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上溯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至中華民國創立初期,時間跨度達幾十萬年,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其內容涵蓋了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典章制度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在編寫過程中,充分參考了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確保了內容的準確性,也注重了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挖掘和解讀。通過詳細的描述和豐富的史料,使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的內涵和外延,旁征博引,形式活潑,條理清晰,見解獨到。
吳晗主編 ·作品集 ·33.3萬字
舊羅馬的心臟——蒙蒂是一個擁有斑斕壯麗的巴洛克建筑及古老遺跡的悅目之地,當地的居民多從事低薪職業,多年來在這里形成了一整套充滿活力的社會關系。然而,在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影響下,這種關系構成的鄰里“文明”正在逐漸被一種所謂的“公民”意識侵蝕。新貴帶著國際大都市的浮夸風范及精心培育的民族認同感取代了老羅馬的窮人,并高傲地宣稱自己是國家文化遺產的保護者。在利益的誘惑下,教會與公職人員成為這場驅逐的同謀。隨著文化遺產保護理想、房地產利益集團和民族主義力量的相互碰撞,驅逐沖突不斷升級,原有居民的階級認同、鄰里紐帶和地方歸屬感漸漸得以強化,而羅馬的諸多矛盾、困境和悖論也在這場沖突中被不斷放大。作者帶著人類學家的獨特視角,深入蒙蒂十數年,細膩捕捉羅馬老城區的日常生活細節。通過描繪老城區的社會肌理以及士紳化進程中經濟、道德、社會結構等方面的戲劇性沖突,讓我們看到“永恒之城”的永恒悖謬——在這里,沒有什么是永恒的。
(英)邁克爾·赫茨菲爾德 ·人類學 ·29.4萬字
本書共11章,主要介紹新媒體營銷與運營的基礎理論、策略、工具等相關內容。本書正文設有案例、示例、課堂討論、即學即練、微課堂、想一想等輔助性欄目,章尾設置了綜合練習題,包括客觀題、主觀題和實訓題等題型。本書配有電子課件、電子教案、課程標準、微課、補充案例、實訓指導、模擬試卷及答案等教學與學習資料,下載方式參見書末的“更新勘誤表和配套資料索取示意圖”。本書適合作為職業院校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新媒體營銷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的自學用書與培訓班的教材。
耿旭蓉 李桂紅主編 呂寧 王琳 馮彩云副主編 ·新聞傳播 ·27.3萬字
本書是20世紀百科全書式大師諾貝特·埃利亞斯與他的學生埃里克·鄧寧合著的作品。全書以“體育”和“休閑”為線索,以論述體育與休閑在歷史進程中的起源、發展、變化,重新審視人類文明化過程,以及人與社會、歷史、具體歷史事件發展之間的關系。書中各篇圍繞體育運動的興奮來源、業余時間光譜、足球運動的發展演變、體育運動中的暴力與社會紐帶、體育運動與男性氣質等角度展開,從社會學角度對體育這一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進行了理論提煉,并將體育運動的發展視為人類文明化過程的一部分,為理解體育運動的諸多細節及其與人、與社會的關系開創了新見。
(德)諾貝特·埃利亞斯 (英)埃里克·鄧寧 ·社會學 ·25.2萬字
“我閱讀韋伯,來自生命中的迫切需要。”青年時期,楊照在臺灣知識界的“韋伯熱”中初識韋伯。自此,閱讀韋伯與他往后的選擇、生命經驗相交織、映照。三十多年后,楊照回顧自己閱讀、消化和理解韋伯的過程,帶領我們看到韋伯其人,并由此出發,理解韋伯的理論從何而來,他如何構建自己的思想脈絡,他的理論對現代社會、對今天的我們有何種意義。透過本書,我們能借助韋伯特別的理論系統認識現代社會之真相,并重新思考在現代社會的困境面前,我們如何能保有主體性和主動性,去探索生活的新可能。
楊照 ·社會學 ·24.4萬字
對于祭祀的人類學考察,傳統上以經驗研究為主——深入不同文明區域采集他者的生活經驗;王銘銘此書則采取了一種不同的進路:從文本細讀的角度進入與祭祀相關的人類學理論。選取19世紀中期以來重要的英法人類學家,對于他們和祭祀相關的理論展開細致的梳理,并擇要評點,對于人類學專業研究者是一部難得的具有專題性質和導讀作用的作品。當然,作者并不局限于概括和重復十余位人類學家的祭祀理論,而是在此過程中通過對他們的分析和審視,提出自己對于祭祀的進一步理解,這種理解來自作者關于人類學(或“廣義人文關系”)更宏觀的理論抱負,也是其多年來理論思考積淀的結晶。
王銘銘 ·人類學 ·23.8萬字
