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2輯,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民俗學等。本書已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書中主要刊發海內外具有原創性的文學研究論著,旨在交流學術信息,展示學術精品,維護學術規范,推動學術健康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9.4萬字
本書是對中華民族積淀傳承下來的經典之作的深度總結提煉,涉及到修身、養性、學習、處世、心態等諸多方而,在每條經典詩句后均附有出處、釋義及延伸閱讀,以期在幫助讀者了解每一句經典之作的來源及現代解釋外,引導讀者向更深的層次去探尋、去思考。好的詩句會給人如沐春風之感。《中華句源(超值金版)》能為每一位讀者帶來縷縷春風,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瑟 蘇陌編著 ·語言文字 ·29.4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高教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分會的論文集,從教學思想與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與測試、英語語言技能的研究與實踐、語言學與翻譯學、文學與文化五個角度,探討在研究生英語教學這個特定的教學領域中教學規劃者有著怎樣的思考和見地,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有著哪些創新和感悟,學生在各種語言技能的訓練中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等問題。
吳江梅 鞠方安 ·語言文字 ·29.4萬字
本書是一部旨在探尋漢語修辭語義應用現象表層結構與深層內里之基本特質的專著。本書在修辭學范疇內,以語言應用為主軸,從方法論高度自始至終貫徹語境意識,立足于修辭、語義和應用三個視角,遵循語境參照、語體先行、文化鏡像、描寫與闡釋相結合等基本原則,綜合優選多種適宜的研究方法,努力做到縱橫交錯、點面結合,把研究的重心聚焦于用一定的修辭理論指導綜合研究具體語境中和特定語體規制下的修辭語義應用現實。
孟建安 ·語言文字 ·29.4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書中設有語言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獻學、學術名家等欄目,發表漢語言文學各專業的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4萬字
語義演變是漢語演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漢語歷史語言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最后30年來漢語的語義演變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結構主義學理論和方法的引進,很多學者已不再滿足文獻詞語的考釋和詞義演變方式的靜態描寫,而是致力于詞義系統演變的考察和詞義演變規律的探索,從而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漢語語義演變的認識和了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漢語學界已開始出現基于認知語義學、歷史語用學和語言類型學的思路來探討語義演變的新嘗試。本書是這方面研究成果的一個結晶,集中展示了漢語語義演變研究的新視野和新進展
吳福祥 王云路 ·語言文字 ·29.3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高教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分會的論文集,從教改新思路與新教綱、教學研究與教學模式、翻譯研究與教學、文學、文化、語言與教學等角度,展示教師在各領域內的研究,反應了老師們的教學思考與教學實踐。
吳江梅 鞠方安 彭工 ·語言文字 ·29.3萬字
兩漢是經學昌明與極盛時代,因此探討漢代經學與其他學術門類包括文學的關系,漸漸成為交叉研究的熱點。本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了經學與文論的關系:第一,在前經學時代和漢代的比較視野中論析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文化場域和話語規則。第二,論述文論空間里的漢代經學書寫,探討“五經”文本在漢代授受、流傳、整理、研究活動中所包孕的文學思想。第三,分析經學視野中的漢代文論敘述,即依經立義圣化言說方式和意義建構方式下的漢代騷評、史論和賦論。第四,以《毛詩序》之尊廢的學術演進和《詩大序》之風喻與詩教傳統為例,闡述漢代經學與文論的賡續影響。最后,揭示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意義生成規則——依經立義在中國當代文論建設中的方法論意義。
張金梅 ·語言文字 ·29.2萬字
本書是第四屆全國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論壇暨專業碩士培養工作研討會的論文精選,主要從教師素質、教材與教學、課程設置、碩士培養、招生實習與就業等幾個方面對當前漢語國際教育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是了解漢語教育學術動態、研究生論文寫作等方面很好的參考書。
北京漢語國際推廣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語言文字 ·29.2萬字
本書是專門譯介國外歐亞內陸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目的是通過精通各類外語的專業譯者的努力,為國內相關學者提供國際學術界在該領域所發表的重要文獻和最新成果。其所收錄的譯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國外學者的學術文章,或介紹該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史料上的新發現;各篇文章的譯者多為具備深厚歷史學、考古學基礎的學者,很好地滿足了學術文本的翻譯要求。本輯為第六輯,收錄的譯文有《阿石卡勒遺址丘:費爾干納地區新發現的楚斯特文化遺跡》《“單于”的稱號與“匈奴單于庭”的位置》《古代突厥的社會結構》《朮茲札尼《納昔兒史話》所記阿富汗和印度的蒙古將領》等等。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語言文字 ·29.2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本刊發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各二級學科包括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還設有學術名家、京津冀文學研究等欄目。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萬字
