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文集包括18篇文章,分為三組,第一組收四篇論文,是對唐代文學史上一些較為重要問題的研究;第二組收10篇文章,是關于高適、芩參、杜甫等盛唐詩人和文學家的生平事跡的考證。其中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第三組收四篇論文,是對有關唐代科舉制和銓選制的某些問題的探討。這些文章最早的發表于1963年,最晚的發表于2012年,相距49年,從中或可見出作者在文史研究領域的跋涉歷程。
陳鐵民 ·中國史 ·25.1萬字
由《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七篇組成。《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敘述了東晉謀劃出兵北伐、收復中原和桓溫平定巴蜀、圖謀帝位的歷史過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記錄了前秦王朝的興起與苻堅取得前秦政權后滅掉前涼、前燕政權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23萬字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種秩序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套書用堅實豐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原了這樣一個大變革、大爭鳴的時代。第一冊齊楚崛起: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被迫遷都洛邑,春秋大幕從此拉開。齊國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簡禮,迅速強大。齊桓公九合諸侯,先成霸業。楚國在南方日漸強大,吞并小國,有地千里。齊、楚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終于正面對壘。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并起,大國角力。大義、私欲、智慧、權謀,無數詭譎的歷史故事就要上演……
賈志剛 ·中國史 ·21.4萬字
由《諸鎮相攻》《朱溫取淄青》《朱溫篡唐》《郢王篡弒》《李氏據鳳翔》五篇組成,詳細記載了唐末藩鎮混戰和朱溫篡唐建后梁的歷史。《朱溫取淄青》《朱溫篡唐》記述朱溫在唐末藩鎮混戰的過程中,成為勢力最為強大的藩鎮之一,并利用宦官與朝官的爭斗,逼迫唐哀帝讓位,進而篡奪唐朝政權、建立后梁的歷史。《郢王篡弒》記載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弒殺后梁太祖朱溫,篡奪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貞平定的歷史。《李氏據鳳翔》詳細記載了唐僖宗光啟年間至后晉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間,李茂貞父子占據鳳翔約四十余年的歷史。
袁樞 ·中國史 ·27.5萬字
由《肇忠用事》《邢巒寇巴西》《梁魏爭淮堰》《元乂幽后》《元顥入洛》《元魏之亂》六篇組成。通過肇忠用事、元乂幽后、元顥入洛、元魏之亂等歷史事件,再現了北魏中后期政治腐敗、日趨沒落的歷史面貌——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元詡兩朝,以高肇、于忠為代表的外戚、勛貴專權用事;宣武帝、孝明帝交替之際的宮廷政變;孝莊帝時,以北魏宗室元顥為首的政治動亂;孝明帝至孝武帝時,中樞政局的動蕩及變亂過程。通過邢巒寇巴西、梁魏爭淮堰等事件,敘述了北魏名將邢巒率軍南征、攻打南梁之梁、秦、益等州的故事,以及南梁與北魏為了爭奪壽陽,圍繞淮河堰的爭斗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2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20.6萬字
抗戰時期,僑居海外的廣大華僑熱血青年,為了祖國的生存,民族的解放,跋山涉水,沖破反動派的層層封鎖,回國參加抗戰,為奪取抗戰的偉大勝利,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本書所匯集的31篇回憶,真實地再現了當年華僑青年的崢嶸歲月。千萬華僑青年,在抗戰中創造的可歌可泣的光榮業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0.6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傳統社會權力宏微相濟的考察著作,以北宋真宗朝為剖面,完成了對中國歷史上皇權問題的一次總體觀察。書中講述的真宗朝五位宰相,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宰相的基本類型,真宗朝所奠定的制度基礎和權力結構,深刻影響了此后中國歷史的政治走向。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成的精神基因,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中國知識人。本書文字通俗典雅,立論嚴謹,資料翔實,刻畫生動,論述君臣關系細致入微,剖析權力場斗智角力精彩紛呈,綜觀中國歷史上的皇權問題,高屋建瓴,深入精微,指出了伴隨行政制度的完善,皇權逐漸走向象征化這一趨勢,道前人所未道,被日本學者評價為顛覆了學界通行的“君主獨裁制說”,是一本雅俗共賞、不可多得的歷史學著作。
王瑞來 ·中國史 ·27萬字
中國長期維持著大一統體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史研究的根本問題之一。本書考察水西、烏撒兩大彝族君長國自宋代至清中葉逐漸整合進王朝大一統秩序的歷史過程,進而從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與話語中提煉出“異域”—“羈縻”—“新疆”—“舊疆”的分析模型,用以理解王朝中國在南方地區的展開過程,并從中發掘出非漢人群的主體性,以揭示被“王朝中心觀”的宏大敘事所遮蔽的復雜歷史面相。
溫春來 ·中國史 ·21.1萬字
由《宦官亡漢》《黃巾之亂》《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四篇組成,通過東漢末年黨錮之禍、董卓之亂、黃巾起義、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等歷史事件,敘述了東漢政權最后滅亡的經過,記錄了東漢末年曹操借鎮壓涼州一帶羌、匈奴等少數民族起義之機掃平關西割據勢力的情形,以及割據冀州的袁紹與割據幽州的公孫瓚之間的爭斗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6萬字
印刷在書上的圖片歷史檔案館——歷史看得見!歷史就是這么簡單!國內首套圖解歷史書系——一套令你全面回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王朝盛衰的歷史書,將史書“經、史、子、集”體系同史學理論完美結合,用易懂的文字全方位解讀歷史,每本書收錄數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表格數據,清晰勾勒出各王朝的崛起和消亡歷程。
陳楠 ·中國史 ·20.6萬字
