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會員

泉域社會是山西水利社會的一種重要類型,是筆者所主張的在類型學視野下開展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一個積極嘗試與探索。在從事山西水利社會史研究之初,我就注意到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言之“山西泉水之盛堪與福建相伯仲”的評價,這與當下人們觀念中山西水資源匱乏的印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山西水資源的古今變遷與地域社會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關聯,以水為切入點,是整體地審視山西區域社會歷史變遷的一個新視角,這與當下國內正在興起的環境史研究相得益彰,本書努力做到社會史與環境史的有機結合,希望在解讀明清山西環境史的同時,為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提供一個可資比較的區域案例。山西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泉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漫長的歷史,圍繞水資源開發所形成的水政治、水經濟、水權利、水信仰、水文化非常豐富。以太原晉祠泉、介休洪山泉、洪洞霍泉、新絳鼓堆泉、翼城灤池泉、臨汾龍祠泉為代表的主要泉域,不僅完整保留著自唐宋以來的古老水利設施和水利遺跡,而且有著豐富的水利碑刻、水利契約、水冊渠冊、水利訴訟檔案等珍貴文獻,為我們開展山西水利社會史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本著“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精神,在業師行龍教授“走向田野與社會”學術理念的指引下,二十年間我們走遍了山西各大泉域,深入鄉村和田間地頭,進村入戶,開展田野調查,進行實地走訪。在此基礎上,“泉域社會”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為了完整呈現山西泉域社會的面貌和特色,本書采用了個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水利社會史作為中國社會史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熱點領域,吸引了多學科研究者的關注。山西自唐宋以來即已頗具規模的引泉灌溉系統在省境內尤其是汾河流域星羅棋布,是各自所在區域的重要經濟區和文化中心。本書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山西各泉域數量豐富、種類多樣的水利碑刻、契約文書、渠冊水冊、族譜、檔案等民間文獻,以個案性實證研究和專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了山西這個水資源日漸匱乏的省份,歷史時期圍繞泉水資源開發所形成的水環境、水產業、水組織、水制度、水文化、水信仰和水政治,力圖以泉域社會為例,建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基本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一個本土化的概念模型——泉域社會。

張俊峰 ·史學理論 ·26.3萬字

歷史社會學的力量
會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歷史社會學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國際性影響的知識運動,推動了歷史學、社會科學以及跨學科的知識創新與學術繁榮。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社會科學真正意識到中國本土經驗的重要性,并開始重視自身獨特而復雜的歷史資源。歷史社會學恰好為中國社會科學“轉向歷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研究路徑與方法。但是,在西方學術界,無論是作為主流學科的歷史學與社會科學,還是長期自視為歷史社會學研究者的學者群體,對于歷史社會學的“身份”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歷史社會學是學科、是理論、是方法,抑或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或者僅僅就是社會學與歷史學的交叉領域?這一問題值得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深入思考與討論,也直接關系到我們在研究中如何“轉向歷史”的問題。在此探索過程中,我們亟須梳理西方歷史社會學的知識傳統,深入探討其在認識論與方法論不同層面的影響與趨勢,反思相關學科、學者以及主要研究領域的諸多爭論。本書立足于知識史視角,探索歷史社會學的學術史,把歷史社會學理解為20世紀以來抵制學科分化建制而自身又不斷分化的一場知識運動,是延續與發展19世紀歷史研究與社會科學知識傳統的一種嘗試。內容編排分為兩部分展開。

郭臺輝 ·史學理論 ·24.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瓮安县| 吕梁市| 乐清市| 衡阳市| 金门县| 东丽区| 临朐县| 台江县| 禹州市| 托里县| 东源县| 宁城县| 民县| 大竹县| 元朗区| 洛隆县| 子洲县| 青龙| 兰坪| 卓资县| 霍林郭勒市| 格尔木市| 阜阳市| 福州市| 株洲县| 神木县| 尼玛县| 盐边县| 内丘县| 大港区| 威海市| 藁城市| 麻江县| 云梦县| 巨野县| 浦江县| 邢台县| 昌都县| 内乡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