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陸小曼詩·文·畫》收錄了民國才女陸小曼的文字作品和畫作。陸小曼學畫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參加上海美術家協會。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能力,詩文俱佳。本書盡可能全面地展現了其詩文畫三方面的成就。
陸小曼 ·名家作品 ·8.7萬字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長期斟酌之后選出并予以翻譯、闡釋的中國古代文學讀本。他意在帶領當代讀者辨認古代文學中偉大的星座,希望讀者不僅能夠借助譯文和闡釋讀懂原文,更重要的是能夠從心靈層面與經典文本產生共鳴,領略千古不變的文心與詩魂。所選篇目包括《詩經》選篇、《離騷》、《逍遙游》、《報任安書》、《蘭亭集序》、《歸去來辭》、《送李愿歸盤谷序》、《愚溪詩序》、《秋聲賦》、《赤壁賦》、《文心雕龍》選段,以及在他心中重要的唐詩、宋詞、宋詩篇章。除了唐宋詩詞以外,每個篇目都由原文、譯文和闡釋三部分構成。余秋雨先生特別重視譯文,因為他的今譯是要探尋古今文詞差異背后所蘊藏的永恒美學素質,既要在語感、節奏、氣韻上匹配原文,又要恪守嚴謹的文化學理。書中還收錄了余秋雨先生手書的文典名篇書法,以便讓當代年輕人感受中國古代文辭的基本生存方式。
余秋雨 ·名家作品 ·8.6萬字
許地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學者。一生著作雖不十分豐碩,但卻以文筆清新、取材新穎、風格浪漫、內涵豐富著稱,很多作品讀起來就像寓言一樣。其中最著名的《落花生》,不僅成就了許地山在現代散文史上的經典大家地位,更讓孩子們認識了這位有著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落花生”精神的著名作家。本書精選許地山作品中適合孩子閱讀的精美篇章,按照體裁劃分,并依據發表時間排列,使讀者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一目了然,條理清晰。同時本書還邀請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針對每一篇文章進行了細致的點評,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更深層次的理解每一文章,充分領略文章的獨特藝術魅力。
許地山 ·名家作品 ·8.6萬字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 ·名家作品 ·8.6萬字
《且介亭雜文二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5年所寫的雜文四十八篇,包括《隱士》《漫畫而又漫畫》《人生識字胡涂始》《論“人言可畏”》《再論“文人相輕”》《名人和名言》《逃名》《幾乎無事的悲劇》等。
魯迅 ·名家作品 ·8.6萬字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散文最有代表性的書名。本書收錄汪曾祺有關生活情趣的散文共31篇,約8.5萬字。全書由梁永安教授選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人間草木”,收錄了汪先生寫草木美食的名作15篇;第二部分“我的世界”,收錄汪先生自述回憶文章,及談興趣愛好的隨筆16篇。汪曾祺一生通達樂觀,雖歷經坎坷,但都能隨遇而安,從容面對。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用恬淡、質樸的文字,勾勒出瑣碎日常中的點滴美好。他愛好廣泛,喜好美食,作品中充滿了對生活真實的熱愛:吃一頓好飯,讀一本好書,看一朵好花,欣賞一片好風光……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世間之美,去熱愛真實的人間。本書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梁永安教授選篇并撰寫4500字的導讀,對汪曾祺的文學價值以及在當代生活中的閱讀價值進行了解讀和分析,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本書內容。本書選用漫畫家林帝浣的作品作為封面和內文插畫,增加閱讀趣味。
汪曾祺著 梁永安編 ·名家作品 ·8.6萬字
《人間食糧》是紀德的《人間食糧》(1897)與《新食糧》(1935)兩部散文作品的合輯。《人間食糧》被譽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經》”,作者以他在非洲地區的漫游為線索,以虛擬的女神為他的傾訴對象,描摹異國風情,抒發人生感懷,紀德宣泄青春激情、追求快樂的宣言書。充斥著一種原始的、本能的沖動,記錄了本能追求快樂時那種沖動的原生狀態;而這種原生狀態的沖動,給人以原生的質感,具有粗糙、自然、天真、鮮活的特性,得到青年一代的認同。《新食糧》再度弘揚“感性”的力量,贊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
(法)紀德 ·名家作品 ·8.6萬字
《中國現代文學名家作品集——聞一多作品集》本書分為紅燭、李白篇、雨夜篇等部分。
聞一多原著 蕭楓編 ·名家作品 ·8.6萬字
荷香清幽,雪貓撲影,生活閑趣,季羨林先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悟出了詩意,他用樸素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大千世界中令人歡喜、令人沉思的點點滴滴。
季羨林 ·名家作品 ·8.5萬字
