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古代水運、漕運持續近兩千年。各朝漕運有數量消長和運程伸縮,但本質上呈現先明可持續和明清不可持續兩種形態。本書把中國古代水運史分為先明和明清兩個階段,前者不斷圓古代中國水運夢,而本質上具有可持續性,后者在不可持續中追求河運持續,也有不斷圓夢精神在其中。上冊主要研究大禹至元朝水運史,彰顯古代中國人的水運筑夢精神;下冊主要研究明清兩朝治河通漕史,表現其在運河不可持續中追求持續的精神。
趙維平 ·專業史 ·69.5萬字
在豐富的國內外檔案、報刊等文獻資料基礎上,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首先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際格局纏變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國際環境變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醞釀、形成、曲折發展、破裂方面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分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發展歷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進而分析了其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以及遠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影響。
杜俊華 ·中國史 ·32.5萬字
本書選取經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十二種植物——小麥、葡萄、石榴、曼陀羅、黃瓜、紅藍花、棗椰樹、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國傳入西方的四種植物——桃、杏、芍藥、桑,為你詳細讀解它們的“旅行”足跡、多樣變遷以及在不同文化譜系中的象征意義;同時帶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對照的歷代名畫,在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話傳說和歷史現場傾情演出的無窮魅力。
許暉 ·普及讀物 ·8.6萬字
羅馬城如同一張羊皮紙,在數個世紀里被不斷覆蓋、重建。從萬神殿到扎哈·哈迪德設計的MAXXI曲線,建筑學教授安德魯·利奇解讀建筑、歷史遺跡、城市街道及其背后的建造意圖,為讀者勾勒出一系列歷史速寫。每一章他都帶領讀者在真實的街區尋訪歷史,將建筑遺跡與電影、傳說、故事、壁畫一一對應,幫助讀者了解羅馬這座城市如何形成,又如何被歷史塑造。作為曾經的帝國中心、世界之都、文藝復興中心以及現代首都,羅馬城中數不清的文化疊加交織在一起,在建筑上體現尤為明顯。王政時代的磚塊建筑幾乎被大理石替代,羅馬帝國時期的神殿或被遺棄,或用于教堂建筑,圣彼得大教堂見證了基督教會從一個卑微的開局發展為觸角伸及四方的精神帝國,特尼米車站的改建則是人道主義取代法西斯價值觀在建筑上的表達。作者都根據羅馬所處的不同時代依次規劃出線路圖,在真實的羅馬街區尋訪歷史,解讀建筑上不同的歷史層次,依次想象羅馬從起源到王政時期、帝國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王國時期以及短暫的第三帝國時期。通過挖掘建筑背后的歷史細節,深度呈現羅馬的魅力。
(新西蘭)安德魯·里奇 ·世界史 ·13.5萬字
《越南研究》是由廣西師范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性學術集刊。本期為《越南研究》總第2期,設有特邀專論、中越關系、越南經濟與文化、口述歷史、檔案文獻等五個欄目,共邀約中越相關研究領域學者文章11篇,具體涉及越南古典文學、中越貿易、中越語言交際等多個領域。
林春逸主編 ·世界史 ·13.3萬字
《唐宋歷史評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以唐宋史研究為主的專業歷史刊物,以關于唐宋歷史的專題研究與評論為特色,主要刊發問題導向的關于唐宋歷史專題研究論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學術史為目的的專題述評和書評。文章類別包括論文、書評、序跋、讀史札記等。
包偉民 劉后濱主編 ·中國史 ·28.3萬字
本書為一本歷史通俗讀物,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傳媒的表現形式,通過新聞語言和雜志版面排版方式,生動展現了戰國時期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從三家分晉起,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以通訊稿的方式記錄戰國時期的時事人文。本書希望以一種別致的視角,打開一扇現代人觀照歷史的新大門。
朱乙丑 ·普及讀物 ·15萬字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一生仕少閑多,長期生活在家鄉浙東鄉村。在陸游存世的海量詩作中,有六七成是與其家鄉生活有關的。集中解讀陸游的詩篇,借其目光觀察浙東地區的鄉村社會生活,展示其心目中的“鄉村世界”,雖然吉光片羽,卻顯得彌足珍貴。通過剖析陸游“鄉村世界”這一個案,展現了:陸游的鄉村生活是浙東鄉村一個中上水平鄉居寓公的生活范本;以陸游為代表的士人階層,在鄉村社會生活中扮演了多重復雜的角色;由陸游所感知與描述的既豐富多彩又民生艱難的鄉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想象“宋代農村”提供了幾個可以依憑的支點。
包偉民 ·地方史志 ·10.6萬字
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擁有17000多個島嶼,被譽為“纏繞赤道兩旁的翡翠”,亦稱為“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為第三大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元包容的文化,現已成為新興經濟體中一顆耀眼的新星。本書以最新資料,全新視角,全面介紹和分析印度尼西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和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許利平 劉暢 薛松 ·歷史地理 ·31.2萬字
殷墟被譽為中國考古的圣地,殷墟考古九十年來,發現了豐富的殷商文化遺存,出土了大量陶質類文物,可分為普通陶器(或稱粗泥陶)、白陶、硬陶、原始瓷和釉陶等類。通過對包括陶質類文物在內的殷墟文化遺存的綜合研究,建立起了晚商文化的分期體系,可與《殷本紀》記載的、經殷墟卜辭中王譜訂正的商王世系大致對應。以研究殷墟文化的內部構成以及形成、變化為基礎,可進一步探討商文化、商文化與周邊青銅文化的關系以及人群的互動等問題。
牛世山 岳洪彬 岳占偉主編 ·文物考古 ·7.2萬字
