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尊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也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可以把他看成是那個時代出現的一個現代人。本書為蒙田隨筆錄,是從蒙田浩繁的三卷散文隨筆中精選的最富魅力的作品,書中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無所不包,語言平易通暢,富于生活情趣。
(法)蒙田 ·外國隨筆 ·14.7萬字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的音樂專著。羅曼·羅蘭具有出色的鋼琴演奏技能,在他的作品中,音樂有著極為突出的地位。本書主要介紹十八世紀音樂,共分為兩輯,其一為音樂史札記,其二為音樂家素描。在書中,羅曼·羅蘭用優美的筆調追溯了十八世紀古典音樂的起源,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意大利和德國的音樂風格,讓亨德爾、泰勒曼、梅塔斯塔齊奧等偉大音樂家的形象躍然紙上,充分體現了羅曼·羅蘭豐沛的音樂家氣質、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讀者呈現出黃金時代的歐洲音樂風貌。
(法)羅曼·羅蘭 ·外國隨筆 ·14.7萬字
《人間食糧》是諾貝爾獎獲獎者紀德的代表作品,象征著人類在大地上謀取幸福的精神食糧。作者結合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漫游經歷,借助對神話中女神的傾訴,將異國風情用細膩的文筆,如詩如畫的描繪了出來。《人間食糧》以文學的形式表達真實的感受,作者表現出來的那種情感處處體現著,生命和自由是人的一生中珍貴的財富,而這種對生命和自由的熱愛就是寶貴的精神食糧。通過閱讀《人間食糧》,我們不僅能夠重新定義生命的意義,而且對自由也有了嶄新的認識。《人間食糧》的主旨為對自由的謳歌、對生命的贊頌、對真理的追求,在認識自我和解放自我的過程中,擺脫身上所有的束縛,去擁抱世界萬物。
(法)紀德 ·外國隨筆 ·14.7萬字
《人間至美是清歡》是一部關于人生哲理的散文集。作者尤金·奧尼爾善于吸取各個國家的各個時期的藝術精髓,作為一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平生著作中僅有的散文作品集就是這本《人間至美是清歡》。《人間至美是清歡》是尤金·奧尼爾人生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從他豐富的人生歷程中凝練出來的最為精粹的養分,是人生中最為炫目的一道光彩。文筆簡練精粹,書中所敘形象生動,鮮活玲瓏,極具閱讀性,是廣大文學、散文、戲劇愛好者必備的一部散文著作。
(美)尤金·奧尼爾 ·外國隨筆 ·14.7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感謝奧斯維辛”的跨時代沉思錄。《船夫日記》1992年出版,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自1961年至1991年所寫下的日記。這本歷時三十年的日記,記錄的不是日常的瑣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對自己平日所進行的、近乎偏執狂的思考的哲學性表述和文學性記錄,是他與帕斯卡、歌德、叔本華、尼采、卡夫卡、加繆、貝克特、伯恩哈德的對話。凱爾泰斯像一個冷靜理智的科學家,用客觀的眼睛,詳細記錄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維碎片,坦率闡述自己的文學觀念和嘗試,將生活描述與藝術表述有機結合在一起。
(匈牙利)凱爾泰斯·伊姆萊 ·外國隨筆 ·14.7萬字
這是一部珍貴的年代記憶,一本獨特的紀實報道游記。作者把我們帶進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暢游在老北京的茶館、街道、商店、公園、寺廟……這本并不算厚重的旅行考察游記,使我們能夠了解一個古老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歷史背景以及當時所處的現實。從富有豐厚傳統的傳說和習俗中,從仍然有效通行的象征世界的朦朧昏暗中,從一個動蕩不安的現實中,讀者能認識到一個威嚴的、有影響力的老北京,看到這座永恒的城市生機勃勃的畫面。這幅彩色畫卷向我們展示出一個華貴與貧窮并存、陌生形式的偉大與非同尋常的誘惑共生的極富魅力的世界。作為一名德國人,作者從其獨特的視覺和人際交往出發,描述了當時的北京人、北京景,不僅有風土人情的、人文的、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寫實描述,還有針砭時弊的議論和作者獨立的、不乏深刻的思考。