《西西弗神話》是加繆的哲學隨筆集,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對荒誕、自殺等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除此之外,全書精編收錄加繆生平及創作年表,特別收錄加繆美版自序,特別補編了1943年的《弗蘭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全書表達了在直面生活的荒誕之后,加繆決心不求助于外在的神祇,也不陷入徹底的絕望,他要從生活的本身和內部去尋找快樂。
(法)阿爾貝·加繆 ·名家作品 ·8.5萬字
本書是朗讀者系列之一——《愿你慢慢長大:給孩子朗讀》,收錄了60多位中外作家的文章,泰戈爾、葉芝、林徽因、朱自清、圣埃克蘇佩里……《愿你慢慢長大:給孩子朗讀》適合表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對孩子降臨的喜悅、給孩子呈現世界的渴望、讓孩子成為更好自己的期待、與孩子共度美好時光的遐想……《愿你慢慢長大:給孩子朗讀》一書除了收錄著名作家的經典文字,對作者的主要人生經歷和基本情況進行了概述,也對文字所創作的背景進行分析,還給讀者提供了不少朗讀的建議,讓讀者更立體地了解文字的內容,更順暢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鳳凰聯動編著 ·名家作品 ·8.5萬字
在里爾克的世界里,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匯是“寂寞”和“愛”,他認為一個年輕人是不應該匆匆去愛的,因為他需要學習,需要懂得很多之后,才能夠完成這最后的壯舉。《向上生長的光芒》是里爾克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精選集。里爾克的散文大體可歸為三類:藝術評論、書簡以及幽默隨筆。他的評論文章都是散文體的論說,沒有純理論術語的障礙,且具有詩人特有的生動文采。書簡是他的生命燃燒的重要結晶,也是其人格魅力的集中體現。隨筆既是他思想火花的迸發,也不乏其對見聞的感言,抑或是經過構思寫成的小品。真可謂是“多彩多姿,情沛文茂”。閱讀里爾克,可以從他的經歷及其對人、對世界、對生活鞭辟入里的剖析與真知灼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勇毅、愛與擔當之間,擁有向上生長的光芒。
(奧)賴納·馬利亞·里爾克 ·名家作品 ·8.5萬字
《吶喊》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吶喊》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魯迅 ·名家作品 ·8.5萬字
1931年,豐子愷先生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在開明書店出版。此后,“緣緣堂”系列作品,成為代表他深厚散文造詣的文化符號,《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也成為豐子愷一生中的重要的散文集。本套“緣緣堂書系”以豐子愷早期出版的作品為底本,并加入豐子愷漫畫作品,還給讀者一個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的“緣緣堂”。《車廂社會》也是當年單本集子的一種。約8萬字。豐子愷說:“一節車廂就是一社會,一節車廂也見證人的本性貪婪,自私。”題材皆是豐子愷在旅途中或在生活中的一些所見所想,有對故鄉的思念,有對城市景象的刻畫,有對生命的珍惜,有對孩子的崇拜和期待。
豐子愷 ·名家作品 ·8.5萬字
《古籍序跋集》收入1912年至1935年間魯迅為自己輯錄或校勘的古籍而寫的35篇序跋。按各篇協作時間先后排列,對正文中的資料性差錯,參照相關文獻作了必要的訂正。魯迅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它們也許并沒有深奧的含義,但卻是歷經世事無數后的甘之如飴,既關乎歷史的震鑠,也訴說生活的溫情。當季節的變遷與長夜的苦感消散后,鼻息間只留有一抹明快利落的香氣,此中有甜意,寄與惜時人。
季羨林 史鐵生 汪曾祺等 ·名家作品 ·8.4萬字
領略一代才女的浪漫與才情,體味情感世界的細膩與精微。林徽因是中國現代著名建筑家、詩人,被譽為一代才女、“美與智慧的絕唱”,還曾被權威媒體評為共和國60年最美女性第一名。林徽因生前留下的文學作品并不多,題材主要集中在詩歌,也有少量散文和小說。本書收錄了林徽因經典詩歌、散文、小說作品及其與友人的部分書信。
林徽因 ·名家作品 ·8.4萬字
《花邊文學》收錄了魯迅在1934年所寫的雜文61篇。“花邊文學”本來是別人攻擊魯迅的文章用的詞,魯迅就用它為集子命名并設計封面。單行本系在《魯迅全集》編訂基礎上普及化的讀本。魯迅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 ·名家作品 ·8.4萬字
這是一本講述生活智慧的散文合集,收錄了朱光潛、汪曾祺、梁實秋等作家的經典散文作品。從讀書、處世、旅行等方面呈現生活的無限可能,展現作家們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朱光潛等 ·名家作品 ·8.4萬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回憶性散文集。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形象地反映了魯迅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歷。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