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迎接地理學的第二個春天》《1952年三校院系大調整及地質地理系回憶》《1978年第二次黃河源考察紀實》《五十年代大學生活和野外實習的回憶》《師生聯手援疆記事》《一位經濟地理專業1956級同學的北大情結》等文章。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編 ·文集 ·15.9萬字
本書通過董文俊在北大六十多年的求學、工作、生活的經歷,描述了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環境,以及董老師自己圓夢北大、幫他人夢圓北大的人生體驗。
董文俊 海漁 ·文集 ·8.5萬字
本書是北大文研院舉辦的“傳承”系列講述活動文稿的合集,來自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同學科的26位北大學人,分享他們在不同時代與北大的緣分和故事。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編 ·文集 ·11.9萬字
本書記錄了北大考古師生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進取、不懈奮斗的青春歷程,回顧了北大考古師生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動人實踐,展現了新時代北大人將學科理想融入強國偉業、用青春奮斗助力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文集 ·16.3萬字
本書以北京大學師生在思政實踐課程中的所思、所想為主要內容,每首情詩旁附注投稿人及課程團隊信息,配以課程團隊在實踐中拍攝的相關照片,展示了課程成果,深化了育人效果。
陳寶劍主編 ·文集 ·9761字
本書精選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大“冰新一代”志愿者撰寫的百余篇文章,聚焦冬奧盛事,從“冰新一代”自身經歷出發,記錄北大青年在冬奧志愿服務中的所為所感所想,展現了北大青年的青春風采,與北大人賡續不變的家國情懷。
戶國棟主編 ·文集 ·19.5萬字
本書收錄了著名史家李埏、李伯重父子回憶自己的老師張蔭麟、錢穆、聞一多、吳晗、方國瑜、韓國磐、傅衣凌、吳承明、何炳棣等人的文章多篇,對他們的品格、學識做出了描述,展示了“良師”與弟子們教學相長的動人經歷;同時對他們史學研究的特點、成就做出了介紹,展示了“良史”的史識、史才與史德。
李埏 李伯重 ·文集 ·13.3萬字
本書分為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多元并存的五四時代、兩代人的合力、五四的闡釋和傳播史等六部分,收錄了《為何不斷與五四對話》《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危機時刻的閱讀、思考與表述——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新文化”如何“運動”——關于“兩代人的合力”》等文章。
陳平原 ·文集 ·14.2萬字
本書回顧和總結了郝克明先生一生教育科學研究的杰出成就及卓越貢獻,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和紀念意義。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編 ·文集 ·11萬字
是做一朵花,還是成為春天?女人,最重要的,是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先愛己,才能后愛人。
千樹 ·文集 ·11.7萬字
本書分為百年校報、北大之聲、燕園視線、網系天下、校園新媒體五個部分,通過收錄在北大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工作過的幾代媒體人的回憶文章或采訪文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北大媒體的發展變遷,及其對北大價值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貢獻,展現了北大媒體人對北大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北大精神的堅守和傳承。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 ·文集 ·19.9萬字
本書收錄北大相關院系、職能部門、“名譽村長”、掛職干部、參與師生校友及彌渡縣有關領導的實踐回顧、感人事跡、收獲感悟等60余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大師生、校友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投身彌渡定點幫扶事業、助力彌渡高質量脫貧振興的記錄。
北京大學國內合作委員會辦公室編 ·文集 ·17.6萬字
本書收錄了20142018年在北理工留學的國際學生們的優秀文章,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埃及、古巴等的34個國家和地區的72篇作品入選。本書第一部分為教育部來華留學生“我與中國”征文作品,第二部分為北京市在京留學生“我與北京”征文作品,第三部分為“留學北理感知中國”系列作品。本書可作為廣大來華留學各國學子的重要參考讀物,不同的留學經歷,不同的留學感受,相信會觸動每一位留學中國國際學子的心聲。本書也可以為在來華留學戰線辛勤付出的老師們提供另一種視角,更好的促進人文交流與互相學習,增強了解,深化認識,加深中國與各國的友誼。
北京理工大學留學生中心 ·文集 ·8.8萬字
本書收錄徐志摩經典詩歌作品一百五十余首,均為他短暫一生中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志摩的詩浪漫、飄逸、唯美,猶如夜鶯的歌唱,用生命演繹華彩的樂章。林語堂說:“吾于白話詩念不下去,獨于志摩詩念得下去?!睍信溆写罅坎噬鍒D,與優美的詩歌相映生輝,文圖并茂,將徐志摩的精致典雅烘托得恰到好處。
徐志摩 ·文集 ·4.4萬字
本書收錄了48篇北大畢業生發言稿,根據發言稿主題內容、學生的個人經歷和畢業去向等,分為“問少年心事”“用青春完成作業”“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四個篇章,從不同角度感受北大的精神,教育的魅力。
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編 ·文集 ·7.3萬字
本書遴選北京大學2023級本科新生優秀征文百余篇,全書分別聚焦“我的成長”“我的大學”“我的青春”“我的夢想”“我的祖國”,其中的作品情脈、意脈、語脈通達,蘊含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展現了新一代北大人的精神風貌,凝聚了一批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家國情懷與民族情感。
戶國棟 王欣濤主編 ·文集 ·18.9萬字
本書以“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為主題,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扎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從個人切身體會出發,收集了新時代青年對基層、科學技術、未來發展等各個方面的看法和領悟,弘揚主旋律,同時具有鼓舞性和啟發性。
陳寶劍主編 ·文集 ·4.8萬字
本書從青年學生的親身經歷和視角出發,以身邊人、身邊事作為切入點,其中不乏生動感人的事例。書中文章實踐與思考結合,體現出青年學生向光榮的先行者學習、向崇高的信仰學習,堅定理想信念。
陳寶劍主編 ·文集 ·13.3萬字
本書匯集2018年以來北大團委《北大青年時評》《北大青年探索》兩個專欄的文章,也整理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擊疫情以及有關學生會組織改革等專題特稿;記錄著北大青年對于共青團工作、青年使命和時代發展的觀察與思考,在新時代面貌的日新月異中,勇立時代的潮頭,用發自肺腑的文字與時代對話,傳遞出北大青年鏗鏘有力的聲音。
陳寶劍主編 ·文集 ·12.7萬字
作家范煙橋熟悉上海的城市精神和社會生活,曾為《夜上?!贰痘ê迷聢A》等電影插曲填詞,經周璇演唱后風靡一時,且傳唱至今。本書分兩輯,上輯《街頭碎弦》,乃《機聯會刊》專欄文章,凡二十五篇,反映了上海的街市營生和民生百態;下輯《海上游塵》,選自《萬象》《新上海》等報刊,凡二十三篇,記述了上海的四季風情和日?,嵥椤?/p>
范煙橋著 王稼句整理 ·文集 ·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