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翻譯項目管理:實操、案例與研究
會員

2017年福建省社科規劃基礎研究后期資助重大項目結項著作。本書著重講述翻譯項目管理的實操,以案例加深理解,以研究總結經驗。內容表現兩個理念:1.以政策定位內容。2010年以來,國務院與教育部緊鑼密鼓地在全國高校引導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的教學改革,先后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等五份重要文件,落實到翻譯教育與外語教育的實處,就是教學內容與市場,即翻譯職場的對接問題,其中核心問題就是大多數學校翻譯與外語的本科與碩士課程因為師資、教材與觀念等原因而缺席的翻譯項目管理內容。本書就是應對這種情況而開展的研究,以此適應企業國際化、交流本地化的形勢及一帶一路國策的需要。2.以市場改變觀念,以速度為核心內容。在當今社會,譯者想要生存下來,速度是一大保障。但是現在譯員面對的經常是一個晚上翻譯五萬字的任務。時代在變化,翻譯技術在變化,標準在變化,但翻譯教學并沒有本質變化;從全球范圍來看,高校的翻譯教學滯后于翻譯市場運作。傳統的字、詞、語篇的譯法不夠了,應該著眼市場的需求,擺脫經院的羈絆。當譯者被要求一個晚上翻譯五萬字的時候,別無選擇,只能依靠團隊,需要翻譯項目管理的能力,從而組織一個團隊來共同完成翻譯。團隊有分工,有協作,有人管術語,有人管校對,而且需要輔助軟件以提高速度。單打獨斗,用傳統的方式翻譯的人,在職場上則難成大氣。本書力求使翻譯項目管理與翻譯教育接軌,從而使翻譯教育完整化。

岳峰 ·語言文字 ·16.8萬字

文字的故事:從結繩記事到未來文字(經緯度叢書)
會員

從最早的結繩記事到如今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人類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語言、文字、信息傳播等,對于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意義非凡。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把文字當作文明產生的要素之一。《文字的故事》研究了全球文字的起源與發展,從最早的石版畫、甲骨文開始講到今日的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語言,作者放眼全球,對整個文字發展過程做了梳理。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問題的角度,更廣闊的視角、更新穎的角度,來看待文明和歷史。文字都是抽象的,因而圖片就顯得特別重要。本書中有大量的古文字圖片,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即使不是研究學者,也能輕松閱讀。此外,作者還講述了自己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現在的發現,供學生、專家和一般讀者作為參考。我們讀這本《文字的故事》的時候,看到非洲、歐洲、我們自己的亞洲,還有美洲大陸的成千上萬年之前的同類為了滿足交流的需要發明出的線條優美流暢的文字時,不由得感嘆:“這也太美了。”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在《文字的故事》這本書里面,我們提到的那些文字,很多都能讓我們馬上想起一段輝煌的人類文明。比如,被譽為“神的話語”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古希臘人用的希臘字母文字,引領了東亞潮流至今仍流行全球的中國漢字,美洲的瑪雅象形文字,每一段文字,都能讓我們想起一段熟悉又神秘的文明和歷史。

(新西蘭)史蒂文·羅杰·費舍爾 ·語言文字 ·16.6萬字

科技語體語法、規范與修辭(上、下) (著者長期探究、傾情奉獻科技語言寫作類系列)
會員

本書以科技語體為對象,將科技與語言相融合,基于語言基礎知識,運用語法(現代漢語為主,英語語法為輔)和有關國家標準、規范,建立了全景式科技語體修辭體系。系統闡述了科技語體的概念、特點、分類,基礎語法、標準規范,以及詞匯、句式、辭格修辭。按邏輯有序展開,結構清晰合理,內容深淺適宜,論述與實例相結合,還輔以大量實例(例句、插圖、表格、式子等),并引用較多名家名言,對語用及表達效果的提高具有戰略啟發性和戰術指導性。全書共分9章,上、下冊,上冊4章,下冊5章,從語用的角度展現了科技語體的全貌。上冊包括:語言基礎知識;科技語體概論;科技語體語法;科技語體標準;下冊包括:科技語體規范;科技語體詞匯修辭、句式修辭、辭格修辭;科技語體語病。內容全面,材料詳實,實例引自語言文字學、名家大家著作,各類科技文獻、文體,同行或相關文章、作品,以及作者長期求知探索的研究創新和心得積累,實用性強,參考價值高。本書適于科研、技術、科普等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也適于科技期刊、圖書、網媒、數字出版等的編輯參考,還可作為高等學校教師、學生的論文寫作教材和自學用書,以及科技寫作、編輯的培訓教材和學習材料。可作為對傳統語言學之類著作的一種補充,對從事語言學方面研究、教學、學習的專家、學者和學生也有較大的參考意義。

梁福軍 ·語言文字 ·59.5萬字

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中華學術·有道)
會員

中國古代文體學是研究古代文學的體裁、體制、風格、語言特征、章法結構等現象的綜合性學科,是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古人、今人,作文行事都講究“得體”,可以說文體學是滲入中華文化基因的一門學問,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對近代以來逐漸式微的傳統文體學研究的回歸,也昭示著古代文學領域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話語體系的回歸。《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力主回到中國文體學語境來發現中國文學自己的歷史,分別從學科論綱、文體史料學、文體分類學、研究方法、文學風格學,以及中國古代重要的文體觀念、理論及論著等方面出發,系統論述了中國傳統文體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征引翔實,論證周密,結構精嚴,解決了諸多難點及關鍵性問題。研究方法上,提出在繼承古典研究范式的基礎上,“鑒之以西學,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證之以實物”,建立具有現代意義與學術高度的中國文體學,并在本書中躬踐行之。本書既有文體學的理論建構,又有文體學史的多元考察,宏觀地再現了中國古代文體學的發展軌跡,是文體學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成果。本書榮獲“第五屆思勉原創獎”。初版于2011年,2022年增訂再版,增刪改并超三分之一,體現了作者更新更深的思考。此次收入“中華學術·有道”叢書,學術有道,經典常新。

吳承學 ·語言文字 ·51.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清镇市| 建昌县| 晴隆县| 岳阳县| 高密市| 靖远县| 犍为县| 新余市| 江安县| 清苑县| 远安县| 大邑县| 鄂托克前旗| 扎鲁特旗| 宁远县| 城步| 寿宁县| 浦北县| 阳东县| 琼海市| 凤台县| 宣恩县| 望谟县| 永仁县| 桃园市| 屏东市| 乐都县| 仁布县| 泽普县| 红河县| 汕头市| 吴江市| 泰宁县| 高密市| 余干县| 黔西县| 德昌县| 沙坪坝区| 且末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