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研究《西游記》思想論證人物剖析多,神魔小說特有風情涉及少;長篇宏論多,點晴短制少。如何引導現代讀者特別青少年欣賞《西游記》,《西游記風情譚》以“最神魔小說”定位,細處入手,以靈動簡約的散文筆法,賞玩《西游記》絕代風騷。條分縷析,細微之處見精神,以小說情節發展為線索,探討《西游記》如何成為古代神魔小說迷人風情的集大成者。
馬瑞芳 ·文學評論 ·22.8萬字
本書對20世紀及本世介容簡內紀前10年,重點是1978年以來諸家著述中涉及李白詩歌實證性研究(包括詩篇所涉史實的考訂、詩人事跡的考訂、詩歌文本的校訂、詩中語詞的訓釋等)以及立足于實證性研究的詩旨闡釋的成果作了盡可能全面的檢視,廣泛汲取各家原創性成果,并融匯自己的研究所得,對所涉及的李白詩歌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新解讀。全書選入李白詩歌298題484首,約為李白詩歌總數的一半。
薛天緯 ·文學評論 ·22.5萬字
該書以“天水文學現象”和天水作家群的創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對于甘肅文學的表現特征、價值生發點和缺陷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較為系統的評述。全書總共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所寫的四十七篇文章,分為“為尊者言”“聽他者說”“同時代歌”“和兄弟談”“寫于女書”和“漫議雜聊”六輯,從作家創作和特征現象的分析兩個層面入手,將真切的文本細讀和嚴謹的理論闡釋予以結合,既有細致、懇切的個案分析,也有宏觀、整體的問題研究。作者在行文過程之中融自己日常文學寫作的感性經驗和理論教學的理性認知于一體,在思想的啟迪和審美的愉悅之間尋求著一種表達的平衡,通過自己的實踐建構出了一種有思考且好看的文學批評。
王元忠 ·文學評論 ·22.4萬字
《紅樓夢》的夢是神話原型式的夢,《紅樓夢》的人物命運既是對他們夢境的重復也是對神話原型的重復。紅樓女性悲劇命運重演了賈寶玉的“太虛幻境夢”和林黛玉等人的夢,其實就是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歷史原型的重演。曹雪芹在西方理論家揭示夢和神話原型秘密之前,就運用夢和神話原型創作了《紅樓夢》,這無疑顯示了曹雪芹的超前與偉大。
張麗紅 ·文學評論 ·22.3萬字
本書分三篇,上篇“新變”從總體上梳理了網絡媒介介入文學傳播后,文學批評在主體、模式、話語、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新變化與新特征;中篇“困境”從評價模式、媒介環境、文學觀念、價值尺度等幾方面對網絡時代文學批評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考察了網絡媒介給文學帶來的標準與價值尺度的變化,分析了文學作品的范式、話語等因媒介變革而發生的變化;下篇“求解與建構”對前述問題從技術、受眾、體系、范式、取向等幾方面進行求解,提出追求文學批評新理性與人倫價值取向的理論建構方向,為構建網絡時代文學評價新范式、新標準進行了必要的探索。
吳優 ·文學評論 ·22萬字
通過文學重繪1980年代的社會轉折與思想圖景,提出“兩個80年代”的說法:第一個80年代,圍繞社會領域中的改革、啟蒙、現代化等觀念展開,由“傷痕文學”發端打開了諸多的寫作領域,文學以現實主義手法依然擁有飽滿的社會政治功能與歷史使命。第二個80年代,源于對第一個80年代的反思與質疑,改革與現代化的發展主旋律既帶來勃勃生機也帶來問題與危機,在個體意識和內在自我日益凸顯的同時,文化與文明問題也成為80年代中期之后的核心思想議題;現代主義悄然崛起,并由此誕生了“純文學”觀念,影響延續至今。80年代末,新寫實小說與王朔作品輪番登場,將80年代初期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變成“一地雞毛”式的庸碌日常,他們以文學的方式消解了一個大時代的理想和價值,從而終結了80年代,開啟了90年代。這是作者將文學史與社會史和思想史研究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部思想文本。作者認為,1980年代不能成為80年代人的紀念館,而應該成為歷史的圖書館,以供我們反復閱讀。
蔡翔 ·文學評論 ·21.1萬字
本書是撰者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十年的講義結集。具名“詩經講義稿”,乃仿效傅斯年先生當年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之同名著作。然非為攀附,一為續中山大學《詩經》課之緣,二為顯示二稿立意之不同:一屬現代立場,一屬古典立場。書稿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述《詩經》學的幾個基本問題,下篇選取《詩經》要目進行講讀。全書之立意,乃從古典學角度出發,重在闡說《詩經》在中國古典社會教化意義之發揮。
周春健 ·文學評論 ·20.5萬字
唐宋時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現出極為繁榮的創作局面。本書以“唐宋八大家”為主,通過對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進行講解與賞析,介紹該時期散文發展脈絡、作家的創作情況,以及各流派之間的繼承關系和獨特風格。本書撰寫秉持求真與務實兩大原則,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吸收現有研究成果,以時代和人物為線索,分為十二講,每講下設若干小節。各講之間互相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了合理的結構體系,既具有貼合專業特點的優勢,又能夠滿足當下社會大眾了解古代文學知識的需求。
高璐 ·文學評論 ·20.1萬字
這部“精讀”遴選中國作協“2019年度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上榜作品18部(項),其中,網絡小說10部,網絡文學IP影響力入圍作品6部,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上榜項目2項。每部作品采用“作者簡介”“上榜評語”“故事梗概”“作品反響”“作品評析”體例,對精要進行點評,目的在于以精讀賞析方式推介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同時也是對這一重要文學排行榜活動本身影響力的一種放大。
歐陽友權 ·文學評論 ·20.1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該書集中了作者三十多年來相關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的思考成果。本書共收入文章31篇,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本土文學溯源”,下編為“本土作家評論”。本書所指的“本土文學”,其概念外延可以逐步縮小:面對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是“本土”;面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是“本土”;面對湘楚文學,永州文學是“本土”。上編的“溯源”,就是根據這樣的層次概念進行追溯的,從文學與文化及人的生活、生命的關系開始,到舜文化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再到屈原、元結、柳宗元對湘楚文學及永州文學傳統的影響,一直到尋根文學作家所尋繹到的湘楚文化之根及中國傳統文化之根脈,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是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永州文學進行粗線條的、歷史性的宏觀把控。
陳仲庚 ·文學評論 ·2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