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絲綢之路歷史為線索,將現在依然遺留的絲綢之路的名勝古跡串聯起來,形成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路線。在介紹歷史的同時,還要展示現在依然能夠被我們看到、接觸到的當時的古跡,讓人有親身造訪和體驗的機會,打造“親眼看到絲綢之路”、“親身經歷絲綢之路”的概念。進而演化出一條條帶著讀者尋訪絲綢之路古跡的旅游路線。不僅要有歷史文化的介紹,同時也有對旅游景點的詳細信息的介紹(包括交通、食宿、風物等),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盛舒蕾 ·歷史地理 ·10.4萬字
古希臘歷史學家、“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不朽之作《歷史》不僅記述了希臘人和波斯人之間重大的歷史沖突,而且也是西方對文化差異問題最早的探索。弗朗索瓦·阿赫托戈集中圍繞文化差異這一問題,就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如何表現這種文化差異進行了探究與闡釋。他通過考證希羅多德筆下的非希臘人,也就是斯基泰人的風俗和信仰,來分析這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是如何描述、理解一種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又是用什么語言、修辭和哲學手段把他的文本塑造成一面鏡子?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改變著我們對“歷史之父”的理解。他筆下的希羅多德與其說是一位成功的希臘的編年史家,不如說是一位追求與眾不同的杰出作家。阿赫托戈借助細致的洞察力和扎實的文獻功底,為當代人理解希羅多德的著作提供了強大的新工具。讀者不僅可以跟隨作者在書中找到閱讀歷史的方法,體會新發現的樂趣,尤其難得的是能在回溯中現場觀摩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如何在早期研究中探索歷史學的根本問題。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歷史地理 ·27.3萬字
本書通過多種欄目設置從不同側面立體展現名人風采。“名人簡介”介紹名人成長經歷和主要成就;“成才啟示”深度解析名人成才原因;“相關鏈接”講述名人成長的相關背景、軼事。同時本書還選配了近200幅珍貴的圖片,過肖像、文物、古跡等與名人息息相關的元素,還原名人的生活場景,再現歷史。
劉曉菲主編 ·歷史地理 ·40.4萬字
共10冊大套裝,分別介紹中亞五國、蒙古、俄羅斯、土耳其、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的歷史風光;中亞五國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十字驛站,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個國家構成。它雖處于內陸地帶,卻有著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鑲嵌在茫茫草原上的巴爾喀什湖,靜臥千年的恰倫大峽谷,位居世界第四的卡拉庫姆沙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愛好者。豐美物產,富饒繁榮,藍色火焰(天然氣)和黑金(石油)資源為這里帶來巨額財富,精美的土庫曼斯坦地毯、獨具特色的草原傳統美食,承載著中亞民族的熱情。
宋歌 姜子釩 孔慶楠 楊玉萍 ·歷史地理 ·90.9萬字
該書是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60周年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集的匯編,集中討論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對辛亥革命的影響、對近代中國的影響,還研究了太平天國的社會、文化、生活、藝術等其他方面的情況。
宋德華 ·歷史地理 ·57.3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地理學大師及其思想精華的圖書。它虛擬了18堂神秘課堂,每堂課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并挑選合適的地理學大師講授。在授課的過程中,聽課人與大師們還有互動和交流。雖然,那些大師們是帶著“任務”前來授課的,但他們可不是如此“聽話”的嘉賓,還會時不時說些自己的趣聞、趣事,如果你喜歡聽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萬別錯過了本書!《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中,阿基米德、托勒密、達爾文、利瑪竇等54位地理學大師以漫畫形象出鏡,與你零距離互動,輕松展示畢生經典理論!《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涉及地球運轉、地質構造、地貌、氣象、大氣、水文、海洋、冰川、環境地理、植物地理、動物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工業地理、旅游地理、軍事地理、政治地理、地圖學等18個你身邊的話題,在眾說紛紜的今天,聽大師指點迷津!?《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精心繪制近百張示意圖,直觀了解地理學核心理論,快速掌握認識世界的地理學常識!?《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中,54位地理學大師紛紛推薦經典參考書,為你開啟進入地理學世界的大門!?《地理學原來這么有趣》特邀土地資源與空間信息技術博士趙業婷即興評注并作序推薦!
