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A.A.瓦西列夫是國際歷史學界公認的、20世紀拜占庭歷史和文化研究學者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國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獻的基礎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寫的一部經典巨著。作者擺脫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軍事傳統,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與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闡述了拜占庭在文學、考古、藝術、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稱關于拜占庭帝國的百科全書;該書還涉及拜占庭與周邊各個族群的交往歷史,論述了諸多文明元素在該地區相互交融的進程。
(美)A.A.Vasiliev(瓦西列夫) ·世界史 ·71.7萬字
本書以編年體的形式,為整個歐洲從冰川期開始到21世紀的歷史提供了一個輪廓,詳細介紹了歐洲形成的地理特點,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歐洲歷史對整個人類歷史的影響。本書原名《歐洲史》,曾列入本社東方劍橋世界歷史文庫出版。本次重版刪除了索引,以適應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
(英)J.M.羅伯茨 ·世界史 ·59.4萬字
《甘泉縣志(1990~2010)》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依據法律、政策和《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一分為二,按照事以類從、類為一志、橫排門類、豎寫史實和橫不缺項、縱不斷線的基本原則,詳細記述了甘泉縣21年間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基本情況和發展脈絡,是一部綜合反映甘泉縣21年發展變化的百科全書。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依據法律、政策和《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一分為二,按照事以類從、類為一志、橫排門類、豎寫史實和橫不缺項、縱不斷線的基本原則,詳細記述了甘泉縣21年間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基本情況和發展脈絡,是一部綜合反映甘泉縣21年發展變化的百科全書。
甘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68.2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援用政治學、歷史學的相關理論,采取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歷史的方法與邏輯的方法、宏觀的視角與微觀的視角結合的方式對江戶日本人身份建構的思想根源、形成過程、內容和特點等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構”“文化民族主義”“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構的常用概念外,本書提出了“我們認為”“風土”“文化的故鄉”“風土的故鄉”等分析身份建構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實際分析。本書認為,身份建構是被創造或構建的產物,是一種“我在故我在”的作業,也是一種“永遠在路上”的作業;“身份建構”是現在的自我與歷史的自我之間的交往、對話,也是自我與他者之間的交往、對話。
向卿 ·世界史 ·64.8萬字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他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他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并拓廣了領土,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他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于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敗壞,多地爆發起義。并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該書共分十五講,客觀、公正地評價了乾隆皇帝一生的功過是非,是相關著作中學術水準較好的著作。
周遠廉 ·普及讀物 ·55.2萬字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兩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設施的成敗得失,以及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等;下部是社會經濟、文化史,分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學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本書從多角度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風貌。
呂思勉 ·中國史 ·56.6萬字
《羅馬元老院與人民:一部古羅馬史》本書是一位世界一流古典學家凝聚了50多年的工作成果寫成的一部全新的羅馬史。作者選取羅馬的政治樞紐“羅馬元老院與人民”(SPQR)為切入點,巧妙而深刻地以公元前63年西塞羅對壘喀提林的事件開篇,充滿熱情地向讀者講述了羅馬的故事。《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本書作者英國著名古典學家瑪麗·比爾德走上龐貝的街道,她像一位導游一樣,帶領我們參觀了這座在羅馬帝國早期被維蘇威火山灰凍結在了時空中的城市。從房屋、職業、政府、食物和酒到性,以及洗浴、娛樂和宗教,由表及里、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當時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羅馬的命運: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凱爾·哈珀將宏大的歷史敘述與最為尖端的氣候科學和基因研究結合在一起,指出羅馬帝國的命運不僅是由皇帝、士兵和野蠻人決定的,也是由火山爆發、太陽周期、不穩定的氣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決定的。他從羅馬帝國的二世紀的巔峰時期一直敘述到七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支離破碎的局面。哈珀描述了羅馬人在巨大的環境壓力下如何復蘇,又如何再次面臨危機,直到再也無法承受“小冰河時代”和反復爆發的鼠疫的打擊。
(英)瑪麗·比爾德 (美)凱爾·哈珀 ·世界史 ·85.2萬字
東周漸衰,西秦崛起,戰國七雄,攻戰殺伐,秦王贏政憑借祖宗基業,集聚關中百萬壯士,恫嚇誘騙,蠶食鯨吞,將六國一一翦滅,把九州版圖據為己有。贏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把三皇五帝的名稱各取一字合成一詞,自稱為皇帝。皇帝專制四字,是籠罩全書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漢沿襲之,是秦漢本一脈相關,無甚區別。秦朝自贏政起,經胡亥、子嬰共歷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數回,不成一卷。而且雖名為一朝,但只聞暴政,未見平治,實為由周至漢之過渡時代,故列于漢前,簡述事跡。前漢二百多年間,有女寵、有外戚、有方鎮、有夷狄、有劈幸、有閹宦、有權奸,古今以來亂國之禍端,俱匯集其中。
蔡東藩 ·隨筆 ·56.4萬字
本書根據史實按時間先后、地理位置依次分列成章,真實、生動、全面地記錄了整個二戰時各地區、各戰役及各戰場的歷史情況。
思不群 ·普及讀物 ·58.8萬字
從戰后日本社會經濟圖景到英國人威廉·亞當斯(日文名:三浦按針)的傳奇一生,再通過圖解的形式展現日本史,囊括日本歷史上從史前時期到平成時代的重要事件,如邪馬臺國、倭五王、圣德太子治世、大化改新、保元之亂、源平合戰、南北朝的對立、應仁之亂、戰國群雄的紛爭、關原之戰、江戶政治、幕末變革、明治維新等關鍵節點,用明快的語言解說了日本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變化,全面剖析日本的豐富面相,揭開日本的神秘面紗!
