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四庫學》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連續性出版物。本書系第二輯,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四庫學探析、《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與整理,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學的開展機制、四部分類法在近代的流變、《四庫全書》的戲曲記憶、《四庫全書》及其申遺的可能性、《四庫全書總目》的經世取向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 ·中國史 ·15.2萬字
五指山是海南島的中心腹地,擁有綿長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其建制沿革復雜多變、經濟發展獨具特色、少數民族與漢族交流頻繁。該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是海南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五指山歷史、文化以及民族關系的探索有助于豐富和推動海南整體的歷史文化研究。
常如瑜 岳芬 ·中國史 ·16.9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3輯)的“民國政治”“日本侵華研究”“教育史研究”“經濟與社會”“學術綜述”“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9.7萬字
本書所關注的主題,并不是“中國民族理論政策要往何處去”,而是“中國民族理論政策是由何處來”,對“五族共和”“國民黨一大宣言”“民族自決”“國族主義”“國族一宗族論”“中華民族是一個”等引領和影響民國時期民族政治基本走向的主要理論政策和重大歷史事件,做了深入、系統的解讀和闡述,在理論和史實上有一系列突破和創新,對更加客觀、準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新中國民族理論政策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有啟發和參考意義。
熊芳亮 ·中國史 ·16.6萬字
本書是從政務運行角度研究唐代選官制度的專著。唐代官員出身與銓選的相關制度以及圍繞選官政務而運作的體制與機制問題,是唐代官僚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書中從官員選任制度的基本流程、主要原則切入,貫穿門閥社會向官僚制社會轉型、以及官職與差遣分離的宏觀視角,具體分析官員選任各個環節及其產生的政務文書的具體形態,以及依托于政務文書的裁決機制,并提出唐宋間官員選任制度變化的基本線索。
劉后濱 ·中國史 ·15.9萬字
1905年發生了諸多事件,如日俄戰爭的結束、抵制美貨運動、廢科舉興學校、革命黨人成立同盟會等。作者認為這些看似相互獨立的事件,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當年最重要的事件——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發生。清帝國終于開始嘗試對最重要、最根本的祖宗之法——君主專制進行改革,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作者提出1905年的中國是“走向立憲”而非業已“走上立憲”。
劉強 ·中國史 ·17.7萬字
戰國時期,社會激蕩,群雄并起,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強國斗智斗勇,展開了殊死較量。你合縱,我便連橫。孫武、吳起、孫臏、趙奢、樂毅、鄒忌、蘇秦、張儀、衛鞅等名臣名將悉數登場,風云際會,各顯風流。二百多年間,霸魏如何失勢、強齊如何自取滅亡、雄楚如何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原本落后的秦國如何走向強盛,七雄爭霸如何演變成秦國統一六國……一切盡在《一看就懂的戰國史》。
陳長連 ·中國史 ·11.7萬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本書以軍事與政治事件為主軸,減去了繁雜的枝蔓,簡明地勾畫了中華史上一個龐大帝國的興衰榮辱。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孫欽柱 ·中國史 ·13.8萬字
朱溫滅唐,結束了大唐近三個世紀的燦爛與輝煌,同時也開啟了中華大地半個世紀的分裂與戰亂。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在中原地區交替興起,最終,發動陳橋兵變的趙匡胤黃袍加身,由此結束五代,建立大宋。中原實現了統一,而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依然上演著大魚吃小魚的戲碼。然統一已成大勢,無論是兢兢業業,還是昏庸失德,都終逃不掉滅國的命運。
牟彥秋 ·中國史 ·10.1萬字
自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至唐為朱溫所滅,前后經歷近三百年。高祖起兵滅隋,太宗玄武門兵變奪權,隨后勵精圖治,選賢任能,開創“貞觀之治”。唐三代后武代李興,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君臨天下,改唐為周,延續盛世。唐玄宗即位之初重用賢臣,開創“開元盛世”,奈何晚年沉迷享樂,“安史之亂”葬送了大好盛世。安史八年之亂最終雖被平定,然唐無再盛。唐朝中后期雖有賢君,可是唐王朝的沒落之路已無人可擋。
劉翠清 ·中國史 ·10.6萬字
清史洋洋灑灑近三百年,三百年間怪事、奇事、慘事、恨事迭出,三百年年年都精彩,年年都有重口味,年年都有揮之不去的喜怒愛恨。整個清朝三百年,幾乎囊括了人性中一切的極端面,三百年,道不盡的風云愛恨。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騎兵,建立了后金,身后留下了無數的尸體,最終倒在寧遠城下,栽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袁崇煥手中,就此郁郁而終,這是上天對一個暴力征服者的最大諷刺。隨后,努爾哈赤諸子開始斗智斗勇,最后皇太極靠謀略成為老大。皇太極窮其一生精力都在與明朝對抗,不幸暴斃后,大清國的統治陷入危機之中,多爾袞與豪格之爭最終便宜了順治。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后,成為皇父攝政王,將全國軍政大權操于一手,順治完全被架空。此時,孝莊和順子母子隨時都有性命危險,危難關頭,孝莊舍身保大清,穩住多爾袞,終于使大清逃過這一劫。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3萬字
