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劉兼,五代宋初京兆府(治今陜兩兩安)人。宋初,累官至起居舍人。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出為泗州通判兼兵馬都監。開寶中,為三司鹽鐵判官。受詔參與《舊五代史》編修。宋太宗即位后,官至兵部員外郎。太平興國三年(978),受命與張洎、郭贄共同考試諸州特解送舉人。官終榮州刺史。喜吟詩,有詩集一卷。
鐘學惠 龔衛廉 ·文學評論 ·6.4萬字
本書是葉朗從美學眼光談《紅樓夢》的文集。書中主要談兩個內容,一個是《紅樓夢》的形而上的意蘊,曹雪芹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求,就是肯定“情”的價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愛的尊嚴,追求人與人的平等,歸結起來就是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不是虛幻的存在,而是真實的存在,“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因此人生是有意義的。這就是《紅樓夢》給予讀者的“悟”。再一個內容是《紅樓夢》的悲劇性。《紅樓夢》的悲劇性不在貴族之家的衰亡,而在“有情之天下”的毀滅,用林黛玉的詩就是“冷月葬花魂”。此外書中還談了葉燮、金圣嘆對《紅樓夢》的影響,脂硯齋的評點,以及“點睛之筆”“閑筆”等小說美學的內容。
葉朗 ·文學評論 ·6.4萬字
聞一多先生一生,歷經詩人、學者、斗士三個階段,最后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聞一多創作的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本書選取了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的論述,以幫助我們了解動蕩年代中文人的思想歷程。有人評價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于在大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可以說,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后起的詩人。
聞一多 ·文學評論 ·6.4萬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草樹木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尤其是中國園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歷代山水畫哲學思想的影響,在植物的選擇上十分重視品格,注重色、香、用。不僅僅是為綠化,而且要能入畫,意境上求深遠、含蓄、內秀,情景交融。專業的綠化及規劃設計人員若不能知曉這些花草樹木的象征意義,就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本書從文化層面談花草樹木,詩詞歌賦賞析,配以相應圖片,不僅對于專業的園林從業者,而且對于普通大眾也有廣泛的科普意義。
彭揚華 ·文學評論 ·6.4萬字
《中美比較文學學刊》(JournalofSino-AmericanComparative)為中美比較文學界同仁共同創辦和編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為主體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國和全美國范圍內選擇業內知名學者組成中方和美方兩個編委會,分別受理和負責審閱中美學者的來稿。《中美比較文學學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較文學界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范圍內及其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前沿理論問題,拓展文學批評空間,研究學術焦點問題。以期實現中美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的最平等、最直接、最充分的學術交流。
張華 米勒主編 ·文學評論 ·6.3萬字
同濟大學張屏瑾教授的電影評論集《女性影像手冊》,以“少女”“職業女性”“母親”“瘋女人”等主題,切入經典電影,細致分析女性影像:呈現、虛構、感官作用。女性的生存永遠被討論,女性的困境與現實從來不曾消退。
張屏瑾 ·文學評論 ·6.3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0首含有“松”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6.3萬字
本書是一部對于《金瓶梅》的賞析文集,作者使用比較文學的手法,將《金瓶梅》置于中國傳統文學和世界名著兩個廣闊的文學維度中,從金(潘金蓮)、瓶(李瓶兒)、梅(龐春梅)、西門慶等代表性人物入手,重點分析了《金瓶梅》的寫實藝術、諷刺手法、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關注、對死亡的獨特關心等,既說明《金瓶梅》為《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傳統文學經典所開啟的諸多先河,又旁征博引眾多世界一流作家如契訶夫、托爾斯泰、狄更斯等人的著作,深入淺出地闡述《金瓶梅》杰出的文學高度。同時,作者以與《金梅瓶》作者相通的心腸,體察人性的深不可測,尤其是對宋惠蓮、應伯爵、李桂姐等非主要人物進行解說,透徹地洞悉《金瓶梅》所包含的同情、慈悲和救贖。
孫述宇 ·文學評論 ·6.3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理查德·艾爾曼的愛爾蘭文學講堂,關于四位影響深遠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葉芝、喬伊斯和貝克特)的文學講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許可以說,這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而他們自己所不曾察覺的相同之處開始顯現:一樣都是背井離鄉、詼諧風趣、晦澀難解、言辭激烈。這幾個都柏林人,出類拔萃、自鳴得意,即便自認潦倒之時也要擺足闊氣,就像葉芝詩中的畢達哥拉斯,有著金股。他們提出又挑戰自己的假設,他們逡巡于藝術和反藝術、愉悅和恐懼、接受和放棄之間。他們都來自同一座城市,這一點說明不了什么,但他們和祖國一樣,為獨立而苦戰,蔑視外部強權的占領,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分歧。這些特質并非愛爾蘭獨有,但是在愛爾蘭得以集中體現。憑借這四個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這個曾經被迫歸屬于帝國的城市重獲力量,以另一種統治權,即藝術的統治權,影響整個世界。——理查德·艾爾曼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評論 ·6.3萬字