(日)野口悠紀雄 (英)賈爾斯·米爾頓等 ·世界史 ·61.5萬字
本書是一本解讀歷史細節真相的絕佳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通過構建一個回歸凝重歷史的通道,立體展示懸案的來龍去脈。客觀呈現專家學者探究歷史真相的流行觀點,以現代的眼光去解讀歷史細節,啟發人們洞悉現實社會中所發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堅定向未知世界挑戰的信心。
楊紅林 翟文明 ·普及讀物 ·59萬字
這是蔡東藩著作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由蔡東藩編著的《唐史演義》敘述了唐朝290年間由盛轉衰,經歷女禍、閹禍、藩鎮禍等史實,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該書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讓人入門民族歷史。
蔡東藩 ·普及讀物 ·57.8萬字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兩冊,共百余萬字。對隋唐五代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對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盛況作了詳盡的闡述,并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尤以較多篇幅敘述了隋唐時代空前繁榮的文化思想和文學藝術,為同類著作所不及。充分反映了國內隋唐五代史研究的高水平。
王仲犖 ·中國史 ·94.1萬字
秦漢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開端,為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基礎。本書依托史實,用生動的筆觸勾勒了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東漢黃巾起義間的帝國興衰史。皇權內外的斗爭,詭計與謀略的博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交織出曲折的歷史軌跡和宏大的人文氣象,各色人物命運穿插其間,描摹出一幅鮮活的秦漢歷史全景圖。
朱良 ·中國史 ·64.3萬字
《柏楊曰》是柏楊本人從72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中精選862則,耗費五年時間編撰而成的,堪稱《柏楊白話版》的精華版。《柏楊曰》可以說是《資治通鑒》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彩的人物加上柏楊最精彩的解讀與分析。柏楊論史,一向以人性為本,藐視權力,向往自由,激情與理性兼存,思想與文字并美。《柏楊曰》一書史料運用獨到,一事一議,角度新穎,語言優美,引人入勝;比教科書呈現更多歷史真相,比傳奇小說蘊涵更多人文關懷,是一部“現代視角下的中國歷史啟示錄”。
柏楊 ·隨筆 ·59.5萬字
在《老北京的趣聞傳說》里,我們從老北京的歷史典故、地名由來、名勝古跡、皇城內史、城門牌樓、王府民居、胡同坊巷、會館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風味飲食、衣著打扮、娛樂世界、民間風俗、婚喪嫁娶、商業傳奇、交通出行、民間工藝、方言俚語、后宮逸事等方面對老北京的前塵往事進行了詳細而有趣的介紹,寓教于樂,力爭用最樸實、輕松的語言將各種趣聞傳說向讀者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一種輕閱讀的氛圍中,既能對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有個清晰了解,又能愉悅身心、達到放松的效果。
張卉妍編著 ·地方史志 ·53.3萬字
本書共分八章,研究內容包括兩宋生態環境變遷的縱橫“兩大系統”,氣候、水系、生物、地貌與土壤、礦物環境“五大環境要素”,相伴隨的環境災害以及生態意識等“七大分支板塊”。從討論生態環境史入題,首先闡述了兩宋生態環境變遷史研究的時空范疇和理論、方法,然后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分別論述了兩宋生態環境狀態、生態災害及其變遷的歷史軌跡,揭示了這一時期人與生態系統或人與自然之間的動態關系、相互作用,和其變化的基本特點與規律,總結了當時人們追求“天人合一”或“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有益經驗與教訓,提出了有關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切關系和諧的基礎等重要的學術觀點,并對兩宋時期我國生態系統中的環境要素進行了整體的評估。本書從全新的角度,力求復原和重建兩宋生態環境系統變遷的客觀而詳細的歷史斷面。
張全明 ·歷史地理 ·55.4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文若愚編著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以時間為序,精選中外歷目前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兩篇,在保證各自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簡要勾勒出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生動再現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與風云變幻,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窺斑知豹,進而揣摩與品位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從不同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文若愚 ·普及讀物 ·56.6萬字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12卷的中譯本。主要論述國民黨定都南京以前的歷史。本書分12章,分別由費正清、費維愷、安德魯·J內森、詹姆斯·E謝里登、陳志讓、計華茨、李歐梵等亨譽世界的著名學者撰寫,反映了國外中國史研究的水平與動向,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書后還附有詳盡的書目和論述各章有關資料和論著的書目介紹。
(美)費正清編 謝亮生等校注 ·中國史 ·61萬字
【抗戰+軍事+歷史】全景式展現中國正面抗日戰場的歷史,百萬讀者期待五年,完整無刪節版本全新面世!戰爭,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戰爭很熱血,全史更精彩。一寸河山一寸血,致敬老兵,勿忘國恥!本書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為發端,以東北淪喪為起點,再現十四年抗戰歷史背景下的風云人物、精彩往事。本書猶如一部恢宏的畫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壯的筆調,帶你走近抗戰人物,領略他們曾經有過的鐵甲與鮮花,情義與權謀,眼淚與歡笑,欣慰與悲愴。
關河五十州 ·中國史 ·8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