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權力的相爭更迭時,依附于皇權的偏房政治群體不斷興起,覆滅,又重生。專制主義的皇權政治在不斷完善和漸趨加強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附庸:皇族、后妃、外戚、太監、權臣、割據、游民和外部勢力。它們可以是加強鞏固皇權的保障,也可以是讓皇權產生隱患的炸彈。它們或是良性或是惡性,始終陪伴皇權、覬覦皇權,在政權更迭中歷經浮沉。歷朝歷代的皇帝,無不與這幾大勢力斗爭周旋。此消彼長間,誰主沉浮?
劉紹丹 ·中國史 ·16.2萬字
清朝統治中國二百余年,其間宮廷內外大小爭斗幾無間斷。皇族之間,建皇儲、承帝位,牽起漫天風雨;朝臣之中,求上達、謀私利,也爭得翻天覆地;而后妃、太監集團的鉤心斗角,亦復不少。如此種種,構成一幕幕人間悲喜劇。清代宮廷爭斗的酷烈,加上異族的神秘色彩,給宮廷政變,平添了濃烈的詭異味道。歷來有關此課題的研究專著,寥寥可數,本書作者以其深入研究,條分縷析,層層鋪開,為讀者展示出清宮內的奇案傳說與風云變幻。
金性堯 ·中國史 ·11.4萬字
近代中國波瀾壯闊,政治與社會出現了驚天的大變革,值得予以重新審視。作者認為,認知歷史自史實開始,從而不能不從未識整體之前先見個別與片段開始。因此今日被稱作碎片的割裂和分解本是這個過程里必有和應有的一段。但認知歷史最終是為了理解歷史和說明歷史,則這種以個別和片段為存在方式的史實,便因其沒有前后因果,沒有上下聯系,沒有來路去蹤而成為既不能說明自身,又不能說明他者的孤立的事實。所以片段的史實需要彼此貫通以重現它們之間曾經有過的前后因果、上下聯系、來路去蹤,而后歷史中的事實才可能是一種讀得出意義的事實。本書正是作者本著這一研究路徑,圍繞近代中國社會變遷所做的研究,頗具學術價值與可讀性。
楊國強 ·中國史 ·16.7萬字
本書從觀念和實證兩方面論述華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體,農耕游牧兩個世界,既跌宕互動,又共生共融。陰、陽永遠不可能消滅其中一方,中國也是這種夷夏之間對立、互動、互融的勢的產物。夷、夏二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為中國。理解中國的關鍵就是要從這種雙向、動態的“勢”去把握,這才是完整的天下經驗。從實證的角度,將這種夷夏如陰陽觀念的考察落實到具體的諸層面,如宋、遼、夏、金、元對文化象征資源的競爭,地域層面不同族群迭興對當地歷史人文的塑造、以及個人層面這種跌宕互動的歷史如何影響個人的命運與選擇。
韋兵 ·中國史 ·13.1萬字
京師論壇是由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傳播學科交叉平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高端國際學術文化論壇。京師論壇以“古今貫通”“中外融通”“上下打通”的“三通”為總體追求,借助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科交叉優勢和文化研究優勢,借助于社會各界論壇參與者的智慧感悟,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京師論壇每年度設定內涵相通、角度互補的年度主題。2017年的年度主題為“文化的傳承和自信”。京師論壇采用對話形式,邀請國內外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頂尖級專家進行對話。論壇每年舉辦六期。每期首先由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對話,之后由專業學者、媒體人、社會大眾提問辯難。本書即為這些對話成果的記錄和整理。
郭英德 黃會林 ·中國史 ·10.1萬字
本書作者師從譚其驤等學術大師,在歷史地理學、中國文化史方面做出了獨到的學術貢獻,取得了享譽世界的學術成就。本書圍繞譚其驤等學術大師的學問與個人經歷展開敘述,既有趣味盎然的故事,又有獨到的學術追求,圖文并茂,對于讀者了解近現代學術文化史與教育史具有很好的引導之功。
張偉然 ·中國史 ·15萬字
由《魏滅蜀》《淮南三叛》《司馬氏篡魏》《晉滅吳》《羌胡之叛》《陳敏之叛》六篇組成,敘述了三國后期曹魏攻滅蜀國,文欽、毌丘儉、諸葛誕三位將領在淮南地區反叛及被平定,以及司馬氏篡魏的過程;記錄了西晉滅吳和西晉初年聚居雍州、秦州、涼州各地的鮮卑、匈奴、氐、羌等民族在樹機能、郝散、郝度元、齊萬年等人領導下舉行的反晉活動、張昌領導的荊州流民起義始末,以及晉將陳敏發動叛亂、割據江東、被晉攻滅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19.1萬字
敘述歷代的盛衰,即向來所謂政治史。本書依據時代,敘述從上古至民國歷代政治變革得失。自先秦諸子時期,改革社會的思想就出現了,但起起伏伏,改革力度一直不大,及至西漢末年才終于引發了王莽的改革。而王莽改革的失敗卻導致“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成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一時間,變革的根本之計再無人提及。
呂思勉 ·中國史 ·12.1萬字
本書所收多為馬占山將軍的故舊、部下和親友的回憶文章,還編入了部分文獻資料、翻譯資料以為佐證。文章和資料按照馬占山一生經歷的不同時期,分為“早年與家庭”“江橋抗戰”“偽府四十天”“再舉抗日戰旗”“出走歐亞與西北抗戰”“迎接解放”六個部分,還附有《馬占山生平年表》和江橋抗戰示意圖等歷史照片。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中國史 ·14.9萬字
《唐史并不如煙》以輕松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二部。從李世民國內平叛、發動玄武門之變寫起,詳細敘述了貞觀一朝的盛世輝煌。在李世民的朝廷里,文臣治世,武將建功,房玄齡、杜如晦、李靖、尉遲敬德等千古良臣寫下了不朽的傳奇,西征東突厥,滅國吐谷渾,天可汗名揚四海,更有朝政以人為本的偉大探索、玄奘西行求法的不凡壯舉、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驚世歷程。雖然也有親征高句麗的虎頭蛇尾、皇子爭儲的刀光劍影,但這都無損于貞觀之治作為千古盛世、唐太宗作為千古明君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曲昌春 ·中國史 ·15.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南京保衛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南京保衛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3-8,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結束后,日軍繼續西犯,妄圖以武力優勢徹底摧毀我軍戰斗意志,迫使我以最屈辱的條件講和,早日“解決事變”。十二月一日,日本大本營下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與海軍協同攻占南京。守衛南京的中華兒女,面對強敵,展開了一場短暫而又壯烈的民族自衛戰——南京保衛戰。本書作為親歷記,再現了南京保衛戰的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19.7萬字