劉月志 ·歷史地理 ·14萬字
本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史地理學的進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介紹,并展望了歷史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之前出版的眾多歷史地理學的綜述不同,本書雖然也強調了歷史地理學建國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曾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還著重分析了目前歷史地理學學科整體上存在的問題,即由于歷史地理學在學科屬性上屬于地理學,但在教育部的學科分類中又屬于歷史學,這種學科歸屬上矛盾狀態對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且近年來,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日益拓展,而歷史學逐漸從考據走向解釋,但歷史地理學未能跟上兩者發展,因此在兩者中都日益邊緣化,面對這樣的窘境,今后歷史地理學必須對研究方法和學科目的重新進行審視。
成一農 ·歷史地理 ·21.8萬字
圖說天下編委會,有十余年專業兒童圖書編寫和制作經驗,創作出版了《恐龍王國大百科》《動物世界大百科》《地球奧秘大百科》《探索發現大百科》等圖書,廣受眾多讀者好評。
圖說天下編委會 ·歷史地理 ·3.2萬字
坦桑尼亞位于非洲東部,由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構成。坦噶尼喀盛產劍麻,被稱作劍麻之鄉;桑給巴爾盛產丁香,被稱作丁香之國。所以,坦桑尼亞也被稱作劍麻之鄉或丁香之國。坦桑尼亞旅游資源豐富,非洲三大湖泊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尼亞薩湖(馬拉維湖)均在坦邊境,境內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聞名。本書向讀者展示了坦桑尼亞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及外交概況。
裴善勤 錢鎮 ·歷史地理 ·26萬字
由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廣東黨史》是廣東黨史研究最權威的專業雜志,本書收錄了在《廣東黨史》上發表過的多篇關于中共名人在廣東的事跡的文章,集成這本《中共名人在廣東》。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歷史地理 ·52.7萬字
中國唐代記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記》、《南夷志》、《云南史記》。唐樊綽撰。全書10卷,記載云南自然地理、城鎮、交通、里程、物產,特別是對南詔歷史、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習俗,作了系統的闡述,是唐代有關云南的專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歷史最重要的著作。
樊綽 ·歷史地理 ·2.8萬字
《汕頭古村落》叢書撰寫的汕頭十個古村落,是省或全國認定的古村。有的古村落已有千年歷史,有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所在地,有的是著名僑鄉,僑宅建筑特色十分突出,有的名人輩出,且系全國性的名人,有的古村落現還存留著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廟宇,史料豐富,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陳漢初 ·歷史地理 ·57.2萬字
本書共分八章,研究內容包括兩宋生態環境變遷的縱橫“兩大系統”,氣候、水系、生物、地貌與土壤、礦物環境“五大環境要素”,相伴隨的環境災害以及生態意識等“七大分支板塊”。從討論生態環境史入題,首先闡述了兩宋生態環境變遷史研究的時空范疇和理論、方法,然后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分別論述了兩宋生態環境狀態、生態災害及其變遷的歷史軌跡,揭示了這一時期人與生態系統或人與自然之間的動態關系、相互作用,和其變化的基本特點與規律,總結了當時人們追求“天人合一”或“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有益經驗與教訓,提出了有關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切關系和諧的基礎等重要的學術觀點,并對兩宋時期我國生態系統中的環境要素進行了整體的評估。本書從全新的角度,力求復原和重建兩宋生態環境系統變遷的客觀而詳細的歷史斷面。
張全明 ·歷史地理 ·55.4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是第九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6篇,涉及中國邊疆學理論研究、中國邊疆治理研究、邊界與海洋問題研究、中國邊疆學研究動態等,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 ·歷史地理 ·23萬字
本書系自作者半個多世紀從事歷史地理學與中國古都學學習、研究歷程中所撰寫的200余篇論文里選出的90余篇結集而成(內中大多數已在《歷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刊物或相關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刊登,少量待刊)。總字數約達50萬字。按其內容分為學術傳統傳承之闡釋、學科理論探索之創獲、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地理、歷史區域地理、歷史流域地理、歷史城市地理、中國古都學等8個部分;在認真闡釋傳承優秀學術傳統基礎上,展現了作者諸多開拓創見,也含有一些有關當前國家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的建言獻策。
朱士光 ·歷史地理 ·44.7萬字
隨著元代完成疆域空前廣袤的大一統,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也迎來了一個人員、物資交往的高峰。本書以元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為視角,對西域畏兀兒王國的王室亦都護家族、東遷內地的西域人家族、河西地區的元代文獻與商品、元朝和安南的關系、元代中國與波斯灣地區及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關系等做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由此推進對元代絲綢之路沿線史地的認識與考察。
黨寶海 ·歷史地理 ·23.9萬字
牙買加地處加勒比海地區的心臟地帶,是加勒比海地區第三大島國,位于巴拿馬運河的黃金航道上。牙買加政局相對穩定,國內經濟以旅游業、礦業、農業和新興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其中旅游業是支柱產業之一,境內旖旎的風光、適宜的氣候吸引著大量的境外游客。牙買加奉行獨立的、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當前中牙保持著友好伙伴關系,雙方經貿總額不斷增加。本書對牙買加的國土、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外交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秦善進編著 ·歷史地理 ·17.8萬字
本書中的一系列文章對北京城的興起和發展變遷史做了詳細的考證和精辟的闡釋,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開創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規劃與保護依然極具參考價值。
侯仁之 ·歷史地理 ·29.9萬字
鄭天挺先生從192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很多高校講授過地理學方面課程,出版過有關教材,在歷史地理學領域應有一定地位,但并不為學界所關注,隨著本部講義的整理出版,相信大家會逐步認識其相關成就。本書由南開大學歷史系孫衛國教授負責整理,共分三部分:《古地理學講義》、《關于絲綢之路》、《世界人文地理講義》。全書兼具資料性與可讀性,與已在我局出版的《鄭天挺隋唐五代史講義》《鄭天挺明史講義》等書成一系列,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作品。
鄭天挺 孫衛國 段曉亮 任芮欣等整理 ·歷史地理 ·25.1萬字
《腹地的構建》運用多個國家的豐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間、官方等級別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清末民初1853—1937年間,華北內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變遷及其原因進行探索。作者彭慕蘭在書中描繪了華北內陸地區,尤其是河南、山東等一帶當時的社會情形,包括對當地的金融、農作、交通、稅收情況和農民的反抗斗爭進行了全面描述,同時將當時華北內陸與沿海地區的發展作對比。他認為華北內陸在這段時期社會生態與自然生態發展呈現出衰退的跡象。彭慕蘭不僅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波瀾壯闊的華北內陸生態群像,更是運用了社會學理論、歷史地理學、社會區域理論等多重視角,分析了華北內陸衰敗的原因。他指出,在國家退出了對地方社會的經濟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區的大背景下,此時的華北內陸又遇上戰亂和自然災害,衰敗是必然的結果。中國內陸腹地并非生來“落后”,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國家以及時局造成。
(美)彭慕蘭 ·歷史地理 ·2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