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內容經典,體例科學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書中增設了導讀、注釋、譯文、名句精解等輔助性欄目,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深入體味作品的內涵,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華。圖文全解,好讀好看600余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座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
司馬遷 鄭晨 ·史家名著 ·50.7萬字
本書為《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的第8卷。不同于此前已出版的《劍橋中國明代史》(重版后已標為“上卷”),側重于政治史的研究,本卷內容涉及明代政府機構、財政管理、法律交通、商業、官方宗教、佛教、道教以及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明朝的對外關系,與朝鮮的朝貢關系,與歐洲沿海國家的關系等;還有對明代經學思想的研究,基督教及其他思想對中國的影響等專題史,各章執筆者分別為享譽世界的著名歷史專家崔瑞德、牟復禮、黃仁宇、彼得森等著名學者。
(英)崔瑞德 (美)牟復禮編 楊品泉校訂 ·中國史 ·68.2萬字
《古羅馬文明文獻萃編》是“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書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要選擇了傳紀、自傳、書信、演說辭、論水道等作品,從多個層面展示羅馬人的思想、生活以及與公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公共建筑。傳紀人物性格鮮明、自傳個性獨特、書信真實可靠、演說內容動人、論水道氣勢恢宏。上冊所選的內容雖然有限,行文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反映羅馬人的精神風貌與物質成就。此書對于人們深刻了解羅馬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下冊主要選擇的是異族人眼中的羅馬早期社會與羅馬帝國以及羅馬人對自身文化尤其是對演說術衰落的反思,思想深刻,觀點獨特,從這里可以看到與客觀存在的“羅馬”不同的另一個“羅馬”,這就是學者筆下的“羅馬”。此外,下冊還選擇了當時人對羅馬宗教文化以及外交上的一些看法,展示了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與匈人之間的矛盾、基督教與羅馬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為人們更好地認識晚期羅馬帝國提供了一手的資料。
楊共樂主編 ·史料典籍 ·50.5萬字
《歐洲史》是英國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的代表作。它為歐洲歷史設計出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統,呈現出難得一見的整體史印象。它將傳統敘述方式與特寫結合,容納了經常被嚴肅歷史學家忽略的各種奇特事物和思想,成為近年來深具價值和說服力的歐洲通史作品。始于文藝復興,止于“一戰”。文藝復興粉碎了中世紀文明的精神力量,啟動了歐洲向現代蛻變的過程。宗教改革之后,理性與信仰之間的協調并未出現,政治上進入開明專制時代。但開明專制結果被證明是一場令人沮喪的失敗。作為開明專制君主的代表,法王路易十四創立的“舊制度”以革命而告終,這場革命使得整整一代人陷入混亂、戰爭和令人不安的革新運動之中。隨著革命的平息,現代化開始發揮作用,歐洲進入高歌猛進的19世紀,蒸汽機車、煤氣廠和發電機廣泛普及。到了20世紀,身處迅速變化的世界,人們開始意識到自身的脆弱,渴望回歸虔誠與修行,基督教文化有復蘇之勢,傳教士與工程師一道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
(英)諾曼·戴維斯 ·世界史 ·82.8萬字
本書包括世界歷史精粹、古代世界、中古世界、近代世界、現代世界和當代世界共六部分,涵蓋了人類發展歷史中的政治、文化、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知識,以問答的方式引領讀者了解世界歷史,拓展視野。
文征明 ·普及讀物 ·61萬字
亞洲東北部地區土地廣袤,歷史上諸多大小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獨特的北方民族文化。16世紀以后,俄國開始向東殖民擴張。到19世紀60年代,現代意義的俄遠東版圖基本形成,俄國成為中國最大的陸路鄰國。此后,俄國政府通過加快移民和興修鐵路,推動了遠東經濟社會的變遷。蘇聯時期,遠東地區的各項事業取得較快發展,在區域經濟布局、對外經貿聯系、地緣政治關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聯解體前后,遠東的發展長期停滯。進入21世紀,俄羅斯聯邦政府將遠東開發確定為優先方向,出臺一系列發展綱要和政策法規,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地區人口增長,加強與中國等亞太地區國家的多領域合作。俄遠東的新一輪開發開放對變化中的俄羅斯及世界格局正在產生深遠影響。
劉爽 鐘建平等 ·世界史 ·72.9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本書以時間為序,精選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下篇為世界上下五千年,在保證各自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簡要勾勒出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生動再現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與風云變幻,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窺斑知豹,進而揣摩與品味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體例編排上,本書注重各歷史事件及人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同時設立了“相關鏈接”,簡要介紹歷史背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對正文進行有效補充,使讀者能對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一目了然。本書通過全面的內容、凝練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科學的體例、全新的設計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解中外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幫助讀者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使其能夠深入地了解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翟文明 于海娣 ·中國史 ·91.6萬字
