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2016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匯集,內容參見該研討會的學術綜述和書稿。2016年,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先生殉難七十周年。來自中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八十余位學者與會,提交學術論文五十余篇,議題集中在古今文化轉換中的聞一多、聞一多的學術思想與學術研究、聞一多的詩學思想與新詩創作、海外聞一多研究等,將聞一多研究推向了傳統話題翻出新意、前沿問題集中凸顯、跨學科研究成果顯著的新階段。
陳國恩 方長安 張園 ·文學評論 ·37.6萬字
在晚清救亡圖存以“變”來尋求民族、國家新生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倫理文化的等級差序格局已不能激發國人的救國強國熱情,也有悖于現代文明的自由、平等觀念和權利與義務的雙向性。晚清新小說倫理敘事不僅提高了小說的地位,還以“新民”歷史使命積極參與到同時代倫理變革的時代大潮中,共同推動了中國倫理變革的發展。但在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中,晚清新小說無論敘事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表現出亦新亦舊,新舊雜糅的特點。本書以倫理視角切入晚清新小說世界,一方面可以認識倫理變遷對小說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小說家怎樣借助小說表達倫理訴求,以及小說怎樣通過閱讀效應轉化為倫理變革的推動力量。
趙華 ·文學評論 ·26.3萬字
“錢江學術文叢”之一種。本書稿以唐宋記體散文為研究對象,從文體學與文化學兩方面入手,梳理“記”這一興于唐、盛于宋的散文文體的淵源和流變,探究其文體邊界及分類,進而考察其流變過程中文體發展與時代的審美選擇之間的互動關系;梳理記體散文與其他文體的互滲離合關系,確定其在唐宋散文文體價值序列中的位置,以期深入發掘記體散文的文體特征及文化內蘊。
趙燕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共計19篇網絡文學評論類作品。談及了網絡文學“生產場”應以文學為中心、構建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倫理生態、市場機制與網絡文學的走勢、互聯網法治是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網絡文學與短視頻:長度策略中的審美表達等。
桫欏 ·文學評論 ·9.1萬字
本書匯聚了30位科幻作家對31部科幻經典的閱讀心得,傳達了作家們對今日世界的憂思,帶有相當鮮明的當下印記。
飛氘主編 ·文學評論 ·18.5萬字
本書共計11篇網絡文學評論作品,內容包含新時代以來網絡文學發展觀察、2021年網絡文學發展狀況綜述、在精品化和經典化過程中創造新的文化可能性、在無限世界里展現人的豐富性、類型多元化兼容題材多樣化,現實題材崛起形成新動能等。
桫欏 ·文學評論 ·6.4萬字
本書是作者為學三十來年撰寫的關于文學的論文和評論的結集,共計三十八篇。作者秉持和踐行“掐尖兒式”研究的理念:選擇頂尖級的名家、最優秀的經典和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學現象作為研究和闡釋的對象,以實現研讀經典、走近大師、與大心相遇的目標。文章雖類分三種(經典細讀、名家評析、現象透視),時跨三代(古代、現代、當代),但卻以人這根紅線使其彼此融為一體:探究人心的玄奧幽深,體察人性多維百態,關注人生的處境出路,禮贊人道的平等、寬容、仁愛、自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人學作為觀照、研讀和闡釋交學的觀念、角度和理論:將人作為考察的對象和目的,用人的情感、心靈和價值立場賞析、闡釋文學的深度內蘊,經由人學的觀念、理論抵達了文學那豐富多彩、多維多棱、立體交叉的藝術世界。
李永建 ·文學評論 ·38.1萬字
本書是《解放日報》朝花副刊文藝評論版2022年度文藝評論集萃,從將近200篇作品中細選知名評論家、學者、理論工作者及活躍報章評論員的評論佳作、力作44篇。其中,既涉及對于文化發展、文藝創作、文化趨勢的前沿追蹤、深度解讀、思考把脈,也有站在階段性評論史維度上的年度文藝大類盤點評論,有堅持直言快語、銳評風格的現象批評,有快、熱、短、準的作品快評,能夠比較準確地通過評論這面鏡子,反映中國影視劇、文壇、舞臺、展陳、文創等領域2022年度的熱點內容。書名“響亮的張望”略文藝地點出評論的兩個屬性:發聲、客觀。
黃瑋主編 ·文學評論 ·12.1萬字
在這部文筆優雅、極具可讀性的著作中,著名莎士比亞學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以獨特的視角,探討了莎士比亞筆下的暴君及其暴政——他們可怕而自戀的愚蠢行徑,他們的篡逆、瘋狂和殘忍,他們的傲慢自大和缺德少才,他們的偏執與邪惡,他們的虛偽欺騙和對諂媚的渴求。在此之前,那些滿身血腥的人物幾乎從未這樣活靈活現,如在目前。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文學評論 ·10.1萬字
本書共計19篇網絡文學評論。內容包括網絡現實題材小說中的“里程碑式”作品、凸顯網絡現實題材創作的典型性、在硬核“工業流”中抒寫家國情懷、敏銳感知風云激蕩的時代洪流、“大女主”主題意識的三重構建等。
桫欏 ·文學評論 ·5.9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代文學作為切入點,聚焦傳統文化,解讀中國思想與文學之美。內容包括了世、家、情、理、人等幾個古今中外共同的文化主題。通過對《西廂記》《說苑》《東周列國志》《顏氏家訓》《世說新語》以及《金瓶梅》幾部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重新解讀,引導大家對其進行深入的賞析與理解。
吳定海主編 ·文學評論 ·33.6萬字
本書以文學批評為研究對象,以批評機制作為研究視角,聚焦批評在當代轉型發展中的原動力、內驅力、外推力、綜合力之動力機制的功能作用研究,既著眼于批評機制本體論研究,夯實其認識論、實踐論、價值論的理論基礎,又立足于批評與創作關系的文學動力學研究,闡發批評經驗、文學制度、評價體系及機制、價值觀及價值源、批評倫理與批評自律、批評美學精神等內涵構成及理論實踐意義,以文學批評機制論豐富拓展批評理論研究空間,旨在提升批評生產力、評價力、影響力,以達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文學批評創新發展的目的。
