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馬塞爾·杜尚談論他的生活,他的作品,他度過的時間。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現成品”(ready-made),而他度過的時間被稱為他最美的作品。冷靜的反諷,拋棄美學、趣味及純粹的視覺愉悅,無所事事的正當性,熱衷于偶然性與文字游戲,熱衷于“詞語的詩意”……不斷逃脫杜尚的杜尚,智性的杜尚,自我矛盾,“不情愿把任何定義作為終點”。對杜尚而言,美學是荒唐的,反美學也是荒唐的。
(法)馬塞爾·杜尚等 ·名家作品 ·11.4萬字
我們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擺脫所有束縛,隨心所欲,然而當無限制的自由擺在面前,真的能幸福嗎?當死神的羽翼拂過、大病初愈后,米歇爾猛然感悟了生活的樂趣。他開始重新審視一切既定的觀念,追尋本能的感受,放縱被壓制已久的欲望,循著自由的方向狂奔……如何追尋真正的自由?自我到底在哪里?是服從規則還是放縱欲望?諾獎得主紀德代表作,帶有強烈自傳色彩,大膽、前衛、真實地剖析自我,探索重重束縛之下如何安放自我、追尋“真正的自由”!
(法)安德烈·紀德 ·名家作品 ·8.2萬字
本書展現魯迅鮮為人知的第二張面孔,文學家魯迅背后,是學問家魯迅沒有學問家的根柢,文學家魯迅也將光芒大減本書以魯迅生前最后修訂的《中國小說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書局第十版再次修訂本為底本,對各版本展開匯校,借此呈現魯迅在文字、觀點和體例方面的歷次增刪修改。本書不注基本知識,采用“以魯注魯”方式,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以外的各類著述,包括學術著述(專著、論文、演講、輯校古籍序跋等)、雜文、書信中涉及中國小說史的內容,附注于相關語句之后,以呈現魯迅著作的多元性與復雜性,并展現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歷程與觀點全貌。同時,本書選擇魯迅1924年7月在西安講學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關位置,配以精美圖片,以顯示根據記錄整理的《變遷》與課前準備講義的《史略》之間的差別,除了聽眾迥異、場合不同、時間長短不同等因素,還有文言與白話的巨大縫隙,兩廂對照閱讀,相信對一般讀者與專業學者,都會大有裨益。
魯迅著 陳平原 鮑國華編注 ·名家作品 ·35.4萬字
《中國小說史略》原是魯迅在北京大學講中國小說歷史的講義,共二十八篇,1924年成書,1925年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本書為魯迅先生編撰的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全書共有二十八篇,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始于神話與傳說,迄于清末譴責小說。本書在資料上搜羅宏富,采輯審慎。分析歷代小說的思想、藝術,言簡意該,評斷允當,是二十世紀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
魯迅 ·名家作品 ·12.7萬字
阿爾貝·加繆,20世紀偉大的作家,與記者、與自己談論文學創作和戲劇改編,談論存在主義和他與薩特之間的“傳說”,談論人的良知和人類未來的絕望與希望,還有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接受的采訪。這些訪談幾乎跨越加繆的整個創作生涯,全面、直接地呈現出加繆對文學和他所關心的問題的思考,以及思想的演化。也讓我們直觀地看到這個真誠的、深刻的加繆。
(法)阿爾貝·加繆 ·名家作品 ·12萬字
《名作欣賞》雜志創刊于1980年,以鑒賞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和藝術欣賞趣味、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以發表名家賞析名著的經典之作為特色。雜志聞名于全國文化界、文學界、教育界,無數讀者說,我們是看著《名作欣賞》長大的,許多業已功成名就的學者更是說,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名作欣賞》上發表的。這些文章如一泓泓清泉沁入我們的心田,成為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也為許多作者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創刊三十余年來,《名作欣賞》獲得過無數榮譽,是全國唯一以鑒賞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為內容的大型期刊,曾蟬聯首屆、第二屆、第三屆政府最高獎一國家期刊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叢書薈萃《名作欣賞》雜志三十余年精選篇章,將四百余篇名家所寫的賞析中外文學名著的經典文章,以古今中外為經,以文學體裁為緯,分門別類編輯成書,共十二分冊。《明清文學名作欣賞》為分冊之一。吳小如、梁歸智等所著的《明清文學名作欣賞》所輯篇目,從兩萬余篇文章中精選而出,名家行文,觀點鮮明,功底深厚,語言生動,不拘一格,有很強的閱讀性和欣賞性,值得珍藏。
