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考察《西游記》中的人物、故事以及人文地理現象等與“大西域”文化的關系。本書認為,《西游記》中的人物原型、事件母題、敘事特色等深受大西域文化的影響,《西游記》是中土文化與大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晶。本書在新文獻資料的搜集、梳理和闡釋,新視角的透視以及跨學科方法的綜合運用上,皆有創新之處。
張同勝 ·文學評論 ·31.4萬字
該書通過分析金圣嘆對通俗小說的評點,既分析了金圣嘆評點本身的獨特社會和文化背景與特征,也分析了金圣嘆的評點對于明清時期通俗小說經典化的重要意義。本書內容主要分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章從地域文化的視域研究金圣嘆所處的特定文化語境,即他所面對的各種文化資源、社會需求、流行的價值觀念、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等等,力圖準確地把握其小說評點話語系統的產生、存在及其意義。第二章主要研究金圣嘆小說評點的形式批評,即金圣嘆對于小說敘事理論的建構。第三章著重探討了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政治批評。第四章著重研究了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文化意義,將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貫通起來,以整合以上的論述。
吳子林 ·文學評論 ·28.3萬字
本書從“奇文”、“史筆”兩個方面來分析《紅樓夢》當中隱藏的深層次含義。作者認為“奇文”是把“真事”“真味”巧妙地“隱”在文字里面,諸如:補天棄石的幻化歷世,“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虎兔相逢大夢歸”,鳳意象,暖香塢春燈謎……都是具有深刻內涵的意象,而作者所做的是挖掘出其中令人驚異的奧義,從其絕妙的藝術編碼中破譯出意想不到的隱賾,將書中重大的思想意義和獨特藝術價值展示出來。
林方直 ·文學評論 ·38.7萬字
該成果以《文心雕龍》對先秦兩漢作家、作品、文體、審美范疇所做的批評為研究對象,細致梳理和爬梳了《文心雕龍》的相關論點,并結合先秦兩漢的文學、文體實踐進行考索和辨析,選題精當,視角獨特,有一定創新意義。成果以專題形式匯集了《文心雕龍》對每一問題的論述,稽考細密,勾稽全面,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有所推進。
高林廣 ·文學評論 ·31萬字
筆記小說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采用隨事而記的形式敘述人事或變怪故事的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說,是唐五代小說的基本類型之一,包括以鬼神精怪為題材的志怪小說和以人事活動為中心的軼事小說兩大類。唐五代的宗法性傳統宗教、巫術文化、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等諸種宗教文化對筆記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書在考察筆記小說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對筆記小說的概念、收錄范圍、筆記小說研究史進行了系統梳理,并運用宗教學的方法,從宗教文化、宗教敘事的角度對唐五代的筆記小說進行了全面的闡釋,揭示其創作的宗教心理機制,還原了小說宗教述寫的本質,為多角度認識和把握唐五代筆記小說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劉正平 ·文學評論 ·25.4萬字
唐傳奇與唐詩賦一樣,具有反映個人以至時代心聲的作用。明人胡應麟云:“變異之談,盛于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北緯髡呒丛谔苽髌姘姹咀髡呖甲C、藝術性研究之外,另辟蹊徑,以傳奇寫作的政治背景為出發點,從傳奇作者的政治態度入手,通過專通結合、文史互證法,或比較作品內容與史實之異同,或辨明作品人物原型、創作年代,或考察實際作者、作品標題,在此基礎上旁推曲鬯,以意逆志,透過表面的藻繪,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亦即作品的真正寓意。
卞孝萱 ·文學評論 ·27.1萬字
本書收錄了吳趼人點評過和編輯過的作品,考慮到吳趼人評點過的作品很難見到,同時為了幫助讀解吳趼人的評點,本書全部保留了原文,校以《新小說》和《月月小說》所載,并加以新式標點。這些作品包括偵探小說《毒蛇圈》,二十三回;《新庵譯屑》九十題九十四篇譯作;彈詞小說《賈鳧西鼓詞》;寫情小說《情中情》,五章,未完;《新庵諧譯初編》一、二卷,卷一收錄《一千零一夜》《漁者》兩篇,卷二收《貓鼠成親》《狼羊復仇》等十五篇。
(清)吳趼人 ·文學評論 ·21.7萬字
本書收錄了吉狄馬加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演講與評論作品,包括作者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重要會議上的演講和致辭。如作者1986年在全國青創會上的發言《我的詩歌,來自我所熟悉的那個文化》,展現了作者文學之路的起源以及堅決走下去的決心。2018年“塔德烏什·米欽斯基表現主義鳳凰獎”頒獎儀式上的致答辭《詩歌的責任并非僅僅是自我的發現》、在2018中國自貢“一帶一路”詩歌之燈點亮世界國際詩歌周開幕式上的演講《詞語的鹽光所構筑的另一個人類的殿堂》等篇。全面展示了吉狄馬加的學術譜系、心路歷程,以及其詩歌成就,讓讀者領略到詩人的澎湃激情,飛揚遐思,及其具有“濃郁的抒情氣質,深摯而柔美的語言”,和他具有的廣闊的國際視野、深刻的人類意識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吉狄馬加 ·文學評論 ·22.4萬字
