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山民眾鎮素有中山“谷倉”和嶺南水鄉之美譽,居民大多臨水而居,享受著寧靜古樸的生活。本書稿以活潑靈動的文字記錄了民眾的水鄉特產、咸水歌等風俗、著名水鄉景點、歷史趣事等。另外,每篇主題配上精致的手繪插畫,以清新的方式來展現民眾的歷史文化。本書稿是“Hello,中山”手繪漫畫系列圖書之一種。該系列圖書旨在用手繪漫畫的新穎形式向年輕讀者介紹中山及其鎮區的地方歷史文化。
楊嘉文 ·歷史地理 ·4.4萬字
本書為“Hello,中山”手繪漫畫系列之一種。《Hello,石岐》出版后,深受讀者歡迎,本書將增添前書未能盡涉的中山市老城區石岐的歷史文化名勝及游覽景點。作者采用年輕人的視角,通過細膩的筆觸、可愛的手繪漫畫和獨具一格的攝影作品,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中山市石岐區的傳統文化、自然及人文景觀、文藝與重要產業發展狀況等。本書稿既體現了作者對石岐區及其歷史文化的熱愛,也有助于推介石岐區的特色游覽去處,使本地人和外來旅游者更多地了解中山的地方文化。
陳越安 ·歷史地理 ·2.8萬字
本書通過對保國寺大殿的歷史沿革、建筑技術、歷次維修的追蹤,把大殿建筑放在宋代建筑及浙東地域建筑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充分辨清其歷史與地方特征,分析其時代和地域背景,深入認識其與整個浙東地域建筑土壤的依存關系,同時,為進一步認識寧波地域建筑提供一個新的獨特視角。
邱楓 ·歷史地理 ·14.4萬字
早期歐洲人的墓葬是把握西方墓葬傳統和文化傳統的重要入手點。一方面,早期歐洲墓葬既脫胎于羅馬人的墓葬習俗,又與后者的觀念有根本不同,如何理解二者的關聯在理解西方文化中有特殊的意義;另一方面,早期歐洲人的墓葬深刻反映了人們對靈魂、身體以及復活等根本問題的理解,是我們進入早期西方文化傳統的一把鑰匙。本書從早期歐洲具有代表性的兩類墓葬墓窖和圣徒墓入手,突出了羅馬帝國時代在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下,歐洲人對于死亡的理解:他們傾向于把死亡看作一場短暫的睡眠,此后就如火鳥(鳳凰)般從灰燼中重生。全書文字約十萬字,圖片有70多幅。
吳功青 徐詩凌 ·歷史地理 ·7.1萬字
村落是社會環境的一種類型,而水環境又是村落環境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西南地區由于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傳統,其在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方面也均為世人所矚目,相應的,有關西南民族村落社會的研究,已然成為諸多學科的學者共同關注的一個領域。本書從辨析聚落、村落、村寨、水環境、水資源等概念入手,對生態學、民族學、人類學、地理學、建筑學、人居環境學、歷史學等學科有關村落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梳理,重點關注了村落景觀生態、民族文化生態村、傳統生態知識等各學科領域有關村落生態研究的內容。著重分析了村落生態系統的層次、結構與功能;同時把與水相關的制度、信仰和儀式,視為是強化村落關系的一種重要形式。另外,本書以微型的水文碑刻材料為主,通過對大量的民間法及鄉規民約的分析,詳細地考察了各民族村落社會自然生長起來的鄉土生態知識對規范村落秩序、構建和諧的村落社會關系的重要性。
管彥波 艾菊紅 ·歷史地理 ·17.5萬字
《史地》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集刊,傳承了南京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的著名學術刊物《史地學報》的文脈,2017年創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學科、跨時代、跨區域的史地綜合研究,側重理論思考與實證相結合的“大文章”。所設欄目有“史學前言”“理論爭鳴”“歷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國家關系”“海洋史”“跨文化研究”“考古學”“教學與人才培養”“讀書札記和學術書評”等等。
張生主編 ·歷史地理 ·21.1萬字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全球的眼光再一次被吸引到這兩條神奇的商路上。我們看到一段壯麗史詩——在遼闊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有過兩條史詩般的商路,它們一頭連接著大陸東頭的長安、洛陽,一頭連接著大陸西頭的羅馬、威尼斯。絲綢、瓷器、茶葉……“中國制造”除了商品的價值,更是藝術,是精致、優雅、高貴的代名詞,讓世界為之如癡如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即是兩條商路,又是兩條文化之路,千百年來,無數的東西方民族和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譜寫了一曲文化交流的千年頌歌。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歷史地理 ·11.9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黃宇和先生在其搜集到的史料基礎上,用實證(empirical)方法試圖探索自然界(naturalworld)的孫文(1866-1925),可能自以為秉承了超自然界(supernatural)的意志(will),結果畢生試圖將此超自然界的意志付諸實踐的思想歷程。用西方概念說,是研究孫文如何試圖想通其“使命感”(senseofmission)的思想發展。用東方哲學語言說,是探索凡人孫文一生自以為“替天行道”思想的發展與實踐過程。什么叫實證方法?就是有什么證據說什么話。作者大半生從事的就是這種治史方法:即對某一課題,首先廣為搜集有關史料(證據),繼而鑒定史料,并實地考察以驗證史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然后試圖解釋這大批史料究竟代表了什么,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值得引以為鑒?甚至經世致用?本書雖然涉及“天人之際”的遐想,但治史方法還是一如既往地實證。作者在廣泛搜集中外檔案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置身于歷史現場,對許多觀點進行重新檢討,論述過程綿密,結論擲地有聲,發人深省。本書是《黃宇和文集》的一種。全書約40萬字。
黃宇和 ·歷史地理 ·27.7萬字
該書圖文并茂配合英漢雙語的解說,是一套面向國內外讀者的文化普及讀本。以傳統的西湖民間傳說為載體,運用生動的語言和精彩的插圖向國內普通讀者及外國友人介紹西湖文化,進而傳播浙江文化,弘揚浙江文明。該書計劃故事十五至二十個。
張彥 ·歷史地理 ·6.7萬字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表解》一書,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會議,以及基本知識、基本線索、基本理論、基本經驗,用“表解”的形式,將零散的資料系統化、相同的事件歸類化、不同的問題比較化,以使讀者從紛繁雜的歷史現象中把握規律、認清本質、總結經驗、吸取智慧,從而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本書是領導干部和大專院校師生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中,結合學習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特別是中共黨史的一本重要的輔助教材。
曾凡光 ·歷史地理 ·9599字