吳小如 梁歸智 ·名家作品 ·16萬字
1930年《中學生》雜志創刊,1931年起由葉圣陶擔任主編。長久以來,《中學生》雜志是中學生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們認清世界,認清自身肩負的責任,引導他們培養情操,塑造人格,從而振起民族精神。?20世紀60年代,葉圣陶將1930—1951年間他為《中學生》寫的值得留存的文章抄錄成冊,命名為“自選文篇”。這些“自選文篇”內容涵蓋中學生的生活、學習、人格、修養、交游等諸多方面,涉及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教育的方式方法、傳統與現代,以及青年的責任等眾多話題,是蘊含綜合性特征又個性鮮明的精品。這些“自選文篇”就像為嚴肅的課堂打開了一扇窗口,讓世界的紛紜活躍與燦爛景致投射進來,經過時代淘洗,依然熠熠生輝,常讀常新。
葉圣陶 ·名家作品 ·30.1萬字
蘇聯著名作家康斯坦丁·格奧爾基耶維奇·帕烏斯托夫斯基的《文學肖像》,是一部作家札記,是作家非常著名的散文集《金薔薇》(又譯《金玫瑰》)的姊妹篇。顧名思義,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這本書里給他心目中的偉大作家、優秀作家描繪了一幅幅畫像。這本書記錄著作家的回憶,但他的生活逸事并不是局限于純粹私人的空間,而是另一種文學史的書寫,流露了作家對浪漫主義及其與現實的關系的思考。全書共25篇,涉及奧斯卡·王爾德、狄更斯、席勒、安徒生、格林等歐洲作家,愛倫·坡、蓋達爾、伊里亞·愛倫堡、庫普林、布爾加科夫、巴別爾、茨維塔耶娃等同胞。
(蘇)帕烏斯托夫斯基 ·名家作品 ·13.7萬字
《瓶》是郭沫若繼詩集《女生》、《星空》之后,奉獻給二十年代中國詩壇的又一部閃耀著反叛封建禮教,爭取個性解放思想光輝的優秀詩作。《瓶》所呈現出來的秀逸婉麗的藝術風格,與《女神》的雄奇豪放的藝術風格互為表里,完美地顯現了郭沫若詩歌藝術的美學風采。
郭沫若 ·名家作品 ·3.6萬字
《青青邊愁》是余光中的第六本散文集,所收幾乎為作者中年時期在香港三年的作品。海峽兩岸版本稀缺,幾近絕版。書中內容共分四輯。第一輯為抒情散文,筆風雋美,是學生寫作之典范。第二輯為小品雜文,涉獵文學、舞蹈、民謠、詩作等,文藝話題信手拈來。第三輯為文學批評,看余光中如何評價戴望舒、聞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國初期作家。第四輯五篇為書評,被評的五本書或為詩,或為小說,或為翻譯,或為英文著作。余光中青年時期第yi次去香港,時局混亂求學不成,一年后母親將他帶回臺灣。二十七年后再來香港,伴他的是妻子和四個女兒,哀哀母親,早已火化。昔日的失學青年,變成了講臺之上的大學教授,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從臺灣北望中原,是為鄉愁;從香港北望中原,是為邊愁。三年易逝,而文字承載的記憶永jiu地存留下來。余光中用他廣博的文筆,寫下精妙絕倫的質樸篇章,集成這部為學界和讀者深深喜愛的《青青邊愁》。
余光中 ·名家作品 ·12.9萬字
《四世同堂》是老舍代表作之一。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本書為高榮生插圖本。
老舍 ·名家作品 ·69.8萬字
本書收錄了郭老的散文、短篇小說和自傳。書后附郭沫若主要著譯書目。
郭沫若 ·名家作品 ·16.3萬字
世界文學啟蒙書,豆瓣高分文學經典,平均兩小時讀完的名家名作,一套文學史上的小小白月光。跨越200年,收錄布萊希特、奧威爾、杜拉斯、博爾赫斯、谷崎潤一郎等名家作品,囊括小說、隨筆、戲劇、演講、詩歌等各種形式。讀來輕松愉快、毫無壓力,是培養文學興趣的必備選擇,是一把打開世界文學大門的萬能鑰匙;從文學修養到理論知識,從世俗人情到人生哲理,從零到一,從無到有,每天兩小時,助你實現人生質的飛躍。《譯文小經典系列套裝(套裝共26冊)》收錄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小篇幅經典文學作品,小而精、小而美,囊括了小說、隨筆、演講、戲劇、詩歌等各種形式,包羅萬象。套裝收錄《平靜的生活》《愛》《窄門》《物質生活》《寫作》《陰翳禮贊》《安全保護證》《人與事》《地糧》《我為什么要寫作》《英國式謀殺的衰落》《小說神髓》《給青年詩人的信》《詩藝》《都是我的兒子》《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三毛錢歌劇》《伽利略傳》《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生命與希望之歌》《世俗的圣歌》《深歌與謠曲》《詩人在紐約》共26冊。
(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等 ·名家作品 ·148萬字
