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愿》(又譯《皆大歡喜》)是“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之一。劇情講述被兄弟奪位并被流放的公爵之女羅瑟琳女扮男裝到亞登森林中去尋找父親,偶遇自己所愛的受到長兄虐待的奧朗多……最終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報,惡人受到感化,有情人雙雙喜結良緣。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1萬字
《羅密歐與朱麗葉》為“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之一,講述的故事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劇情講述兩個世代為仇的意大利貴族家卡普勒家的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一見鐘情、執著相愛,秘密結合,卻因為兩個家族的沖突和相互殺戮而導致羅密歐被放逐,朱麗葉在神甫的幫助下服藥假死,以逃避父親為她安排的婚姻,最終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7萬字
《風暴》(又譯《暴風雨》)是“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之一。劇情講述米蘭公爵普羅貝被弟弟安東略篡奪了爵位,只身攜帶襁褓中的獨生女蜜蘭達逃到一個荒島,并依靠魔法成了島的主人。后來,他制造了一場暴風雨,把經過附近的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子費丁南及陪同的安東略等人的船只弄到荒島,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與蜜蘭達的婚姻。結局是普羅貝恢復了爵位,寬恕了敵人,返回家園。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2萬字
《第十二夜》是“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之一。劇情講述:瑟巴淀和薇荷娜這一對孿生兄妹,在一次海上航行途中不幸遇難,他們倆各自僥幸脫險,流落到伊利亞。薇荷娜女扮男裝給公爵歐西諾當侍童,她暗中愛慕著公爵,但是公爵愛著一位伯爵小姐奧莉薇。可是奧莉薇不愛他,反而愛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愛的薇荷娜。經過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荷娜與歐西諾,奧莉薇與瑟巴淀安雙雙結成良緣。盡管奧莉薇原先愛的不是瑟巴淀,但他的面孔與薇荷娜全然相同,這也算滿足了她的心愿。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9萬字
《有情無情》(又譯《愛的徒勞》)是“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之一。劇情講述納瓦國君臣四人發誓要清心寡欲,拒絕一切物質享受,不近女色,專心讀書三年。可是當美麗的法蘭西公主和她的侍女們來到宮廷后,他們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凈,爭先恐后地向她們求愛。但由于他們缺少真實的感情,法蘭西公主把他們訓斥一番以后離棄他們而去。莎士比亞在這部戲劇中諷刺了宮廷貴族的愛情言辭愛情觀。
1979年,君特·格拉斯夫婦前往亞洲國家旅行,在旅行期間及其前后,作者構思出一部從未被拍成影片的電影劇本:北德的一對中學教師夫婦哈姆和朵特踏上了亞洲之旅,可不論在曼谷、孟買,還是在巴厘島上,盡管第三世界的人間畫面接連不斷地襲來,他們大腦里卻始終縈繞著揮之不去的德國問題,對他們倆“要不要孩子”的問題搖擺不定。他們的憂慮是: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會擁有核電站?施特勞斯會上臺?人們將擔起養老金的重荷?德國人會不會因出生率不斷下降而死絕?這些問題也是作者本人所關心、并時時加入討論的。作品集散文、小說及未被拍成影片的電影劇本為一體,行文幽默詼諧。
(德)君特·格拉斯 ·戲劇 ·8.5萬字
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多側面、多角度研究謝飛這位當代國際知名大導演的較為豐富、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全書收入謝飛導演電影創作理論文章七篇,《我們的田野》、《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重要影片的工作臺本、導演闡述及訪問談話的記錄,書后附《謝飛作品及獲獎年表》。它們既是謝飛導演創作過程的實際,又是他對自己多年來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及藝術見解的闡釋。閱讀本書,可了解謝飛獨特的藝術追求及充滿魅力的導演世界。
謝飛 ·戲劇 ·19.4萬字
《尼伯龍人》改編自中世紀德國最重要的敘事文學之一《尼伯龍根之歌》,是弗雷德里希·黑貝爾于1850~1860年創作的話劇三部曲,出版于1861年,是除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族的指環》外最具有影響力的以尼伯龍人神話作為題材的戲劇作品。該劇由獨幕劇《膚如龍鱗的西格夫里特》、五幕悲劇《西格夫里特之死》和五幕悲劇《克里姆希爾德的復仇》組成。將這部劇作譯介到國內,一方面有助于國內的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傳統傳說在近代德國的接受史,另一方面也能使更多讀者對黑貝爾這位十九世紀的重要作家有進一步的認識。
(德)弗雷德里希·黑貝爾 ·戲劇 ·12.6萬字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講述了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在野心的驅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又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班柯、貴族麥克達夫的妻子和小孩。最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梟首的下場。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5萬字
作者以《徽州女人》《懸崖》《風和日麗》《編輯部的故事》《中國合伙人》《蘭亭》《龍門飛甲》《全民目擊》等幾十部深受大眾關注的戲劇、影視作品為研究對象,從創作規律、文藝社會學、大眾傳播等視角,剖析了當代戲劇、影視創作的人文關懷思想及社會價值,總結了新時期文藝創作的發展規律和經驗得失,既有思想性、學術性,又具趣味性、可讀性,有較高出版價值。
