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縱貫整個封建時代,講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業與歷史功過,展現能臣將相的人生抉擇與命運結局。同時橫覽世界,勾勒王朝在世界所處的位置。深入具體的歷史語境,辨析貽誤眾人、似是而非的觀點,超越歷史時空,探究王朝的興亡周期。語言通俗易懂、輕松有趣,思考獨辟蹊徑,分析鞭辟入里。
陳舞雩 ·隨筆 ·23.5萬字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在傳統中國的話語體系中,代表著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在這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之中,“憂其民、思其君”,對家國天下的關懷不因身份之改變而改變。這種頑強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就不曾被中斷的原因所在。本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內核;終于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紀元之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于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章夫 ·隨筆 ·20萬字
因三國時期,蜀錦馳譽全國,設置錦官管理蜀錦生產并筑城保護錦蜀生產,被稱為錦官城。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有“花重錦官城”“錦官城外柏森森”的經典詩作傳詠至今。作家蔣藍以“蜀人外傳”“風物獵記”“天府新錄”三部分,描述了錦官城的歷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調元詠成都燈會”、“布衣狀元駱成驤”、“林語堂在成都”、“魚鳧與魚鷹”、“歷史文化中的大熊貓”、“成都鳳凰山的演變史”、“龍池書肆的記憶”等文章,就像給讀者呈獻一幅幅錦官城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蔣藍 ·隨筆 ·21.6萬字
讀史的智慧(修訂本)》為初版的修訂本。與初版相比,《讀史的智慧(修訂本)》在面貌上改變較大,主要刪去了原書中的四篇長文,補入作者最近五年來新寫成的一些書評和學術評論文章,抽換文字逾十萬數,而在文章的編排體例上全書則趨一致。就像作者所一貫主張和踐行的那樣,收入書中的這五十篇文章一方面具有高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又有者很強的可讀性和新鮮感,書里不時閃現出來的許多銳利見解和生動流暢的議論,不但給讀者的思想觀念造成一定沖擊,而且在對歷史的照察和體悟方面最是予人智慧的啟迪。
姚大力 ·隨筆 ·23.9萬字
紹《紹興十二年》是魯迅文學獎得主夏堅勇的長篇歷史散文力作,此書曾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鍾山》文學獎等獎項。《紹興十二年》力圖通過紹興十二年這個歷史的橫切面,以一年十二個月為經線,以該年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為緯線,全方位地反映那個時代的政治風云和社會生活,深入揭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邏輯。其中既有關于那個時代政治和軍事方面縱橫捭闔的宏大敘事,又有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精微刻畫,舉凡風俗、物價、科舉、學潮、藝文、官制、茶政、馬政、度牒、驛傳、地理、氣候、產業、外貿、宗室、外戚,巨細靡遺,極其精巧地鑲嵌于一個波瀾起伏的大情節的框架內。作者無意于對歷史的通俗闡釋或戲說,也不滿足于站在道德的至高點重復那些既有的評價體系對人物和事件的定性定調,而是作力于在筆下呈現一種歷史的詩情與哲理,還原當時的時代氛圍和社會肌理,追逐人物的心路歷程,從而走向一個更為深廣的歷史時空和精神世界。
夏堅勇 ·隨筆 ·21.3萬字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現代的碎片化社會?一部打破專業壁壘的智識全書,一場拒絕簡化的思想盛宴,從古典崩潰到21世紀,一百三十年間人類思想冒險家的探索之旅,是靈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熱,站在歷史分歧點上的人類,何去何從?這是一個關于人類在孤立無援的世界中探索與創造、失敗和成功的迷人故事。作為當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學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紀之交引發的思想震蕩為起爆點,考察這一震蕩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榮格、胡塞爾、易卜生到畢加索、鮑勃·迪倫,從心理學、現象學、神智學到印象派、波普藝術、爵士樂,從奧斯威辛、廣島、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以優雅、精準的筆觸挖掘出看似彼此無關的現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脈絡,繪制出一張從古典崩潰時代到光怪陸離的后現代的思想地圖。
(英國)彼得·沃森 ·隨筆 ·44.1萬字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鐘業昌同志近40年來有關海南改革開放與發展問題研究的論文集。本書收文49篇,圍繞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史進程,根據世界及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態勢、經驗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形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研究和探討海南的經濟發展及相關問題。本書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程,增加對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重要意義的認識,將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
鐘業昌 ·隨筆 ·33.7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人重要的智庫,諸子百家、佛教禪宗與宋明理學是中國主要的思想傳統。本書即以此為中心,展開對“中國人的智慧”的探討,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孟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商鞅、韓非、王弼、嵇康、慧能、馬祖、朱熹、王陽明等。從理解經典出發,對思想個案進行探討,體會先賢的問題意識、提問與思考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理論與實際困境難題的應對方法。從中發掘豐富的人生、倫理、生態、管理等方面的智慧,進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靈世界。
郭齊勇 ·隨筆 ·25.1萬字
該書的特色,一是基本把握住了人物1931年前的生平脈絡、行為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鄭氏的“所以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二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事件,既能獨立成章,又前后照應,文筆簡練,暢通易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史結合"上,作者還充分借助了豐富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史料,詩文言志表情,故無論是對鄭氏的現實表現,還是對他的心跡情感,都體察細膩,解讀詳實,把這位復雜、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并力求歷史真實地呈現出來。