《到清朝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清朝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清朝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清朝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清朝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清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罢n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程曉南 ·中國史 ·11.9萬字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一段較長的動蕩時期,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人們常說: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這段歷史中尤為顯現,一代梟雄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風流才子周瑜都成為后世演繹的對象。而亂世之后的晉國,除了忙著斗富的君主外,更令人稱道的是那采菊東籬下的詩人。人們把三國時候的歌以詠志和兩晉時候的縱情山水稱作“魏晉風流”。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浪漫的氣氛沒有了,剩下的只有硝煙和戰爭。
王曉琪 ·普及讀物 ·7.1萬字
本書從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國王權向全體臣民開征的普遍直接稅入手,分析這一帶有平等色彩的稅制改革在一個等級-團體社會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難。作者廣泛引證各種史料,全面詳細地敘述了絕對主義王權在推行這一政策時遇到的阻力,其中既有心態觀念上的,也有社會結構和制度設置等方面的,進而得出:新稅制的推行及其引發的政治-社會回響,是導致舊制度的政治-社會秩序解體的重要因素,也是孕育和創造現代政治觀念的重要契機。
黃艷紅 ·世界史 ·26.9萬字
本書選擇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系統梳理、精心選編,以口述史的形式,讓親身經歷和見證改革開放歷史的老領導、老同志追憶細節,讓見證者感悟得失,讓思想者升華經驗,目的是真實、生動、具體地再現歷史,為改革開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也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提供生動鮮活的新時期黨史讀本。本書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作序,收錄了萬里、陳錦華、谷牧、龔育之、劉鴻儒、曾培炎、徐匡迪、龍新民等50余老領導、老同志的回憶錄、口述歷史,是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和寶貴財富。
歐陽淞 高永中 ·口述史 ·54.8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1萬字
意大利戰爭(1494~1559)是歐洲中世紀末期與近代早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場幾乎影響整個西歐的持久戰爭促成了歐洲政治意識形態的嬗變,促使16世紀初的西方歷史著述進入了一個新舊交替、“群星閃爍”的時代,涌現出了以馬基雅維里和圭恰迪尼等“1494年一代人”為代表的眾多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本書將意大利戰爭置于歐洲國際關系歷史的宏觀背景之下,對意大利戰爭的發展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勾勒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16世紀歐洲國際關系圖景。
蒲利民 ·世界史 ·39.5萬字
本期共刊載資料6篇,其中中文文獻4篇,譯稿2篇?!抖鳚纱嬖嘘P甲午戰爭史料選編》,內容為曾任黑龍江將軍的恩澤所存長順、安定、依克唐阿、劉坤一等在甲午戰爭期間來函,內容多與軍務有關,尤詳于各方應對方略,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顧肇新家書》收錄曾任總理衙門總辦章京的顧肇新家書19封,涉及膠州灣交涉、戊戌年張之洞入樞受阻、翁同龢開缺、總署議復康有為《第六書》、政變后張蔭桓被革職、光緒皇帝下詔求醫等內容。《中蘇關系檔案選譯(1924—1932)》,選自俄羅斯檔案館及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出版的文件集,內容主要為蘇聯對中東鐵路、九一八事變后的中蘇關系、新疆問題等的態度,對了解這一時期的中蘇關系很有參考價值?!稄執自谇嗄旯伯a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來自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系1924年張太雷在青年共產國際大會上的發言記錄。本期將繼續刊載《錫良函稿》及《六二回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編 ·中國史 ·15.9萬字
中國古代政治詩是中國古代以政治事務為題材的專類詩歌,主要記述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的狀況,涉及稅政、役政、糧政、荒政、漕政、河政等諸多政務。中國古代政治詩對各類政治人物和事象進行褒揚或貶斥,形成了頌政詩和怨政詩兩大范疇作品。本書以先秦至清末政治詩歌文本為研究對象,梳理中國古代政治詩的發展歷程,呈現中國古代政治詩的基本面貌,分析中國古代政治詩的價值體系,總結中國古代政治詩的創作規律,是一部系統全面闡釋中國古代政治詩的專著。
文航生 ·中國史 ·97.7萬字
中國人的娛樂歷史。中國人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藝術。游藝蘊含著超凡脫俗、愉悅快樂的人生哲學,獨特典雅,精致細膩,充滿活力和趣味,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樂觀主義精神。中國人創造出圍棋、象棋、蹴鞠、捶丸、麻將、風箏、七巧板、九連環、酒令等眾多游藝項目,祖輩相襲,傳承不絕。本書摘取古代游藝寶庫中最為耀眼的幾顆明珠,娓娓講述中國游藝歷史上那些可愛而動人的故事。
王宏凱 ·專業史 ·16.5萬字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后中國參戰;1919年,中國派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接著爆發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及到五四運動爆發,中國情況是怎樣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西方媒體進行了許多報道。許多來華西方人,包括諾獎作家賽珍珠也對中國的故事進行了講述。巴黎和會上,中國為了收回山東權益,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中國外交總長陸征祥等,進行了怎樣斡旋?威爾遜想幫助中國收回山東權益,為什么與日本妥協了,造成了怎樣的后果?五四運動的起源,與威爾遜提倡的各國平等和民族自決是否有關系?中國知識精英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等領導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美國對日本妥協,他們對美國失望了。但是西方的新聞媒體,看到中國正在發生的劇變,這就是“中國的覺醒”。歷史學家王笛的新著《中國記事:1912—1919》,展示了這段波瀾壯闊、色彩繽紛的非虛構歷史。
王笛 ·中國史 ·4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