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郁達夫寫景的才氣得力于他對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他恣肆的抒情則展現了一種真誠與坦蕩的現代人格精神。本書收錄了郁達夫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游記作品,有《北平的四季》《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杭州的八月》《還鄉后記》,可以了解到郁達夫的藝術風格和寫作特色。
郁達夫 ·名家作品 ·11.9萬字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1942年為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學生寫作的一部普及讀物,八十年來廣為流傳,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在這本書中,朱自清先生以通俗流暢、深入淺出的文字,提綱挈領地解讀了《說文解字》“四書五經"、《戰國策》《史記》“諸子百家”、《楚辭》等國學典籍,博采眾長,見解精辟,持論客觀公允。
朱自清 ·名家作品 ·11.8萬字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本卷精選了作品:紅燭、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紅豆篇、死水、集外詩、雜文。
聞一多 ·名家作品 ·11.8萬字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書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該書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特別是書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說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王國維 ·名家作品 ·11.8萬字
收集1934年所作雜文,命名為《且介亭雜文》,收入雜文36篇。
魯迅 ·名家作品 ·11.8萬字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拿來主義:魯迅雜文精選》為為魯迅雜文集,收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等六十余篇經典作品。
本書以人民文學出版社《汪曾祺全集》散文卷為底本,精選多篇汪曾祺懷人憶往的散文,意識形態導向正確,共約16萬字。以作者對聯大青春歲月的回憶為主體,集中呈現其聯大求學期間師友的瀟灑風神,引領讀者探尋那個名家迭出、異彩紛呈的教育史奇跡。除經典名篇外,還選入了涉及聯大回憶的稀見篇目。此外,內容亦涵蓋了部分作者童年時代對故鄉家人的溫暖記憶、中年時期與戲劇界人物交往的經歷以及晚年文學生命獲得重啟后的文壇交往等內容,體現了其一生主要經歷。風格平易自然,文筆細膩生動,情感飽滿含蓄,充滿了人文精神與詩性魅力。文字飽含深情,情感細膩真摯,語言素樸清雅。能夠讓讀者在感受汪曾祺文學魅力的同時,更加立體化地了解作家經歷和時代變遷。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1.8萬字
如何過好每一天?過出圓滿自在的一生?本書精選汪曾祺42篇文章,從生活的五個不同側面反映汪曾祺的快意人生:讀一本好書,吃一頓好飯,看一片好風光,認識一些草木蟲魚,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讓平凡的我們頓覺行走在喧囂紅塵,雖然有疲疲累累,卻更有生活的千般可愛,萬種風情。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人間值得。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之福爾摩斯”龔明德考據力作。一題一文,一文一事,敘說文壇舊故。探幽尋微,窮源竟委,挖掘史實細節。本書是四川師范大學龔明德教授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作家日記和往來書信、作品的版本校勘、作者生平細節等細微史料的考證,話題紛呈,讀來妙趣橫生。作者聚焦于文壇舊事,考證了諸如胡適、魯迅、郁達夫、老舍、朱自清、徐志摩、丁玲、冰心、林語堂、艾青、流沙河等現當代文學史上著名文人的軼事、懸案,索隱鉤沉,從無疑處起疑,于細微處求真知,在細密駁雜的文字材料中抽絲剝繭,探幽尋微,是現當代文學“補遺”之作,亦可見作者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獨特視角和深刻貢獻。
龔明德 ·名家作品 ·11.7萬字
《豐子愷給孩子的散文》精選民國文學大師豐子愷46篇文章,全書分為4輯,以敘事、寫人、寫物、抒情為主題分為四大章節,全面提升孩子寫作及觀察生活的能力。其中7篇選入《語文》教材,13篇選入中高考試題,更有8張豐子愷先生后人親自甄選給孩子的插畫,增添閱讀趣味。豐子愷體貼入微地用兒童視角觀察日常生活,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生活的點滴,用一顆赤子之心向孩子們傳遞出率真的情感,回到孩子的世界,找回本來的自我。
豐子愷 ·名家作品 ·11.7萬字
《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魯迅一生中創作的唯一一篇中型小說。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作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流浪雇農的典型形象。除《阿Q正傳》外,本書還精選了魯迅二十二篇小說代表作,并配以精美插圖。