李君 ·隨筆 ·23.6萬字
本書為“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之一種。主要收集了楊寬先生散落于報刊、雜志的各類文章共計百余篇。本稿所收文章,主要包括書評、中外古今評點、文化小品文、時文、工作文章等,如關于上海市立博物館的籌建、展品的征集、展覽的策劃,關于文博人才的培養,報刊連載的江湖叢談系列,以及楊寬先生在當時各類報刊上關于時事的評點和書評,還收集了楊寬先生對于周邊國家民主獨立運動的介紹等相關文章,比較全面的反映了楊寬先生的博學雜識與生平學術。
楊寬著 賈鵬濤整理 ·隨筆 ·27.6萬字
《百弊放言》以民國初期的社會史實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門,下至妓院賭場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圖、營私舞弊、為非作歹的種種丑惡行徑。書中雖以揭示黑幕遮蓋下舊中國社會各界的種種弊端為主旨,但也收錄了許多看似荒謬離奇,實則確有其事的丑聞。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獨特的眼光,層層揭露,逐一曝光,使今日的讀者認清了作弊者的丑陋嘴臉,了解了其作弊時的鬼蜮行徑,并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昔日的社會。
王鈍根 ·隨筆 ·22萬字
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治國家立法規則的故事;第三輯是就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故事訴說“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作者關于讀書和見聞的隨想。
林達 ·隨筆 ·25萬字
通過這本小書,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由于現代知識體系在這個時候尚未真正形成,戊戌文人還帶有濃厚的尚未分化的士大夫情懷,因而他們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育、進步,另一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引發一系列完全可以不必發生的沖突、意外,進而使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變革戛然而止。
馬勇 ·隨筆 ·43萬字
本書記錄了1842年至1941年中國的百年歷史,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親歷”的。作者利用抗戰期間躲空襲的“閑暇”,在沒有燈光、沒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隨身攜帶的鉛筆和硬面筆記本,寫成這樣的一部“自傳”。這部書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
蔣夢麟 ·隨筆 ·21.6萬字
治久必亂,合久必分,太平日久,先人遺澤逐漸耗盡,于是亂勢日熾,三五梟雄,趁亂起事,不是命號稱帝,就是擁土稱王。這種亂世分裂的情狀,東周時有列國,后漢時有三國,東晉后有南北朝,晚唐后有五代,統是東反西亂,四分五裂。五代先后歷五十三年,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改了五次國號,叫作梁、唐、晉、漢、周。史家因這國號前代早已稱過,所以各加一后字,稱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此外還有與五朝或合或離,不相統屬的國度,稱作十國,就是吳、楚、閩、南唐、前蜀、后蜀、南漢、北漢及吳越、荊南。
蔡東藩 ·隨筆 ·34.5萬字
中華歷代都是漢族相傳,其間或有少數民族入寇中原,亦忽盛忽衰、自來自去,五胡、契丹、女真鐵騎雖威焰熏天,但終不能統一中國。蒙古源流,原本為唐朝時候的室韋分部,向居中國北方,打獵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統領,至鐵木真出世,遂統一蒙古各部,養成勢力。蒙古鐵騎遂西征歐羅巴,未幾南下,滅金侵宋。南宋覆滅,蕩蕩中原竟被那蒙古大汗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國皇帝,這真是有史以來的創舉!卻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憊,竟激起無數民變,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奪去。有的說是天命,有的說是人為,小子也莫名其妙,只好就史論史,把蒙古興亡的事實,演出一部《元史演義》來。
蔡東藩 ·隨筆 ·30.5萬字
改革是為了拯救危機,中興則是改革成功的典范。本書梳理了中國歷史上的少康中興、盤庚中興、光武中興、孝文中興、景圣中興、弘治中興等15個“中興”盛世,對當時的改革動機、改革措施、人才任用,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人民生活諸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作了較為深刻的反思,注重探討改革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對于今天努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較為重大的借鑒和現實意義。
馮敏飛 ·隨筆 ·26.3萬字
本書是看理想的口碑節目《古今:楊照史記百講》精編而成。作者打亂《史記》原來的篇章次序,以“歷史式讀法”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解釋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學式讀法”去接近司馬遷的視角、態度與理念,把經典帶入今天的時空。他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開始,解讀司馬遷的切身遭遇,進而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后本紀》等篇章分析漢代初期的歷史,表現司馬遷對漢初政治運作的銳利觀察。在多重時間維度的觀念中,《史記》中的“表”和“書”可以突顯司馬遷的突破性創意,而本紀和列傳的布局謀篇中,也可以發現司馬遷眼中誰才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典范,哪些價值才是讓他耗盡全部心神寫完《史記》的動力所在。
楊照 ·隨筆 ·30.4萬字
張鳴教授的歷史隨筆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國史,不拘一格地講述了正史當中很多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著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東西。本冊側重說事,主要內容有:義和團的謎團;義和團的女人戰陣;義和團:變幻的歷史記憶;“義和團藥方”為何再現江湖;世紀末的看客;又想起了王大點;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讀史札記等。可從中真切感受張鳴式說史的獨特風格。
張鳴 ·隨筆 ·21.5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資治通鑒》中有關成功的事例,從《資治通鑒》中擷取成功智慧,以使讀者能切身感受到古人的成功與智慧。
羅英桓 ·隨筆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