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彭林說禮》是《百家講壇》“彭林說禮”節目的同名圖書。作者選擇了中華禮儀中最重要和最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包括社會交往中的主要禮節及其人文內涵,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如會客、宴飲、坐立、儀表、書信等)中如何體現中華禮儀特色等問題。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系統地了解中華禮儀的體系和精髓,掌握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本書既有實用性,又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彭林 ·地方史志 ·13.4萬字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共計10本26卷。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民國時期寧夏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中所寫事件均由當事人和事件經歷者、知情者提供,史料來源可靠,所記事件詳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寧夏的狀況。全書時間脈絡清晰,時代主題鮮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6.9萬字
二十四個故事、十二位珠海面孔……作者以行走的方式和不失考據的小說筆法,將碎片化的城市與人物巧妙地連綴在一起,勾勒出珠海的城市肌理與人文脈絡,以哲學的思辨探尋珠海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陳鈺 千紅亮 ·地方史志 ·15.9萬字
《煙臺傳:半島的此在與彼在》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煙臺地處膠東半島,三面環海,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曾經,秦皇漢武東巡到這里,徐福從這里東渡,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從這里啟航,全真道教在這里創立,丘處機、戚繼光、王懿榮、張弼士等著名人物與這里有過歷史性的“相遇”。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在這里交融,既有厚重底蘊,又具浪漫色彩,是有“根”的詩意存在。
王月鵬 ·地方史志 ·16.4萬字
“都城風物”選取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杭州相關的名著四種:包括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錄從西周、漢唐到宋元的長安古跡,以及相關史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述北魏時代洛陽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關政治、文化、風俗、人物、藝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開封的皇城建筑、城內各坊、民眾的飲食起居、歲時節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
駱天驤 ·地方史志 ·4.3萬字
寒山寺是中國十大古寺之一,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國際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寺。和合精神在寒山寺有深厚的基礎和廣泛的影響,寒山寺被公認為“和合祖庭”。如今,寒山寺已成為世界聞名的佛教圣地,成為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傳遞友誼、交流文化的紐帶和橋梁,成為世界矚目的活力城市——蘇州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本書從寺廟概述、古剎春秋、史海鉤沉、寺廟文化四個方面對寒山寺進行了生動的介紹,突出了寒山寺的文化特色。
溫波編著 ·地方史志 ·7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8.4萬字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已發現西南地區存在著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權,同時還分布著眾多無君長統屬的人群。作者在過去的著作中,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探討了有著自身地方性政權傳統的人群,逐漸融入中國大一統王朝國家的歷史進程。本書則從身份與記憶的層面,探討這一進程對近代西南地區的影響,從而在學理上為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現實性與合理性進行說明,并揭示西方學者的一些偏激觀點在學理上所存在的問題。
溫春來 ·地方史志 ·12.5萬字
《中國共產黨靖邊歷史》的編寫,堅持以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指導,遵循尊重歷史、存史資政的原則,真實地、全面地、系統地記述了中共靖邊地方黨組織領導靖邊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取得偉大勝利。是一本具有歷史性、資料性和可讀性的黨史基本著作。
中共靖邊縣委史志辦公室編著 ·地方史志 ·12.6萬字
《海南歷史文化》第七卷論述了漢末三國至隋末唐初海南的政治演進過程及內在的本質,明代名臣王弘誨的非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及其對當今社會的現實指導意義;對海南歷史名人海瑞、丘濬、唐胄、冼夫人、何履光、梁云龍、潘存、宋子文等人進行了研究,豐富了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形象;研究了蘇東坡在海南儋州時所作的“和陶詩”及這些詩中所體現出來的蘇東坡生活在海南的情狀,講述了白玉蟾的文學與道;對丁謂、蘇軾、潘存、彭光欽的生平進行撰述。
李長青 ·地方史志 ·17.6萬字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海河下游、渤海灣西岸,河海相依,臨海近都,區位優越。這里曾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侮的最前線,歷史風云際會;這里曾是洋務運動與中國北方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享有“中國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濱海”的美譽;如今,這里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增長極、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天津濱海新區史話》是第一本從全區總體角度介紹濱海新區歷史人文與現代風貌的通俗讀物,它將告訴您一個富有魅力的天津濱海新區。
于景森主編 ·地方史志 ·6.7萬字
《渤海人社會生活研究》以專題的形式作縱向表述,由淺入深地敘述渤海人社會生活事象的淵源、表象及與唐朝和中華文化的趨同性、“車書本一家”的局面,揭示渤海人社會生活變遷的特征是漸進式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根本性變遷。在關注渤海上層社會生活的基礎上,挖掘中外文獻考古資料,盡量揭示當地民眾的生活情況,從而展示渤海國的國情民風。
郝慶云 周赫 ·地方史志 ·15.1萬字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互相激蕩交融,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本書從銀川歷史文化中選取最具地方特色、最有民族特點的內容進行編撰,展示銀川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名人軼事及現代風貌。
徐廣國主編 ·地方史志 ·10萬字
本書敘述了寧夏史前至西夏滅亡的歷史,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時期發生在寧夏的重要事件,以及對寧夏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
贠有強 ·地方史志 ·19.1萬字
洛陽從夏至宋三千年間,作為千年帝都,曾經演繹出一幕幕輝煌壯麗的歷史畫卷。北宋伊始,隨著政治中心東移,失去國都地位的洛陽走過了近千年的沉寂之夜。新中國成立后洛陽逐漸崛起,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工業基地、旅游勝地,并且正朝著中原最佳人居城市與國際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奮進。本書從“天造洛陽”“名都沿革”“科教文藝”“名城崛起”“京洛故事”五個方面記述了洛陽的歷史、文化與發展。
丁其善主編 ·地方史志 ·8.2萬字
《微觀內蒙古》是商務印書館主持策劃的外宣讀物“微觀中國”系列中的一本。“微觀中國”系列首創“微博體”寫作方式,強調從細微處觀察、體驗,用140字的篇幅獨立呈現一個事實或傳遞一種情感。適逢“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商務印書館策劃《微觀內蒙古》主題出版項目,旨在向中外讀者展示一個真實而生動、兼具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內蒙古,借此向自治區成立70周年獻禮。
莫久愚 ·地方史志 ·10.5萬字
(元)駱天驤 (北魏)楊衒之 (北宋)孟元老 (南宋)周密撰 ·地方史志 ·17.9萬字
本書以云南為中心,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在梳理云南民族關系演進趨勢的基礎上,重點考察文化生產的主體、結構、產品內容、生產方式的歷史變遷,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的形成、發展以及政經秩序的建構、轉型之間的關聯做個案研究。作者希冀由此獲得關于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建構的典型資料,并為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在建構平等和諧民族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理論和經驗支持。
劉濤 ·地方史志 ·18.1萬字
《喀秋莎在青島》收錄了青島歷史上許多重要時刻的資料,不僅保存了俄羅斯僑民對歷史的記憶,而且對加強中、俄友好關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魯繼勇 ·地方史志 ·4.7萬字
本書以“遠古遺韻”“農牧交響”“草原帝國”“漠南雄風”“近代風云”“滄桑巨變”六章,梳理了赤峰從遠古到現代的輝煌歷史,敘述了赤峰經歷的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元代時期的文化等幾次文化高峰以及近代的滄桑、現代的發展。書中闡釋了赤峰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社會各界了解赤峰和增強赤峰人民對家鄉的認知度、歸屬感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義。
張立平 呂富華 ·地方史志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