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劇中描寫蒙太古之子羅密歐和凱普萊特之女朱麗葉一見鐘情,他們為了追求自由的愛情,敢于不顧家族的世仇,甚至以死殉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浪漫主義抒情色彩的悲劇,也是倡導自由平等、婚姻自主的頌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7.8萬字
本書是伍迪·艾倫二零零三年出版的戲劇作品集,收入《濱河大道》、《老塞布魯克鎮》和《中央公園西路》三部作品。這三個圍繞婚姻出軌現象而展開的故事,筆法輕松幽默,極富洞察力,有極強的可讀性。劇中人物是典型的紐約人,他們開始看上去單純無辜,隨后卻會遇上出乎意料的麻煩,或因卷入丑聞而陷入窘境。作品延續了伍迪·艾倫恒久的創作主題:主人公不斷為自己找理由,掩蓋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忠和騙局。所有戲劇元素,都借助伍迪·艾倫式即興而精煉的對話巧妙表現出來,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陷入深思。
(美)伍迪·艾倫 ·戲劇 ·5.4萬字
《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一書,以廣泛的跨學科的人文視角,向讀者展現了傳播的觀念史,它不僅闡述了傳播觀念的歷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論及歷史、哲學、宗教、文化乃至法學與技術史領域,將傳播的視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問題。即體現了傳播學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種通俗大眾的表達方式激發了公眾對傳播學的興趣。
(美)約翰·彼得斯 ·戲劇 ·28.4萬字
《牡丹亭·繪本》由青年畫家華張一歷時三年精心繪制,再現了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筆下超越生死、奇幻浪漫的愛情故事。游園驚夢,久居深閨的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一見傾心,但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與柳生人鬼相戀,幾經波折后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無媒自婚,永結同心。全書七十余幅大師級繪畫全新演繹中國古典戲劇巔峰《牡丹亭》,分鏡式改編的白話文字保留完整的故事線、立體的人物刻畫與經典唱詞,使讀者快速領略《牡丹亭》故事精髓。這不僅是將戲劇經典《牡丹亭》繪制成畫、易于閱讀的大師級繪本,也是一件極具審美價值與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明)湯顯祖著 玩真改編 華張一繪 ·戲劇 ·9292字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同《仲夏夜之夢》、《威威尼斯商人》和《第十二夜》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喜劇”。講述了在遠離塵世的阿登森林中,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兒羅瑟琳,到森林尋父,以及她的愛情故事。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2萬字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國劇作家洛琳·漢斯貝瑞(LorraineHansberry,1930—1965)的名作,創作于1959年,劇名取自蘭斯頓·休斯(LangstonHughes,1902—1967)的詩《哈萊姆》(Harlem)。作者以反黑人歧視運動為背景,將懷揣夢想的黑人楊格一家,比喻為殘酷日光下曝曬的葡萄干,描述了他們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漩渦中相互扶持、堅守夢想的故事。這部被稱為“第一部在舞臺上表現非裔美國人生存現狀”的劇本,在美國有著持續的生命力。同名的電影有兩部。編劇洛琳·漢斯貝瑞,作為著名的黑人女性劇作家,作品被很多觀者運用“女性主義”視角解讀。但在《陽光下的葡萄干》中,北方城市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傳統南方女性那般受制于男權的壓迫,她們已經實現了人格的獨立,有著更強的視野廣度、并對現代文明有著更高的接受能力。也使得該劇本為女性話語世界增添了新的闡釋。
(美)洛琳·漢斯貝瑞 ·戲劇 ·5.8萬字
