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蔣廷黻以獨特的內政與外交并重的視角,將中國近代歷史變遷凝練在一條主線、四大主題中,為讀者提供了洞悉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視角。
蔣廷黻 ·中國史 ·21.4萬字
本書從回顧絲綢之路開拓前中原王朝逐步走向大一統的歷史背景開始,逐步揭示絲綢之路開拓的時代必然,引領讀者逐步走進西域,領略千年西域文化,并由此闡述絲綢貿易為代表的東西方交流及其對當時的東西方的四大帝國的貿易與文明交通,中亞、西亞、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全書以史為證,旁征博引,從絲綢之路開拓的偶然與必然中揭示出大漢強盛的綜合國力帶來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漢輝煌》編委會 ·中國史 ·31.6萬字
本書原為《劍橋中國史》第10卷和第11卷,敘述自清代道光年間至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上卷包括導言舊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太平軍起義、中俄關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統治、清代中興、自強運動、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國的經濟趨向、晚清對外關系、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思想的變化與維新運動、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業、共和革命運動、社會變化的潮流,等等。本書作者皆為西方知名學者,譯者為我院歷史所編譯室專家。本書據1978年本翻譯,于1993年出版,當時將第10、11卷合為《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個書號,此次再版仍延用這種做法。
(美)費正清 劉廣京 ·中國史 ·91萬字
《龍與洋鬼子》一書是民國初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中國的親歷記。作者于1914—1925年受聘于北洋政府,作為地質學家幫助中國尋找礦藏,親身經歷了從辛亥革命到完成北伐的巨變,也與胡適、傅斯年、丁文江、袁世凱等重要人物有直接的交往,對于袁世凱的統治,張勛復辟,段祺瑞、張作霖等軍閥的爭斗,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都有細密的觀察和切身的體會與思考。除此之外,作為“北京猿人”遺址、“仰韶文化”遺址的發現者,安特生對于中國史前考古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書既包含作者對中國大歷史的梳理,也有他作為親歷者對中國社會變革的記錄與反思,對于研究當時中國的歷史和社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瑞典)安特生 ·中國史 ·17.2萬字
云淡心遠 ·中國史 ·23.2萬字
翻開本書,看大漢王朝精彩絕倫的400年,本書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漢王朝歷史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用別樣的敘事視角,描摹有血有肉的漢朝歷史,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鳥山居士 ·中國史 ·165萬字
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后世僧侶不遠萬里赴印度求法的典范。本書以《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古籍資料為依托,通過實地對玄奘西行沿途的塔爾寺遺址、榆林窟、莫賀延磧、高昌故城、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碎葉城遺址、怛羅斯城、巴米揚大佛、那爛陀寺遺址、阿旃陀石窟等地的考察,以當代考察與歷史史料相結合的形式觸摸古遺跡,圖文并茂地展現了沿途的人文歷史,并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獨特視角。
張安福 黨琳 ·中國史 ·1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