本書從歷史和思想史演變的角度考察了從西周之初到兩漢時期詩歌功能的演變軌跡以及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生成的過程,揭示了在這一時期詩歌功能、詩學觀念與政治史、思想史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從周人立國之后的意識形態建設角度闡釋了詩歌在當時的重要政治意義。作者認為,西周至春秋之時,詩歌功能是在人神關系、君臣關系、貴族之間三種語境中遞相轉換的?!爸衅标U述了儒家話語系統在周人禮樂文化的基礎上生成以及詩歌從官方話語向民間話語的轉換過程。“下篇”具體考察了漢代士人階層與君權集團之間“共謀”而建構大一統的國家意識形態的過程以及士大夫階層作為社會“中間人”的諸特性,并揭示了《詩經》在意識形態建構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李春青 ·文學評論 ·29.2萬字
《異鄉人的國度》精選了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庫切寫于1986至1999年間的26篇文學評論,是作者的首部文學評論集。庫切開篇便提出“何為經典?”之問,并在艾略特、巴赫和赫伯特的作品與觀點中尋找答案。他接下去就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8、19世紀文學大師,以及里爾克、卡夫卡、穆齊爾等現代主義德語作家進行深入討論。同時,還剖析了博爾赫斯、布羅茨基、戈迪默、奧茲、拉什迪、萊辛等20世紀文學巨匠。庫切的文學評論相較其他評論更具歷史感。
(南非)J.M.庫切 ·文學評論 ·24萬字
宋詞向來與唐詩相提并論,從一開始,宋詞就把注意力側重于個人的享樂私生活,突出表現抒情主體享受人生過程中的細膩感官感受、幽隱心靈體驗、曲折情感歷程,形成“言情”與“側艷”的文學特征。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為宋詞折腰傾倒,宋詞名篇佳句,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本書共選錄作品334首,注釋盡量精簡,解讀相對詳盡。與讀者分享閱讀宋詞的體會,就是為了引導廣大讀者更全面、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宋詞。同時,本書通俗易懂,兼顧了學術研究和普通讀者對內容的要求。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25.2萬字
《世界名大師課:綜合卷》是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權威學者們對外國文學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6部名的深入解讀,如《荷馬史詩》《神曲》《十日談》《瘋狂的羅蘭》《少年維特之煩惱》《吉檀迦利》《先知》《城堡》《百年孤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各名家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對經典名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深入探討了青春成長、夢想奮斗、人情財富、愛恨生死等緊扣現實生活的主題。例如,葉廷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城堡》中卡夫卡筆下的“異化”世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丁君君走進少年維特的內心,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審視《少年維特之煩惱》……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23.1萬字
本書系學界第一部對魯迅300多萬字文庫全部譯作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闊的學術視野、豐富的專業知識,在中外文化語境中考察魯迅譯作的選材特征、譯介策略和翻譯方法,揭示了魯迅譯作在現代翻譯史上的重大價值,具有鮮明的學術創新性和理論意義。本書對魯迅早期翻譯的20多萬字深奧難懂的文言譯作的闡釋尤可見出作者的功力,它對于廣大青年學子閱讀理解魯迅譯作中的寶貴遺產將有所裨益。
王家平 ·文學評論 ·47.2萬字
本書是筆者關于韋應物詩文的研究專著,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其中正文是著者在孫望、陶敏、王友勝、廖仲安等學人研究基礎上將韋應物傳存之作放在盛中唐轉型時期背景下所進行的歷史文化再詮釋。附錄所收是著者已發表的部分論文,包括韋應物研究以及涉及韋應物的中華詩歌性情與審美關系問題研究,是對正文的發揮,為著者多年的研究興致。
張兆勇 ·文學評論 ·22.8萬字