張利群 ·文學評論 ·31.6萬字
吳興華翻譯過許多外國著名詩人的作品,如拜侖詩鈔、濟慈詩鈔、葉之詩鈔,還有未發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節等。可能也有西洋詩的影響,他自己的詩不論在意境上、文字上和舊詩、西洋詩存在著深締的因緣,是一種中國古典和西洋現代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本譯文收錄了《運命》《撿東西》《危急時期的祈禱(選譯)》《達·芬奇軼事》《富蘭克林散文書簡選》《危機》《城市里的一周》等文章。通過本書中的內容,可以從側面解讀吳興華的深刻蘊涵。
(美)富蘭克林等 ·文學評論 ·5.1萬字
《孫枝蔚與清初揚州詩群研究》講述,明清易代之際的揚州,在動蕩的政治局勢下,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深厚的人文積淀,吸引了四方詩學名流云集于此,形成一個地域性群體。這一詩群陣容龐大,他們交游唱和,操持選政,繁榮一時。流寓揚州的遺民詩人孫枝蔚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他及其交游圈為切入點來考察揚州詩群,具有典型意義,藉此可觀照置身于夷夏、滿漢、新舊、朝野等多重文化、民族、政治沖突中的江南文人復雜多樣的立場、信仰、心態、情感、價值觀,探究處于跌宕起伏的政治環境中的文學生態。這是一個非常的歷史階段,一個特殊的空間視域和特定的詩人群體。
楊澤琴 ·文學評論 ·20.9萬字
本書是《解放日報》朝花副刊文藝評論版2021年度文藝評論集萃,從將近200篇作品中細選知名評論家、學者、理論工作者及活躍報章評論員的評論佳作、力作46篇。其中,既涉及對于文化發展、文藝創作、文化趨勢的前沿追蹤、深度解讀、思考把脈,也有站在階段性評論史維度上的年度文藝大類盤點評論,有堅持直言快語、銳評風格的現象批評,更有快、熱、短、準的作品快評,能夠比較準確地通過評論這面鏡子,反映中國影視劇、文壇、舞臺、展陳、文創等領域2021年度的熱點內容。書名以“翻滾的鉆石”喻批評需要多元聲音、多面切磨,方見光澤,也從書中收文《戲曲電影如何做“翻滾的鉆石”》得到靈感。
伍斌主編 ·文學評論 ·11.7萬字
本書為詩歌欣賞,由張桂鑫詩80首及阿明簡評80篇組成。分為“山水行吟”“四時雜興”“人生感懷”三輯。詩歌集中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思考,傳遞出樂觀、曠達的情懷。評析作者以讀者和兒子的雙重眼光,對詩歌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作了言簡意賅的解讀。
張桂鑫 阿明 ·文學評論 ·4.2萬字
本書對清代中期浙派詩人群體領袖人物厲鶚的文學思想和詩詞等創作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厲鶚詩詞創作數量可觀,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詩詞之外,厲鶚的散文和散曲創作也頗有成就。本書對厲鶚的多方面文學創作做了深人研究;同時,對其在清代中期浙派詩人群詩文化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也做了必要探究,以期引起學術界重視。
王小恒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該書集中了作者三十多年來相關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的思考成果。本書共收入文章31篇,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本土文學溯源”,下編為“本土作家評論”。本書所指的“本土文學”,其概念外延可以逐步縮小:面對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是“本土”;面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是“本土”;面對湘楚文學,永州文學是“本土”。上編的“溯源”,就是根據這樣的層次概念進行追溯的,從文學與文化及人的生活、生命的關系開始,到舜文化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再到屈原、元結、柳宗元對湘楚文學及永州文學傳統的影響,一直到尋根文學作家所尋繹到的湘楚文化之根及中國傳統文化之根脈,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是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永州文學進行粗線條的、歷史性的宏觀把控。
陳仲庚 ·文學評論 ·20萬字
本書對宋末元初東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及其文學作品進行系統研究,對戴表元生平及作品進行全面解讀,在對其作品思想性研究的基礎上,側重對其詩歌與散文的風格特色進行仔細梳理,從傳承、創新及影響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價值。
楊鳳琴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是一部圍繞“大雅”品牌,以細讀方式深入眾多大詩人名作之詩歌藝術和奧秘的作品。“大雅”是廣西人民出版社旗下,以詩歌為主打的人文出版品牌。作者圍繞“大雅”,一是以推動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回憶十余年來“大雅”從動議、創辦到產生品牌影響力的過程,總結打造小眾品牌的經驗,講好不為人知的“大雅”故事。二是作者以研究者的身份,按“理想的詩歌讀者”的要求,細讀了“大雅”系列中休斯、希尼、洛威爾、沃爾科特、史蒂文斯等國內外多位大詩人的代表作,從聲音、意象、語言、修辭、結構、意義等方面,解剖麻雀般全面剖析這些詩歌名作,解析現代詩的精微和美妙,觸及其審美話語的核心,呈現“大雅”品牌及其系列詩歌作品背后的“無字之書”。
吳小龍 ·文學評論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