饒丹華 ·戲劇 ·10.9萬字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其戲劇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巨大,是難以逾越的文學高峰。本版除《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這家喻戶曉的“四大喜劇”外,還精選了《無事生非》《暴風雨》《冬天的故事》《終成眷屬》四部名篇。它們以愛情、友誼為主題,蘊含著人文主義的美好理想,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情調。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8萬字
本書是清由代李玉創作的傳奇(戲劇),刊行于清順治十七年。寫的是明朝末年東林黨反對魏忠賢等閹黨殘暴統治的斗爭,集中地揭露了當時魏黨特務政治的罪惡。《清忠譜》是李玉晚年的代表作,被列為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當時的魏黨特務用各種惡毒的刑法殘害人民,以維護自己的反動統治。作者未直接寫魏忠賢,但寫了他指揮下的氣焰囂張的政客,烘托出魏忠賢的殘酷和罪惡。《清忠譜》第一次在戲曲舞臺上描寫了如火如荼的市民斗爭,真實地再現出轟轟烈烈的群眾斗爭場面,讓市井小民成為正義的象征,肯定他們的歷史地位,使他們成為戲劇的重要人物,這在中國戲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清忠譜》地位獨特。它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實”的歷史戲,在清代舞臺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這對后來的《桃花扇》等劇有影響。作品問世后,曾被改編為京劇《五人義》,在群眾中也有較大影響。對戲曲感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經典。全劇人物眾多,斗爭場面波瀾壯闊,場景變換頻繁,但劇本卻不讓人感到雜亂,而是情節開展得有條不紊,結構也比較嚴謹。不管是業余消遣還是興趣使然,本書都有著極強的閱讀價值。
李玉 ·戲劇 ·3.1萬字
《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根據長期流傳的民間戲文《趙貞女蔡二郎》改編創作的南戲,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作品。描寫的是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喜歡戲曲故事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琵琶記》基本上繼承了《趙貞女》故事的框架,但改變了原故事中蔡伯喈背親棄婦的形象。它保留了趙貞女的“有貞有烈”,但對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讓他成為“全忠全孝”的書生。全劇結構完整巧妙,語言典雅生動,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結合的作品。《琵琶記》的文學成就,大大超過了《永樂大典戲文三種》中的作品。自問世以來,流播六百余年,一直頗受世人的關注。它還被譯為法文、日文,傳播國外。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不論在思想內容上,人物形象上,還是在結構和語言方面,《琵琶記》都有獨特之處,值得欣賞玩味。因此,《琵琶記》是一部值得弘揚的優秀劇作。《琵琶記》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只影響到當時劇壇,而且為明清傳奇樹立了楷模。所以,過去把它稱為“南戲之祖”。
高則誠 ·戲劇 ·3.4萬字
高則誠 ·戲劇 ·4.1萬字
本書稿收錄了著名劇作家羅懷臻的新劇作10部。包括昆劇《國風》《漢宮秋》,京劇《換人間》,淮劇《寒梅》,揚劇《阿蓮渡江》,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大河之源》《AI媽媽》,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杜麗娘》等。這十個劇比較生動地體現出作者在戲曲創作方面的成就,富有特色。
羅懷臻 ·戲劇 ·10.6萬字
《長生殿》清初洪昇創作,共二卷,五十出。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通過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同時又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唐朝統治的同情,寄托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翁敏華 陳勁松評注 ·戲劇 ·18.3萬字
人生有時如戲,剎那歡天喜地,剎那驚天動地,認真努力,便不會被踢出局。意外有時突然來襲,我們無法選擇命運,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問題。一個小茶館就是一個大社會,在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人生。
老舍 ·戲劇 ·12.3萬字
《茶館》,中國話劇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此劇亦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劇目之一,后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電視連續劇。
老舍 ·戲劇 ·18.5萬字
《焦裕祿》為趙樹理的劇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錄》為書名。這本劇本集收錄了《韓玉娘》《萬象樓》《十里店》《焦裕祿》等六部趙樹理的劇本。這些作品創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響深遠。《焦裕祿》,是趙樹理看了晉城縣劇團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劇團的同名本子,認為劇中把焦裕祿神化了,于是,他深入蘭考,到群眾中去采訪焦裕祿事跡,并寫出了前三場,但終因陷入創作困境而輟筆。趙樹理1964年6月動筆開始創作《十里店》,到上黨梆子劇團帶《十里店》參加太原的現代戲會演遭受批判,趙樹理已經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戲劇改革的漩渦之中……
趙樹理 ·戲劇 ·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