在意大利的維羅那,有兩個互相敵對的家庭。它們是以朱麗葉父親為首的卡普萊家族和以羅密歐父親為首的蒙特家族。羅密歐參加了卡普萊家舉辦的化裝舞會。然而事與愿違。朱麗葉在舞會上遇見了羅密歐,兩人一見鐘情。羅密歐在舞會結束后又潛入卡普萊家的后院與朱麗葉相會,在神父的幫助下,兩人秘密地結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來化解兩個家族間長久的仇恨。朱麗葉的表兄泰華找到了羅密歐要求與他決斗,被羅密歐拒絕。泰華殺死了莫邱托。悲劇就此發生,憤怒的羅密歐殺死了泰華,遭到被驅逐的懲罰。羅密歐在夜里和朱麗葉相會后離去,但此時朱麗葉的父親卻要把朱麗葉嫁給她不愛的一個年輕人。在神父的策劃下,朱麗葉假裝服毒自盡,但神父的信卻未能交到羅密歐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羅密歐趕到教堂,就在朱麗葉醒來時,羅密歐已經喝下了劇毒藥,朱麗葉也隨之開槍自盡。兩個家族間的世仇,導致了年青一代的愛情悲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萬字
《無事生非》是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之一,寫于1598-1599年,是莎士比亞喜劇寫作最成熟的時期。劇中有數條線索,內容熱鬧換了,并附有哲學思考在其中,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精練。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4萬字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亞歷史劇中最成功、最受歡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亞歷史劇的代表作。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們與反叛的諸侯貴族進行殊死斗爭的過程。莎士比亞突破傳統歷史劇多條線索交織發展的網狀結構,采用了兩條線索平行發展的結構——以亨利四世為代表的宮廷生活線索和以福斯塔夫為代表的市井生活線索。劇中輕松、平庸、充滿惡作劇的快樂的市井生活與緊張、復雜、充滿流血陰謀的宮廷生活形成強烈對比,使作品的內容不僅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具有一定的歷史深度。
(英)莎士比亞 ·戲劇 ·12.2萬字
“你想要真正的生活,而這代價不菲。”“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堪比《推銷員之死》的晚期力作,四項艾美獎得主,兩項托尼獎提名,現代版“該隱”與“亞伯”之爭。《代價》是阿瑟·米勒于1967年創作的一部兩幕劇。它是一場家庭博弈,從對舊家具的定價分配穿透到人為自己的人生抉擇付出的代價。大蕭條之后,維克托·弗朗茨為供養被股市暴跌擊潰的父親,中斷大學學業成為警察,兩人帶著過去優渥生活的殘余蝸居在叔伯房子的閣樓上。30多年過去,舊房將被拆除,維克托回來出售他父母的遺產,他的妻子埃絲特、哥哥沃爾特和精明的家具商人所羅門各有自己的打算。兄弟二人揭穿彼此不愿承認的塵封往事,最終,維克托必須去面對自己的犧牲。自1968年寬街首演起,《代價》數度復排,獲得兩項托尼獎提名;改編電視劇獲得四項艾美獎提名并將其二收入囊中。
(美)阿瑟·米勒 ·戲劇 ·6.5萬字
《悲傷的迪爾德麗》是約翰·米林頓·辛格和葉芝共同完成的著名愛情悲劇。它改編自愛爾蘭神話中迪爾德麗和康納爾王的傳說。迪爾德麗出生時,便有預言說,她會出落為美人,有卷曲的黃色發辮和迷人的灰綠色眼睛,但國王和領主們會為她發動戰爭……迪爾德麗長大后,康納爾王要娶她做王后,但她卻有了情人納西。于是,康納爾王派兵殺死了納西三兄弟。最后,迪爾德麗在他們的墳前自刎而亡。此劇是一部辛格生前未完成的三幕悲劇,后來由葉芝和辛格的遺孀莫莉·奧爾古德繼續完成。
(愛爾蘭)約翰·米林頓·辛格 ·戲劇 ·2.8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卷,以《汪曾祺全集》中的戲劇卷為底本發稿,共收入包括《范進中舉》《沙家浜》在內的,自1957年開始至1995年汪曾祺獨立創作或參與集體編劇主創的京劇、昆曲、戲曲歌舞劇、喜劇小品、電影文學等各類劇本19部,是目前收劇本最全的汪曾祺戲劇創作的總匯本;其中每篇劇本有題注,清晰簡潔地介紹了每個劇本發表時間、原載、劇種、改編底本、合作者等基本信息,是目前研究汪曾祺戲劇創作的最全、最規范的善本。本書是繼《汪曾祺小說全編》《汪曾祺散文全編》《汪曾祺詩歌全編》《汪曾祺書信全編》出版之后的又一個新品種,滿足喜愛汪曾祺戲劇的讀者的需要。
汪曾祺 ·戲劇 ·32.6萬字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其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來源于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講述了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王退位后,被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被殺死,李爾王傷心地死在她身旁的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8.5萬字
