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卷的《經史百家簡編》是《經史百家雜鈔》的精簡版。曾國藩在序目中有言:“咸豐十年,余選經史百家之文,都為一集,又擇其尤者四十八首,錄為簡本,以詒沅甫。”又稱:“茲別選簡本,僅得四十八首,以備朝夕吟誦,約而易守。”是曾國藩為方便自己及弟弟們讀誦而精選的文本。全書繼續沿用《經史百家雜鈔》的分類方式,其中韓愈的文章占了全書的四分之一,足見曾國藩對韓愈文章的推崇,“研窮經文,尤好昌黎韓氏之文”。
曾國藩 ·史料典籍 ·45.3萬字
貴州省東南部沅水上游主要支流清水江所構成的故事里最精彩篇章是清代以來滿江漂流的木材帶出的喧囂與繁華。零星文獻記載和至今流傳的故事中,展開的也正是一幅圍繞木材的流動所形成的區域社會歷史圖景。本書圍繞木材流動背后演繹故事的漸次展開,將清水江下游地區置于王朝國家政治經濟發展脈絡中加以把握,通過對以木材種植采運活動為中心的區域歷史的描述,探討依賴區域市場網絡發展,傳統國家力量與地方社會發生了怎樣的互動,從而對區域社會變遷之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多種關系復合一體的過程,進行地域化的理解和做出歷史性的解釋。
張應強 ·地方史志 ·26.1萬字
這是呂思勉在20世紀30年代為高中學生精心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作者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對遠古至近代中國的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作了全面敘述。全書旁征博引,形式活潑,條理清晰,見解獨到,是一部優秀的中國通史普及讀物。
呂思勉 ·中國史 ·28.8萬字
《佛坪縣志(1990~2010)》分為二十六編。有總述;大事記;第一編行政建置;第二編自然地理;第三編秦嶺四寶;第四編中藥材;第五編人口;第六編農林水牧;第七編工業;第八編商貿業;第九編旅游;第十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第十一編交通郵電;第十二編財稅金融;第十三編經濟綜合管理;第十四編中共地方組織;第十五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六編地方人民政府;第十七編地方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八編群團組織;第十九編審判檢察;第二十編軍事;第二十一編綜合政務;第二十二編教育體育科技;第二十三編醫療衛生;第二十四編文化文物廣播電視;第二十五編社會;第二十六編人物。
佛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42.8萬字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著。本書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每件史事詳記其始末,并自擬標題,記述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開創了“以事為綱”的本末體史書先例。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47.5萬字
《北洋大學與中國(第1輯)》是一部探討北洋大學歷史的研究文集。本書詳細論述了北洋大學與近代中國的發展歷史,內容豐富,史料詳實。既梳理了北洋大學的興起與發展歷史,探討了北洋大學相關人物及其影響,又涉及了北洋大學與中國近代社會等諸多論題。北洋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公立大學性質的學校,研究其歷史對于了解近代中國大學與社會的互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挖掘北洋大學的相關史料,厘清問題,闡發論辯,對于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北洋大學和近代中國大學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有著較好的幫助。
王杰 張世鐵主編 ·專業史 ·29.3萬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弄清中華文明起源的時間、地點、族群、過程、動力機制和五帝時代的歷史,對于增強中華民族軟實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們要弄清那段歷史卻并非易事。本書運用文化人類學圖騰理論對《山海經》進行解讀,考察了傳世、出土、民族等文獻記載和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成果,首次簡略地勾勒出中華文明起源和五帝史發展的輪廓。
付希亮 ·中國史 ·31.3萬字
“埃利斯島是這個生機勃勃的新共和國的偉大前哨,它守衛著美國敞開的大門。源源不斷的移民大軍的腳步曾經在這里回響。”當他們穿越這道關卡,迎接他們的真的是自由與夢想嗎?一個國家又該如何對待大門外的陌生人?位于紐約東河與哈德遜河交界處的埃利斯島,在19與20世紀之交是美國主要的移民檢查站,有1200萬移民曾在那里接受檢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又有幾萬名敵僑與政治犯被關押于此。它如同一把精密的篩子,以各種標準篩選移民,將不受歡迎者驅逐出境。直到20世紀末,一度被廢棄和遺忘的埃利斯島以移民博物館和國家紀念碑重獲新生……卡納托抓住了美國移民史上這一空前的時間和地點,收集大量官方史料、地方檔案、民間記述和大眾流行文化,講述了從移民、檢查官、翻譯、醫生,到政治家、社會改革者乃至歷屆總統的故事,對小島歷史進行了全景式史詩般的展現。透過這一過程,我們看到了美國的現代化進程,包括主權法的演變、經濟模式的變化,以及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美)文森特·J.卡納托 ·世界史 ·33.2萬字
