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以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作為論述主線。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1949年以前的中國史學界,有關近代中國及近代中國對外關系史的著述,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方文化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蔣廷黻 ·中國史 ·18.7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重點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構成、流變和分期、基本類型、地理環境和特征、基本精神,闡釋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文化認同,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藝術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等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堅持以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為宗旨,博采世界各國有益文化,堅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通識教育中。教學內容綜合考慮到我國港、澳、臺地區的學生、華僑華人及其他留學生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要求,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增進文化認同,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乃至為推動祖國統一做出積極貢獻;力圖構建完整的中華民族文化認知地圖,有利于學生形成客觀、科學的疆域觀、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古代經典著作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選用教材,亦可作為廣大讀者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讀本,還可以作為各類培訓班的教材。
駱文偉 ·中國史 ·18.7萬字
《1911:讓我們談談革命》詳細介紹了辛亥革命前后,參與這場歷史大事件的各派勢力和主要人物在歷史舞臺上的精彩表演與心路歷程。著重描寫了袁世凱、黃興、孫中山、宋教仁、黎元洪等人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各自的真實心境與抉擇本末,將與辛亥革命有關的眾多歷史細節進行了細致刻畫,重現了100年前那場改變了中國發展方向的大革命過程。
楊樺 ·中國史 ·18.7萬字
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系。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限制權力,去除腐敗,實行治人與治法結合的民主政治,報刊與言論自由等眾多現實的問題,很有啟發意義,表達了吳晗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關照。本書是極具可讀性的歷史知識普及讀本。
吳晗 ·中國史 ·18.7萬字
歷史是由無數偶然形成的必然,而往往戰爭都處于歷史發生改變的拐點之上。本書選取了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影響最為深遠的24場戰爭,對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述,涿鹿之戰、城濮之戰、垓下之戰、淝水之戰、唐滅東突厥之戰、鄱陽湖水戰、甲午海戰……每一場戰爭都處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節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出了每一場戰爭開創的戰術戰法與裝備革新,更能看出在這些戰爭的背后,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文化精神的走向。時至今日,這些歷史上的戰爭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熊劍平 黃樸民 白立超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清代監察制度的斷代史,作者以《欽定臺規》《清實錄》及清代筆記和野史為主要材料,以時代為線索,以監察機構的設置、監察制度的指導思想、監察官員的人事制度和一些涉及監察官員的重要案件為框架,穿插清代監察制度的重要變革,對清代近三百年的監察制度之形態與沿革進行了整體性的梳理。以期為我國當前的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歷史經驗與教訓。
劉社建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考察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明朝宮廷與佛教之間的關系,以及佛教影響在明朝宮廷消長變化的歷史過程。重點研討了明朝帝后倡導、崇好、耽溺佛教的種種表現、原因及影響;對宮中宦官的佛教信仰,宦官與佛教寺院、僧人的結納關系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書中還利用一些新挖掘的史料,就明朝宮廷與藏傳佛教,特別是以往人們較少了解的印傳密教即“西天教”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
杜常順 ·中國史 ·18.6萬字
本冊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權。這一時段,貴族政治仍是中國歷史的主線。尤其表現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團的涌現。如隋朝的晉王楊廣奪取了太子楊勇的儲位;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和弟弟,奪取了皇位;李世民的幾個兒子也躍躍欲試,覬覦著最高權力。統治階級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兩邊下注,希望能延續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外姓的武則天也能奪取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此外,本書跳脫了傳統上以政治史為主線的寫法,選取關隴貴族和山東豪杰中的代表性人物,從豐富的維度,如家族網絡、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等,介紹了隋唐統治階層與其國家性格的形成。每冊書分十個章節,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18.6萬字