孝莊是一個很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她陪伴多爾袞猶如陪伴一頭猛虎,隨時察言觀色,滿足多爾袞的欲望,一直將多爾袞的頭銜提到皇父攝政王的地步,這才避免多爾袞弒君自立的野心發作。因為“皇父攝政王”五個字,清史又留下了一樁重大懸案:孝莊太后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樁懸案至今沒有定論。不過從順治和孝莊的矛盾來看,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深深地刺傷了順治幼小的心靈,所以順治親政之后,處處跟母親對著干。孝莊也不是省油的燈,對順治的寵妃董鄂妃百般刁難,最后董鄂妃早逝,順治不久也患上天花,與董鄂妃做一對短命鴛鴦,比翼雙雙飛往天堂。順治的一生是一個悲劇,長期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讓他身心扭曲,此后一直沒能找到身心的平衡,最后出家未成,短命而逝。生在帝王家對他來說是一種不幸。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1萬字
清史洋洋灑灑近三百年,三百年間怪事、奇事、慘事、恨事迭出,三百年年年都精彩,年年都有重口味,年年都有揮之不去的喜怒愛恨。整個清朝三百年,幾乎囊括了人性中一切的極端面,三百年,道不盡的風云愛恨。康熙治國和外交不外是外用儒術內用黃老,所以他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除掉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蕩平準噶爾,擊退沙俄侵略……在整個清朝,帝王之術在康熙手中達到頂峰。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5萬字
清盛世由盛轉衰的政治密碼,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轉折點,起義與平亂爭相上演。康乾盛世不過百年,農民起義、瑤民起義、張格爾新疆叛亂已漸漸掏空清王朝的國庫;屢次遇刺使得嘉慶反思之余又束手無策;經歷喪權辱國盟約的道光又如何被看作是比較有福氣的皇帝……處在盛世轉向瓦解階段的清帝國已經注定不可回天。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1.9萬字
本書介紹了咸豐時期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咸豐皇帝在風雨飄搖中接過大清帝國權柄。他也很想有一番作為,遺憾的是,時運不濟,一邊是太平天國的內憂,一邊是列強環飼的外患,第二次鴉片戰爭將這位倒霉皇帝推到了腹背受敵的悲慘境地。國庫空空如也,手下的臣子又不爭氣,天津淪陷了,北京淪陷了,圓明園付之一炬,……他死后把朝政交給了一個聰明的女人,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
本書介紹了四阿哥胤禛如何當上皇上,并且當上皇上后如何治理國家的故事。在雍正身上,兩面性非常明顯。就治國方面來說,他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尤其在吏治這塊,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雍正堪稱數一數二的能手。他的許多改革都將清朝的統治推向鼎盛,比如設立軍機處、實行攤丁入畝制度、推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制度……康熙末期的衰敗在雍正手中得到了扭轉,清朝的元氣也在雍正的手中不斷上升。但是在對待反對派的問題上,雍正是非常殘酷的,絕對沒有手下留情的余地。他的親弟弟胤褆,八王黨,兩大功臣年羹堯和隆科多。
乾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善與惡、正與邪在他身上發揮到極致。世人都清楚乾隆是一個風流的皇帝,這可能跟他六下江南的風流艷遇有關系,但乾隆的真正面目并不是一個風流天子,而是一個乾綱獨斷殺伐無情的皇帝。乾隆心腸之狠手段之猛在清朝皇帝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在文字獄中的表現尤為明顯。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6萬字
世界巨變之下東方王朝的最后喘息,沒落帝國在千瘡百孔中的掙扎令人唏噓不已,殊死求變的帝王、不懼流血的志士以及不向侵略者低頭的抗爭百姓,共同譜寫了封建帝國余暉下最后的壯麗悲歌。孤獨求變的光緒、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以及推翻帝制的孫中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著早已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
如果要評選一個最為人所熟知的封建王朝,答案一定是清朝。無數的清宮劇已經給我們展現了太多的愛恨情仇,但對清朝人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卻描繪得不夠清晰。本書考訂清楚翔實,語言風趣幽默,為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清代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本書力求在嚴謹考證的基礎上,以盡可能輕松的語言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清朝。——《蓋特露德》
歐陽茜茜 ·中國史 ·11.4萬字
《明史不忍細看》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作者精心挑選了明朝24件影響深遠的懸案,闡述了明朝是如何從興盛走上滅亡。書中敘述了明朝15位皇帝的悲喜人生,詮釋了張士誠、況鐘、于謙、張居正、嚴嵩和魏忠賢等一眾人物的政治命運。24件懸案提供了一個了解明朝歷史的基本線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明王朝。
張朝山 ·中國史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