全書圍繞Altertumswissenschaft(古典學)一詞展開,這一由19世紀德國學者發明的新詞語用來指稱與古代世界有關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并把這種研究想象為一個整體。古典學的任務就是利用科學的力量來復活那已逝的世界,維拉莫威茲相信,這種復活的意義就在于喚醒情感和理想,為現在和未來的時代注入古人曾有過的生氣與活力。
(德)維拉莫威茲 ·史學理論 ·23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40萬字
本書對奉化縣令逐個輯集史料,深入研究,形成個案;糾正歷代奉化縣志中存在的錯訛、缺漏,形成自己的體系。為中國縣令、縣令史的研究開了個頭。各個個案著重敘述在任期中的作為,是是非非,使各個縣令令縣之史實清楚羅列。這就自然形成:縣令應該怎樣令縣,怎樣適應百姓之需求,社會之需求,從而促進令縣工作之發展。各縣發展,自然推進各市之發展,各省之發展,進而促進整個國家之發展。
俞信芳 ·歷史地理 ·36.2萬字
《圣巴塞洛繆大屠殺:宗教紛爭、大國博弈與法蘭西王國的衰落》是研究法國瓦盧瓦王朝歷史的英國最權威學者亨利·懷特極其重要的學術專著,第一次通過系統的論證提出了“圣巴塞洛繆大屠殺是突然決策的結果”。瓦盧瓦王朝末期,法蘭西王國為何陷入宗教斗爭的困局?王權與貴族權力的斗爭是如何與宗教斗爭糾纏在一起的?圣巴塞洛繆大屠殺的決策過程是怎樣的?凱瑟琳·德·美第奇、查理九世等關鍵人物是否應該對圣巴塞洛繆大屠殺承擔責任及什么程度的責任?從被屠殺人數、波及范圍、影響程度等方面,圣巴塞洛繆大屠殺是如何展現所謂的“大”的?為什么圣巴塞洛繆大屠殺成了法蘭西宗教戰爭的開端、法蘭西王國中衰一百年的關鍵事件?本書將詳細解答。
(英)亨利·懷特 ·世界史 ·30.8萬字
孫昌武先生《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與佛教》一書,集中探討我國歷史上的十六國、北魏、西夏、遼、金、元、清這些北方部族建立的政權的佛教政策、佛教發展狀況,以及佛教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凸顯了佛教從理論、實踐諸多層面為民族平等、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所提供的依據和動力。
孫昌武 ·專業史 ·38.8萬字
馬來西亞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在東盟國家中位于前列,1997年金融危機前曾被譽為“亞洲第五小龍”。馬來西亞奉行獨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是東盟成員國之一。目前,中國與馬來西亞互為對方重要的貿易伙伴,雙向投資不斷增多。馬來西亞旅游資源豐富,歷史遺跡眾多,景色秀麗怡人,每年有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本書全面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國情概覽、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
駱永昆 馬燕冰 張學剛 ·世界史 ·31.4萬字
《明清傳奇史》以時代為線索,系統考察了傳奇在明朝和清朝的發展演變。第一編詳細梳理了傳奇的起源、體制的確立和主題的變異;第二編詳細論述了傳奇在明萬歷年間至清順治年間的風行;第三編考察了傳奇在清順治年間至康熙年間的繁盛;第四編考察了傳奇在清康熙末年至嘉慶年間的強弩之末;第五編考察了清道光元年至宣統年間傳奇的漂泊無依。整體而言,這是一部研究明清傳奇的力作,初版出版后廣受學界好評。
郭英德 ·中國史 ·44.1萬字
一座座帝王將相墓葬,自建成之日起,就有無數雙眼睛虎視眈眈。鐵鍬、鎬頭、洛陽鏟……盜墓賊十八般兵器輪番上陣;暗箭、毒煙、虛墓疑冢……墓主人亦有種種應對招數。盜墓與反盜墓,你來我往,兩千多年來,從未中斷。地下世界的神秘與瑰麗,地上世界的瘋狂與野蠻,在一場場奇詭的盜墓事件中,互相較量碰撞,迸發出驚心動魄的耀眼光芒……
商成勇等 ·逸聞野史 ·21.3萬字
本書分為25個篇章,精選了二十五部史書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按照各史書的時間順序分章,全面、新穎的闡述了中國歷史,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國歷史的基本脈絡和發展歷程,使讀者能夠輕松地閱讀歷史,從全新的角度思考歷史。
夢華 ·普及讀物 ·31萬字
《東莞清溪客家民俗》是“東莞市博物館叢書”中的一種,是一本調查東莞地區清溪鎮的客家風俗習慣的研究性著作。是書通過實地調查、采訪耆老、查閱文獻等方式,對東莞清溪鎮客家群體傳統的飲食、婚姻、生育、信仰、喪葬等習慣及傳統節日、家居等做了系統的調查,并對這些習俗的來源、形成過程、影響因素等做了比較細致深入的剖析,是一本反映地區性民俗的客家文化著作。
張振江 麥淑賢 ·歷史地理 ·31.4萬字
本書為孟森先生20世紀上半葉在北京大學授課的講義。全書以時間為線索,運用大量史料,對清朝的重要史實和制度演變進行了全面考察,對歷任統治者統治期間內部和內外部的各種利益爭斗予以了特別關注,對朝代興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全書敘事流暢,剪裁得當,分析透徹,至今依然是了解清史的重要參考書。
孟森 ·中國史 ·31.9萬字
本書匯集四川師范大學重點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既從政治上探討清政府、南京國民政府與紅軍對邊疆民族地區不同政策,也從經濟上對近代內地農作物輸入邊疆與邊疆市場構建予以史實考證;不僅考察民國邊疆基礎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發展,也分析近代邊疆研究機構的演變與學術形塑;在論及晚清、民國學人的不同學術道路選擇、調適的同時,還剖析西方學界的中國邊疆史研究流變。從史實和學理上,系統、立體地呈現了近代中國所經歷的邊疆巨變,政、學兩界關于發展邊疆和改良邊政的各種努力,晚近以來中外學界的中國邊疆研究情況。
汪洪亮主編 ·地方史志 ·2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