《又是一年芳草綠》是老舍先生的散文精選集。全書分為“處處是故園”“又是一年芳草綠”“物是人非”“神的游戲”四輯,全方位展現了老舍散文的精華。老舍作為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幽默大師、語言大師,他的散文無論寫人、寫景、寫情、寫事,感情真摯,且耐人尋味。只要看看他是怎樣描寫小動物的,怎樣描寫孩子的,怎樣滿心歡喜繪聲繪色地描繪一切他感興趣的家庭瑣碎的,你就知道他有多么熱愛生活。閱讀老舍的散文,給你人生的力量,熱愛生活的勇氣。
老舍 ·名家作品 ·9.9萬字
一套絕佳的村上春樹立體畫像——真正的村上春樹是怎樣一個人?冷面笑匠,幽默隨性,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村上春樹式生活大揭秘。《村上春樹“村上朝日堂系列”(套裝共5冊)》收錄村上春樹五本創作于1984—1997年間的隨筆散文集《村上朝日堂》《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來》《村上朝日堂嗨嗬!》《旋渦貓的找法》和《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造的》,是了解真實的村上春樹的絕佳閱讀選擇。
(日)村上春樹等 ·名家作品 ·32.7萬字
《淚與笑》是紀伯倫第一批散文詩的合集,也是他寫得最美的散文詩集之一。《淚與笑》從一開始就展現了紀伯倫最關心的文學主題:愛與美,大自然,生命哲學,人道主義,社會批判,詩人的使命和孤獨,等等。這個集于中的全部散文詩作,已預示了紀伯倫一生的創作方向,也集中反映出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發展趨勢。《淚與笑》中有許多篇章是直接針對人類社會中的不義和罪惡的,同時也涉及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紀伯倫價值觀和人生理想的—次集中展示。
(黎)紀伯倫 ·名家作品 ·6.7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寫給孩子的深情散文佳作,30篇字字透著真與情的口碑之作,或描繪自然生靈,或講述人間溫情,或回憶故鄉往事,或記錄旅行感悟,無不展示著人間的美好與溫情。其中,《告別白鴿》《一株柳》《蠶兒》等文章選中小學教材及語文閱讀試卷,《朗讀者》節目江一燕深情朗誦經典篇目《晶瑩的淚珠》,感動萬千讀者!希望這些真情之作,能拓展孩子們的閱讀視野,豐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提升孩子們的審美享受,讓孩子們領略更自由的天地,獲得更豐富的人生。
陳忠實 ·名家作品 ·9.7萬字
金克木,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學者。對梵學、印度文化深有研究。和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曾被稱為“燕園四老”。一生著作甚豐,比如學術著作《梵語文學史》《印度文化論集》《舊學新知集》,翻譯作品有《高盧日爾曼風俗記》《印度古詩選》《伐致訶利三百詠》,詩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說集《舊巢痕》《難忘的影子》,散文集《天竺舊事》《燕口拾泥》《書城獨白》等等。本書是金克木散文的精選集,列入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北大中文系教授謝冕曾評價說:“若說金克木散文的風格即他個人風格的體現,這大體也是適當的。……智慧、諧趣和從容。讀金克木讓人心境沉靜,有一種徹悟。但又不是遠離塵世……”
金克木 ·名家作品 ·19.6萬字
本書是郭沫若憑借遠古的文獻資料和甲骨文、金文的地下發掘,通過對經史的刻苦鉆研和實物考證,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進行寫作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過對《周易》、《詩》、《書》、甲骨文和彝銘的研究,獨辟“草徑”,確立起了全新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郭沫若 ·名家作品 ·6.9萬字
福樓拜翻譯第一人,莫里哀翻譯第一人,創作、翻譯、評論、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譯文全集;匯集著名翻譯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譯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萬字,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學術意義;《在國內翻譯界、文學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補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李健吾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在創作、批評、翻譯和研究領域都蔚為大家……
(法)莫里哀 ·名家作品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