《平遠縣革命老區發展史》是《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的一種。本套《叢書》集中體現了當地老區人民革命斗爭史,注重突出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的弘揚和宣傳,促進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事件的準確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相統一,對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振興發展具有實用性和參閱價值。本書主要內容有:老區區域和革命老區概況,以及挖掘了老區在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況,同時也講述了平遠縣革命老區的建設發展歷程,還附錄有革命歷史文獻資料。
平遠縣老區建設促進會 ·歷史地理 ·17萬字
《宿遷市水利志》資料翔實、數據可靠,融科學性、思想性于一體,具有濃厚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是宿遷地區治水歷史的真實寫照,是一部可資借鑒歷史治水經驗的重要文獻,是鼓舞當代、教育后人不可多得的教材。可供宿遷市水務系統的干部職工研讀。
宿遷市水務局 ·歷史地理 ·53.8萬字
日本,茫茫滄海中的一個小島,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自唐朝以來便派來遣唐使,積極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因此在日本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從漢字的使用到佛教的盛行,可以找到很多與華夏文明相似的痕跡,為今日日本的文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地理系列》編委會 ·歷史地理 ·11.1萬字
本書是一本研究絲綢之路寧夏段的專著,是魯人勇先生這些年來對寧夏段絲路文化的集合成果。內容包括寧夏段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歷史人物等。作者以翔實的資料敘述了絲綢之路寧夏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以及絲綢之路對寧夏的影響。
陳育寧主編 ·歷史地理 ·22.3萬字
本書著重闡述歷史地理學在1949—2014年的學科貢獻和理論建樹,當然也包括它的實際效應以及對其他學科的支撐,并分析其驅動力。書中特別突出了歷史地理學的中國特色,包括它與中國傳統地理學的淵源、對傳統地理學資源的開掘以及在當前環境中它可能產生的獨到的作用。
張偉然等 ·歷史地理 ·13.8萬字
自2003年開始,徐霞客研究者劉瑞升自駕車,對霞客當年走過的主要線路和地點進行實地考察采訪,利用文字、圖片、攝像等記錄手段,采訪當地專家,考察名勝古跡。然后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亦以日記文體寫作了《跟著徐霞客去旅行》。本書就是作者對“重走霞客路”先期四次線路的日記整理成果,涉足當年徐霞客到過的11個省市。
劉瑞升 ·歷史地理 ·33.6萬字
共10冊大套裝,分別介紹中亞五國、蒙古、俄羅斯、土耳其、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的歷史風光;中亞五國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十字驛站,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個國家構成。它雖處于內陸地帶,卻有著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鑲嵌在茫茫草原上的巴爾喀什湖,靜臥千年的恰倫大峽谷,位居世界第四的卡拉庫姆沙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愛好者。豐美物產,富饒繁榮,藍色火焰(天然氣)和黑金(石油)資源為這里帶來巨額財富,精美的土庫曼斯坦地毯、獨具特色的草原傳統美食,承載著中亞民族的熱情。
宋歌 姜子釩 孔慶楠 楊玉萍 ·歷史地理 ·90.9萬字
本書系自作者半個多世紀從事歷史地理學與中國古都學學習、研究歷程中所撰寫的200余篇論文里選出的90余篇結集而成(內中大多數已在《歷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刊物或相關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刊登,少量待刊)。總字數約達50萬字。按其內容分為學術傳統傳承之闡釋、學科理論探索之創獲、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地理、歷史區域地理、歷史流域地理、歷史城市地理、中國古都學等8個部分;在認真闡釋傳承優秀學術傳統基礎上,展現了作者諸多開拓創見,也含有一些有關當前國家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的建言獻策。
朱士光 ·歷史地理 ·44.7萬字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在全球環境變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重建和深入理解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對地表景觀變化的影響是近年來許多科學研究計劃的主要目標。本書選取新疆的天山北麓地區作為研究區域,在關注農業土地開發是導致區域環境變化主要驅動力的前提下,系統梳理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來該區域土地開發政策的變化與農業人口的增減過程,重建了清至民國時期5個時間斷面上6個亞區域的人口數量和耕地數量,進而深入地分析了天山北麓地區區域開發的時空差異;在全面研究該區域河湖水系變化過程的基礎上,結合區域氣候變化的研究結論,對該區域人地關系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機制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張莉 ·歷史地理 ·25.6萬字
紅堿淖位于陜西省神木市境內,處于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國家重要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遺鷗為代表的多種珍稀瀕危鳥類重要棲息地。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1995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是陜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為了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紅堿淖濕地的變化和保護開發歷程,提供濕地保護完整的歷史地情資料,擴大科學普及和旅游宣傳效果,更好地傳承紅堿淖區域的歷史文化,同時也為保護資源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弘揚生態文明,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擬編纂出版《紅堿淖志》,并列入陜西地情叢書。
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歷史地理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