(德)恩斯特·柯德士 ·外國隨筆 ·14.7萬字
《吾愛吾師》是一部憶人隨筆集。作者俞寧是已故著名學者俞敏先生的兒子,早年由于特殊的因緣,他在啟功先生身邊生活了幾年,接受啟功先生影響,對啟先生這幾年的生活有比較真切的了解。又因為與父親的同事、朋友、鄰居包桂濬、柴德賡、李長之等工作于北師大的知識分子生活中交集較多,見聞親切,他的觀察,紀錄這些人的一些細節,極為生動,從中我們也可以領略一些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和可貴的品質。書中還記錄了自己成長過程的一些師友如曹士元、周佐良、吳恩裕等人的事跡,同樣十分精彩。作者的文筆上佳,行文中有濃郁的京味兒,極具特色。
(美)俞寧 ·外國隨筆 ·14.6萬字
1916年,安德魯斯與他的攝影家妻子來到中國,此時的中華大地正身處變革之中,并面臨日本的侵占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安德魯斯所帶領的探險隊一行受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委托,來到中國進行動物學探險考察。他們以騾馬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深入中國的西部和南部地區。途中他們進入過黑漆漆的蝙蝠洞穴,也曾嘗試在密林中獵捕神出鬼沒的藍虎。在科學考察的同時,他們還親歷叛亂,目睹了中國婦女的悲慘處境,并記錄下了當時中國的境況。作者憑借細致入微的觀察,生動詳實地描述了那個動亂年代下中國西南地區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本書多次再版,受到文化學學者的推崇。
(美)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伊薇特·博勒普·安德魯斯 ·外國隨筆 ·14.5萬字
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的奠基之一。他的文學才能集中體現在《見聞札記》一書中,這是一部真實與虛構并存,在高超的技巧、豐富的想像力來反映新舊世界的作品。在此書中,作者擷取自己在美國及旅歐時所聞所見的種種逸事,以小說家的手法,哲學家的冷靜思辨,將之一一述來。作者以漫畫手溝勾勒人物,懶散的瑞普、富于浪漫情的鬼新郎和利欲熏心的鄉村教師克蘭,都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的經典形象。本書中的紀實與游記類作品中,貫穿著作者濃厚的人文主義思想。著名英語隨筆翻譯家高健先生畢生致力于英語散文的研究和翻譯,是國內卓有成就的英美散文選家和翻譯家,尤以翻譯風格見長,其譯作精致周到、雋美考究、純凈圓熟。有很多學者著有研究高健翻譯理論和風格的論文。《見聞札記》是高健先生散文翻譯中的代表作。
(美)華盛頓·歐文 ·外國隨筆 ·14.5萬字
《培根隨筆》是弗蘭西斯·培根的隨筆集。內容幾乎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處。
(英)培根 ·外國隨筆 ·14.5萬字
英國18世紀“富閑紳士”、博物學家懷特,以書信體描繪家鄉的自然風物,以其閑適的心境、嚴謹科學的態度,觀察并記錄了塞爾伯恩的鳥獸魚蟲。懷特質樸、率性的行文,將塞爾伯恩描繪得宛如畫卷,同時展現了18世紀的英國鄉紳生活,充滿了牧歌般的趣味。塞爾伯恩更因此成為自然愛好者的朝圣地。
(英)吉爾伯特·懷特 ·外國隨筆 ·14.5萬字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傳世杰作,通過截取穆罕默德二世、拿破侖、歌德、尼采偉人光芒閃耀的時刻,來展現它們對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的影響。群星閃耀的時刻并不經常出現,但毫無疑問,在我們的時代,它即將來臨。茨威格用它那崇高、熾熱的文字描繪出群星閃耀的時刻,而這些時刻也因他而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奧)斯蒂芬.茨威格 ·外國隨筆 ·14.5萬字
