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擅長偵察、警戒、布陣、沖鋒、追擊、圍殲,將作戰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成吉思汗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結交盟友,擴充勢力,又善于分化、瓦解、孤立敵人;成吉思汗是一位不可思議的野心家,將血雨腥風不停地帶到空前廣闊的地區……朱耀廷的這本《成吉思汗大傳》將向你展示一個真實的成吉思汗,全面展現了成吉思汗這位有世界影響的偉大人物的風采。對其功過是非,尤其是褒貶不一的“西征”,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探討,做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朱耀廷 ·中國史 ·34.3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國》《后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本書系第五部《后梁帝國》。
麥老師 ·中國史 ·34.2萬字
由《貞觀君臣論治》《唐平遼東》《吐蕃請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五篇組成。《貞觀君臣論治》記述唐太宗李世民和臣下議論治理國家、賞罰、用人、納諫等方面的言論,從中可見唐太宗李世民的為君之道、施政方針和他經國理民的思想。《唐平遼東》《吐蕃請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記錄了唐初安邊的經過——唐太宗和唐高宗平定高麗、新羅和百濟的過程;唐與吐蕃時戰時和的歷史過程;唐高宗以后突厥反叛唐朝,最后被唐所滅的戰爭過程;唐貞觀以后,唐與東北境內的游牧民族奚、契丹友好交往與戰爭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4.2萬字
呂思勉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特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2萬字
1120年代,是中國歷史上風云變幻的時代,同時存在北宋、遼、金、西夏四大王朝。歷史交會在這里,英雄豪杰、昏君佞臣粉墨登場,攪弄風云。宋徽宗趙佶才華橫溢,卻又昏庸無能;遼天祚帝無所作為,一味游畋享樂;完顏阿骨打建金國、破遼國,文治武功;西夏皇帝李乾順夾縫中求生存,在亂世中謀求最大利益。歷史的巨輪裹挾著人物的命運滾滾向前:宋、金約定海上之盟,聯合伐遼;遼滅,遼宗室耶律大石西行建立西遼帝國;阿骨打去世,金國南下攻宋,終致北宋滅亡;西夏趁機擴疆辟土,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百年之后,四國最終歸于元朝,中華再次實現大一統。作者以1120年代的歷史事件及關鍵人物為中心,以輕松嚴肅的筆調,縱情潑墨,描寫人物的命運、人性的復雜,書寫解讀戰爭緣由及真相,還原當時的社會風貌,探討歷史巨變的前因后果,并對112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進行了深入剖析。
庸木 ·中國史 ·34.1萬字
太平軍之興起,根源在于清政府吏治腐敗,屬官逼民反。但曾幾何時,太平天國統治區也民變蜂起,這一現象內含深意。以往有關太平天國的研究,多關注太平天國對清王朝的反抗,少談(或不談)民眾對太平天國的反抗,這就引出了耐人尋味的“反抗反抗者”的問題。對于一個哪怕是“革命”的政權來說,要保持長治久安,民心所向和轉向也是頭等重要的問題。本書通過對170余起典型案例的研判,全景式地展現了太平天國政權與民眾關系的互動情形及影響,在太平天國政治史、軍事史等專門研究基礎上,建構了太平天國社會史(民眾反抗史)的重要一面,客觀地總結了太平天國的歷史經驗與歷史教訓。
劉晨 ·中國史 ·34.1萬字
清季新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州縣制度變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涉及的面很寬,其中不僅包括19世紀后半期以來州縣制度的嬗變軌跡,還有新制度的建構。長期以來,清季州縣制度變革普遍不被看好,常常語焉不詳,或認為州縣改革只停留在紙面上,繼而產生改革只有直隸等少數地方推行的誤識。本書作者厚積薄發,廣泛搜尋官方報告、地方志、報刊資料、時人記述,對清季州縣政治、經濟、司法、教育諸層面的改革進行了重新考察,試圖從“人事”和新舊制度的糾葛中來把握其變革的趨勢和特征,呈現此項改革豐富而復雜的歷史面貌。
劉偉 ·中國史 ·34.1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在中國建設與發展的偉大進程中,有許多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不僅載入了共和國的光輝歷史,也深深地銘刻在人們心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就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事件之一。
寧夏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4萬字
本書選編了作者自1983年以來從事明史研究的論文22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文化,包括論文11篇;第二部分檔案·文獻,包括論文7篇;第三部分學術·回憶,包括回憶文章3篇和1篇綜述。研究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涵蓋明代政治、經濟、法律、軍事、財政、文化、宗教、社會、中外關系、檔案文獻等諸多領域,是關于明史研究的整體思考與細部敘事、明代歷史發展進程脈絡研究、明代國家與社會的理論探討,以及發掘整理利用明代檔案文書等方面的學術探索。
萬明 ·中國史 ·34萬字
《匈奴帝國七百年》是一本關于匈奴的信史。作者陳序經本著嚴謹的考據態度,研究、整理了各類有關匈奴的史料,不僅包括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歷代史書,還涵蓋了《羅馬帝國史》《編年史》等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沒有簡單的對史料進行羅列,而是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參考。《匈奴帝國七百年》描繪了從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到公元5世紀阿提拉去世約700年的豐富歷史。史學大師陳序經以時間為線索,從頭曼單于建國,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西遷,直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輝煌,同時巧妙細致地勾畫了匈奴帝國70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白登之圍、匈漢百年戰爭、中亞建國、阿提拉征服歐洲等。
陳序經 ·中國史 ·34萬字