《中國思想小史》以中國思想的普及為出發點,用簡明通俗的語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敘述了自原始社會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各歷史時期思想的特征、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對思想史的需求。《中國思想小史》自出版以來,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青睞和好評。此次出版的《中國思想小史》,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個版本為底本,反復校勘十余次,并適當增加了一些插圖和知識性注解,不僅完美再現了原汁原味的大師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常乃惪 ·中國史 ·8.3萬字
本文在文學史、思想史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中唐古文運動的發生、發展與嬗遞情況,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早期古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第二,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第三,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征。第四,劉、柳、元、白與古文運動。第五,古文運動與駢文發展關系。第六,中唐古文家的史學實踐與史學思想。
咸曉婷 ·中國史 ·14.1萬字
為何一提到錦衣衛和東西廠,人們就毛骨悚然?錦衣衛和東西廠究竟是什么樣的神秘組織?它們又在暗影中做著哪些見不得光的勾當?為什么有人說,明朝是亡于廠衛之流毒?在明朝的興衰上,廠衛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為了讓廣大讀者更系統、更全面地了解明朝的廠衛制度,我們編纂了這部《明朝錦衣衛和東西廠》。書中收錄了吳晗先生論及廠衛制度的大部分作品,并以廠衛制度的端倪、初創、興盛、衰亡為線,對章節內容進行了編排,系統、詳細地闡述了錦衣衛、東西廠等特務機構的歷史、特點、功用、危害,讓你一本書洞悉明朝的廠衛制度!為便于大家閱讀,此次出版對作品中涉及的古籍引文進行了嚴謹的校勘工作,并對一些生僻字、詞進行了注解,力爭將大師作品更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吳晗 ·中國史 ·12.4萬字
我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于1939年創作了這本書。出版后,即成為民國時期發行量很大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首選的歷史入門書,這足以說明人們對呂先生和他以白話寫通史的認可。本書以時間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替變化,脈絡清晰,簡明扼要,行文淺顯,邏輯性強,不僅可以滿足讀者了解中國歷史興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讀者對社會變遷的宏觀把握。本著保留書籍原貌的宗旨,本書僅訂正若干刊誤,對當時的概念、稱謂、術語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呂思勉 ·中國史 ·11.6萬字
《呂著中國通史(下)》以時代為序,略敘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盛衰,使得兩面兼顧。
本書取自張蔭麟、呂思勉兩位先生的作品。由于張先生的著作《中國史綱》沒有完成,因此本書選擇了張蔭麟先生所寫的秦朝至西漢史,并以呂思勉先生所寫的東漢史為補充。兩位史學大師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秦漢時期的中國史實做了嚴格的選擇和取舍,不做繁冗的考據,不做深奧的論述,只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秦漢時王朝的更迭、社會的變遷、思想的碰撞及歷史進程中若干重大人物的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運用簡潔活潑,思想表述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張蔭麟 呂思勉 ·中國史 ·7.4萬字
本書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存亡與其官僚、軍隊的興廢之間的聯系。在明朝歷史上,流氓兼強盜的朱元璋,依靠強大的軍隊建立皇朝以后,史書上記為太祖高皇帝,而失敗了的李自成便成了盜、賊、匪、寇,盡管他也作過皇帝,但舊史家是勢利的。然而,武力可用以奪取政權,卻不能用以治國,治國必需建立一個得心應手,御用的官僚機構,而官僚必用文人。士大夫的利害和皇權是一致的,他們為皇權服務,幫助皇帝治理國家,一旦這個機構徹底腐化,帝國必然隕落。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以公正嚴謹的態度、真實有趣的史料,從官僚、軍隊這兩個最主要的角度為我們揭開大明帝國興衰背后的歷史邏輯。
吳晗 ·中國史 ·13.8萬字
1911年,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管理思想與研究成果,引起了當時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泰勒所倡導的科學管理制度被稱為“泰勒制”,激起了當時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管理方法的熱情,許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隨者并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很好的貢獻。在漫長的管理理論發展史中,這本書被認可為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管理時代的來臨,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勵和啟示了無數的管理者。時至今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被奉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經典。
(美)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中國史 ·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