在人類法治文明史上,歐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就這一領先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較早建立并保持了優良先進的司法文明。本書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系統地介紹了歐洲法治的源頭、中世紀法治的建立、走向現代社會中的司法與法治的發展,以及在近年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在司法方面的成功探索。作者以司法為視角,對歐洲法治文明先進性的根源做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侯建新主編 ·世界史 ·53.2萬字
本書概觀性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石刻的類型及其演變、古代石刻的存留及發現情況、歷代石刻的研究情況以及石刻銘文的常見體例,總結歸納了石刻銘文應當如何釋讀、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偽鑒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統了解中國古代石刻的基礎著作。本書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此次為增訂本,增加內容逾倍,增加圖版200多幅,隨文插入,使本書更具可讀性和直觀性。
趙超 ·文物考古 ·50.5萬字
作者將歷史上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歷史人物,以串珠子的方法,重新組織語言,以現代視角講述故事,再加上個人的評注。該書秉承中國傳統史家治史精神,以“獨辟歷史的蹊徑,還原歷史的真相,探微歷史的原力,把握歷史的脈博”為終極目標,以現代軍人的視角,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加以論述。作者在編著過程中,注重通過大量的史料挖掘還原歷史的真相,大力贊美和倡導中華民族的正直、勇敢、血性、尚武的精神,傳遞正能量。
徐兵博 ·史學理論 ·70.1萬字
1934年完成的《你一定愛讀的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優選的一部專著,曾被選為代表民國時代優選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全書共19篇,約60萬字,敘述起自晚清鴉片戰爭,迄于20世紀30年代初??缭綍r間長,涵蓋內容豐富,論斷公允。其所論及領域極廣,地理、民族、政治、經濟、交通等。本書一書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最大的,時至今日,仍被公認為代表民國時代最高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該時期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獨立立場和觀點的著作。本書19章,近70萬字,以敘述為主,分析輔之。本書根據近代以來發生的大事,分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民國以來狀況等幾大主題,為中國近代史架構了基本的敘述輪廓。尤為令人稱道的是陳恭祿嘗試以一種公正的態度對待歷史,他認為“本書論斷,著者非詆毀時人,或為之辯護,不過以公平之態度,說明其立場”,比如在討論中外沖突及中外關系等問題時,“對于侵略之罪惡,決不為之稍諱”,但更要以事實為根據,不能一味詆毀。由于本書持論公允,資料翔實,詳略得當,成為當時中國近代史最完善的教材。
陳恭祿 ·中國史 ·59.9萬字
在16世紀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它曾是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它的一舉一動,對歐亞大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它卻漸漸衰落,淪為備受歐洲壓迫、剝削的“歐洲病夫”,并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崩潰。本書主要講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13世紀末建國起,至1927年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發表偉大演說之間的悠久歷史,用16個章節敘述了奧斯曼帝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有早期奧斯曼蘇丹為領土擴張、國家強盛所做的各種努力,奧斯曼人在面對西方國家的挑戰時的各種反應,也有奧斯曼末期各種勢力挽救國家于頹敗的努力,并在其中展現了奧斯曼的成就與文明特色。本書筆法生動,內容翔實,并是英語世界第一本大量運用奧斯曼土耳其語原始材料寫成的奧斯曼通史。不同于過去西方學者的著作,它試圖以一種更加中立的角度敘述這段長達6個世紀的歷史,在土耳其頗受歡迎,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大力推薦。
(英)卡羅琳·芬克爾 ·世界史 ·53.6萬字
“希臘化”這個術語通常被用來描述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希臘語是通用語言。希臘人成群結隊地向南方、東方遷徙建立新的殖民地,或者參加雇傭軍以尋求財富,確信自己作為新統治階級的成員。當地人民和文化在卷入這場逐漸滲透的希臘化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和與沖突。作者廣泛使用一手材料,研究了從亞歷山大之死到希臘化世界并入羅馬帝國期間的政治事件。他也研究了這個世界中不同的社會制度和風土習俗,文學、科學、技術的重要發展以及新宗教運動的建立。本書分為希臘化時期的史料、對亞歷山大的繼承、君主制與君主制觀念、希臘化王國的形成、托勒密埃及、敘利亞與東方、馬其頓和希臘等十二章。前面幾章集中關注希臘化世界的某些特定的地區和方面以及人們在這一世界中的生活。后面的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主要轉向事實敘述。
(英)F.W.沃爾班克等 ·世界史 ·56.3萬字
本書講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從19世紀晚期的起源到20世紀中期災難性毀滅的歷史。作者以時間為軸線,詳實闡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納粹黨的興起及其奪權路徑,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將德國引向戰爭直至最終毀滅的過程。在歷史性講述的基礎上,作者不僅討論了納粹主義的神奇魔力、納粹德國體制的實際運作方式,而且在結論部分提出了與大屠殺相關的諸多難題和德國人的認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書的歷史高度,將讀者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有關人類問題的思考。
(美)克勞斯·P.費舍爾 ·世界史 ·52.6萬字
世界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既有繁榮輝煌,也有曲折艱難,過去的歷史的積累,鑄成了今天燦爛的現代文明。通過學習和了解過往的歷史,我們可以從中體會生存的智慧。
鴻恩 ·世界史 ·56.6萬字
本套書包括3部晚清作品,《遠去的紫禁城》《我的前半生》《紫禁城的黃昏》,多角度多元化了解晚清歷史。
愛新覺羅·溥儀 (英)莊士敦 ·普及讀物 ·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