怎樣理解、研究中國才相對準確?以西方的視角、立場、觀點套裁中國的現實顯然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然而只看中國的成績而盲目樂觀與只看中國的問題而盲目悲觀也是不可取的。曹錦清教授認為,要把中國的現實問題放入歷史長河當中人們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解釋。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拉大、大城市病、新農村建設、擴大內需與就業、轉型發展、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等,與我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與治理經驗,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和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的理論與實踐,從中找到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方法與路徑。曹錦清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國的三農問題、城市問題、發展問題,《如何研究中國》為我們貢獻了他最新的思考、智慧與建議。
曹錦清 ·中國史 ·34萬字
《近代中國八十年》是陳旭麓教授主編的一部近代史讀物。該書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描繪了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80年的歷史。本書以清晰的論證和豐富的史實,較為系統地敘述了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并突出了先進的中國人民為了挽救祖國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近代中國激蕩于前所未有的時代巨變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復雜尖銳,表現為頻繁的政治斗爭和武裝斗爭。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動著社會前進,這是主線。另外,還有學習外國,學習西方,表現為尋求新的科學知識,探索新的理論,變革社會等等。
陳旭麓 ·中國史 ·34萬字
本書以“宋學”為核心,深入探討了宋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發展的各個階段,揭示了宋學若干重大主題和以議論精神為主的宋學基本精神,論述了宋學與宗教哲學、文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等北宋文化各層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展現了北宋社會文化中無所不在的宋學及其時代精神。作者博通文史,淹貫群書,在宏大的文化史架構之下,細致耐讀的考證隨處可見。既是宋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又可作為了解宋代文化的入門讀物。
陳植鍔 ·中國史 ·33.9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國》《后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本書系第七部《契丹強橫》。
麥老師 ·中國史 ·33.6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來自于日內瓦的“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主要選譯了“S”系列中的S30和S31兩個卷宗。S30記錄了李頓調查團在上海停留期間的座談會、中國請求以及各方電文等;S31記錄了李頓調查團對東北地區,包括齊齊哈爾、山海關、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錦州等地的調查、拜訪、談話以及情報資料搜集情況。
陳海懿 屈勝飛 吳佳佳 ·中國史 ·33.6萬字
帶你讀懂明末到晚清的三百年里,中國的開放與失敗。中國也曾經有過機會去學習西方、向世界開放,不管是在技術、商業、資金還是制度上,都曾經有過學習的沖動。中國歷史上不止一次發生過對外開放,但如果不吸取教訓,那么任何一次對外開放,最后在畫一個圈之后,都會回歸封閉的原點。本書所描寫的內容,不是歌頌古代王朝的偉大,而是探討從地理大發現到鴉片戰爭爆發的那三百多年里,中國的客觀得失。讓人們去理解,中國不是天生閉鎖的,在幾百年前就有過一次大規模的開放,并將當時最先進的西方技術和知識盡數引入。但由于封建集權政權的性質,中國社會又忘掉了當初學習的一切,重歸于傳統的閉鎖社會。
郭建龍 ·中國史 ·33.6萬字
本書真實地重建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發掘的詳細過程,并以之為線索,全面探尋秦始皇一生的功過、大秦帝國的興衰,以及珍貴文物出土后所引發出的一連串恩怨與問題。本系列是岳南創作生涯中最嘔心瀝血、又最令其本人滿意的作品,它不僅重現大秦帝國的風姿,再一次燭照了一段輝煌壯闊的歷史,而且從人類廣袤的大背景去闡述一種雄渾瑰麗的文明。其通篇一貫的深刻洞見和胸襟穹張的雍容氣度,令人震動而嘆服!
岳南 ·中國史 ·33.5萬字
1972年春天,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墓,一批竹簡隨之破土而出。這批寶藏的面世,揭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中興”的序幕,尤其是兵學圣典《孫子兵法》和湮沒遁失千余年的《孫臏兵法》真本的同時出土,使爭論了一千多年的學術懸案頓然冰釋,并為這兩部兵書的研究開啟了劃時代的一頁。本書用紀實文學的手法,敘述了銀雀山漢墓發現、發掘以及學者們對出土竹書研究、考釋、破譯的全過程。作者岳南擅長以文學的筆法描述考古發掘過程,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為一爐,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發掘報告,也有別于傳統的紀實文學。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條理的寫作手法,將考古發掘過程與史海鉤沉盡遣筆端,為讀者重現了古代中華文明,使考古過程成為了大眾閱讀的對象。
馬王堆下一個被挖掘的洞穴內,突然竄出蛇狀的藍色火焰,傷及院務處長,工兵部隊緊急出動,探測炸彈未果。鬧劇過后,意外發現古墓……本書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在湖南長沙發掘馬王堆漢墓的曲折歷程以及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所引發的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作者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在考古發掘過程和相關歷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間自如切換,為讀者展現了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
岳南 ·中國史 ·3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