本書主要著眼于《紅樓夢》的版本研究。作者通過細致地比較各種版本每一回合的《紅樓夢》中文學描寫方面的重要差異,從而判定卞藏本《紅樓夢》、鄭藏本《紅樓夢》稿本有九回,戚序本類型第六十七回屬于作者早期創作的本子。程刻本與脂抄本的版本差異是本書的重點研究內容,作者通過對比兩種版本《紅樓夢》中的重要段落的異同,辨明程刻本對脂抄本作了哪些重要刪改,并對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版本差異作了深刻的思考和總結。
戴英馬 ·語言文字 ·29萬字
本書是一本幫助讀者提高脫稿講話水平的實用參考書,作者從剖析不會脫稿講話的原因和常見誤區出發,配以鮮活生動的案例和具體場景的應變技巧,教會讀者如何從敢講、能講到會講,為讀者提供了當眾脫稿講話的全套解決方案。本書不僅有適用于脫稿講話的理論基礎,更有具體場合的說話方式,分別從歡迎歡送會、開閉幕式、頒獎儀式、開竣工、主持會議、生日聚會、婚禮宴會等25個場合為大家展示脫稿講話的技巧,其中一些精彩的范例更是能讓大家獲益匪淺。希望本書能讓每一位讀者朋友克服對脫稿講話的恐懼,并在以后的類似場合輕松應對,出口不凡。
梁素娟 ·語言文字 ·28.9萬字
文字與口語的關系只是簡單的轉換嗎?人類的閱讀速度到底能有多快?兒童的閱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給孩子朗讀等于教授孩子閱讀嗎?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理解文字的意思并完成閱讀的?速讀培訓是騙局嗎?關于閱讀教育,我們能夠做些什么?這是一次關于閱讀科學的旅行。認知科學家馬克·塞登伯格在《如何閱讀》一書中,從文字和口語入手,向我們揭示了閱讀科學的基礎。并從閱讀背后的科學分析我們究竟是如何閱讀的。并且,賽登貝格還回歸教育,揭示現有閱讀教育和閱讀科學之間的脫節,指出了一些可以改進的方向。這是一本關于未來閱讀教育的指南。從文字的起源與發展到文字與口語的結合,從兒童是如何閱讀的到對閱讀障礙者的分析,從教育與科學對閱讀的影響到對閱讀教育的未來展望,作者塞登伯格在這部作品中充分探討了關于閱讀背后的科學,只有了解閱讀的科學,我們才能知道如何提高閱讀能力,才能知道關于閱讀教育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美)馬克·塞登伯格 ·語言文字 ·28.9萬字
本書根據21世紀市場經濟新形勢下財經及相關工作領域的實際要求,針對高職教育財經及相關專業技能培養目標,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選取與財經工作密切相關并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應用文體作為主要內容。具體包括:公務文書、事務文書、財經宣傳文體寫作、財經法律文書寫作、職務應用寫作、財經畢業論文等。
劉家樞 汪溢主編 ·語言文字 ·28.9萬字
《翻譯史研究(2015)》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的學術論文集,以“翻譯史研究”為專題,收錄了眾多學者在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翻譯史研究(2015)》主要包括7世紀初中國土人在西學譯作中“演”的角色——從李應試演刻《兩儀玄覽圖》到畢懋康演《乾坤體義》、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的翻譯問題、《澳門新聞紙》的版本、底本、譯者與翻譯、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的中文作品與翻譯策略——以米憐為中心的討論等內容。
王宏志主編 ·語言文字 ·28.9萬字
《漢語詞匯語法耕耘集》收錄了馬真老師公開發表的論文40篇。大多是有關虛詞研究的,少部分關涉到語法、修辭研究以及漢語二語教學方面的。主要分了六個部分:先秦復音詞研究、虛詞研究論、具體虛詞研究、詞的釋義研究、語法、修辭研究、關于漢語二語教學。重點內容集中在第二、三部分,以舉例的方式來探討虛詞在句子中如何使用的問題,以及它們的具體語法意義等。虛詞研究是馬老師的研究方向,也是她現代漢語教學的重點。總體來說,文章的質量比較高。
馬真 ·語言文字 ·28.7萬字
“吟誦”是以一定的韻律和節奏等音樂手段來表現詩文情思和意境的有感情的讀書方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門絕學”。吟誦和音樂的關系非常密切,吟誦的音樂性使得中國深奧枯燥難懂的經典詩書,變得悅目娛心、活力十足。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代代相傳的中華吟誦受到了很大沖擊,日漸式微,近乎絕學,基本淡出人們的文化視野,吟誦藝術開始從衰落走向瀕臨滅絕。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發揚、提倡、推廣傳統吟誦已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吟誦特殊的載體和傳承形式,中途又出現斷裂,故目前關于吟誦的理論研究成果不多,屬于吟誦的音樂性分析就更少,屬于四川傳統吟誦調的音樂性分析則更是近乎為零。本書系統深入分析了四川傳統吟誦調的音樂性和文學性,試圖將這一文化傳統在新時期得以發揚、傳播。
王傳聞 ·語言文字 ·28.7萬字
本書以內地、港臺及海外華文界為視域,以名家名作的電影改編為視點,以跨媒介轉化過程中的文本及思想的變異和重造為考察重心,以“史”為經,以“論”為緯,輔參外國同類作品,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名作的電影改編經典個案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可見文學美與電影美之特質,可觀文學改編電影異變的媒介及社會之因,可循文學、藝術和文化漸變之蹤,兼具史料、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的價值。
陳偉華 ·語言文字 ·28.7萬字
本書從金岳霖研究現狀入手,發現了金岳霖問題,分析了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出路與辦法。作者依據結構主義、新批評、現象學等相關理論,把文學作品劃分為意義、意味、意境三個層次,界定了各自的內涵及構成要素。在譯意和譯味的基礎上,增加了譯境,探討了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形成了文學翻譯的三種境界,分別對應文學作品的三個層次,并根據可譯性、文學性、層級性對三種翻譯境界進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種翻譯境界在語言功能、思維模式、意義層次上的不同特點與具體表現,論述了文學翻譯的層級超越機制,建構了翻譯境界的理論體系,最后得出三境歸一的結論。
陳大亮 ·語言文字 ·2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