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隨筆集,一九三二年出版,收錄博爾赫斯所寫的書評、影評,展開文學藝術觀的討論。如《高喬詩歌》、《阿根廷作家與傳統》關注阿根廷本土文學風貌,《另一個惠特曼》、《福樓拜和他典范的目標》則把目光轉向世界文學,《阿喀琉斯和烏龜永恒的賽跑》、《烏龜的變形》探討作者心心念念的哲學命題。文章涉獵廣泛,博爾赫斯說:“我的生活缺乏生命和死亡。正是這種缺乏使我勉為其難地喜好這些瑣碎小事。”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國隨筆 ·7.3萬字
本書將井上靖關于風景及旅途這一主題的文章匯集成冊。這些景物描寫的部分放到小說之中時,常常被淹沒被忽視,井上靖極其中意這些與景色風物相關的文字段落。或者說,井上靖極其中意這些文字段落中的景色風物。現在專門將其抽取出來,給了讀者機會思考這些景致的美。
(日)井上靖 ·外國隨筆 ·7.3萬字
渡邊淳一從少年時起就對京都有著無限的憧憬,成為作家后的他,又希望將這片浸潤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土地作為自己小說的舞臺。于是他將民風質樸的故鄉北海道、現代化程度相當高的東京與京都做了對比,展現出京都與眾不同的文化氛圍與人文風情。清新雋永的京都旅居隨筆,在向讀者展示了京都特有的魅力的同時,表達了作者心中深深的京都情結。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7.3萬字
本書是德國作家黑塞的讀書隨筆精選集。黑塞寫書、愛書,最能知道書的魅力。他一生寫了3000余篇書評,思考讀書的目的與過程、人與讀書的關系,也分享自己喜愛的讀物。他認為讀書必須走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閱讀的目的不應當是為了忘卻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們自己的生活。黑塞強調書與自我的內在統一,他的文學評論不是客觀的分析,而是經過內化后從中超拔出來的“隨感”。在這本書里,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讀者的心境去談“讀書”,在這我們能透視黑塞如何將書籍世界化為自我世界,從而建立適合自己脾性的書目。
(德)赫爾曼·黑塞 ·外國隨筆 ·7.3萬字
人們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可到底什么是“純愛”?“純愛”如何定義?渡邊淳一以人性為原點,展開一系列對“純愛”的探討,從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深入挖掘人們內心深處的價值判斷,從而解答兩性關系中那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風趣機智的感性隨筆,博讀者一笑之余,也帶給人們無限思考。
這是一部探討女性意識和女權思想的作品,從古至今歐洲婦女的地位低下,在伍爾夫時代,對婦女的偏見以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已經在逐漸減弱。同時,她堅持認為,要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未來的路依舊很遙遠。據此,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個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隨筆 ·7.3萬字
村上文學的全新打開方式!在《斯普特尼克戀人》中體會西語的魔力,在《挪威的森林》中感受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回望戰爭的傷痛,在《且聽風吟》中傾聽巴塞羅那海邊的風聲。西班牙極富魅力的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也吸引了村上春樹。他自青年時代起就十分喜愛西班牙文化,并將這份喜愛融入到了自己的諸多作品中。毋庸置疑,這將是一場生動有趣的村上文學之旅,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西班牙之行!
(日)小阪知弘 ·外國隨筆 ·7.3萬字
本書收錄岡本加乃子11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小說。在《愛家促進法》《寫給一平》《寫給巴黎的兒子》等隨筆散文中,我們看到岡本加乃子如何回望自己的親人、自己的生活。而其筆下的小說女主角,則各個性格鮮明且迥異:《東海道五十三次》中,順著命運安排而結婚、生子,一生雖平凡但順遂的女子;《她的早晨》里,與丈夫一起深深疼愛遠在巴黎的兒子的母親;《家靈》中忍從宿命,想象著誰會是自己的放蕩老公、誰又會是用生命安慰自己的男子的老板娘;在《娼婦莉賽特》里,那位以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養著讓自己又愛又恨、不務正業男人的娼婦。每個女主角似乎都映照出一部分的岡本加乃子,作家在虛構的角色中投射了自我的樣貌。全書包括《愛家促進法》《岡本一平論》《寫給一平》《寫給巴黎的兒子》《她的早晨》《異國飲食記》《東海道五十三次》《家靈》《買豆腐》《娼婦莉賽特》《鯉魚》。
(日)岡本加乃子 ·外國隨筆 ·7.2萬字
當一個藝術家談起另一個藝術家,他談的其實始終是自己。昆德拉私人美學清單,一張現代文學、音樂、繪畫版圖。《相遇》是米蘭·昆德拉繼《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和《帷幕》后推出的第四本隨筆集,共分為九個部分,涉及繪畫、文學、音樂等各項領域。昆德拉一如既往“出入于藝術之境”,在書中回憶了與弗朗西斯·培根、富恩特斯、勛伯格、阿納托爾·法朗士等人的“相遇”,既是美學的“相遇”,也是幾個時代的“相遇”、更是作者與其舊主題和舊愛的“相遇”。
米蘭·昆德拉 ·外國隨筆 ·7.2萬字
本書由菲茨杰拉德的傳記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安德魯·特恩布爾編輯,收錄了菲茨杰拉德寫給獨生女斯科蒂(1921-1986年)的書信,從1933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貫穿了他女兒12歲到19歲的青春期時光。
(美)F.S.菲茨杰拉德 ·外國隨筆 ·7.2萬字
