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聞必錄:一個中國新聞口號的興衰
會員

“有聞必錄”是橫貫晚清民國報界極具感召力的新聞口號,它自1870年代被《申報》引入報刊之后,便長期盤踞在新聞界的話語舞臺上,堪稱中國近現(xiàn)代報刊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口號。然而,歷史上風行一時的“有聞必錄”卻給今人留下了種種困惑:(1)該口號從何而來,它有著哪些具體內(nèi)涵,其發(fā)展演進宏觀歷程究竟是怎樣的?(2)對中國新聞界來說,這樣一個口號的存在,到底意味著什么,其在歷史語境中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到底在哪里?(3)這樣一個在實踐操作中有悖常理的新聞認知,為何會在中國新聞界興起,又為何能夠有著綿延長久的生命力?循著“新文化史”的宏觀取向,借助歷史文獻、話語分析等研究辦法,本書試圖從整體上勾勒“有聞必錄”口號的演進脈絡。本書之重心,就是要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揭露該口號的興衰動因,進而回答上述幾點困惑。本書的主體內(nèi)容共六章,以時間為線索展開了敘述。前三章主要考察了“有聞必錄”在報界出現(xiàn)、擴散與風行的興起歷程,后三章則探討了該口號被質(zhì)疑、堅守乃至被拋棄的衰退經(jīng)過。就興起階段而言,“有聞必錄”的出現(xiàn)與《申報》的商業(yè)訴求密不可分,它形塑了新式報刊在新聞活動中的“有聞”優(yōu)勢;此話語優(yōu)勢,在“史家記事”等古典文化傳統(tǒng)的闡釋影響下,逐步具備了正當?shù)匚唬桓嗟膱罂邮埽?0世紀初,在新聞界的管控背景下,“有聞必錄”成為了新聞人反抗“不錄”管控的“必錄”抗爭話語,進而風行了整個新聞行業(yè)。就衰退階段而言,“五四”時期知識精英站在西方新聞理念等思潮下的集體反思首次強烈沖擊了該口號存在的正當性基礎,精英話語開始呼喚新的活動準則;面對此景,新聞從業(yè)者雖開始了自我反思,卻也因政界的打壓與新聞活動的分化等現(xiàn)實因素的存在,始終對其不乏堅守;待到1940年代前后,在戰(zhàn)時的新聞動員與政黨新聞業(yè)的報業(yè)改造過程中,新聞活動漸漸形塑了新的行為規(guī)則,“有聞必錄”存在的合理性因素全然喪失,成為了一個在批判中被不斷言說的口號。在此基礎上,本書表示,“有聞必錄”應當被視為一個形塑中國新聞活動邊界的本土話語,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該口號討論的“聞”與“錄”話題,觸及了新聞活動中關于信息采集與發(fā)布這一根本的邊界問題,其興衰歷程展現(xiàn)了中國新聞業(yè)對于“如何從事新聞工作”的自我思考。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本土報業(yè)實踐語境的融入,使得這一頗具“地方感”的行業(yè)話語參與到了新聞活動的邊界塑造中,影響了中國新聞業(yè)的面貌呈現(xiàn)。此外,時人在歷史語境中對“聞”與“錄”關系命題的回答,將為我們重新審視當下新聞活動及其邊界問題提供有益啟發(fā)。關鍵詞:“有聞必錄”;口號;興衰;新聞活動;中國新聞業(yè)

操瑞青 ·新聞傳播 ·23.7萬字

學理三棱鏡:媒介批評文集
會員

媒介批評是20世紀90年代國內(nèi)新聞傳播學界與業(yè)界開始關注的一個新興領域,包括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即作為話語實踐的媒介批評(“媒介批評實踐”)與作為學術研究的媒介批評(“媒介批評研究”)。作為話語實踐的媒介批評,是對媒介的是非、善惡、美丑、得失作出分析、判斷、評價,本質(zhì)上是一種價值評判,一種評價意見。文集選輯董天策教授1999至2019年間的媒介批評文章50篇,分為九個論說專題,即新聞真實與專業(yè)操守、言論空間與評論特色、公共言論與價值理性、媒介事件與新聞炒作、公共事件與輿論監(jiān)督、人文精神與價值導向、媒體發(fā)展與業(yè)務創(chuàng)新、媒介倫理與傳播法規(guī)、新聞評獎與作品得失。另有代跋和自序分別闡述有關媒介批評的理論內(nèi)涵與作者從事媒介批評的學術經(jīng)歷。文集從不同側面與視角揭示了新聞傳播業(yè)1999至2019年間發(fā)展歷程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值得總結的經(jīng)驗與教訓,也體現(xiàn)出作者撰寫媒介批評文章的歷史軌跡與致思路徑,是作者往返于理論研究與批評實踐之間的學術成果,既貼近新聞傳播業(yè)務實踐,又具有較強的學理性,有助于深化相關專業(yè)問題的理論探討與理性認識。

董天策 ·新聞傳播 ·26.2萬字

署長筆記:新聞原理的思考(新聞四部曲)
會員

梁衡“新聞四部曲”的時間跨度為1978年到2018年,記錄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新聞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也記錄了作者四十年來在一線記者、學術評定、新聞管理和總編輯等四個不同崗位、不同側面的新聞人生。早年出版過的“新聞三部曲”是梁衡先生的新聞學術代表作,包括《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20世紀90年代推出后反響很大,成為當時的新聞入門必讀書。這次在三本書的基礎上又增加《總編手記:版面背后的故事》,合為“新聞四部曲”,正好是作者一生四種新聞人身份的忠實寫照。它不是作品集,是作品加剖析;也不是回憶錄,是回憶加思考。“新聞四部曲”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和一位新聞人的人生總結。《署長筆記:新聞原理的思考》,是作者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期間的工作記錄和全局性理論、政策的思考筆記。本書第一次闡述了新聞的基本屬性、新聞與政治、新聞與文學、新聞事業(yè)與市場經(jīng)濟、新聞事業(yè)與新聞行政管理、記者修養(yǎng)等方面的全新觀點。這次再版不僅對原有文字、圖片做了訂正,又新辟了“新聞與文化“”一章,收入了《中國報業(yè)50年》等重要文章,是一本新聞學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用書。

梁衡 ·新聞傳播 ·22.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宁陕县| 三明市| 库车县| 双峰县| 大足县| 青州市| 东丰县| 周口市| 宝山区| 永新县| 丽水市| 浦东新区| 黔东| 龙海市| 洪洞县| 策勒县| 通江县| 晋中市| 邵阳市| 白沙| 平顶山市| 鲁甸县| 琼中| 灵丘县| 南召县| 陕西省| 巨野县| 忻州市| 禄丰县| 五寨县| 泰兴市| 济南市| 资源县| 商南县| 遵化市| 远安县| 绍兴县| 桐城市| 普兰店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