魯迅 湘一 ·名家作品 ·11.7萬字
本書為“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之一,收錄了作者巍巍的經典散文作品,由作者家屬親自編選,并請專家撰寫導讀,包括《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風雪里》《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名篇。魏巍的這些散文,多為朝鮮戰爭期間,作者訪問前線后寫成的系列作品,作者以飽含深情和詩意的筆觸,熱烈地歌頌了志愿軍戰士的崇高品德和為國獻身的犧牲精神,也歌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的血肉情誼,這些作品在當時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強烈反響,至今對年輕一代仍有一定教育意義。
魏巍 ·名家作品 ·11.7萬字
《漫話豐子愷》是作者葉瑜蓀歷年撰寫的有關豐子愷的四十篇文章的結集,主要談及豐子愷的思想、人生、藝術,對一些史料錯誤也有所考訂,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豐子愷是我國漫畫家、散文家,藝術成就極大,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葉瑜蓀 ·名家作品 ·11.7萬字
本書收錄了現代文學巨匠茅盾畢生散文精華60余篇,包括《白楊禮贊》《天窗》《憶冼星海》《大地山河》《冬天》等。部分篇目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是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文學經典。茅盾的散文形成了風格鮮明的敘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實襯虛的敘述手法,其文字細膩、深刻、有力。本書既是描繪祖國大地山河的“速寫本”,又是再現茅盾人生歷程的“記事簿”,充分展現了茅盾先生深厚的文學造詣,是中國現代散文中難得的瑰寶。
茅盾 ·名家作品 ·11.7萬字
“上海女兒:程乃珊”為作家程乃珊逝世5周年的紀念收藏文集,含《上海Color》《上海Memory》《上海Lady》《上海Taste》4本,精選其30年創作生涯中傾心著墨上海文化的經典之作,為上海的克勒腔調、弄堂記憶、女性剪影、舌尖風云留下張張畢肖的畫像。本書精選其重點描繪老上海精英階層生活格調及審美趣味的作品,從而素描出海派文化中獨具魅力的老克勒文化。
程乃珊 ·名家作品 ·11.7萬字
本書里收入的基本上都是“閑文”,由陳平原選編,搜集了周作人、林語堂、豐子愷、梁實秋、賈平凹等23位作家的所謂“士大夫趣味”作品,所收的43篇文章涵蓋了“食”“衣”“住”“行”等更對中國文人口味的消閑之事,最后殿以一組忙閑之辯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作家個體性情的自然流露,都是“生活的藝術”的散文小品。“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人生的精義就在于如何把握“忙”與“閑”之間這個頗為微妙的“度”。
梁實秋 周作人 林語堂等著 陳平原編 ·名家作品 ·11.7萬字
“蕓齋”是孫犁晚年的齋號,在他晚年的文字中,多以“蕓齋小說”“蕓齋瑣談”“蕓齋書簡”“蕓齋斷簡”“蕓齋短簡”等冠名。《蕓齋漫憶》分為“善闇室紀年”“病期經歷”“羈旅行蹤”“往事追懷”“蕓齋瑣記”五個部分,是孫犁回憶平生經歷文字的一個結集。其中有以年表形式記述的《善闇室紀年》摘抄,也有“十年廢于疾病”時期難以忘懷的所見所聞,有自己保定求學、投筆從戎、九死一生的追憶,也有漫憶童年、懷戀同窗、尋求舊夢、追記往事的記錄,文字雋永,意味深長,從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成長環境和創作歷程。
孫犁著 劉運峰編選 ·名家作品 ·11.7萬字
本書以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各版周作人的專著為底本,并以其他出版社的各版本為參考,精選周作人生平創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余篇經典散文、隨筆、雜談。其如話家常的白話文,洋溢著深厚的中國、東洋、西洋古典與近現代文化素養,文風雅致,既真且純,篇篇精到,有著相當深廣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周作人高絕的文學造詣和云淡風輕的處世風格。
周作人 ·名家作品 ·11.6萬字
《趙麗宏最新散文精選》是著名作家趙麗宏親自編選給中學生閱讀的散文集,收錄了經典散文和全新創作,共分為四輯,第一輯“故鄉和天涯”寫人憶事,飽含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動;第二輯“天香和詩心”從自身的傳統文化體驗出發,富有哲學思索;第三輯“江南的柔和剛”收錄了寫景抒情的經典美文,詩意動人;第四輯“面對一天繁星”從自身閱讀體驗出發,寫讀書隨感,對青少年的閱讀寫作有諸多啟發。趙麗宏的散文意境悠遠、立意向上、情感細膩,他在作品中將記憶與思索娓娓道來,既是講述自身經歷,也是探訪世界,具有豐富的文學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趙麗宏 ·名家作品 ·1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