“清初劇壇的雙璧”之一的《長生殿》,取材于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白樸的劇作《梧桐雨》,情致深厚地演繹了唐玄宗、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傳達了作者故國之思。本書以稗畦草堂原刊本為底本,校以文瑞樓刊本、《暖紅室匯刻傳奇》本,加以詳實確切的注釋,是目前最好的整理本。本次修訂另加多幅彩色插圖,如《明皇幸蜀圖》《明皇弈棋圖》《貴妃出浴圖》《貴妃曉妝圖》等等。書中所選插圖大多出自明清畫家之手,經處理后色彩還原度較高,能帶給讀者生動的審美體驗。
(清)洪昇著 徐朔方校注 ·戲劇 ·12.2萬字
《冬天的故事》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1623年首次發行于《第一對開本》。盡管它首次發行時被列為喜劇類型,一些現代的編輯則將其列入“傳奇劇”。因為其前三幕充滿了緊張的心理描寫,而后兩幕為喜劇并且有一個歡喜的結局,因此一些評論家,其中包括W·W·勞倫斯,認為它是莎士比亞“問題劇”之一。盡管如此,這部作品時常非常受歡迎,并且在莎士比亞劇作表演歷史中經常被一些先鋒戲劇實驗者改編為不同的形式和版本。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5萬字
本書為名著閱讀力養成叢書之一。該書選取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關漢卿的三部作品集結而成。三部作品分別《竇娥冤》《救風塵》和《單刀會》。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單刀會》是描寫歷史故事的作品。兩種風格的作品都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充滿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內容。溫州大學人文學院俞為民教授就書稿中的難字、難詞以及典故進行了詳細注釋,不僅增強了圖書的只是含量,而且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更適合中學生閱讀。
(元)關漢卿著 俞為民注釋 ·戲劇 ·7萬字
本書是前蘇聯戲劇大師布爾加科夫的劇作集,是國內首次成規模地翻譯引進。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這位戲劇大師的現實關懷和“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本書共收入七部劇作:《土爾賓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紅色島嶼》《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維奇》《逃亡》《巴統》。
(蘇)布爾加科夫 ·戲劇 ·26.1萬字
《馬耳他的猶太人》是馬洛的著名的劇作之一,主人公是個家財萬貫、貪婪殘忍、詭計多端的巴拉巴斯。作者通過刻畫一個對金錢財富永無休止追求的拜金主義者巴拉巴斯,鞭撻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種種丑惡。巴拉巴斯為報復財富的喪失而使女兒死與非命,他陰謀叛逆,先將馬耳他島出賣給土耳其人,然后又策劃將土耳其征服者投入沸鍋蒸煮,結果卻使自己葬身火海。克里斯托弗·馬洛(ChristopherMarlowe),伊麗莎白時代的劇作家、詩人、翻譯家,與莎士比亞同年出生,馬洛以無韻詩和悲劇而聞名。
克里斯托夫·馬洛 ·戲劇 ·4.2萬字
《茶館》,中國話劇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此劇亦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劇目之一,后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電視連續劇。
老舍 ·戲劇 ·18.5萬字
元代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雜劇,是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作品,歷來受到文學愛好者關注。該劇共五本,分別為《張君瑞鬧道場雜劇》《崔鶯鶯夜聽琴雜劇》《張君瑞害相思雜劇》《草橋店夢鶯鶯雜劇》《張君瑞清團圞雜劇》。每本四折一楔子,顯示出較為典型的元雜劇的結構特征。書中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各種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現實生活中艱難險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同時,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成就。其文辭之華麗、故事之曲折、情緒是跌宕、文筆之細膩、人物之傳神,都堪稱絕唱。其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畫和峰回路轉的結構安排也是古代以愛情為主題的文藝作品中的佼佼者。
(元)王實甫著 張燕瑾校注 ·戲劇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