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希臘文明2500年(全4冊)
會員

全景式呈現(xiàn)古希臘文明2500年發(fā)展史,并于細處打撈古希臘輝煌而神秘的文明碎片,解讀古希臘文明興衰的啟示。《希臘的起源》:很長一段時間,古希臘文明就像雅典娜全副武裝從宙斯的頭顱中橫空出世那樣,充滿詩意般的壯麗與神秘。但隨著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遺跡的面世,這古老的西方文化之源才真正變得有跡可循。本書還原了從青銅時代到古風時期的古希臘文明的歷史線索。《古典希臘》:古典美學的準則,邏輯和理性思維,共同生活以及解決沖突的社會倫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民主和參與式政治的思想基礎,個人主義、人文主義、科學的方法和原則,這些奠定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政治等領域基礎的理念,都在古典希臘時期得以形成。即使在新科技如火如荼的今天,從本質上講,歐洲人仍然是希臘人。《雅典的陷落》:本書用豐富可靠的史料,立體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古典時代后期希臘霸權的爭奪與更替,尤其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及其帶來的混亂與崩裂。雅典的落敗直接導致城邦制以及古希臘文明從鼎盛而走向衰落。《亞歷山大帝國》:本書通過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及希臘化王國時期的發(fā)展、變遷和權力更迭,細致、豐富而清晰地呈現(xiàn)了當時橫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帝國的歷史興衰,以及豐富、動蕩又極具戲劇張力的時代如何被那些以悲劇告終的偉大人物所左右。同時,亞歷山大遠征不僅建立了世界性的廣大帝國,還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所征服的地區(qū),深刻改變了古代世界和古典時期希臘的風貌,更使得希臘文化經歷了一個新的黃金階段。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 ·世界史 ·40.9萬字

多面的中國古代史與清史
會員

《多面的中國古代史與清史》約52萬字,納入《南開史學家論叢》第四輯,從多方面反映中國古代史、清史的面貌,多為學界較少關注或在見解上有分歧的內容,有宏觀方面的闡述,也有某些具體問題的考察,力圖接近歷史的真相。本書共分“中國古代史”“清史”“清代滿族史”三個專題,“清史”部分內容較多,又細分為“政治制度”“八旗制度”“財政制度”“疾病醫(yī)療與政治、倫理”四部分。第一專題“中國古代史”,闡述帶有規(guī)律性的歷史現(xiàn)象,分析其變化的原因,力圖得出某些有意義的認識。文章論證古代國家與近現(xiàn)代國家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其具有私屬性,正是這種私屬性及其變化,決定著王朝國家的國體、統(tǒng)治體制與其變化。第二專題“清史”,在清史特點的總體認識上,闡述清朝是中國古代王朝特點最多的朝代,這是由于清朝是滿族入主中原而帶入其民族因素、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王朝而得以集往代制度之大成,并且又處在世界格局下受西方勢力影響等特殊因素決定的,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四方面有諸多體現(xiàn)。清朝時期的中國落后于西方,并非滿族因素導致。清朝當時的經濟比明朝及以前有長足發(fā)展,只是速度沒有西方迅速,因而拉大了差距。第三專題是“清代滿族史”。清朝是滿族為主體、滿漢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王朝,揭示滿族特別是對清朝政治有較大影響的與滿族皇帝有關的制度與事件、滿漢關系等問題,有助于深入認識清朝。

杜家驥 ·史學理論 ·40.8萬字

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xiàn)代中東的形成

中東,當今世界的戰(zhàn)略要地,也是紛爭之地。戰(zhàn)爭、宗教沖突、恐怖主義、大國干預、族裔對抗……100年來在這片土地上輪番上演。而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一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英國、法國和俄國等大國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決定。“一戰(zhàn)”爆發(fā)前,奧斯曼帝國,這個曾經兵鋒直指維也納的大帝國已經沒落。它在歐洲的領土大多已經喪失,而名義上屬于帝國的埃及也淪為了英國的附庸。野心勃勃的英國駐埃及總領事基欽納伯爵已經著手在中東謀取更多利益。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等協(xié)約國作戰(zhàn)。協(xié)約國并不把這個老氣橫秋的帝國放在眼里,以為能夠很快戰(zhàn)勝它。1915年,英法兩國發(fā)動加利波利戰(zhàn)役,企圖直取奧斯曼首都伊斯坦布爾。然而,整場戰(zhàn)爭竟然演變成了持續(xù)250多天的壕塹戰(zhàn),最終以英法兩國撤軍告終。戰(zhàn)爭期間,看到勝利無望的英國政府調整了自己的中東政策。主導英國中東政策的陸軍大臣基欽納伯爵派手下馬克·賽克斯與法國和俄國談判。三方秘密達成了《賽克斯—皮科協(xié)定》,大致劃分了三國在中東的勢力范圍。同時,英國政府積極支持麥加的統(tǒng)治者發(fā)動阿拉伯大起義,試圖從內部瓦解奧斯曼帝國。1916年底,勞合·喬治成為英國新任首相,他在中東采取了更為積極的進攻政策,不到兩年,英軍相繼攻下巴格達、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1918年10月,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投降。“一戰(zhàn)”結束后,溫斯頓·丘吉爾成為中東問題解決方案的“總設計師”。然而,中東問題的解決卻困難重重。許多地方爆發(fā)了反對英法統(tǒng)治的動亂,英法俄三國之間的矛盾又顯現(xiàn)出來,美國、意大利和希臘等國也要插上一腳,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一戰(zhàn)”的血腥后,西方各國人民更渴望休養(yǎng)生息,對帝國主義擴張已經興味索然。1922年,一系列中東問題解決方案才艱難出臺,英法兩國強行將西方政治體系移植到了中東,并自行為中東各國劃定了邊界,絲毫沒有考慮當?shù)氐恼维F(xiàn)實和人民的要求。紛爭的種子已然埋下。列強聲稱可以給中東帶來和平的解決方案,成了“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

(美)戴維·弗羅姆金 ·世界史 ·40.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莎车县| 额尔古纳市| 武定县| 阳谷县| 平陆县| 樟树市| 横山县| 巴彦淖尔市| 济阳县| 龙里县| 巍山| 孙吴县| 阿拉善盟| 古丈县| 新龙县| 绿春县| 通城县| 娱乐| 土默特右旗| 婺源县| 富裕县| 抚松县| 松江区| 崇礼县| 阜康市| 慈溪市| 大余县| 彝良县| 武冈市| 晋江市| 福海县| 望城县| 固原市| 临高县| 化德县| 岫岩| 陆丰市| 堆龙德庆县| 洛浦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