在開創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著作《閣樓上的瘋女人》出版40年后,吉爾伯特和古芭再度合作,聚焦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女性寫作者,講述第二波女性主義浪潮的故事。與19世紀的“閣樓上的瘋女人”不同,她們的寫作狀態更為自由,她們的表達更為直接犀利。書中涉及的人物包括美國現代女權運動之母貝蒂·弗里丹,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阿德里安·里奇,美國的文化偶像蘇珊·桑塔格、瓊·狄迪恩,作家勒古恩、阿特伍德、托尼·莫里森,等等。通過梳理這一時期的女性主義文學史,作者考察了相關的歷史、政治與文化,全面展示了70年來女性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歷程,以及與抗爭一同延續至今的厭女文化。
(美)桑德拉·吉爾伯特 蘇珊·古芭 ·社會學 ·21.7萬字
什么樣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這是《城市的覺醒》一書開篇提出的重要命題,也是我們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的邏輯起點。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由此可見,生活是城市的本質,生活質量是檢驗城市價值的唯一標準。為了生活,也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必須反思,城市必須覺醒。回歸初心,方顯城市本色。
連玉明 ·社會學 ·21.3萬字
本書內容精粹,上起商代中葉,下迄晚清,提綱挈領地介紹了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獨樹一幟地提出古代、中世、近代的“鄭氏文學史分期”。同時介紹每一時期文學的重要體裁、重點作家作品,以及文學評論專著和著名批評家,還兼及史學、古籍版本學、文字學、繪畫等,涵蓋了古典文學的重要問題,附之以數十幅古典文學知識珍貴插圖,堪稱一部中國文學的“百科全書”,是公認的中國文學入門經典讀本。
鄭振鐸 ·作品集 ·20.7萬字
本書由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朝鮮語系資深教師和優秀畢業編寫而成。全書共包括13篇論文,其中韓國語論文11篇,漢語論文2篇。主題分別為“韓國語教材中文化詞匯的翻譯”“韓國文學類圖書的普及情況”“中國大學使用的韓國語翻譯教材”“《駱駝祥子》韓譯本中文化要素的翻譯”“韓國語‘??’對應的漢語譯文”“散文《思考的角度》韓漢翻譯”“短篇小說《金星女》韓漢翻譯”“《金班長的誕生》韓漢翻譯”等。
高紅姬編 ·語言文字 ·20.2萬字
本書由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北京大學哲學課講義等編選而成,內容涵蓋從古代到近現代百家哲學思想,以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為主線,在立足各家哲學經典著作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中國哲學史上各家各派思想的精髓,為讀者提供一種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完整門徑。本書屬于常識類讀本,是普通讀者認知傳統哲學的一扇窗,它有助于讀者建構系統的哲學知識體系,進而養成開放的胸懷以及多元的思考能力,加深讀者對哲學的理解。
胡適 ·作品集 ·19.1萬字
本書基于認知科學等前沿領域的新研究,提出了關于語言的起源與語言的運行機制開創性觀點。兩位認知科學家提出:混亂和不規范正是語言的關鍵屬性,語言是在無數次交流的嘗試中逐漸形成的,是一種即興的、不斷發展的“你比我猜”游戲。書中通過各種語言的真實而奇特的案例,展示了語言是如何通過簡單的手勢和聲音逐步演變成復雜系統的。語言秩序的自發出現和生命演化一樣引人注目。若是不了解人類社會和真實世界,計算機對于人類語言就永遠不能實現真正的理解。本書將徹底顛覆語言學的傳統和常識,進而改變我們看待思維本身的方式。
(丹)莫滕·克里斯蒂安森 (英)尼克·查特 ·語言文字 ·19萬字
本書分析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媒介技術對農村生活的深刻影響。作者和研究團隊橫跨十余省,訪談了200余名在農村生活的人,他們的年齡從18歲到80歲,包括農民企業家、農民工、農村教師、農村大學生、農村干部等。本書通過三種媒介使用:信息傳播媒介,交通媒介,廣泛意義上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術對農村經濟生產、社會交往、文化習俗、權利意識和價值觀念的重塑,記錄了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社會的變遷。
張世海 ·社會學 ·17.8萬字