本套美文所選作品篇幅短小、內容精練,十分注重思想性和文學性,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藝術性和欣賞性。每冊作品都根據相應內容進行精心組織和歸類排列,并以專題形式分為若干章,結構嚴謹,形式新穎,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陳列。
(法)喬治·桑等著 方仕華編譯 ·外國隨筆 ·7.2萬字
一部妙趣橫生的非典型生活指南,告訴我們如何度過有意義的假期,如何帶著三文魚旅行,如何避免談論足球,如何在美國坐火車,如何談論動物,甚至,如何成為馬耳他騎士……戲謔、挑釁、幽默,是深刻與世俗不可思議的結合。埃科以他頑童般的機智和天才般的玩世不恭,對那些我們從未想過的問題予以解答,又對習以為常的答案提出質疑,足球、色情片和咖啡壺,這一個個看似“無腦”的話題,在他筆下變得既有趣又深刻,引領我們窺探現代生活的荒誕。
(意)翁貝托·埃科 ·外國隨筆 ·7.2萬字
日本著名文學大師渡邊淳一關于愛情、人生、自我的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感悟。對生活的每一個細部進行剖析,才發現生活原來是個如此精彩的多面體。暖心幽默的文字和具有前瞻性的思考為人生迷途中的你提供更多“思想出口”……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7.1萬字
本書精選福樓拜寫給情人路易絲·科萊的私密信件,這些信件記錄他們長達8年的深情往復,不僅是19世紀最動人的情書文本,更呈現了福樓拜在愛情、孤獨、藝術與自我懷疑中的掙扎與剖白。“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是福樓拜受路易絲·科萊啟發,塑造包法利夫人。愛瑪的原話,也是這本書最動人的注腳——獻給每一個渴望逃離,卻又被生活困住的人。這不是一部虛構小說,而是真實情感的檔案;它不僅是愛情文學,更是一個作家如何將愛淬煉成語言的紀實。
(法)古斯塔夫·福樓拜 ·外國隨筆 ·7.1萬字
如果說加繆一生創作和思考的兩大主題就是“荒誕”和“反抗”的話,那么哲理隨筆《西西弗神話》就是加繆對于荒誕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徹和清晰的闡釋。西西弗這個希臘神話人物推石上山、永無止境的苦役無疑正是人類生存的荒誕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時,他又是人類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不惜與荒誕命運抗爭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與其說《西西弗神話》是對人類狀況的一幅悲劇性的自我描繪,不如說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義的勝利高歌,它構成了一種既悲愴又崇高的格調,在整個人類的文化藝術領域中,也許只有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品味上可與之相媲美。
(法)加繆 ·外國隨筆 ·7.1萬字
《陰翳禮贊》是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集。收錄《陰翳禮贊》、《懶惰之說》、《戀愛及色情》、《厭客》、《旅行雜話》、《廁所種種》六篇隨筆,是谷崎潤一郎的隨筆代表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陰翳禮贊》從“陰翳造就了東方建筑美”這一觀點出發,衍生開來,探討了東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處。其他各篇也圍繞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行文揮灑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可以說建立了一個“谷崎式”的東方美學體系。
(日)谷崎潤一郎 ·外國隨筆 ·7.1萬字
(法)普魯斯特等 ·外國隨筆 ·7萬字
是胡言,還是真相?是偏見,還是犀利?村上龍最具有影響力的隨筆集,文筆犀利明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天才式的獨辟蹊徑,孩子氣的口無遮攔;人有各種各樣,想法也五花八門,而這些都應該被允許存在。本書是村上龍出版于1993年的隨筆集,在日本社會引起劇烈反響。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相當抓人眼球,用評論家的話來說,完全就是“廣告文案”的水平。此外,村上龍在文章中,對當下的社會里的男女關系(父權衰弱、女權崛起等),通過嬉笑怒罵的方式,提出了犀利明快、具有前瞻性的點評,常常令人拍案叫絕。與小說作品一樣,他的隨筆集也屬于同類作品中獨樹一幟、驚世駭俗之作,反映了“文壇才子”村上龍迷人的才情,相當具有“觀賞性”。
(日)村上龍 ·外國隨筆 ·6.9萬字
《凱爾特的曙光》是W.B.葉芝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是他早年浪漫主義華麗風格的代表作,也是“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的代表作。它收集了愛爾蘭西部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本散文集以一首“走進曙光”的詩作結束,正是因為這本散文集,“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也被稱為“凱爾特的曙光”。W.B.葉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
(愛爾蘭)威廉·巴特勒·葉芝 ·外國隨筆 ·6.9萬字
本書通過研究福克納小說中刻畫的人物昆丁·康普生,探討“受過良好教育”、“白人”、“年輕男性”這類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縱向上,利用社會學的觀察視角剖析昆丁的悲劇成因,既總結其所在的社會環境因素,也關注后者對人的心理作用,從而指出昆丁的悲劇并非某個因素——如妹妹結婚——單獨造成的。橫向上,通過比較昆丁與其他幾位人物:羅莎、艾克、契克、盧修斯,解讀福克納創作思想在早、中、晚期的變化,同時解釋福克納中后期創作中悲劇色彩淡化之原因。
黃敏 ·外國隨筆 ·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