《上下五千年》涵蓋了包括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中國從遠古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歷史發展、制度改革以及文化的傳承與進步。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等眾多領域,思想新穎,見解深刻,內容詳盡,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百科全書。
呂思勉編著 ·中國史 ·22.4萬字
由《南詔歸附》《宦官弒逆》《朋黨之禍》《武宗平澤潞》《裘甫寇浙東》五篇組成,主要記述唐中晚期的政治事件。《南詔歸附》記載了在唐朝支持下建立的南詔國,一度叛離唐朝歸順吐蕃,又叛離吐蕃歸附唐朝的經過。《宦官弒逆》《朋黨之禍》敘述了唐中期以后宦官專權亂國、亂政、亂軍、亂民,朝官和宦官的生死較量,統治集團內部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之間的斗爭。《武宗平澤潞》記述武宗平定劉稹澤潞之叛的經過,《裘甫寇浙東》記述浙東裘甫起義和宣宗鎮壓農民起義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25.7萬字
本書由作者在日本講學期間搜集整理的近代史料、調查訪問、講學記錄等匯聚而成。近代中國很多杰出人士都在日本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少歷史遺跡保存至今,作者不僅考察了相關歷史舊蹤,還走訪了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外務省檔案館、東洋文庫、靜嘉堂文庫、東京大學圖書館、京都大學圖書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圖書館等重要圖書機構,獲得了大量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時期的寶貴資料,并結合長年積累,作了詳實的解讀,為中國近代史學界提供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文本。作者的講學記錄,以及與島田虔次先生等日本學人的交往,作為當代中日史學界交流的珍貴記錄,也彌足珍貴。
湯志鈞 ·中國史 ·43.7萬字
本書是《河北大學博導研究叢書》之一,是作者近十幾年來,對宋代研究論文的合集,涉及經濟、社會、人物等主要方面。主要有《宋代貨幣地租分析》《葉適管理思想研》《關于宋代紙幣的幾個問題》《宋代地方審計補論》《王安石是經濟改革家嗎》《宋王朝與物價管理》《關于宋代亭戶的幾個問題》《南宋后期鹽政考論》《推行朱熹社倉法給人的啟示》《宋代國家機器空前膨脹下艱難的財政平衡》《宋代轉運使補論》《宋糧料院考》《宋朝如何抑制官員貪贓的幾個問題》《宋代保州宗室考》《北宋滅亡與宦官》《宋代轉般倉研究》《李志道行跡析評》《趙范、趙葵研究》《宋代軍的再研究》《試論北宋前期過度集權及其影響》《宋代施利錢研究》《宋代官員火災問責研究》等。對推動宋史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汪圣鐸 ·中國史 ·28.6萬字
俄羅斯漢學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本書擷取俄羅斯著名漢學家齊赫文斯基院士一生著述中最有代表性、最精華的部分結集成書,希望使中國讀者,特別是相關專業人士對其學術成就、治學態度及學派風格有一個既宏觀又具體的了解。本書整理譯介齊赫文斯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不同階段的奠基作,將其研究方法、翔實史料和闡釋的觀點對俄羅斯漢學研究產生的影響,對我國近代史的研究產生的影響展現了出來。本書是“俄羅斯漢學文庫”叢書中的一冊,本套叢書已出版《國土藏俄羅斯漢學著作目錄》。
(俄)齊赫文斯基 ·中國史 ·23.2萬字
由《西晉之亂》一篇組成,記敘了晉武帝死后外戚專權、后宮干政、“八王之亂”及西晉滅亡、東晉建立的過程。這一時期,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不安。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內遷,建立政權,而西晉王朝內部則爭權奪利、不斷內訌,走向滅亡。司馬睿在南遷士族的支持下建立東晉,地位逐漸鞏固。此時期雖然經濟遭受破壞,人民生活困苦,但加速了民族的融合,是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時期。
袁樞 ·中國史 ·23.7萬字
1949年以后的數十年間,國內史學界有關中國近代歷史的書寫,基本上等同于中國革命史的書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革命確實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調,是主導整個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符碼。在業已告別革命的今天,作為歷史研究者,不能僅僅簡單地放棄、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們曾經長期沉迷的觀念,而有必要追問,那些早已溶鑄成為我們思想價值觀念的革命話語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又是如何演變的?本書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開。
王奇生 ·中國史 ·26.1萬字
本書以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為視角切入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群眾性經濟運動的觀察、思考與闡釋,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生產動員與革命策略考析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何以成為群眾運動。以此視角考察革命根據地群眾運動的發生發展、復雜面相、微觀機制、運行機理和黨群互動關系,一方面有助于從群眾運動角度深化對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的認識。另一方面,這可以為深度理解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如何“獲得群眾”與“贏得鄉村”、理解中國革命現代性提供實證基礎,對繼續深化中國革命研究,整合革命史范式、現代化范式與后現代范式,構建革命社會史研究范式也具有理論創新價值。
魏本權 ·中國史 ·20.6萬字
由《契丹滅晉》《三叛連兵》《郭威篡漢》《世宗征淮南》四篇組成,主要記載了五代十國后期契丹滅晉、后漢建立、后周代后漢并開始北伐南征的歷史。《契丹滅晉》敘述了契丹(遼)南下中原滅亡后晉以及劉知遠建立后漢、收復汴京(今河南開封)的歷史。《三叛連兵》敘述了后漢河中、鳳翔、永興三個藩鎮相繼反叛以及后漢朝廷相繼予以平定的歷史。《郭威篡漢》敘述了后周太祖郭威奪取后漢政權、建立后周王朝,以及后周世宗柴榮即位初與北漢戰爭的歷史。《世宗征淮南》敘述了后周世宗柴榮即位之后率軍親征,擊敗南唐,奪取江北十四州并使南唐臣服后周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