作為兩名資深的倡導“游戲化教學”的教師,兩位作者在書稿中強調了游戲是如何改變學習的,同時分享了大量有助于營造有趣好玩的游戲化課堂的案例和資源。它鼓舞和啟發更多的教師從“孩子真正的需要”出發,將有趣的游戲活動與孩子不得不掌握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改善自己的教學過程,讓學習與孩子的興趣產生聯系,與真實的生活產生聯系,與外部無限的世界產生聯系。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幫助老師和學生更好地成長,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時代。本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閱讀借鑒。
(美)杰德·迪爾伯里 朱莉·瓊斯博士 ·教育 ·17.1萬字
《中國建筑常識》是一本關于中國古代建筑的俯瞰式通俗讀物,精心選取了著名建筑學家林徽因著述的關于建筑學方面的文章,從“中國建筑之特征”“中國建筑發展的歷史階段”“宋、遼、金之都市宮殿”“我們的首都”“云岡石窟中所表現出的北魏建筑”“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等章節,將專業的建筑知識、美學思想熔鑄于散文式的講述之中,讓讀者對中國古代建筑歷史、文化、風格演變有更多的了解。既可以看作資深建筑學家的學術文章,也可以當成著名散文家有關建筑的優美篇章。精選大量高清精美古建筑圖片,力求帶給讀者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林徽因 梁思成 ·作品集 ·16.9萬字
人工智能(AI)的應用正在滲透到包括教育在內的各個領域。有些教師對AI沒有深入了解,有些教師認為AI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有些教師只是淺嘗輒止地用了某些AI工具便得出“不好用”的結論。本書作者基于多年的實踐經驗,主要從教學創新的角度全面細致地介紹AI的能力、作用及相關的操作方法,幫助廣大教師群體了解、使用AI,將其強大的能量注入教學實踐。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共10章。第一部分介紹教師在AI時代要練好的三項基本功,包括撰寫提示詞、制作PPT微課、打造AI智能體;第二部分介紹AI輔助課程創新的實操方法,包括AI輔助一門課的創新設計、AI輔助一節課的創新設計、AI輔助課堂創新的實施;第三部分介紹AI輔助教學競賽、成果建設與學生培養的實操方法,包括AI輔助教創賽備賽,AI輔助智慧課程、教改論文與教材建設,AI輔助教學成果獎與教改規劃項目申報,AI輔助指導學生作業、競賽與項目。書中穿插了豐富的案例,可以有效地幫助讀者解決教學、科研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書適合教師、教育技術開發與研究人員、教育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姚飛 ·教育 ·16萬字
你是否渴望突破階層限制?是否希望下一代活得比你更自由、更有成就?德國社會觀察家多麗絲·馬丁以親身經歷揭開“慣習”的奧秘——“慣習”(Habitus)是一種由出身、教育、環境共同塑造的隱形力量,深刻影響我們的判斷方式、人際表現與社會階層走向。本書從社會學理論出發,首創“七種資本躍升模型”,幫助你全面升級思維與行動,掌握上流社會的成功法則,為自己與下一代創造更富裕的未來!
(德)多麗絲·馬丁 ·社會學 ·15.3萬字
本書是在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電視節目影響力評價體系研究》成果基礎上的延展和深化研究。課題組較早地提出了吸引力、品牌力、引導力、融合力和市場力的電視節目影響力結構模型,該評價體系旨在引導受眾的收視意向與行為,引導電視從業者的創作與生產活動,促進電視媒體由傳統媒體轉型為全媒體,搭建起電視從業者與受眾之間溝通的橋梁。
李嶺濤 王艷 李冬梅 ·新聞傳播 ·14.7萬字
本書文章是作者多年在中國的直接經驗觀察,和美國的學習工作生活經驗基礎上寫成的。全書所收文章涉及經濟、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個領域的主題。多數文章已經在國內的《讀書》、《書屋》、《新京報》、《二十一世紀》、《南方都市報》《新聞晨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發表。全書以中美對照作為思考的緯度,以閱讀為基礎。從多學科的視角對中國的諸多社會現象、歷史現象和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
陳心想 ·社會學 ·13.8萬字
這是由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路斯·哈里斯博士傾力打造的一本親密關系修復指南。本書基于科學高效的方法,幫助你跳出那些消耗感情的常見陷阱,重燃親密關系中的愛與活力。你是否曾在親密關系中感到疲憊不堪,甚至懷疑自己選錯了人?是否陷入過“伴侶應該懂我”“愛一個人不應該這么累”等理想化陷阱?本書將帶你直面這些阻礙幸福的迷思,教你停止無效的內耗,接納關系中真實的差異,并用實際行動重建信任與聯結。
(澳)路斯·哈里斯 ·社會學 ·1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