書中內容原刊于1956年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共三篇。廢名將其拆下,重新排序裝訂,并將名字改為了《杜甫的詩》,且序號從“二”至“八”,沒有“一”,其間文字有少許更動。通過《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別”,杜甫的律詩和他的抒情詩,在秦州時寫的詩,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寫的詩的變化,分析了杜甫的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杜甫說他作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光是“語”的問題,同時包含了“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問題,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飽滿。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達給人,就要有一支熟練的筆,否則就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屬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個,因此他的成績顯著。
廢名 ·文學評論 ·6.2萬字
二月河妙解《紅樓夢》,讀來別有一翻風味,本書從《石頭記》結局探微兼議《紅樓夢》主線,展開論述探討《紅樓夢》。
二月河 ·文學評論 ·6.2萬字
美國猶太作家善于從表現空間規范的性別、族裔、階級、倫理等審視自身存在或民族的空間生存狀況,他們將自身的空間體驗和猶太民族的空間變遷以小說敘事的形式參與到小說主人公空間身份的建構之中,揭示了猶太主人公在異族空間條件下從個體走向主體之成長的復雜與艱辛。本書主要借用梅洛-龐蒂的身體空間理論、列裴伏爾“空間三一”理論以及福柯的空間權力理論探討美國猶太成長小說中猶太主人公在美國社會空間關系中從個體走向主體的空間生成過程和生成機制。
寧云中 ·文學評論 ·6.2萬字
本書共計21篇網絡文學評論類作品,內容包括流行文藝的現實表達與理想關懷、網文題材之變中的歷史意識與時代精神、網絡文學要增強文化責任感、在時代敘事中彰顯文化身份,在寓教于樂中傳遞人文價值、網絡文學的底脈是中華文化傳統等。
桫欏 ·文學評論 ·6.1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文學的哲學札記,是一個書迷與讀者的閱讀分享,也是周保松寫給五歲女兒的成長禮物。全書共十五章,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困境與際遇為切入點,結合當下的社會現實,對馴服、夢想、生命、責任提出新的思考與解讀,思索生活的意義與美好,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文學經典中思考哲學意義,在寫作中與讀者分享閱讀體驗,在領悟之后繼續認真感受生活,更加堅定前行。
周保松 ·文學評論 ·6.1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6首含有“合”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6.1萬字
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出發,注析解讀了經典著作《中庸》。本書按章句解讀的形式,逐步解析了《中庸》。讓“中庸之道”這門處世哲學,隨著時代的進步、變遷,而再次煥發光彩,成為真正經世致用的學問。
劉強 ·文學評論 ·6萬字
所羅門的《雅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愛情詩歌集之一,作者是公元前960年登基的以色列王所羅門。歷代以來,世界各國的文人雅士對《雅歌》進行了許多美好的解讀,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但《雅歌》真的只是在講所羅門與書拉密女的愛情嗎?
(英)彼得·馬斯特斯 ·文學評論 ·6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6首含有“離”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6萬字
吳興華翻譯過許多外國著名詩人的作品,如拜侖詩鈔、濟慈詩鈔、葉之詩鈔,還有未發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節等。可能也有西洋詩的影響,他自己的詩不論在意境上、文字上和舊詩、西洋詩存在著深締的因緣,是一種中國古典和西洋現代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本譯文收錄了《運命》《撿東西》《危急時期的祈禱(選譯)》《達·芬奇軼事》《富蘭克林散文書簡選》《危機》《城市里的一周》等文章。通過本書中的內容,可以從側面解讀吳興華的深刻蘊涵。
(美)富蘭克林等 ·文學評論 ·6萬字
《新詩講義》為廢名抗戰前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所開“現代文藝”課的講稿,有油印本,題為“新詩講義”,后由黃雨提供所藏付印,易題“談新詩”。包括對《嘗試集》《揚鞭集》,以及冰心、郭沫若、沈尹默等人的現代新詩的賞析等。要講現代文藝,就應該先從新詩講起,首先就是光榮的《嘗試集》。即是說從新文藝創作本身上考察,不是注重新文學運動怎么起來的。廢名的詩具有散文化傾向,往往是興筆所致,揮灑自如,行乎當行,止乎當止。同時,廢名的作品又與其禪學思想相關,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也是因其禪學思想轉變的影響。
廢名 ·文學評論 ·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