金代行政區劃史是一個具有相當難度的研究課題。本書在前人的基礎上,極大地拓寬了這一課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對金初疆域和政區的形成,金初特殊政區,即偽齊乃至偽楚的疆界,金初行政區劃的形成與遼、宋的關系,本書都作了探討。以往的政區研究以路一級為主。本書第三編專門對金代州縣一級行政區劃的沿革變化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李昌憲通過搜集金石資料,利用考古成果,鉤沉索隱,不僅大致弄清了已有州縣的沿革,還對已省廢的州軍作了清理。還注意將金代政區的劃分與宋代等作比較,拓寬了視野。
李昌憲 ·中國史 ·18.6萬字
傳世史書多認為唐高宗“軟弱無能”,但它們卻無法解釋為什么高宗時代擁有唐代最遼闊的疆域,高宗之后能有“開元盛世”的到來。事實上,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論用“君主無為”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量,高宗都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史書之所以如此描繪唐高宗,無非是由于他培養的武則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后來的史家要為防止再出現女皇專政的局面,必須可以為戒的史實。因此,他們寧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犧牲歷史的真實。
孟憲實 ·中國史 ·18.6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本書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其通透全面、不偏不倚,且學術含金量極高。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
蔣廷黻 ·中國史 ·18.6萬字
“起家詞賦皆先澤,報國文章在此身。書生蠅頭鉆故紙,不輸沙場斫賊刀?!币话侔耸甑能姍C處,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軍機處》三部曲之中,我將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展示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袁燦興 ·中國史 ·18.6萬字
《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著力于兩個方面:一是把民初的議會政治置于近代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從宏觀上把握議會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而對民初議會政治的興衰作出更為確切的解釋;二是從議會政治自身運作出發,通過梳理議會政治與民初特定的政治、社會情境的互動關系,揭示其中蘊涵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啟示。是為《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結構的理論基礎。
劉勁松 ·中國史 ·18.6萬字
秦力山(1877—1906)原名鼎彝,字力山。原籍江蘇吳縣,善化(今屬長沙)人。1897年進長沙時務學堂,次年加入南學會。戊戌政變后流亡日本,任《清議報》主筆。1900年至武漢與唐才常組織自立軍,任前軍統領。事敗再次亡命日本。1901年創辦《國民報》,為留日學界第一份宣傳革命的報紙。后創刊《大陸》月刊,竭力駁斥康梁保皇言論。1905年入云南從事反清活動,積勞成疾,次年病逝。本書收集了秦氏的現存全部著述,搜羅完備,編排合理,集中展現了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劉泱泱審訂 ·中國史 ·18.5萬字
一本讀了就停不下來的中國簡史。本冊內容從隋唐講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帶你在嬉笑怒罵中,看盡世間百態。在腦洞大開的“段子”里,看懂每個朝代內在的氣質。幾乎每一頁都有笑點,讓你在極短時間內通盤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幫你建立更有現代感的大歷史觀。閱讀沒門檻,夠通俗!適合對“中國通史”望而卻步,想要入門的你;喜歡看歷史故事、開闊視野的你;課業繁重,想要提升閱讀興趣,同時漲知識的你。
腦洞老爸 ·中國史 ·18.5萬字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我國革命史上的一次戰略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事件,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歷史走向。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在這一具有歷史深遠影響的事件中,毛澤東和張聞天等黨的領導人順天應人,審時度勢,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努力保證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軍隊朝著正確的歷史方向前進。
程中原 ·中國史 ·18.5萬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記載了作者工作閑暇時的三次出游。第一次是從上海到杭州,最后至寧波返回;第二次是從上海到溧陽,途經蘇州、江陰、無錫、宜興、常州等地;第三次是從九江到蕪湖。此書篇幅甚廣,涉及的地域范圍頗多,討論的問題也十分豐富,既有對榨油、鑄錢、織布等中國傳統工藝的細致描述,又有對當時物價和民眾生活等的記錄,還不乏對中國民間傳說的記載,是了解當時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情況的一手資料。
(英)葛駱 ·中國史 ·18.5萬字
本書以1917年張勛復辟前后的中國社會為主要關注點,以嚴謹的態度,探討了1917年前后的現狀,包括是否對德宣戰,如何受到國際社會的影響,張勛復辟前后軍人集團文人集團的反應等等史事,讀來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學術性。是一部優秀的認知晚清歷史風云的通俗史學作品。
張鳴 ·中國史 ·18.5萬字
本書以辛亥革命為核心事件,講述從1908年到1912年間的中國歷史和社會變遷;從宣統皇帝登基開始,結束于南京臨時政府北遷。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國還有過改良派。改良派也應該有進步的一面。戊成變法在當時受壓迫,為什么?就是因為它有進步性,它受到頑固派的仇恨。孫中山比改良派又更進一大步,他公開號召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和臨時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張程 ·中國史 ·18.4萬字
元代人物歷來受到學界關注,本書所考察的士人危素,是這一群體中的代表。危素(1303~1372),字太樸,號云林,江西臨川人。他以文學著稱,卻因身仕元、明二朝備受后人爭議。本書詳盡探討了危素的家世、生平、社會交往與文化成就等內容,旨在從個案角度增進對元朝政治、文化以及民族交融的認識。
肖超宇 ·中國史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