《沙鄉年鑒》以四季為順序,記錄了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工作的經歷,以及在各個州工作和游歷過程中的思考,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土地倫理”代表了利奧波德生態思想的精髓,至今依然受用。這體現出利奧波德思想的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稱為生態主義的“先知”。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5萬字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本書記錄了作者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的經歷。全書以四季為順序,筆法抒情、生動,極富感染力,書中有關于鄉野生活的優美描寫對美國自然文學的寫作傳統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本書也是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4萬字
本書是美國獲獎女作家珍妮·羅森的第三部隨筆集。共包含35篇隨筆——13篇關于心理治療的記錄、6篇關于家庭生活的瑣事,還有16篇尷尬到摳腳的社死故事。珍妮想要以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讓生活簡單起來,正視所有人都可能經歷的窘境,然后確信自己并不孤單,并在下次犯傻的時候哈哈大笑。她的文章輕松幽默,思維跳躍,腦洞大開,常常前言不搭后語,但總會讓讀者在結尾發現每一個故事背后的道理。在這本書中,沒有為了博得社會認可的諂媚之舉,也不在意任何對自己評價的視線,只想坦誠而純粹地表達和記錄自己的生活。
(美)珍妮·羅森 ·外國隨筆 ·14.4萬字
《沙鄉年鑒》是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利奧波德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關系的書,被譽為土地倫理學開山之作。
本書是梭羅的最后力作,是他傾注其生命最后十年的全部心血,陸續寫成的一組有關野果的散文。與《瓦爾登湖》中的哲人不同,在本書中,梭羅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知識豐富的游伴和植物學老師,他滿懷對大自然的神圣摯愛,以其仔細考察野外行程為線索,娓娓動聽地詳細描述了各類野果在北美地區的分布狀況,它們的花期、結果的具體時段和各自形態等生命藝術,以及當地各類昆蟲、鳥獸(如各種鳥、黑熊、松鼠、牛羊等)與之的自然關系。讓人感到身邊一切草木的和諧、可愛和寶貴,各類生命間的相互依賴、相互扶持的重要。
(美)亨利·梭羅 ·外國隨筆 ·14.4萬字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開始了為期十年,錯綜復雜卻又殘酷無比的阿富汗戰爭。一代蘇聯青年在“幫助我們的阿富汗兄弟”旗號下應征入伍,他們非常年輕,大多才二十出頭。阿富汗戰爭在1989年結束了,但關于戰爭的記憶是一個錯綜復雜的泥沼,這些一代青年人終生或許都在其中。本書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以及他們親人、友人、子女的血淚記憶。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系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外國隨筆 ·14.3萬字
一戰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隨家人定居在風景如畫的英國科茨沃爾德鄉間。而立之年,他用詩般優美、溫暖的文字重溫故鄉的童年往事,譜寫出一首經久不衰的英式田園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詩,蘿西的笑靨,未被電氣化侵擾的美麗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體記憶……
(英)洛瑞·李 ·外國隨筆 ·14.3萬字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經,歐洲中古學者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橫穿英吉利海峽,翻越阿爾卑斯山。如今,網絡提供了一種人類無法抗拒的便利,在彈指之間接近無窮的閱讀可能。數碼時代,以“書”為載體的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我們找來了這個星球上或許最有資格談論這一話題的兩人:安貝托·艾柯,讓-克洛德·卡里埃爾。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書式學者,享譽世界的意大利哲學家、符號學家、小說家,一位是電影泰斗、著名編劇、法國國家電影學院創始人。他們同是藏書家和珍本追蹤者,對書籍有深刻的理解,對各種文化載體在技術革命中的變局有敏銳的洞察。
(法)卡里埃爾 (意)艾柯 (法)托納克 ·外國隨筆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