“承認現實的恐怖,以這種方式將它消解。葬身鯨腹——或承認你就在鯨腹中?!薄獑讨巍W威爾。【作者簡介】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被譽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緝热莺喗椤繆W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奧威爾在不同報刊、文集中發表的長短書評,橫跨奧威爾的整個創作生涯,其中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鯨腹中》、《評<我的奮斗>》等多個名篇,以近百多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書評的全貌。本書為三卷本套裝的第二冊。
喬治·奧威爾 ·文學評論 ·27.5萬字
本書1996年出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再版,今經作者校訂,收入《孫昌武文集》。本書共分十二章,較詳細地描述了觀世音與維摩詰在中國文學中的種種表現,并對這些表現的意義加以初步探討。范圍主要是宋代以前。
孫昌武 ·文學評論 ·29.6萬字
為什么孟子的思想,今天依然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孟子》位列“四書”之一,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是儒家基本經典,深刻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警醒、激勵了古往今來無數有為之人?!丁疵献印敌陆狻肥珍浟朔遣┦繉Α睹献印分鹱种鹁涞闹v解分析,結合心理學、領導力、經濟學、管理學和復雜科學等不同學科,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對孟子之道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幫助讀者從圣賢智慧中汲取養分,解答人生之惑,喚醒內心的力量。
樊登 ·文學評論 ·34.6萬字
“用事”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常見藝術手法,詩人通過引述過往之“故事”,與詩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語義類比,委婉傳達自己的心志,形成典雅、含蓄的藝術魅力。大量古代詩學著作對用事的定義、地位、規則和接受闡釋等問題作了長期探討,形成了豐富的理論資源。本書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和闡釋,對古代詩學中語焉不詳、模糊含混的用事諸概念進行了明晰辨正,初步清理、重構出古代詩學用事觀念的體系,凸顯它在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進而嘗試探索中國詩學一些基本規律和重要傳統,并為理解賞析杜甫、李商隱、蘇軾和黃庭堅等古代詩歌名家的用事藝術提供理論借鑒。
馬強才 ·文學評論 ·25.4萬字
碑志文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體,從東漢時期盛行于世,其創作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碑志文創作與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興衰更迭以及思潮變遷密切相關。碑志文批評發展演進的歷史,折射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發展的歷史,也折射了中國古代文學觀念和審美觀念的變遷。本稿將碑志文批評置于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歷史長河中,對其產生、發展、演進的歷程進行深入剖析,力求客觀、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評發展的歷史。在研究過程中,不僅注重既有的理論批評資料,還深入、細致地從作家創作本身挖掘其文體主張與理論;不僅注重那些知名的學者,還發現了以往不被批評史研究關注的學者,如孫琮、儲欣、林云銘等,以及一些以曲論、詩論、詞論等名世的學者,如李開先、沈德潛、譚獻等,發掘他們獨到的文章觀念。因此,本稿不僅補充了中國碑志文批評史研究的空白,還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補充作用。
李貴銀 ·文學評論 ·21.8萬字
中華文化經典一直以來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廣泛重視,閱讀、研究的人都比較多,許多人對其都有深刻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些見解當中,名家大師的見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是備受推崇的。學術大師們讀書與治學的方法和富于創造性的學術活動中閃耀著的智慧的光芒,對我們確實有指點迷津的作用。據此,我們設計出版了《大師解讀中華文化經典》系列叢書,將名家、名作再次對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洞髱熃庾x中華文化經典》以鮮明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向各知識層面的讀者群介紹并解讀中華文化經典。
于景祥 ·文學評論 ·2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